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一篇

看板MartialArts作者 (st)時間15年前 (2009/07/12 12:02), 編輯推噓6(6027)
留言33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 引述《uoiea (Salut! )》之銘言: :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內外家的問題,剛好我收藏一篇孫祿堂和宋世榮與此有關的對話, : 與版友分享。 感謝分享 不過細讀這篇文章 宋世榮前輩所言之"呼吸有內外之分" 似以雜揉了許多"內家"觀點 並以內家觀點詮釋其所謂"外家" : --------------- : 文摘:孫祿堂—《論拳術內外家之別》 : (原載於20世紀30年代江蘇國術館的《國術年刊》上。) : 今之談拳術者,每云有內外家之分。或稱少林為外家,武當為內家;或以在釋為外家 : ,在道為內家;其實質皆皮相之見也。名則有少林武當之分,實則無內家外家之別。 : 近十年來,人始稍稍知武當之可貴矣。少林、武當之一隱一現者其故在此。安得遽分 : 內外耶!或謂拳術既無內外之分,何以形式有剛柔之判?不知一則自柔練而致剛,一則自 : 剛練而致柔,剛柔雖分,成功則一。夫武術以和為用,和之中智勇備焉。予練拳術亦數十 : 年矣。初亦蒙世俗之見,每日積氣于丹田,小腹堅硬如石,鼓動腹內之氣,能撲人於尋丈 : 外,行止坐臥,無時不然。自謂積氣下沉,庶幾得拳中之內氣矣。彼不能沉氣于丹田小腹 : 者,皆外家也。一日,山西宋世榮前輩,以函來約,予因袱被往晉。寒暄之後,詢及拳理 : ,因問內外之判。宋先生曰:“呼吸有內外之分,拳術無內外之別。善養氣者即內家,不 : 善養氣者即外家。故善養浩然之氣一語,實道破內家之奧義。拳術之功用,以動而求靜; : 坐功之作用,由靜而求動。其實動中靜,靜中動,本系一體,不可歧而二之。由是言之, : 所謂靜極而動,動極而靜,動靜即系相生,若以為有內外之分,豈不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 。我所雲呼吸有內外者,先求其通而已。通與不通,于何分之?彼未知練拳與初練拳者, : 其呼吸往往至中部而止,仍行返回,氣浮於上,是謂之呼吸不通。極其蔽則血氣用事,好 : 勇鬥狠,實火氣太剛過燥之故也。若呼吸練至下行,直達丹田,久而久之,心腎相交,水 : 火既濟,火氣不至炎上,呼吸可以自然,不至中部而返。如此方謂之內外相通,上下相通 : ,氣自和順,故呼吸能達下部。氣本一也,誤以為兩個,其弊亦與不通等。子輿氏曰:‘ : 求其放心,放心收而後道心生。’亦即道家收視返聽之理。” 動極而靜 靜極而動 動靜相生 似僅可以類比法推論內外相生 與宋先生所論之內外不分尚有差距 否則動靜豈非亦不分? 其所言呼吸有內外之分也尚待細論 : 余曰:“然則鄙人可謂得拳中之內勁呼!蓋氣已下沉,小腹亦堅硬如石矣。”宋先生 : 曰:“否!否!汝雖氣通小腹,若不化堅,終必為累,非上乘也。”餘又問何以化之?先 : 生曰:“有若無,實若虛。腹之堅,非真道也。孟子言:‘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 : 中庸》極論‘中和’之功用。須知古人所言,皆有體用。拳術亦重中和,亦重仁義。若不 : 明此理,即練至捷如飛鳥,力舉千鈞,不過匹夫之勇,總不離夫外家。若練至中和,善講 : 仁義,動作以禮,見義必為,其人雖無百斤之力,即可謂之內家。迨養氣功深,貫內外, : 評有無,至大至剛,直養無害,無處不有,無時不然,卷之放之,用廣體微。昔人雲:‘ : 物物一太極,物物一陽剛。’吾人本具天地中和之氣,非一太極乎。羲經雲:‘近取諸身 : ,遠取諸物,’心在內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於心,內外一理而已矣。” 宋先生說"捷如飛鳥 力舉千鈞 不過匹夫之勇 總不離夫外家" 此時"外家"一詞 已非指呼吸而言 已兼指拳術與拳勁 此句又難免讓人以為外家不過匹夫之勇 若宋先生以為無內外家之分 何以用詞如此? 再者 其養氣一說 僅著力於道家太極說或收視返聽論 無法支持其論點 (當然 少林亦有其練氣之法) 至於宋先生所言內家"見義必為 雖無百斤之力" 也不知哪一內家武術家會同意? : 予靜聆之下,始知拳道即天道,天道即人道。又知拳之形式名稱雖異,而理則一。向 : 之以為有內外之分者,實所見之不透,認理之未明也。由是推之,言語要和平,動作要自 : 然。試觀古來名將,如關壯繆、岳武等,皆以識春秋大義,說禮樂而敦詩書,故子秋後使 : 人生敬仰崇拜之心。若田開強、古冶子之輩,不過得一勇士之名而已。蓋一則內外一致, : 表裏精粗無不到;一則客氣乘之,自表其所守,良可慨也。 : 宋先生又云:“拳術可以變化人之氣質。”予自審尚未能見身體力行,有負前輩之教 : 訓。今值江蘇省國術館有十八年度刊之發行,予服務館中,亦即兩載,才識淺陋,屍位貽 : 譏,故以聞之前人者略一言之,以志吾愧。 至於識春秋大義 變化氣質 大概只能是理想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208.22

07/12 14:58, , 1F
當頭腦冷靜時,呼吸也就平和,反之亦
07/12 14:58, 1F

07/12 14:58, , 2F
然。心情緊張,呼吸也就急促,思考也
07/12 14:58, 2F

07/12 14:59, , 3F
會失去條理。談呼吸的道理在此。而呼
07/12 14:59, 3F

07/12 15:00, , 4F
吸平和,重心也較能鬆落腳底,保持上
07/12 15:00, 4F

07/12 15:00, , 5F
肢的鬆柔靈動。此外,氣質也變得穩重
07/12 15:00, 5F

07/12 15:01, , 6F
許多。我的解釋,僅供參考。
07/12 15:01, 6F

07/12 15:04, , 7F
不論中西武術,冷靜、氣和的武者總是
07/12 15:04, 7F

07/12 15:04, , 8F
勝過心浮氣躁的不是嗎?
07/12 15:04, 8F

07/12 15:06, , 9F
我想宋先生是不欲以門派、拳種分內外
07/12 15:06, 9F

07/12 15:07, , 10F
家,而是以所謂「氣質」來分。你練空
07/12 15:07, 10F

07/12 15:08, , 11F
手道跆拳道,若氣質和順而不燥,他就
07/12 15:08, 11F

07/12 15:08, , 12F
視為內家
07/12 15:08, 12F

07/12 15:26, , 13F
因此他似乎又對立了氣和與氣躁
07/12 15:26, 13F

07/12 15:27, , 14F
"內家"的氣質是他所崇尚的
07/12 15:27, 14F

07/12 15:27, , 15F
不之他會如何看待"攢拳怒目增氣力"
07/12 15:27, 15F

07/12 15:29, , 16F
再說打人很少有人能不急不躁
07/12 15:29, 16F

07/12 15:30, , 17F
空手道氣質佳者何以要被視為"內家"?
07/12 15:30, 17F

07/12 15:31, , 18F
"攢拳怒目增氣力"只是發力的瞬間
07/12 15:31, 18F

07/12 15:32, , 19F
所以要練到不急不躁囉
07/12 15:32, 19F

07/12 15:34, , 20F
至於最後一問,我認為那只是古人,甚
07/12 15:34, 20F

07/12 15:35, , 21F
至宋世榮個人的分類。有必要對過去分
07/12 15:35, 21F

07/12 15:35, , 22F
類一概反對嗎?
07/12 15:35, 22F

07/12 15:36, , 23F
接不接受他的分類應該是很自由的
07/12 15:36, 23F

07/12 15:38, , 24F
補充:頂尖的格鬥家如非斗、Buakao、
07/12 15:38, 24F

07/12 15:38, , 25F
Ricardo Lopez在擂臺上都冷靜的可怕
07/12 15:38, 25F

07/12 15:39, , 26F
只是原po的分享很有意思討論一下而已
07/12 15:39, 26F

07/12 15:39, , 27F
這樣下來怎麼解釋都會是對立啊
07/12 15:39, 27F

07/12 15:40, , 28F
沒有反對的意思
07/12 15:40, 28F

07/12 15:41, , 29F
版上好像已有超越(非跳脫)對立的討論
07/12 15:41, 29F

07/12 15:43, , 30F
所以如果照拳種來分內外我認為大可不
07/12 15:43, 30F

07/12 15:43, , 31F
必,但照宋世榮這種解釋,我也認為不
07/12 15:43, 31F

07/12 15:43, , 32F
無道理啦。
07/12 15:43, 32F

12/06 04:07, , 33F
不論中西武術,冷靜、氣 https://no
12/06 04:07, 33F
文章代碼(AID): #1AMM1Gtx (MartialArt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MM1Gtx (MartialAr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