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想] 三通/產業/勞工 --傳產 與 外勞

看板Management作者 (oodh)時間16年前 (2008/03/19 14:02),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Policy 看板] 作者: oodh (oodh) 看板: Policy 標題: [構想] 三通/產業/勞工 --1. 傳產 與 外勞 時間: Wed Mar 19 13:28:16 2008 http://www.wretch.cc/blog/oodh&article_id=5050279 傳產 與 外勞 議題 先撇開產業面 單獨看外勞待遇問題 的確 台灣的外勞待遇(和本勞相比)在已開發國家來講是很優渥 -- 這裡說的外勞 指的是合法的無國籍工作者 而不是不同種族者 但 就像美國 台灣社會不同種族融合的情形越來越普籍 一但這個社會 有外籍新娘、有外商和外藉教師 給外籍勞工過低的薪資 就會造成在國內外籍人士的反感 也會讓台灣人持續用不平等的眼光看待 另一種膚色、語言 的人種 看到白人就自卑 看到深膚色的人就鄙視 這不只是對台灣的國際形象有損 也對台灣島內為數頗多的外籍媳婦(已經不是新娘了) 不公平 連帶影響教育問題 所以說 我認為 薪資 並不是一個很適當的調控工具 不只是 不宜藉由提高外勞薪資來強化本勞競爭優勢(這點原po也不認同) 而且也 不宜藉由降低(或開放)外勞薪資來 提高傳產競爭力 那麼 薪資、數量、產業 這個鐵三角 不從薪資入手 那我們從數量來調的話呢? 各縣市 進駐工業區、加工出口區、科學園區 都可以享受額外的外勞配額 外勞來台要企業申請 外勞來台有行業限制 這些 都是現在政府在做的 但結果不太理想 導致結果不理想的理由有 1. 國內薪資水準提高 許多產業擺明了請不起本勞 -- 就算有了園區 園區設置有成本 進入園區也要租金 所在地又不會離幹道太遠 週邊地價也會漲 大部份傳產的資金實力 只能用自有地、農地變更 作工廠和宿舍 要他們進園區 還花租金蓋宿舍 太難 而不蓋宿舍 工人又得負擔週邊上揚的房租 所以不論是工廠 還是 工人 都出不起廠房搬遷的成本 2. 外、本勞 薪資還是有差 和中國(西部)相比又差更多 所謂補貼 杯水車薪 3. 教育普及、高中普及後 台灣人生活水平提高 對傳產 3k 的忍受力太低 加上 對未來景氣不看法 頂克族(不生小孩)增加 許多年青人不會計劃養育小孩的支出 所以很容易安於低工資低勞務 自由時間多 的服務業(工讀生) 導至有許多工作 請不到年青人(很多都是中年失業去當黑手的) 對外勞的限制 因而造成傳產極大的壓力 4. 尤於上訴原因 和其他非經濟因素 整個制度施行時 很容易開放「例外」而自我瓦解 像「重大工程」、「特殊產業」、「營建業」、「專案審核開放」 或上述「園區配額」 不只中央會開放 地方勞工局也會開放 結果就像抓逃稅一樣 政府前年宣佈 國外資本利得(在海外賣股票 --外商的本國員工領到外商的股票 然後在國外的交易所賣掉)要納入所得計稅 外界評價大多是「剩一隻嘴」 規劃個老半天 落實不了嘛 (沒有海外查稅人力 查不到嘛) 外勞限額也是 訂個老半天 受困的還是小型傳產 大規模的工作機會、大的公司 全都嘛會向地方 或 中央 申請「專案審核」然後........就會過(中間過程消音) 抽離產業面 外勞政策 不但有人權和族群融合議題 也有外交層面的問題 一直以來 東南亞還頗為願意和台灣交流的原因 一則是在許多領土爭議上 拉攏台灣可以反抗強勢的中國 一則就是台灣的經濟力 能聘顧他們國內的失業勞工 而 台灣的南向政策也會帶給當地發展 現在說要把工資調低 解除下限 開發企業自訂 無疑是把台灣踢得離 東協加三 更遠點 我們用「股份有限公司」來作例子吧 我有生產競爭力 可是我沒錢 所以我賣股票 借別人的錢來賺錢 我有錢 可是我不知道怎麼賺 所以我買股票 聘別人的企業來賺錢 外勞 對一個國家而言也是一樣 我們有產業 卻沒有夠(成本)競爭力的勞工 所以聘外勞 開放外勞 原則上是增加國內生產毛額、提高內需和生產力 的措施 現在台灣面臨的 外勞 問題 不在「外勞」身上 而是在產業和本勞身上 那麼 同樣的 你可以「有產業、沒成本競爭力的勞工」 而聘外勞來賺錢 (先放下傳產轉型的話) 那你也可以 「有產業、沒有成本競爭力的環境」幹脆鼓勵傳產外移 不只鼓勵 還協助 還輔導 還成立機構定期聯絡、上課 幫助他們國際化 那本勞呢 「有品質競爭力(無成本競爭力)的勞工」 ...所以要... 借人家的公司來生產嘛 讓台灣人能夠登陸工作 擴大對陸、港、歐美 服務管理業 的招商 (大概得要有三通的優勢) 增加台灣人 在國內的高薪工作機會 並輔導提高 高中職畢業生就業的競爭力 增加台灣人 去國外的就業競爭能力 並設立單位作協助照顧 不去把餅作大 只是在國內和外勞搶越來越小的傳產工作機會 是不行的 當台灣經濟力提升 物價和所得同步良性通膨 有獲利的產業自然聘得起高薪高品質的勞工 要怎麼做到「把餅作大」這點 (而不是畫大餅) 我在板上提過「全民拼研發 全民拼管理」的措施 大家可以看看 我常說 全球化的世界 尤其是台灣這種外貿依存度高的國家 最重要的就是「世界需要你什麼」 美國需要印度的 高數量教育品質人力 印度的一級城市就發展起來 英語系的國家需要印度的低價人力作客服人員 印度就連三級城市的房產都被炒熱 世界需要大陸的市場和廉價人力 大陸的經濟就能起飛 要被世界需要 也要掌握全世界能為我們所用的資源 有資源不用 有需求不回應 國家的競爭力一定會流失 而上市公司又是無祖國的 傳產又是成本壓力最大的 要他們不跑 要拉抬流失的競爭力 就又要花一大堆錢 作基礎建設 作產業補貼 現在 世界需要台灣三通 但台灣不三通 當然 世界不是台灣 他們不會為台灣想 只會想要利用台灣 但台灣也沒有為自己想啊 經濟輸給政治 學者又只能「呼籲」 台灣是一個年產質十兆台幣 的經濟體 要衰敗是沒這麼容易的 但不成長 就會為社會帶來不安和壓迫 國際產品推陳出新 現在的年青人 改裝車、買wii 買服飾配件和3c產品 收入和以前一樣的話 未來怎麼養小孩? 而未來的小孩還要學電腦 還要學英文 怎麼辦? 競爭力的流失是人民感受得到的 甚至比雜誌的「購屋痛苦指數」還準 我覺得 與其把外勞議題和薪資結構掛勾 與其 如原po所說 開放自由薪資 不如開放產業自由移動、開放外勞自由聘用(要有控管 是為了社會治安和國防安全) 不只開放 還要輔導 透過輔導 可以加強 稅務管理、回台上市 和產業合作 讓台灣外移的產業不是單打獨鬥 產業有政府照顧 政府有產業幫腔 開放、鼓勵在台企業以大陸為腹地 增加經濟規模 鼓勵外商以台灣為跳板 鼓勵台灣人出國、登陸就業 同樣 不只鼓勵 還要輔導 順便管理 擴大台灣本土「研發」、「管理」能力 (詳見 「拼研發..」一文) 初期 讓台灣管理和研發 內需擴大 帶來 就業機會提高 和物價良性上揚 累積 研管 類企業、人力 和提升 研管水準和社會共識 中期 吸引外商來台、吸引外資來台 成立 研發、管理、金融 機構 讓台灣成為 智財流、管理人流、金流 的轉運港 後期 鼓勵國內 服務(研發創意、管理服務、金融仲介)產業 進軍國際 打開國際市場和就業機會 然後 教育普及 給台灣人的 不再是無用的學歷 本勞也不必再去和外勞搶傳產工作 傳產也不必一定要留在台灣 鑽著漏洞聘外勞 至於外勞最低薪資 就讓他維持吧 合法外勞的薪資越高 在不作數額控管的情形下 便越能避免非外入境 ----------------------------------------------- 隨著自動化生產的演進 單純的勞力 能做的事將越來越多 現在台灣的外勞 只有在 3k 的環境 作營造 或 化工廠的苦工 在日本 長時間、低技術性的機械操作 也會聘外勞 在美國 合法的、非法的移民充斥廉價餐館、酒吧 如上所謂「利用外國的人力」的角度來看 這沒有什麼好排斥的 重點是 你要讓本國的人力能得到更高層次的工作機會 荷蘭是世界貿易重鎮 在荷蘭的管理機構 從事的是跨國企業的顧問工作 荷蘭地也很少 資源也很少 傳產根本沒有競爭力 所以他們把全世界作腹地 讓整個國家轉型到服務業 出國去賺錢 -- 當然 這事涉國格的維持和 國家戰略考量 ... 簡言之 台灣有敵人 荷蘭沒有... 也和 荷蘭在歷史上就以商業重鎮起家 有關 但 台灣要發展起來 就要向荷蘭、向新加坡看齊 有沒有可能 當個安逸而知足的小國呢? (最近出版了一本 「小國崛起」 讓我有機會想找來看 ) 嗯 我想把好萊屋電影趕出去、把網路拔掉 禁絕進口 也不爭出口 -- 這樣 如果中國不趁機併吞我們的話 不是不可能... 在這個第四台泛濫、政治人物帶頭玩wii 週圍還有惡鄰的台灣 想當小國也太難了... -- 自幼家貧 既無嗜好 不學無術 亦無專長 唯打翻茶杯 或飲料罐 或新鮮屋 不乏瓶水 亦有碗麵 鋁鐵生熟不銹鋼 大小利樂錫箔包 有色無色玻璃 軟殼硬殼塑膠 凡立不曾未倒 寸地無一免溼 初時心喜 觸翻熱湯而後敗興 久之或憂 撞倒汽水反得釋然 本為一時之誤 積久成習 偶一為之 還傲世中無雙 故以為好 便作所長 因姓黃,自號「掐倒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32.183.102 -- 烏雲連夜幕轉紅 夜幕轉紅漫天東 紅漫天東有客來 東有客來人情濃 來人情濃酒千杯 濃酒千杯盡思愁 杯盡思愁醉人易 愁醉人易再相留 ~ 《客來》。不返 2000.11.03 不返詩集 http://www.wretch.cc/blog/ood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2.132.183.102

03/19 14:04, , 1F
沒看到板規 議題不適合 或 有發文轉文篇數限制的話 請告知thx
03/19 14:04, 1F
文章代碼(AID): #17uAo6V6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