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詠春與永春白鶴拳的關係

看板MartialArts作者 (深邃中的搏殺...)時間12年前 (2012/02/17 17:45), 編輯推噓16(1603)
留言19則, 1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fac200333 (麻吉)》之銘言: : 最近看了功夫傳奇,深深覺得螳螂與白鶴拳真是好功夫, : 其中又以白鶴拳的流傳使我感到興趣,因為之前看過詠春拳源自永春白鶴 : 的說法,之前我是詠春學生時,因未深究鶴拳,加上又是大陸官方說法,並未 : 將其放在心上,但現在看了白鶴拳的影片介紹時,卻又有許多想法, : 白鶴拳的套路與詠春截然不同,但總覺得彼此有些淵源與內涵在其中~~ : 在下想了三種可能,但就是無法確定, : 1.詠春拳源自永春白鶴,兩者皆出於南少林 : 2.兩者無直接傳承關係,但都來自南少林,有相似的理念 : 3.詠春在發展的過程中有吸收或是參考白鶴少數技法 : 或是 : 4.兩者完全沒任何一丁點關係,我想太多~囧 : 想請有更多武術經驗與知識的前輩發表想法~~ : 記得以前師傅說詠春確定的來由只能追到紅船~ : 白鶴也是來由不明,但確定其影響多種南拳、空手道,甚至是意拳~~ : 小弟知識淺薄,無法推測下去了~~~ 之前有人問過我這個問題。 永春白鶴拳的"永春"是地名,也就是福建省永春縣, 永春白鶴拳的起源是方七娘這位女性,方七娘的父親方種 是北派長拳類武術的武者,從長拳演變成鶴拳的關鍵可能 與方七娘是女性有關。 詠春拳的"詠春"則是不知道哪裡來的? 根據葉問的說法 ,詠春拳的傳出者傳說是五枚師太,五枚師太來自嵩山少 林寺,她將武術傳給嚴詠春,而嚴詠春是廣東省人士,之 後詠春拳主要是在廣東地區流傳。而後來根據佛山永春拳 彭南研究,詠春拳來自湖北戲人張五,張五是從北京流亡 到廣東佛山,之後才傳由嚴詠春等人不斷改進其內容,從 彭南的這個說法來看,有一說嚴詠春這位女子有可能只是 姓嚴,但是因為詠春練很強所以被人叫嚴詠春。 詠春拳的種類很多,目前看到的葉問系詠春只是詠春拳的 其中一種,而葉問系的詠春拳被認定的最早傳人是張五, 也就是原PO所說的紅船(戲班)。 另外詠春拳的名稱有過多次變動,有"永春"、"泳春"、" 咏春"、"詠春"等名稱,這些變動均與詠春拳繁雜的傳承 以及傳說故事有關。上段所提的五枚師太是小說中的人物 ,在現實的情況中五枚可能是代表地方幫會某一派的勢力 ,剛好這一派以詠春拳術為主。 從時間上來看永春白鶴拳(清順治)早於詠春拳(清雍正)是 有可能受影響,而影響的主要原因我個人認為是秘密結社 ,也就是與反清復明的幫會組織有關,永春白鶴拳與詠春 拳的傳出者均是有反清背景的人。 至於南少林,少林寺是從北魏開始建立,嵩山少林寺是最 早的一座,到了唐初因為少林寺武僧幫李世民有功,所以 後來漸漸在各地建立起分寺,包括嵩山少林共有十座少林 寺,主要的作用是輔導軍隊練兵。福建因為有靠海,所以 也是少林寺分寺的建立點之一。不過福建的少林寺並不是 一座單一的寺點,目前的資料來看在福建的莆田、福清、 現今泉州東禪寺一帶均有少林寺存在,而且當地原本就有 武僧,趙匡胤的後人也在這一帶傳承太祖拳,明朝時寫《 劍經》的俞大猷也是福建人,當時他與戚繼光在莆田一帶 打倭寇。清朝時的阿善師也是出身於這個地方,他將少林 五形拳的基本入門拳路組成金鷹拳。 從上段看來福建武術有南北交流的多樣化特色,長拳短打 在這個地方都有發展。 另外南少林也是一個被偽託的名詞,因為一些秘密幫會的 成員需要捏造事實來掩護身份,南少林就成為被偽託的名 詞之一,然後又跟小說及鄉野傳奇混在一起,就成為嶺南 武術創拳的傳說。 以上簡單講起來是這樣, 實際上秘密幫會是一個專門領域,我不是專家,上面所言 只是提供一個方向,要釐清永春白鶴拳與詠春拳的傳承關 係應該要研究清朝時秘密幫會的歷史。 以我個人的看法,我認為永春白鶴拳與詠春拳應該是兩種 不同的短打系統,雖然手法類似,但面對攻擊時的發勁方 式不太一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0.188.111

02/17 17:54, , 1F
真的很佩服冰大對武術運動的鑽研考究
02/17 17:54, 1F

02/17 19:03, , 2F
推推
02/17 19:03, 2F
※ 編輯: iamice 來自: 111.240.188.111 (02/17 21:13)

02/17 19:51, , 3F
研究是很好 但對實力幫助可能有限...
02/17 19:51, 3F
我可以跟你說,這種研究對於實力養成沒有任何幫助。 不只你這樣認為,過去很多習武之人也是這樣認為, 所以拳誰創得?誰發展的?這一點都不重要, 只要知道我練得這套拳是某某神人發明的就好, 咱們祖師爺神功無敵,不需要研究太多。 不過有些白癡還是有去研究,戚繼光整理天下武術、 俞大猷寫劍經、吳殳寫手臂錄,不過這些研究沒有用, 大部份的人都不會去看。

02/17 20:53, , 4F
02/17 20:53, 4F
※ 編輯: iamice 來自: 111.240.188.111 (02/17 21:26)

02/17 21:45, , 5F
02/17 21:45, 5F
※ 編輯: iamice 來自: 111.240.188.111 (02/17 22:15)

02/17 21:58, , 6F
02/17 21:58, 6F

02/17 22:39, , 7F
02/17 22:39, 7F

02/17 22:54, , 8F
02/17 22:54, 8F

02/18 01:00, , 9F
02/18 01:00, 9F
※ 編輯: iamice 來自: 111.240.188.111 (02/18 08:00)

02/18 08:19, , 10F
02/18 08:19, 10F

02/19 01:07, , 11F
推 武術也是有分理科術科的!
02/19 01:07, 11F

02/19 02:00, , 12F
02/19 02:00, 12F

02/19 02:15, , 13F
推推文補述..XD
02/19 02:15, 13F

02/19 13:10, , 14F
重要啊,這也是歷史的一部分,沒人在
02/19 13:10, 14F

02/19 13:10, , 15F
做這些研究,那人類的文化資產早就流
02/19 13:10, 15F

02/19 13:10, , 16F
失殆盡了
02/19 13:10, 16F

02/19 13:14, , 17F
樓上不意外XDDDD
02/19 13:14, 17F

02/22 02:47, , 18F
推拉~合情合理,分析的真好
02/22 02:47, 18F

02/22 13:59, , 19F
02/22 13:59, 19F
文章代碼(AID): #1FFY6WW4 (MartialArts)
文章代碼(AID): #1FFY6WW4 (Martial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