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研究題目是自己不熟的東西

看板Master_D作者 (五黑)時間16年前 (2008/02/28 05:18),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catsheep (cute 小貓^^)》之銘言: : 請問板上 : 有人研究所的題目被老師指定 : 是做自己不熟有沒興趣的題目嗎?? : 比方說 自己比較喜歡實作演練 : 卻被抓去作程式模擬或理論計算之類的 : 通常這種情況 : 要如何克服阿?? 我個人覺得,好與不好是相當模糊的,要考量各方面. 給幾點建議: 1.不見得沒興趣:所謂的有趣不見得是你所想的,或許實作真的比較容易感到有趣, 但不夠觸及研究程度的實作沒意義,研究需要的實作或許沒那麼有趣, 而其他那些或許你真了解它在做什麼,反而能感到興趣. 你要說有沒有興趣,先徹底認識它再說. 2.真沒興趣要講清楚:話說回來,對沒興趣的東西,沒興趣的感覺一定很強烈, 要你答應做一件徹底沒興趣的事情一年半載,應該會從一開始就覺得很難過. 什麼東西沒興趣,應該講清楚. 3.不要被拖著鼻子跑:你可能會有許多東西被當作控制你的籌碼,握在別人手中. 那些項目真的是別人可以當籌碼的東西嗎? 可能你要敏銳一點,確認清楚. 如果老師跟你說,"你好好做,做出來對你升博士班有用",那你就要想想 你想不想讀博士班? 如果是,這個博士班升學計畫是不是被老師捏住的籌碼? 根據經驗,老師會搬出一些對你有利的條件,是因為要激勵你去做他所認為要做的事. 甚至催眠你說,"你對這個有興趣的",都沒關係,因為重點是他要有人幫他做事, 而不是你想不想做,有沒有興趣做. 我個人是有老師自己找我做計畫,ㄧ開始不開誠佈公講明白, 而我只是一時好心,認為:"如果沒人幫你,或許我可以幫你一下." 沒想到這一幫沒完沒了,這計畫是三年期的,但前二期該有的規劃都沒做, 簡單說就是之前有爛攤子. 而且按份量講,這是跨學門的合作計畫,而且屬於我們專業部份在大學部也完全沒有 相關基礎訓練. 簡言之,如果要找外面的人外包,價格不會太低啦! 但現在就搞到一個要團隊製作的東西,執行細節的工作全落在我身上, 老師沒有積極安排合作者與另一學門的對口管道,簡直就是讓我挫著等. 剛開始我就覺得奇怪,老師找我做事之後,有事沒事就說,如果做得好,投一些稿 對我將來博士班升學有幫助,要不然就是說,將來介紹我去某大公司做事. 我覺得很誇張,因為他講的任何一件都不是我要的,我不想念博士班, 我不需要老師幫我介紹工作,因為我大學畢業早就有十足的工作能力了. 到最後,當他ㄧ味強調我的碩士論文研究與幫他做事的東西是同一件事,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覺得他只是在催眠我, 於是我很清楚地告訴他說,我答應幫忙做事,並沒有把我本有的東西全都賠上. 我的碩士論文題目與他的計畫一點關係都沒有. 我不認為答應幫他做事,就是把時間全都賠上給他! 一個月六千塊計畫工作費好少,但是他要我做的份量,以及給我的資源, 這種價錢真的是開玩笑! 我真覺得,這種專業的東西,換你老師來做做看. 或許你真的應該外包,才會拿得到符合你預期的東西. (可憐的前期計畫助理,他自己指導學生,被騙了簽約了不得不做,卻做不出來,最後 換老師又追索薪水. 在外面工作都沒這麼扯的事情. 所以我看到的是爛攤子.) 有人可能會問我說,為什麼不早問清楚? 我只能回答,我不是沒問,只是老師搪塞的態度太強了. 我想問計畫的內容與範圍如何,得到的回答是一句:"越多越好,哪有什麼範圍." 後來我真納悶,我哪有時間做一個連範圍都不講清楚的所謂計畫, 更何況計畫內容是什麼,我還真不知道, 我這一期才接手的人,竟然要自己把計畫範圍與目標釐清, 自己界定出我該做出什麼份量的東西,拿去問老師,老師說 "對對對", 但那時我真是心驚膽跳啊! 因為這份量實在不小. 我只能根據經驗提醒你,將來的事情會混亂,ㄧ開始會有一些徵兆, * 老師要你做的東西能不能把題目,目標,範圍等講得清楚? 不能講清楚,後來就有凹你的憑藉. * 你是不是自覺得本來就欠老師一分,即使沒薪水,超時超工待lab也沒關係. 你最好想清楚你要什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208.72

02/28 11:14, , 1F
02/28 11:14, 1F

02/28 12:40, , 2F
第3點同感 不要被拖著鼻子跑 當初我找老師時 第一句話
02/28 12:40, 2F

02/28 12:43, , 3F
就問我:想不想讀博班 還好我沒跟他..能順利畢業才是王道
02/28 12:43, 3F

10/05 23:31, , 4F
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go2.tw/goz
10/05 23:31, 4F
文章代碼(AID): #17nTEdgD (Master_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nTEdgD (Master_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