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全島自由貿易區」

看板Management作者 (oodh)時間16年前 (2008/03/19 14:05), 編輯推噓5(506)
留言11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Policy 看板] 作者: oodh (oodh) 看板: Policy 標題: [討論] 「全島自由貿易區」 時間: Wed Mar 19 13:48:07 2008 這是 馬英九提出來的 大概在蕭萬長提出兩岸共同市場的時間點上 (07/9月) 我把全島貿易區 評價得比 兩岸共同市場高 因為 對台灣而言更自由 幾乎不用談判 容易推動 後來「全島貿易區」和「兩岸共同市場」 其實都被冷凍了 只剩下黃金雙航圈 大概就是因為知道太難說明吧 現在 即便 「兩岸共同市場」解凍 「全島貿易區」還是沒重現江湖 算是一個胎死腹中的政見 -- 不過 我覺得很好就是了 比兩岸共同市場還好 以下 跟大家介紹這個概念 ------------------------ http://www.wretch.cc/blog/oodh&article_id=5098860 淺談馬英九一個好政策 -- 全島自由貿易區 要開始講這個政策時 一定要先這知道這個政策在講什麼... 這要從 FTA 這東西說起 也許很多人在(不知道哪科的)課堂上聽過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或者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這些名詞 這兩個有點不同 北約(後者) 是一個政治同盟 算是冷戰時期 的反共陣線吧 北約的盟國互相同意 「不對 同盟國家進行滲透(意即 不收買同盟同家的情報人員作間諜)」 「有限度互相交換情報」「給與外交人員權限和自由」... 諸如此類 不是我們要講的重點 而前者 就是所謂的 FTAA -- 自由 貿易 區 of 美洲 這是從各國「關稅壁壘」對立後 開始自行尋找盟友 一開始 是一國對一國 談「關稅(開放)協定」 (所謂「雙邊關係」) 到後來 像美國這樣的大國 開始整合他手上的雙邊關系 出面拉著加、墨 一同簽下 FTAA FTAA 帶動了全世界對於「結盟」的恐慌和餓渴 於是 歐洲、東南亞、東亞 都紛紛開始尋求結盟 這種形式 變成了 一夥人坐下來一次談的「多邊關係」 但 值得住意的是 這種關係 仍以「關稅」和「類似關稅的進口、投資限制」作為開放的標的 (而不以 出入境、移民...作談判的主軸) 在這其中 歐洲 因為過去就有長期的、複雜的、多重的 雙邊、多邊關係 因此在結盟的過程中 可以一次切入、承接 多種的多邊合作 當許多國都對多種的目標進行統一開放後 「歐洲共同市場」的基礎也就建立了起來 而發展到今日 就成了 連一定程度的政治 也進行統整、連貨幣也統一的「歐盟」 這算是和 其他多邊會談、FTA一個在「質」上的差異 要說的話 和歐盟相對 強調「量」的優勢 的同盟關係 便是WTO - 國際貿易組織 除了 國對國的關稅談判外 各國 為了提升自己港口的競爭力 逐一開放了 港口週邊園區 以「免關稅(保稅)」、「低限制」作為吸引投資的誘因 這樣的設計稱作「自由貿易港區」(大陸叫作「港口經濟」) 國對國的「免關稅」 常被以「最終消費端產品進品 無關稅成本」來看待 因為這是最直接影響民生的部份 例如 「進口車免關稅」、「稻米免關稅」 然而 所謂免關稅 (尤其是自由貿易港區)更重要的是包含 意指「從外國進口來原料無關稅成本」 以自由貿易區為例 在區中設立的工廠 或 企業轉運站 其從國外運來的產品、原料 在區中倉儲分包、加工生產 然後再直接出口 的話 就不需要就進口的品項繳交關稅 除了「單一港口成立稅保區」外 「港對港、區對區」也有同盟協定 -- 也就是 在我這個區 和你那個區 之間 運來運去、(同盟區內企業)賣來賣去 通通不用扣稅 -- 兩個區合起來 視為在同一個區中 台灣 因為歷史因素使然 我們在「關稅壁壘 期」就開始失去友邦 而在「關稅同盟」建立過程中 便格外艱辛 「台灣關係法」中 特別以「美國在台協會」作為一個軟體的「自由貿易港區」 -- 透過在台協會登記來台的美商 享有關稅減免(之類的 細節我不是很清楚) 而台灣 也就各港口、中正機場週邊 規劃了自由貿易港區 有了以上概念 可以來看這個網頁 (但也不一定要看啦) http://www.npf.org.tw/particle-2689-1.html 這是國民黨智庫的研究 說實在話(不要跟研究者講 ) 某人(?)覺得它後半是瞎扯的剪貼作業.. 所以 要看 就看前面那半就好 「免稅天堂」的部份 先擱置 一方面也是 我不認為馬有意做到這麼遠 因為難度太高 馬英九提「全區 自由貿易港區」 意指 整個台灣 都對外地的產品 進行免關稅(保稅)的優惠 注意 這裡面 和加入 WTO 所面臨的關稅開放 有所不同 1. 我們可以只對「加工出口」作保稅 而不對進口銷售 則保持它原有的稅率 -- 所謂「先求不傷身體,再講究效果」 -- 可以對台灣物價和國產品 作適度保護 2. 主動開放、單向開放 項目由我們自己定 不要求外國也對我國進行關稅開放 反而省去了協商時間和成本 藉由 主動開放 吸引了夠多的外商後 自然外國會來和台灣作進一步的協商 3. 可以進一步 和「非國家」的「貿易區、港區」作雙邊、多邊合作 避開位階問題 4. 先一步開放 未來在東亞、東北亞 apce 規劃FTA時 便有了經驗和籌碼 (我們已經開放了 要全體開放時 成本就低很多) 5. 先提高國內產品競爭力 (藉由成本競爭來 吸量到品質、產量均大的企業 進而提高研發、國際化能力) 在 進行 FTA談判時 就不怕開放 我說這個提計劃好 別的不比 就比蕭萬長的 「兩岸共同市場」好 它好就好在「簡單推動」 -- 你不要和人家談來談去 你先能做到什麼 就自己開放什麼 不論是 東協+3 不論是APEC FTA 不論是 兩岸共同市場 甚至只不過是WTO 台灣都跟人家談得很辛苦 一方面是 已開發國、開發中國家 希望開放的不同 一方面是 台灣國際地位不夠 講話的聲音不夠大 而馬英九 這個政策 相較之下就務實了很多 也比較容易控制 和 配套 在「台灣主體意識」上 也比較沒有爭議 說實在的 如果我是謝長庭 既然都說了「我的(兩岸經貿政策) 其實和馬英九的一樣」不如連這個一起收下吧! ^^^^^^^^^^^^^^^^^^^^^^^^^^^^^^^^^^^^^^^^^^^^^^^^^^^^^^^^^^^^^^^^^^^^^^^^ ----------- 所以說 往事不堪回首 我評價這麼高的政策 最後是兩邊都放棄 只能這麼想 也許 裡面有著 我還不懂的原因吧... -- oodh 進入守備狀態 接著覆蓋一張蠶絲被 結束這回合 http://www.wretch.cc/blog/ood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32.183.102 ※ 編輯: oodh 來自: 202.132.183.102 (03/19 13:48) -- ███◣ @PTT ◢█ █◢█ ◢◤◥◢◤◥◣ █ ██ █ ▄ ◣ ██ █ ▆▆ ▆▆ 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iwai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32.183.102

03/20 08:55, , 1F
爽了高科技卻害死了農產品
03/20 08:55, 1F

03/20 20:10, , 2F
農產品不是台灣經濟主力吧!
03/20 20:10, 2F

03/21 07:45, , 3F
農產品不是經濟主力卻是永續生存的關鍵
03/21 07:45, 3F

03/22 17:18, , 4F
跟永續生存有啥關?
03/22 17:18, 4F

03/22 17:19, , 5F
農產品應該讓給未開發國家吧
03/22 17:19, 5F

03/25 07:21, , 6F
那樓上是覺得台灣要放棄農業,美國也要放棄農業囉
03/25 07:21, 6F

03/27 21:10, , 7F
我覺得不應該只用帳面上的產值推斷一個產業的價值
03/27 21:10, 7F

03/27 21:11, , 8F
以上是回推文
03/27 21:11, 8F

03/30 22:40, , 9F
是的 美國應停止農業補助
03/30 22:40, 9F

03/30 22:41, , 10F
我覺得不應該不用帳面上的產值推斷一個產業的價值
03/30 22:41, 10F

04/19 14:33, , 11F
如同現在的糧荒 農業的重要性就被凸顯了
04/19 14:33, 11F
文章代碼(AID): #17uAqs4e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