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問一下藍海策略的比較

看板Management作者 (遠離商學院)時間18年前 (2006/03/24 01:45), 編輯推噓8(800)
留言8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SAFB730114 (繭)》之銘言: 這考題我看到的題目是: 1.比較產業經濟學派(如porter)及RBV觀點 2.比較上述兩者及藍海策略  大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對版友有所幫助: 在產業經濟學(Industrial Organization,IO)中,認為產業結構(structure)影響了廠 商行為(conduct)、而廠商的作為又影響了產業的績效(performance) 。這一連串的因 果關係,就是所謂的「S-C-P命題」。 (Porter算是將產業經濟學概念用到策略管理領域的集大成,所以題目中還有提示就是 用 Porter的概念去回答這題。) 由經濟學可知,完全競爭市場下,廠商是沒有超額利潤的、廠商對價格沒有影響力, 然而,實際上屬於完全競爭市場的情況並不多。大部分的市場都是存在不完全性 (imperfection) ,不完全性的存在讓廠商有利可圖。傳統上的S-C-P推論架構相當複 雜,Porter的五力架構算是一種簡化。Porter由這概念出發,認為企業的競爭策略應 該是要在產業中「卡好位」、「維持獨占地位」等等。 Porter 的概念是一種由外而內的策略思考過程,而RBV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策略思考。 這類的考題跟解釋已經是老生常談了,所以不多贅述。不過Porter在《競爭優勢》出 版十年後的新版序中有提到,很多人將「企業的資源、能力」與「產業結構定位」做 一二分法是種錯誤,而將內部因素視為較重要的關鍵,也是不恰當的。Porter認為關 鍵就在「價值活動」。 價值活動將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與自身的內部資源結合起來,意即「你擁有什麼資 源跟你最後的獲利與否,當中還是得靠價值活動的操作才能達成。」如果過度的重視 企業的資源,則將形成一種內向的發展。Porter認為,企業的資源與能耐是因為特定 的策略而有其重要性,一旦策略改變了,既有的資源亦無其價值。 (當然這又衍生出「結構追隨策略」或「策略追隨結構」的討論。) 至於「藍海策略」,真的稱不上是一種策略。這書為何如此熱賣,除了媒體的炒作外 ,多少是名字取得好、舉例用得好跟願景說得好。書中的概念,是從兩位作者一九九 七年在 HBR的文章發展出來。當時的文章名為「價值創新:高成長的策略創新」,試 想,在書店中如果擺著這樣的書,對管理沒概念的人翻都不會去翻。《藍海策略》一 書與這篇文章的明顯差別,就是多了大量的例證來說明其論點。至於談到開闢一個沒 有競爭的藍海,想想看,獨占是不是也是一個沒有競爭的「藍海」呢? 藍海策略認為「差異化」與「低成本」是可以並行的。我認為該書作者恐怕連「低成 本」與「成本領導策略」的差別都沒搞清楚。Porter認為同時具有成本領導與差異化 的情況有三種:競爭對手處於進退不得的局面、市佔率或產業間交互作用對成本結構 的影響強大及重大創新。但即使如此,長期間仍須在策略上做出抉擇。除非有不可抵 抗的障礙如專利保護、特許權利等等。 嚴格來說,「藍海策略」脫離不了「差異化」的思維。台大國企所的某執行長就曾說 「藍海策略就是be different」。而且藍海策略舉例似乎有倒因為果的情況,似乎只 要企業做出差異化,就是藍海策略,就可以在策略草圖 (strategy canvas)上畫出他 的策略軌跡。造成了後來還搞出一本「台灣版的藍海策略」,當中更是刻意以藍海策 略一書為宗,畫出了台灣十五家知名企業的「策略草圖」。 回到題意,問及藍海策略與 RBV的比較。我認為藍海策略有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企 業擁有的資源、能力是相同的。也就是今天只要發現「藍海」了,每家企業都可以達 到無人競爭的地步。但事實上,企業擁有的資源、能力各異,不可能單憑簡單的想法 指引,就有同樣的績效表現。很多企業可能認知差距而航向「死海」,更多企業是自 以為來到藍海,事實上來到「紅海」,有的甚至還沒出「公海」就被打垮了。書中都 是一個產業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未比較如果同一產業中的兩家公司,採用了自己的藍 海策略後,其結果會如何呢? 至於這三者硬要拿來討論,我認為這都是「管理學的叢林」現象。管理學者之間喜歡 以偏概全、缺乏對彼此論點的瞭解,都是造成許多管理理論大興其道的原因。有多少 人看過 Porter的《競爭策略》、《競爭優勢》一書呢? Porter靠著三本談論競爭的 書及幾篇文章,在企管界享有極大的盛名,後進者要取而代之,當然得先把他的東西 拿來批評,告訴大家「Porter那套已經不管用了,現在我這套才是對的……」。仔細 想想,有多少的巫醫書,都是這類的開頭。Porter的理論固然有其不足之處,但也並 非如此不堪,隨便任何一個說法都能推翻。 管理理論畢竟還在發展階段,而且似乎沒有一套牢不可破的理論存在,才會造就了讓 人如此眼花撩亂的困境。「You are what you read.」管理理域真的太龐雜,如果僅 是聽信一家之言,難免陷入思考的瓶頸。多閱讀、多思考,我想這或許是出題老師所 要暗示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6.71.146 ※ 編輯: Aurorastar 來自: 59.116.71.146 (03/24 02:01)

03/24 02:06, , 1F
跪拜.....強者
03/24 02:06, 1F

03/24 07:28, , 2F
強者,連藍海策略那本都給他看過了
03/24 07:28, 2F

03/24 13:12, , 3F
於有同焉...但是大大的修辭強我太多
03/24 13:12, 3F

03/24 19:23, , 4F
03/24 19:23, 4F

03/25 10:02, , 5F
推~ (不過公海那邊我笑了出來...XD)
03/25 10:02, 5F

03/26 22:38, , 6F
解釋的相當清楚 感謝
03/26 22:38, 6F

03/30 18:34, , 7F
推~
03/30 18:34, 7F

04/09 13:23, , 8F
寫的真好...大碩某管理學老師的寫法跟你很像...:P
04/09 13:23, 8F
文章代碼(AID): #148jwnNh (Management)
文章代碼(AID): #148jwnNh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