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賡武:建構大馬民族路仍遠‧大馬華人對國家高度認同

看板Malaysia作者 (原來你也在這裡)時間15年前 (2009/02/04 00:54),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00268?tid=1 王賡武:建構大馬民族路仍遠‧大馬華人對國家高度認同 2009-01-31 18:55 (吉隆坡)新加坡國立大學著名學者王賡武教授指出,儘管建構大馬民族(nation)還 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大馬華人對大馬的認同已達高水平。 王賡武是在合成統一(Hap Seng Consolidated Bhd.)、合成種植(Hap Seng Plantations Holding Bhd.)和馬磨石(M Mosaics Bhd.)主辦的“中國崛起”講座後 表示,大馬華人依舊留在這片土地工作和生活,貢獻這個社會,即是愛護大馬、認同大 馬的表現。 塑造愛護國家民族 他認為要建構一個民族,首要是塑造一個效忠和愛護國家的民族,當這個民族願意相信 這個國家,願意為這個國家奉獻生命時,嶄新的民族國家(nation-state)就成形了。 “建構一個民族國家,未必一定要單一種族、單一語言和單一宗教,因為純粹的單一種 族的國家,在二次世界大戰後已證實是不切實際的。” 他表示,建立民族國家之初,人民雖然需要靠想像彼此間的共同處,以加強彼此的聯繫 ;但之後人民就必須把想像的共同點具體化,使它成形。 強迫同化帶來悲劇 但他也認為,同化的現像是會在種族間發生,但這必須是以人民互相接受和瞭解的基礎 下自然發展,如果以強迫為手段,只會帶來悲慘結果。 他表示,大馬仍舊在進行著建構大馬民族的工程,而這非短短1、2年內就能完成的。 “已有200多年歷史的西方‘民族國家’都還面對許多問題,大馬獨立至今僅50年,所以 還很早,大家要共同努力去達成。” 挑種族議題太危險 詢及大馬的種族政治是否為建構民族國家的絆腳石,他認為這是過渡問題,而他也勸告 領導人要明白大馬是個複雜社會,不應輕易把種族議題挑起來,因為“那就危險了”。 出席今日(週六,1月31日)講座者,還有馬來西亞中華工商聯合會總會長丹斯里鍾 廷森、民政黨主席丹斯里許子根、前貿工部副部長吳立洋等。 居住海外核心文化不同 統稱“華人”不正確 王賡武指出,“華人”或“中國人”是非常誤導性(misleading)的字眼,因為居住在 每個國家的華人都不一樣,不能統稱“華人”或“中國人”。 他解釋,居住在中國以外地區的華人,一般會適當的修正中華核心文化和價值觀,以和 當地不同種族、不同文化和不同宗教的民眾共同生活,例如印尼華人、大馬華人、泰國 華人等。 至於中國各省也因方言、關心課題、利益方向而顯得非常不同,就算有共同語言後情況 也未見改善。 早年稱呼屬修辭學 “甚至早年中國當局把海外華人稱為‘南洋華人′或‘愛國華僑′,但這只是中國官方 和中國學者,為了簡化海外華人文化複雜性的修辭學。 “因此沒有一個名詞可準確形容所有‘華人′或‘中國人′,因此在使用這兩個字眼時 要很小心,要理解自己所指為何人。” 不過他認同“華人國家”(Chinese state)的存在,因為這個國家是代表著華人或中國 人(在國際體系中)行動。 人民相互分隔 多元政黨易使國家分裂 王賡武認為,多元政黨政治有潛力使國家分裂,因為多元政黨政治易導致人民相互分 隔,反之單一政黨國家則較易使人民團結相處。 他認為,中國的穩定與中國是單一政黨制國家,且成功團結中國共產黨內所有的聲音是 主要原因。 他也指出,中國沒有軍隊,因為中國的人民解放軍效忠的對象是中國共產黨,而非中國 這個國家;解放軍軍官都必須是共產黨員,因此在黨軍關係密切下,中國很難發生政變 。” 他表示,中國這種現象的好壞難以置評,但讓中國團結至少30年卻是不爭的事實。 星洲日報‧2009.01.31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34.6

02/06 03:20, , 1F
拐杖拿掉先
02/06 03:20, 1F

02/06 11:10, , 2F
中國百年來最團結的時候是遭受侵略的時候,不是這30年
02/06 11:10, 2F
文章代碼(AID): #19Y7Qpc5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