Re: [情報] 孫中山并沒指定接班人 誰把蔣介石推上씠…

看板MdnCNhistory作者 (hero)時間13年前 (2011/01/27 14:27), 編輯推噓-3(144)
留言9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孫中山應該指定了接班人﹐隻不過指定的是汪精衛。 ※ 引述《weller (weller)》之銘言: : 孫中山并沒指定接班人 誰把蔣介石推上權力高峰 :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1/11/c_12967484.htm :  很多人原以為蔣介石是孫中山選定的接班人。于是就說,接班人選錯了。當年寸步不 : 離孫中山病榻的床前侍衛李榮的回憶是:臨終的孫中山呼喚了宋慶齡,呼喚了汪精衛, : 卻沒有呼喚蔣介石。至其臨終也未指定誰是接班人。 :   馬克思、愛因斯坦和弗洛依德,被認為是對當代世界產生決定性影響的三位思想巨 : 人。 :   三人又都是猶太人。 :   對中國革命產生很大影響的也有來自共產國際和蘇聯的兩位猶太人: 鮑羅庭,米夫 : 。鮑羅庭在國民黨中發現了蔣介石。米夫在共產黨中發現了王明。 :   被發現的這兩人,皆因此居于各自政黨的高位。 :   很多人原以為蔣介石是孫中山選定的接班人。 :   于是就說,接班人選錯了。 :   蔣介石也常以“總理惟惟一的接班人”自居。原因據說孫中山臨終時口中直呼“介 : 石”;情之深切,意之難舍,痛于言表。 :   可惜此說來自蔣介石自己修訂的《蔣公介石年譜初稿》。 :   當年寸步不離孫中山病榻的床前侍衛李榮的回憶是: :  “(3月11日)至晚8時30分鐘止,(孫)絕終語不及私。12日晨一時, 即噤口不能言。4 : 時30分,僅呼‘達齡’的一聲,6時30分又呼‘精衛’一聲,延至上午9時30分,一代偉 : 人,竟撤手塵寰,魂歸天國。” :   臨終的孫中山呼喚了宋慶齡,呼喚了汪精衛,卻沒有呼喚蔣介石。 :   孫中山1925年3月去世。該年7月1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 所謂“總理 : 惟一的接班人”蔣介石卻既不是其中的常務委員會委員,不是國民政府委員,也不是國 : 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甚至連候補委員也不是;還只是一個沒有多大影響的人物。 :   孫中山至其臨終,也沒有指定自己的接班人。 :   蔣介石1905年在東京由陳其美介紹就認識孫中山。但孫中山倚為股肱的軍事人才, : 先是黃興、陳其美,后是朱執信、鄧鏗、居正、許崇智,和陳炯明。陳其美殉難,孫中 : 山說“失我長城”;朱執信病逝,孫中山說“使我失去左右手”;對陳炯明寄以厚望:“ : 我望競存(陳炯明)兄為民國元年之克強(黃興), 為民國二年后之英士,我即以當時信托 : 克強、英士者信托之。” :   他依靠的不是蔣介石。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他未委派蔣重要的軍事職務。 :   蔣首次在孫中山面前顯露軍事才能,是上書陳述歐戰情勢及反袁斗爭方略,這才使 : 孫中山對他有所注意。在陳炯明部任職期間,蔣介石又連向孫中山呈《今后南北兩軍行 : 動之判斷》、《粵軍第二期作戰計劃》等意見,也僅使孫中山覺得他是個不錯的參謀人 : 才,僅此而已。 :   于是孫中山委任給蔣介石的,多為參謀長、參軍一類不掌握實際權力的職務。蔣先 : 后擔任過居正的參謀長,孫中山總統府參軍,陳炯明的作戰科主任,許崇智的參謀長, : 孫中山大元帥行營參謀長。 :   最先欣賞蔣介石的倒是陳炯明。他發現此人的才能絕非限于參謀方面。蔣介石在陳 : 部干了一段作戰科主任,要辭職,陳炯明竭力挽留,向蔣表示“粵軍可百敗而不可無兄 : 一人”。 :   陳炯明說對了。最后他果真敗于蔣介石之手。 :   蔣介石與陳炯明關系不錯。1922年4月,陳炯明準備叛變, 向孫中山辭粵軍總司令 : 和廣東省長之職。孫中山照準。蔣介石不知陳意,還想找孫中山為陳說情。不成,便也 : 辭職。在回滬船上還給陳炯明寫信:“中正與吾公共同患難, 已非一日,千里咫尺,聲 : 氣相通”。 :   但陳炯明一叛變,蔣立即拋棄與陳的友誼,站到孫中山一邊。 :   孫中山正是因為陳炯明的叛變,第一次對蔣介石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后來在《孫大 : 總統廣州蒙難記》序言中寫道:“介石赴難來粵入艦,日侍余側,而籌策多中, 樂與余 : 及海軍將士共生死。” :   孫中山對蔣介石的性格及處事方式,卻甚感頭痛。 :   蔣介石脾氣暴躁,經常與周圍人關系緊張;動輒辭職不干,未獲批準也拂袖而去, : 誰去電報也召他不回。 :   1922年10月,孫中山任蔣為許崇智的參謀長。僅月余,蔣便以“軍事無進展”為由 : 離職歸家,孫中山派廖仲愷持其手諭都無法挽留。 :   很多人原以為蔣介石是孫中山選定的接班人。于是就說,接班人選錯了。當年寸步 : 不離孫中山病榻的床前侍衛李榮的回憶是:臨終的孫中山呼喚了宋慶齡,呼喚了汪精衛 : ,卻沒有呼喚蔣介石。至其臨終也未指定誰是接班人。 :   1923年6月,孫中山命蔣為大元帥行營參謀長。蔣到任不滿一月, 又以不受“傾軋 : 之禍”為由,辭職返回溪口。 :   1924年初,孫中山委派蔣為黃埔軍校籌備委員長;剛一個月,蔣就以“經費無著落 : ”為由辭籌備委員長之職。9月,再辭軍校校長之職。 :   自1918年7月辭陳炯明部作戰科主任,至1924年9月辭黃埔軍校校長,6年時間中,蔣 : 介石先后辭而復職竟達14次之多。 :   孫中山容忍了蔣介石歷次辭職,獨對辭黃埔軍校之職不能忍受。創辦軍校建立革命 : 武裝,是馬林1921年向孫中山建議的。1923年《孫文越飛宣言》簽署后,越飛又表示蘇 : 俄將提供款項、武器和教練人員,幫助建立軍校。孫中山革命奮斗幾十年,吃盡了無自 : 己武裝的虧,夢寐以求想建立這一武裝。直至晚年剛有實現的可能,蔣介石又動輒撂挑 : 子不干,確實大傷了孫中山的心。他對蔣介石深感失望。 :   歷來極重兵權的蔣介石又何嘗不知黃埔軍校的重要。他真正不滿的,并非僅僅“經 : 費無著落”,而是在1924年1月國民黨召開“一大”上, 孫中山沒有指派他為代表,各 : 省黨部亦沒有推選他,國民黨黨史上極其重要的這次大會,他連一張入場券都未弄到。 :  1924年11月13日,孫中山啟程北上。國民黨黨史記載,北上前兩天,“總理令(黃埔) : 新軍改稱黨軍,任蔣中正為軍事秘書”。這是孫中山給蔣介石的最后一個職務。孫中山 : 北上至去世4個月時間內,再未給蔣介石任何信函和指令。 :   蔣介石1963年11月在臺灣回憶說:“我是21歲入黨的;直到27 歲總理才對我單獨召 : 見。雖然以后總理即不斷的對我以訓誨,亦叫我擔任若干重要的工作,但我并不曾向總 : 理要求過任何職位,而總理卻亦不曾特派我任何公開而高超的職位。一直到我40歲的時 : 候,我才被推選為中央委員。我開始入黨,到擔任黨的中央委員,這中間差不多相距了 : 20年之久……” :   言語之間,飽含當年的不遇與委屈。孫中山不曾派蔣任何公開而高超的職位,何人 : 派蔣任何公開而高超的職位呢?蔣介石上臺就其必然性來說,將是一部現代史著作。就 : 其偶然性來說,則該歸于蘇聯顧問鮑羅庭。 :   他第一個把把蔣介石推上權力高峰。 :   鮑羅庭也是一個謎。被派到中國來的共產國際或蘇俄革命者,沒有一人能如他那樣 : ,富有創造性地執行共產國際和斯大林的指示;也沒有一人能如他那樣,對中國革命的 : 進程發揮如此巨大的影響。 :   他是老資格的革命黨人,出生于拉脫維亞,先后投身俄國、西班牙、墨西哥、美國 : 、英國和中國革命運動。他的一生就是一部傳奇。 :   1903年7月30日至8月23日,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布魯塞爾、倫 : 敦舉行。參加會議的共有57名代表。有表決權的43人,一個特殊情況是其中8 人享有兩 : 票的權力,所以大會的實際總票數是51票。 :   這些數字枯燥乏味,難于記憶,但對20世紀卻有極大意義。 :   第二十二次會議討論黨章草案第一條關于黨員的規定時,分裂發生了。 :   列寧的草案建議“凡承認黨綱、在物質上幫助黨并且參加黨的一個組織的”人可以 : 成為黨員;馬爾托夫的草案也認為接受黨綱和在物質上幫助黨是黨員的條件,但認為只 : 要“在黨的一個組織領導下經常親自協助黨”就行了,不必非要參加黨的一個組織。 :  分歧由此產生。冗長的辯論之后,列寧的草案以23票對28票被否決。 :   是馬爾托夫、而不是列寧首先掌握了多數。在隨后大會的每一次爭論中,馬爾托夫 : 都以優勢票數獲勝。 :   一直到第二十七次會議,一個小組委員會把“崩得”的地位問題提交大會討論時, : 變化發生了。五名“崩得”代表因他們的自治權被否決,憤然退出大會。兩名“經濟派 : ”代表則認為他們的組織“俄國社會民主主義者國外聯合會”在大會之后便不存在,沒 : 有理由再參加會議,也離開了會場。 :   7名代表突然離去,大會總共只剩下44票。更富戲劇性的是這失去的7票竟然全部是 : 馬爾托夫的! :   還有一名代表臨時改變態度。 :   列寧的票數由23票上升到24票,馬爾托夫則由28票跌到20票;列寧立即獲得24票對 : 20票的堅定多數。 :   大會進程瞬間發生的逆轉,是歷史性的逆轉。 :   被西方史學家稱為“列寧的二十四人集團”控制了大會。 :   大會之后,列寧一派把自己稱為“布爾什維克”(多數派)、把馬爾托夫一派稱為“ : 孟什維克”(少數派)。四票之差,兩個驚動全世界的政治派別就此產生。各種語言的辭 : 典都不得不根據翻譯音,增添上兩個嶄新的政治名詞。 :  一部世界革命史便要重寫。 :   在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形成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崩得”,來自猶太語Bund,即 : “聯盟”之意;全稱“立陶宛、波蘭和俄羅斯猶太工人總聯盟”。它是俄國早期宣傳馬 : 克思學說的最大的工人組織。馬爾托夫就曾是“崩得”早期組織的領導成員。1900年, : 一個叫米哈依爾?馬科維奇?格魯森伯格的16歲猶太青年加入該組織。1903年,因“崩得 : ”的退出而產生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的那一年,19歲的格魯森伯格也退出了“崩得” : ,投向列寧的布爾什維克。 :   格魯森伯格就是鮑羅庭。 :   鮑羅庭是蘇聯駐華代表加拉罕介紹給孫中山的。 :   孫中山說他見過的共產國際人員中,印象最深、最為欽佩的人物,就是鮑羅庭。他 : 稱鮑羅庭為“無與倫比的人”。 :   加拉罕沒有叫鮑羅庭去改造國民黨。鮑羅庭也想不到,他到中國干的第一件、也是 : 后來影響最為深遠的一件事,是主持了對國民黨的改造。 :   鮑羅庭之前,國民黨在政治上、組織上和理論上都無法算作一個政黨。它沒有綱領 : ,沒有組織,沒有章程,沒有選舉,也沒有定期會議,連有多少黨員也是一筆糊涂賬。 : 據說有30000,注冊的卻只有3000。交納黨費又是6000。入黨要打手模向孫中山個人效忠 : ,但連孫中山也弄不清到底有多少“黨員”,這些黨員又都是誰。 :   鮑羅庭告訴孫中山,作為有組織的力量,國民黨并不存在。 :  孫中山大為震動。此前沒有人對他說過這種話。他已經在著手準備對國民黨實行改造 : 。《中國國民黨黨綱》等一系列文件也起草完畢。但以前孫中山多次依靠本黨力量改組 : 黨,皆收效甚微。這一回他看好了鮑羅庭。他對鮑羅庭說,老黨員不行了,新黨員還可 : 以。孫中山下決心“以俄為師”,依靠鮑羅庭,運用蘇俄無產階級政黨的建黨經驗,改 : 造國民黨。 :   鮑羅庭像一部精細嚴密不知疲倦的機器那樣高速運轉起來。他嚴格按照俄國共產黨 : 的組織模式,依靠中國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對國民黨開始了徹底改造。國民黨第一 : 次全國代表大會那份至關重要的“一大宣言”,就是布爾什維克黨人鮑羅庭親自起草、 : 中共黨人瞿秋白翻譯、國民黨人汪精衛潤色的。 :   鮑羅庭死去近40年后,臺灣的李登輝成為國民黨主席。西方資深評論家稱李登輝使 : 國民黨徹底摒棄了列寧的建黨模式。我們很多人聽到后頗為吃驚。他們從來就不知道, : 幾十年來天天喊“打倒共產黨”的國民黨,竟也用了列寧的模式建黨。 :   見過鮑羅庭的人都對他印象深刻。他目光敏銳,思想深刻,而且極富個人吸引力。 : 他講話時手不離煙斗,對任何事物都極其敏感,不管面對什么樣的記者,都能以自己的 : 遠見卓識將他們征服。只要他一出現,就能控制住在場的人,成為他們的中心。蘇聯顧 : 問切列潘諾夫回憶說,鮑羅庭能夠看到局部現象的歷史意義,能夠從一系列廣泛的、相 : 互交錯關聯的事件中綜合出局勢的發展趨向,而別人在這些事件面前卻只能感到眼花繚 : 亂。 :   這正是他最為吸引人的地方。 :   他又非常注重中國的傳統、習慣和禮節。他的房間不掛列寧像,只掛孫中山像。凡 : 與他接觸的人,都對他的非凡氣質和征服聽眾的能力長久不忘。他協調不同派系的能力 : 極強。只要他在,廣州的各種勢力基本都能相安無事。各派的人有事情都愿意找他商量 : 解決,他也總能提出恰如其分的辦法,讓人滿意而去。時間一長,他的住地便自然形成 : 一個人來人往的中心,李宗仁回憶說,當時人們都以在鮑公館一坐為榮。 :  鮑羅庭給廣州帶來了一股清新空氣。他的風格深深感染了周圍聽眾。他的名聲傳遍了 : 遠東地區。革命者稱他為廣州的“列寧”。上海租界則說他是“紅色首都”的“紅色猛 : 獸”。西方評論家則說他正在廣東重復俄國革命的歷史。 :   連宋美齡也為鮑羅庭的個人風采所傾倒。 :   她后來回憶說,鮑羅庭站在聽眾中間仿佛鶴立雞群,他一進屋,你就能聽到他那清 : 晰的不慌不忙的男中音;他講英語不帶俄語口音,很接近美國中部方言。 :   后來蔣介石翻了臉,全國通緝捉拿鮑羅庭,宋美齡仍然說,鮑羅庭是一位非同凡響 : 的人物。 :   周恩來也有著鮑羅庭的風范。 :   表現出的遇事冷靜、對棘手問題不動聲色的沉著、待人接物的細致周全、迅速行動 : 能力與長期忍耐能力,有效地和背景不同、政見各異的人共同工作的能力,以及事無巨 : 細每每親自辦理的工作風格,與當年鮑羅庭的的作法很像。 :   如此精明一位鮑羅庭,在孫中山去世后卻被蔣介石弄花了眼。 :   當時蔣介石要想成為強有力人物,面前至少有三個障礙: 軍事部長許崇智、外交部 : 長胡漢民、財政部長廖仲愷。從一般規律上看,他是不可能越過這些障礙的。但不可能 : 發生的事情在幾個月內卻發生了。 :   1925年8月20日,廖仲愷被刺于國民黨中央黨部。當天, 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 : 國民政府委員會和軍事委員會召開緊急會議,眾人的目光都集中向鮑羅庭。 :  孫中山死后幾個月里,鮑羅庭成了廣州主要的掌權人物。表面上所有決議都由幾個國 : 民黨領導人共同決定,實際是鮑羅庭說了算。他在廣州的權勢和影響如日中天。他的住 : 宅樓上經常座滿廣州政府的部長們,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們和中國共產黨人;樓下則是 : 翻譯們忙碌的天地: 將中文文件譯成英文或俄文,再將英文或俄文指令譯成中文。印刷 : 機晝夜不停,各種材料、報告、指示從這里源源而出。鮑羅庭實際已成為國民黨中央的 : 大腦。 :   他在這個至關重要的會議上,提出了一條至關重要的建議: 以汪精衛、許崇智、蔣 : 介石三人組成特別委員會,授以政治、軍事和警察全權。 :   鮑羅庭設想,這是一個類似蘇俄“契卡”的組織,目的是用特別手段肅清反革命。 : 他自己則擔任特別委員會的顧問。 :   他的建議實際就是決議。建議被迅速通過。 :   “授以政治、軍事和警察全權”的特別委員會三人中,汪精衛本身是國民政府主席 : ,許崇智是政府軍事部長,惟有蔣介石未任過高于粵軍參謀長和黃埔軍校校長以上的職 : 務,第一次獲得如此大的權力。魔瓶最先被鮑羅庭開啟。 :   其實此前鮑羅庭就看好了蔣介石,為此和總軍事顧問加倫將軍發生了很大分歧。 :   加倫認為應該用許崇智,培植與黃埔并行的軍事力量,不能以某個人或某一派系為 : 中心,以防患于未然。鮑羅庭卻認為許崇智的粵軍為舊軍隊,不堪大任;蔣介石的黃埔 : 新軍有主義為基礎,頗具革命性質,可當大任。7月國民政府成立, 加倫再提出要防止 : 軍事獨裁,主張建立軍事委員會制度,以許崇智為軍事首腦;鮑羅庭不同意,支持蔣介 : 石。兩人分歧日趨嚴重,只有莫斯科出來裁決。 :   加倫將軍不知道,1905年在芬蘭塔墨爾福斯的布爾什維克黨代表會議上,鮑羅庭就 : 認識了比他大五歲的斯大林。當時斯大林還是一個叫柯巴?伊萬諾維奇?朱加施維里的格 : 魯吉亞青年,與來自拉脫維亞的鮑羅庭一樣,頭一次參加這樣的會議。 :   裁決的結果是不言而喻的: 加倫將軍被調離廣東。 :   斯大林對蔣介石的信任,很大一部分就是受鮑羅庭的影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7.243.236.28

01/27 21:16, , 1F
一行文可以用推的
01/27 21:16, 1F

01/28 05:46, , 2F
雖然是新手但是還是要守點規矩
01/28 05:46, 2F

01/28 14:46, , 3F
還有錯字= =
01/28 14:46, 3F

01/28 16:10, , 4F
應該是大陸人 大陸回文都當臺灣的推文用
01/28 16:10, 4F

01/28 19:08, , 5F
多想一秒鐘,你可以用推文
01/28 19:08, 5F

01/29 00:43, , 6F
入鄉隨俗吧
01/29 00:43, 6F

01/29 07:39, , 7F
認真回一下 孫還是沒指定接班人 孫死後廣州國民政府
01/29 07:39, 7F

01/29 07:40, , 8F
是胡汪廖三頭局面
01/29 07:40, 8F

01/30 01:38, , 9F
但是廖很快就被暗殺了。之後蔣才有機會出頭
01/30 01:38, 9F
文章代碼(AID): #1DGH1GTy (MdnCN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GH1GTy (MdnC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