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這款也算資本家嗎?

看板Marxism作者 (-________-")時間20年前 (2003/12/24 10:0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14+11 2003122300239,00.html 2003.12.23 中國時報 富人作公益? ◎吳挺鋒 長年奔走兩岸的科技業界聞人溫世仁驟逝,引發了不少的討論。話題之一則是溫世仁身 擁英業達集團的股票市值超過三十億,而由於未做遺產規畫,故若以遺產稅課徵,則將被課 以五○%最高邊際稅率,約當十五億的遺產將因此流入國庫。 溫世仁的情形恐怕是台灣富人圈裡的罕見異例。畢竟,台灣富人對於遺產稅的規避早有 一套綿密而專業的系統程序可循,從買高額死亡保險、低價買進公設地節稅、以個人或財團 名義設立基金會、或在生前將財產分年贈與子女,皆是耳熟能詳的慣伎。要言之,遺產稅功 能之不彰乃社會財富集中化的旁證,而富者的誕生與繁衍來自於繼承而非從頭來過的打拚, 更說明了自由經濟學對資本主義社會流動的預設早已大破產。 然而,儘管富人如此得利,但他們卻猶感不足,甚至抗稅力道益發強烈。更早之前,奇 美的許文龍、富邦的蔡萬才都曾發出「廢(降)遺產稅救經濟」的言論。上周,廣達電腦董 事長林百里同樣挺身為溫世仁所該繳納的高額遺產稅款抱屈,並說將投身立法讓有錢人的遺 產得以轉作公益基金。說到底,從許文龍、蔡萬才到林百里俱認財產累積純屬個人私有而與 社會化的過程無涉,即便有意將遺產化作「公益」,則如何處分、運用也應由己斷,概無流 入國庫重作分配之理。 問題是,即便富人不將財產全部納為私有,而有心轉作「公益」,但該構想與效果也是 可議。但觀現代財政的演進,其正當性係以公共概念的確認為基礎,故一方面取消了君王的 財政任意,另一方面則代之以議會民主的基本監督,嗣後更在勞工運動的挑戰下再次將財政 的社會化功能予以強化,進而衍生出對資本管制與社會受益等概念。相形之下,富人投身基 金會雖然頂著「公益」招牌,然從贊助對象的選擇到撥用金額的多寡,無一容許真實的公眾 與聞,而所謂「公共利益」的界定更是單方獨斷,故其結果恰是「公益」的取消而非臂助。 實際上,這種富人四方抗稅卻積極從事公益的潮流正體現了歷史的大反動,其情其景實 乃十八世紀資本主義時期的個人慈善行為的復辟。在這個最野蠻的階段裡,路有餓莩、工人 三餐不繼,但豪門名流卻皮裘不缺、財富滾滾,遂有加害者正是慈善者的諷刺圖像。聖人不 死大盜不止,唯有放任體制的不義,才會讓富人從事慈善蔚然成風。 同為世界首富與頭號慈善家的比爾蓋茲就是最好的例子。微軟作為全球化的壟斷資本代 表,誠為該情勢下的最大受益者,但若無因資本壟斷所導致的社會貧窮化,比爾蓋茲又何來 善行可施?無怪乎比爾蓋茲雖然號稱慈善捐款無人能及,但老是有人朝他臉上砸派示警。以 此為鑑,如果溫世仁的辭世能夠留下一些進步典範,那麼絕不是為他疏忽了遺產規畫大感惋 惜,而是應該作為他那些富人朋友們自慚形穢的照鏡。 (作者為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97.206
文章代碼(AID): #_wFD4sd (Marxism)
文章代碼(AID): #_wFD4sd (Marx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