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蔣介石很NICE的

看板MdnCNhistory作者 (登登)時間13年前 (2010/08/16 20:34),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28 (看更多)

08/15 19:45,
清華北大學者集體跑來呀,要是真的這樣傅斯年要偷笑了
08/15 19:45

08/15 22:15,
梅貽琦 胡適 還有你講的傅斯年,這幾個夠大了嗎?
08/15 22:15

08/15 22:31,
你要不要看一下馬寅初?? 嗯?
08/15 22:31
kim兄原先講集體跑來,不曉得為何後來變成四個人,而且還要比「大小」。 更何況胡適還是1957年接任中研院長才回臺灣,馬寅初根本沒到過臺灣。 如是輕忽還請您收回這些話。 我並沒有什麼直接的證據,畢竟我並不是研究這個問題的人。 但依對當時狀況的一些了解,我認為您的說法是靠不住的。 如果要說大學者有沒有來臺灣,我這裡倒也可以舉出一連串留在大陸的學者清單: 錢鍾書、華羅庚、湯用彤、馮友蘭、梁思成、夏鼐、季羨林、費孝通、錢三強、林徽因 沈從文、馬寅初、陳寅恪、陳垣 我想以上幾個都是符合所謂的大學者。 以下這一段我忘了從哪裡看來的了,憑印象寫下: 胡適自己在1946.6-1949.4當北京大學校長, 他那時主持學校內部會議, 就發現北京大學內部教授對於國民黨政府已經不甚支持, 最後共產黨北京圍城,也僅有少數願意坐上國民黨專機撤出。 (實際上國民黨對於北京的實質掌握一直不甚好,參考何兆武《上學記》) 很多學者當時並不認為共產黨比國民黨糟糕,這是事實。 也有的人是不願意離開大陸。 而就算是反共的學者也未必來臺灣。移往香港、美國也大有人在。 錢穆就是先到香港才到臺灣來的。 來臺灣的人多不多呢?中研院的狀況或許可以作為參考: 中研院評議會之成立,是丁文江任總幹事時為該院立下之百年大計;至於院士會議,則為 家驊之重大貢獻。自民國三十五年十月開始籌劃,至三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選出第一屆院 士八十一人,家驊當選為數理組院士。九月二十三日舉行第一次院士會議,中研院之體制 ,才算完成。惟翌年大陸即告失守,多數院士及第一次院士會議所選出之第三屆評議員三 十二人,滯留在大陸,在臺者均不足法定人數。只有使兩會照常集會,恢復其職權,才能 使中研院從半停頓狀態中納入正軌。經多方討論,終於想出「以報到登記人數為實有全體 人數」之辦法,呈奉總統令准後,於四十六年四月二日在臺舉行第二次院士會議,四月三 日舉行第三屆評議會首次會議。停頓已八年之院士會及評議會集會問題,獲得解決,為中 研院在臺之復興奠定了基礎。 http://www.sinica.edu.tw/as/person/president/president-2.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4.208.49.7

08/16 20:57, , 1F
他的意思是馬寅初沒去台灣所以倒霉
08/16 20:57, 1F

08/16 22:20, , 2F
收回,SORRY。這地方我確實不很懂。
08/16 22:20, 2F

08/28 19:40, , 3F
就中研院史語所大部份都跟著傅斯年搬過來了
08/28 19:40, 3F
文章代碼(AID): #1CQJ1fOp (MdnCN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QJ1fOp (MdnC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