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李小龍的截拳道

看板MartialArts作者 (嚴重倦怠)時間14年前 (2009/11/25 12:08),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0 (看更多)
原文恕刪 <(_ _)> 板友的意見都很精闢且豐富...由於小弟目前學習的部份含有截拳道概念 似乎不說點話不行..囧a..不過以下發言純粹是個人在習武路上的心得意見, 並非什麼根基深植的JKD理論,僅此分享,也歡迎各位板友指點 在李小龍與截拳道風靡程度上而言,台、港、中、美各地域上 個人覺得台灣一直對於李小龍的推崇程度本來就較不明顯, 而小弟認為李小龍的(地位&代表性)是有其時空背景的支撐 畢竟在當初有色人種仍遭嚴重歧視,好萊烏強勢文化外銷,期間呈現的美式開放及富裕 令華人為之嚮往,但卻缺乏角色認同,李小龍在螢幕上的出現及塑造民族英雄形象的 成功,對於其身處的美國以及出生的香港所造成的衝擊,以及日後於其身故後賦予 較高的評價似乎也有跡可循 而依據有限的資訊來源,當初武術派別(美國當地)壁壘分明(?), 以及訓練模式的僵化(這邊純粹依個人接觸,且為伊努山度之口述資料 所以可能會有老王賣瓜之嫌..orz,有板友如保有更貼近當初時空的資料與以佐證或翻案 也請不吝賜教) 所以李小龍所提出的JKD概念,也衝擊了當地的武術教學生態 若是當初狀況卻是如此,則李小龍提出的JKD類似現今MMA以及Cross Training方式 對於當地傳統武術道館在商業模式上強調"本派"、強調"特色"、強調"師承" 的部分有相當的對立。加上有著影視媒體的加持,或許JKD當初會有著 "好吃、新奇、又好玩"的味道,至於像是武心老師提到有關BBJ的部份 若是伊努山度所言屬實,那麼當初李小龍對於詠春概念裡有封手 那也有封腳,既然可以封手腳,那身體呢? 大關節、小關節呢? 所以從部分資料來看似乎確實有進行柔術的研究,而伊努山度當初亦將 菲律賓武術概念與李小龍討論之,菲律賓武術中有所謂Dumog (近身、關節、地板) 只是若以精準度以及概念來說,仍舊包含了較多的破壞以及打擊成分,而像 BJJ這麼精準的控制部份則較欠缺,但也許有些概念能夠互通,也可能對李 當初在武術思考部分有所激盪,不過若有人將之與BJJ緊密連結, 個人也覺得似乎有些穿鑿附會之嫌 至於有關於固定的訓練模式,例如一些手法以及腿法,個人覺得這是一個 "切入點",在李小龍當初的初期研究以及邏輯下,這些是他一開始歸類在簡單 有效的部份,做為根基,而其實個人練習以來,與其說JKD是門派,不如說 算是李小龍自己在"武術研究"的心得(這論點也不新穎orz..只是小弟也想不出 更貼切的說法),而且也還在進程之中,也很遺憾其過世甚早, Ex: 備戰姿勢,其實不脫國術中三尖相照(也或許引自擊劍) 以基礎練習步法來說,偏向擊劍 以一開始練習出拳方式,類似拳擊 以出腿方式而言,偏向Savate 貼身近戰則偏詠春 講難聽點,可以說是大雜燴,但也許,也許李小龍真的就是在他身上將這些技術整合了 而既然必須進行教學,則必須整理出讓學生能夠入門、依循的模式 而這類模式大概是他當初歸納教學法之時,認為最能為學員有效吸收的辦法 而JKD,小弟覺得是李小龍"進行武術研究"、"於技擊最有效率使用肢體的感想" 所以後來有李希望放棄JKD一辭,小弟擅自臆測這或許是他真心希望,因為研究 隨著假設的不同,驗證方式的選擇,以及投入實驗要素的差異(Ex:習武者本身 身體素質、心理狀態等),都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也即不同的人在追求 "於技擊最有效率中使用肢體的方式"上定有差異,也即其所提"無法為有法、無限為有限" 若是以我個人感想,他是將"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作個人闡述 而在當初的時空條件下也成就了類似"品牌效應" (我相信李於開始其實也是有意產生 這樣的品牌(門派)辨別法,畢竟他還身兼演藝人員,公司管理者等身份,也可以從各種 影音文書資料看的出在那年代他的"行銷"模式很有效果 只是於最後提出願意讓JKD名稱消滅之想法,或許真是回歸身為武術研究者原點之心得) 小弟也不否認,有遇過不少想學武術的人認JKD招牌,但一來看到我們作組合攻擊練習, 就走了,或是開口就希望我們詠春封手...問題是對手明明在起腳的射程... 或是切入後手腳位置剛好可以進行關節或拋摔..又何必花時間去找手.. 或許真的是李小龍的影像風格太強烈,所以反而初接觸武術的學員在練習我目前參予團體 的JKD Concept訓練時,感到疑惑,為什麼打起來不像李,或是只有一丁點像 為什麼會有摔、會有撞,為何會有關節技,怎麼會有Silat Kali動作混裡面, 技術訓練上能夠讓初學者上手,反而對於"不受限"的觀念要傳達以及表示比較困難, 然而,團體中相當多本身即修習他種武術多年的同好,反而對這樣的應用以及想法 相當習慣,且缺乏打擊當身的能有效獲的補足,像小弟本來只稍會打擊,對於肢體 控制及破壞相當頭痛的,也能夠汲取相當的資訊量及實作經驗再自行反覆思考 我猜想台灣在武術環境上,或許專業競技舞台缺乏,但一直以來其民間自行發展 就相當蓬勃,且各門各派的交流頻繁,對於這樣不受限的思維及訓練方式可能也早在 李在美國宣揚其理念之同時,甚至更早即有類似之概念及作法。 可能真的是從以前就有太多關於李小龍的芭樂消息,以及盲目崇拜 導致普遍對JKD的觀感不佳(當然不得不說李在某些資料上是有臭屁的表現) 但是若是考量1960~70年間的美國時空環境,也許真的具備產生李提出類似 對當時當地武術教學方法的反動的因子 至於小弟,orz...我只能說很膚淺的,我遇見個人覺得對的老師 在技術施行的結構以及邏輯上沒有違反物理規則,時間許可 而拳種選擇(或許是訓練模式)上合我意而且確實能夠漸次累積技術質量.. 所以我就練了.囧a 其實...通篇好像沒有啥新意..orz..也似乎無法助人識疑... 所以...當作拋磚引玉..~_~.還請眾板友多提供寶貴意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200.206

11/25 13:01, , 1F
專業文推一個~~~
11/25 13:01, 1F
文章代碼(AID): #1B3At7hc (MartialArt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3At7hc (Martial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