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核心能耐」與「競爭優勢來源」差異

看板Management作者 (黑奇很小狗!)時間10年前 (2013/09/25 13:13),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以下簡單論述個人想法。 這兩者基本上是互為表裡的關係。 詳細去了解資源基礎論和競爭優勢論能有更清楚的認知。 核心能耐,是以資源基礎論為基準(內構論點), 強調企業透過所能掌握之各種資源累積的組合、運用與看法(主要受領導者影響), 形成關鍵知識(如管理規則、組織文化等)與關鍵技術(如專利、動作分析等), 最終使企業在某些領域或方面達到數一數二的地步, ex.例如GOOGLE的崛起、微軟的發跡等。 核心能耐的發揮,主要在高層團隊所凝聚的人的表現、思維價值與堅持, 進而形成公司上下各部門、員工整體的一個概觀。 可以參考那部facebook電影和賈伯斯傳。 你所說的競爭優勢來源,當然就是競爭優勢論所強調的內容,這是透過環境/領域/產業, 整體比較而來的外構論點,強調產業內因某企業擁有不同於其他競爭者的 特質/能耐,而形成獨特優勢,技壓群雄。 競爭優勢的來源,通常表現在該企業在該產業內的數面向之一或合集: 1.有相對夠好的產品品質與夠低的成本、2.有獨特的技術或資源、 3.能不斷提高進入障礙、4.能投入更多資源排擠對手。 ex.最清楚易懂的例子,就是不斷的購併、購併再購併, 看看諾基亞最近賣給了誰、摩托羅拉又被誰買走、 還有知名公司在全世界各國的專利權與申請禁賣令官司等。 兩者的關係: 企業崛起之際,著重在核心能耐的發展,隨著成功獲取市場青睞與遠景,開始壯大, 會逐漸形成公司的關鍵知識(ex.風氣)、與技術(ex.專利), (題外話:在這部分當然受領導者影響很大,ex.賈伯斯的蘋果崛起史、郭董的鴻海。) 在開始向外擴展多角化、跨領域或垂直發展階段, 核心能耐的外在表現成為競爭優勢來源, 有更多的錢、人脈、鎂光燈等 能夠幫助企業獲取競爭優勢並鞏固優勢, 形成產業內的焦點。 ex.之前也有報導國外某殘疾者臨時等班機後補,因為沒位子, 結果總經理讓他直接搭頭等艙(領導者的思維價值影響), 讓該公司獲得好評與曝光,加深品質印象(競爭優勢強化)。 這樣大概能比較清楚兩者異同了。 相同點:都是企業成功的關鍵。都是企業擬定策略的基礎。都是一種綜合能力。 是一種互為表裡的轉化。都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傾向/比重。 差異點:內構與外構觀點。基礎論點不同。 核心能耐強調人,競爭優勢強調手段。 直接影響不同─核心能耐主要影響內部(內而外); 競爭優勢來源主要影響產業/外部(外而內)。 結論:兩者本質不同。 題外話:資源基礎論,偏向1950修正理論時期觀點,強調內而外的行銷思維, 著重只要搞定資源(來源)的取得、整合與運用就好。 競爭優勢論,偏向1980整合時期觀點,強調環境的變化影響, 是外而內的行銷思維,除了資源要搞定外,更著重控制環境為我所用。 以此來看,兩者不是相對並立的觀點(只是教科書都放在一起講), 而是一種逐漸演進的思維。 以上是個人的想法,提供參考。 --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 !!!!!!!        |      |_______________        |    ___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18.207.2

10/18 22:53, , 1F
題外話那邊不太懂
10/18 22:53, 1F

12/02 10:57, , 2F
可以參考管理學演進史部分,你就會清楚了。
12/02 10:57, 2F

08/27 02:14, , 3F
感謝分享!!
08/27 02:14, 3F
文章代碼(AID): #1IGd3YkH (Management)
文章代碼(AID): #1IGd3YkH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