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洗脫污名:談僑生正名的意義

看板Malaysia作者 (原來你也在這裡)時間16年前 (2008/07/23 07:03), 編輯推噓2(201)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10 (看更多)
: 推 limyeeshin:台生對僑生三大誤解: 入學有加分 占學位名額 不會中文 07/23 02:47 : → LavenderSuki:1F,很久以前的確是有加分的 07/23 02:54 : → LavenderSuki:去問你的教授們,在過去,一個系級2班就有1班是僑生 07/23 02:55 : → LavenderSuki:加上1989年前後媒體大肆報導,所以上述印象深植民心 07/23 02:55 : → LavenderSuki:就算現在情況已經改變,但人們印象依然停留過去 07/23 02:56 幫補1989幾則舊聞,連續十幾天在報上這「曝光」想不被留下印象也很難~ ------------------------------------------------------------------------------ 【1989-07-02/聯合報/06版/社會觀察˙大家談】 聯招會請解題! 僑生特種生久享優待 兩團體散發傳單抨擊 記者陳碧華/台北報導 僑生、特種考生在激烈的大學聯考中享有特別優待,一直受到爭議。昨天在大學聯考首 日,更受到兩個不同團體傳單左右夾攻,使得一向只討論試題的考場,出現了另一種議 論的聲音。 一張由台大、陽明、北醫、高醫四校醫學系學生聯名發出的傳單,要求「一個真正公平 的大學聯考」,要求政府當局正視僑生問題。 傳單中指出,每五個台大醫科學生就有一個是僑生,每兩個台大化工系學生就有一個是 僑生。他們嚴重抗議僑生入學辦法,要求教育部還給十一萬考生被僑生霸占的名額。這 這份傳單昨天先在南部散發,今天將擴及全台灣各考區。 教師人權促進會昨天也在台北地區散發類似傳單,指責假僑生、假特種身分考生破壞大 學聯考的公平性。 據了解,教育部和大學聯招會近年來經常討論此事,為配合國家政策,未做重大改變。 不過,聯招會人員指出,特種考生的確有許多不公平的事實,總有一天,政策須改變, 以符人民需求。 ----------------------------------------------------------------------------- 【1989-07-03/聯合報/06版/焦點新聞】 <焦點話題> 僑生入學 名額不再增加 分發原則 避免熱門科系 記者陳碧華/台北報導 教育部長毛高文昨天表示,將來僑生回國升學,將考慮僑生程度,增加分發至僑大先修 班的名額,並避免集中在一般大學的熱門科系。 毛高文強調,海外三千多萬華僑也是我們的同胞,提供僑生求學機會無可厚非,但今後 將使僑生入學方式及名額更加合理化。 久已存在的僑生入學問題,意外的成為今年大學聯考考場外的爭論點,教育部長毛高文 昨天以較多的時間,說明教育部的做法和今後改進之道。毛高文說,華僑教育包括回國 進修及在海外受教兩種,教育部將協助改善僑生在當地就學時所需的教材及設備,如此 僑生的程度可提高,回國就學後,與本地生的差距就可縮小。 關於外界反應僑生占去大學太多名額,尤其是熱門科系,僑生輕鬆入學的方式,也令本 地生眼紅。毛高文說,教育部已成立專案小組,希望通盤性的合理調整。由於僑生、特 種考生分發入學牽涉內政、蒙藏等部會,教育部尚須逐一協調,不敢斷言能否在明年大 學聯考前及時解決此一問題。 不過,部份優待條件,教育部已有具體的改進措施。如僑生回國升學輔導辦法規定僑生 在當地居留時間,已自五年改為八年;優待加分科目也將有選擇性。如國文科因僑生學 習機會較差,仍應加分;理工科目大家學的都差不多,則不必再加分優待。 毛高文說,僑生回國名額,過去雖每年都有增加,近年已呈穩定,教育部不再增加名額 ,今後能否逐年減少名額,還須與各部會協調。 ---------------------------------------------------------------------------- 【1989-07-05/聯合報/06版/社會觀察.大家談】 教育部長毛高文昨天表示,輔導僑生回國入學,在政策上有正面價值,教育部正研究如 何執行得更合理,讓僑生程度與本地生不會差距太大,分發時也須考慮國內升學的難度 ,避免集中於熱門科系。 毛高文表示,過去僑生名額成長不多,明、後年將先維持固定名額,不再繼續增加,程 度較差的,先到僑大先修班。 外界建議政府徹底執行僑生須返僑居地的規定,以解決假僑生問題。毛高文說,教育部將 研究如何能維持政府原先的用意,而又能幫助華僑。 毛高文不同意僑生免費享受國內教育資源的說法。他說,我們也有很多人到國外念書, 人家也提供獎學金,讓我們分享他們的教育資源。他希望國人以開闊的心胸,提供僑胞 子弟學習的機會。 記者江中明∕台北報導 台大、陽明、北醫、高醫四校醫學系的學生,昨天在台北火車站、南陽街等地大量散發 嚴重抗議僑生入學辦法的傳單。認為僑生以「特權制度」入學,影響本地學生入學機會 和教學資源分配。他們要求僑生應經大學聯考競爭、適度加分後才能入學,同時他們將 在放榜前,聯絡各聲援團體,邀請僑委會、教育部官員及大學師生展開面對面座談。 這項「正視僑生問題」運動,以台大學生為主體,總成員約五十人。 ----------------------------------------------------------------------------- 【1989-07-05/聯合報/06版/社會觀察.大家談】 僑生有話要說 生長環境不同 考試也應不同 記者陳碧華/台北報導 在民間團體及學生抗議僑生入學不公聲中,一位台大僑生昨天代表台大相同身分的同學 散發一封信,請社會大眾聽聽他們的心聲。 這封信首先澄清,僑生經由駐外單位直接分發就讀國內各大學者,萬中無一,絕大多數 都是參加先在僑居地舉行的考試才來台升學的。對於外界認為僑生考試不激烈,這封信 指出,僑生與國內學生生長環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考試方式本就應有所不同。 有人認為僑生輕輕鬆鬆讀一年僑大先修班,就可分發進大學。這這封信指出,這是對僑 大學生的海辱,因為僑大學生彼此也競爭激烈,考試壓力繁重,並不輕鬆。 至於被指責享有先分配宿舍的特權,這群僑生在信上說,他們在台灣人生地不熟,又沒 有親人,難道「公平」的台灣一點人情味都沒有? 這封信請台灣同胞們不要把他們視為外人,也不要一筆抹殺政府的僑生政策。他們誠懇 的籲請大家,以長遠和客觀的眼光,來正視今天的僑生升學問題。 --------------------------------------------------------------------------- 【1989-07-06/聯合報/04版/焦點新聞.大家談】 接納僑生回國讀書 難道錯了嗎? 馮自強(台北新店) ●收納僑生回國升學是政府僑務政策中重要的一環,我們也很感謝政府能接納我們回國 讀書,惟此一美意卻被醜化了。無可否認,有些僑生是很懶散的,但仍有甚多僑生安份 守己的用功讀書,且畢業後的表現並不輸本地生。 以本人所就讀的台大商學系而言,八位僑生的在校成績普通,然目前開貿易公司、印刷 廠及從事新聞工作,成就恐都不輸於那些埋頭苦讀的本地生。近日獲悉有一現在新加坡 從事貿易工作的同學,每逢得知有老師到星訪問,必儘量抽空相陪,這這種人情味,恐 怕也不輸本地生吧。 報刊說,有些僑生留在國內服務卻規避兵役義務,本人與其他大多數留台僑生卻認為, 這這是得失間的選擇,僑生不服兵役即不能當公務員,只能在私人機構服務,而私人機 構老闆雇用僑生必有他們的道理,有什麼不對呢? ----------------------------------------------------------------------------- 【1989-07-09/聯合報/09版/大陸新聞.大家談】 到底誰才有資格加分? 不平者(高雄市) ●我是個高中畢業生,面對和我們息息相關的「僑生、特種考生優待」問題,我有些個 人的看法。事實上,在不同的文化背景、教育環境之下,「真正的」僑生可能無法在國 文科方面和國內學生較量,但是,英文科的突出也夠我們瞧的了,這一得與一失之間不 是平衡了嗎? 其實,僑生的加分與否,我們並不在意,真正令我們感不平的是特殊民族的加分,包括 邊疆民族和原住民。自幼稚園至高中、大學,我們都在同樣的教育環境之下學習,並未 因種類的差異而有不同,為什麼他們就可以因「身分特殊」而加分?這是不是比僑生加 分更不公平呢?我們在酷暑中努力,還得忍受別人的譏諷:「誰叫你投錯胎?」心中真 有說不出的忿恨! 一群金門地區的學生(金門) ●從小學至高中,我們戰地的學生,只接受學校的正規教育,「補習」這兩個字在我們 來說,是一個非常陌生的名詞。因為我們身在戰地,不光是顧著自己唸書,平時我們還 要接受軍事訓練,以備戰時和國軍併肩作戰。 如果教育部說,聯考各項加分制度是「公平」的,那麼對我們這一群戰地的學生來說則 是「公平」中的不公平。因為我們金門地處海疆一隅,為離島之離島。我們家鄉子弟職 責之艱巨、環境之困難、物質精神之負擔,實在比那些本島偏遠地區和僑生們付出更多 。為安定鼓舞戰地學子和辛苦力爭上進,教育部和大學聯招會,實應將金門地區的學生 優先列入最有加分資格的考生之中。 ---------------------------------------------------------------------------- 【1989-07-15/聯合報/06版/社會觀察.大家談】 僑生特種生 問題攤開談 學者抨擊特權升學 僑生激動大吐苦水 記者陳碧華/台北報導 立法院昨天舉辦僑生問題聽證會,僑生及特種考生破壞聯考公平性、占用國內稀少的教 育資源,是反對僑生特權回國升學的主要訴求;多位僑生也第一次在公眾場合訴心聲。 近月來,僑生問題不斷受到民間團體責難,使得昨天的聽證會出席者格外踴躍。 趙少康指出,僑生回國升學有其意義,卻因而破壞了大學聯考的公平性,因此他贊成設 置華僑大學;師大教授張春興則認為,僑生回國升學是享特權,而聯考特權分子不只有 僑生,還有其他特種考生,他認為如只注意到僑生,是窄化了問題。 在簡短的開場白後,教育部高教司楊崇森司長應邀先做說明。他說,他也覺得特種考生 加分不公平,但退伍軍人加分和國防部有關,邊疆考生加分是蒙藏委員會決定的,山地 生優待由內政部辦理,這些政策教育部須配合,奉命行事。楊崇森的說明,受到台大教 授賀德芬的抨擊。她說,楊司長表現得這麼可憐,教育部對其他部會還得「奉命行事」 ,將來行政院組織法修改時,大可取消教育部。 賀德芬指責特種考生加分辦法,違背憲法基本精神及教育基本精神。她並建議僑務政策 徹底改變,要鼓勵華僑溶入僑居地文化與生活,而不是一味保存中華文化。 台大教授張國龍也批評退伍軍人聯考加分辦法。他指出,軍人固然保國有功,但每個人 對國家都有貢獻,要加分,每個人都可加。 幾位本地學生及家長則分別發言指出,台灣地狹人稠,教育資源有限,本地生都有問題 了,怎能任由特權占用名額?他們要求,僑生可以回國升學,但須尊重國內的聯考制度 ,一切公平競爭。 十年前畢業的僑生馮自強說,僑生的父母在國外僑居,有其不得已的時代背景,同是中 國人,僑民無緣同享台灣的富庶繁榮,送個子女回國讀書又算什麼?他認為,僑生在海 外所受教育與國內不同,不應用同樣的考試。 一位來自緬甸的李姓僑生,剛開口說話就激動得說不出來。他說,他回國讀書,是因為 自認是中國人。他並肯定僑胞在海外對政府的貢獻。而許多與我國沒有邦交的國家,也 是透過僑社的宣傳,才知道有中華民國。 台大機械系一名大馬僑生更傷心的表示,他們在僑居地考試時,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用特 權占用了台灣本地生的名額。他說:「如果台灣不歡迎僑生,我們可以回去宣傳。」 ----------------------------------------------------------------------------- 【1989-07-17/聯合報/06版/社會觀察˙大家談】 請以納稅人的權益作為施政依據! 李尚志/日本國立滋賀醫科大學博士班研究生(日本大津) 大學之門優待僑生,不僅影響台灣青年的權益,對社會的公平與合理性也是一種◆傷。 ●眾所皆知,當今台灣社會充滿了投機取巧的意識型態,此種逆常現象與其說是民族劣 根性,不如說是執政當局多年政策錯誤下的衍生產物。其中僑生政策就是最佳寫照。免 試入學、保證畢業制,再加上多次離境的逃服兵役方法,這豈是執政當局一句「華僑是 革命之母」能說得通的。 台灣子弟不是眼紅,只是不明白繳稅、服役樣樣義務都徹底執行的台灣學子,竟然比不 上一群隔岸觀火,兩方逢迎的假洋人。這種媚外與作賤自己的作風,才會有小留學生風 潮,也才會有拿外國護照,在國內撈錢的牙刷主義者。不是嗎?既然權益不能受保障, 還須盡義務嗎? 我們很悲痛的指出,執政當局教壞了台灣子民。有多少的假僑生摻雜其中,毛高文部長 尚大言不慚,此項制度有其正面意義,但是否有考慮到台灣千萬青年學子,對這個不能 確實維護國民權益的政府已產生了信心的崩解? 此次台灣四大醫校率先提出抗議,正是因為醫校受到的侵害最為嚴重。吾等在日本即風 聞打通我國駐外承辦人員,一家數兄弟皆在同一所醫校就讀,和成績極為低落,學期成 績僅體育合格的笑話。 日本沒有僑生優待政策,日本政府以納稅人的權益作為政策施政依據,因此日本子民腳 踏實地為了國家的發展全力以赴。吾等深信唯有在公平與合理的原則下,才能發展出長 遠穩定的社會,故在此建議執政當局放棄這種利益交換式的僑務經營歪理,正視問題; 也唯有如此台灣子民才能認清權益與義務是一體兩面的。 ---------------------------------------------------------------------------- 【1989-07-19/聯合報/09版/大陸新聞˙大家談】 誰占用了教育資源? 將影響考生權益的因素完全歸諸僑生,是不公平的;上榜的重考生、轉學生,未嘗不是關鍵 之一。 黃世光(台北市) 仔細研究聯考制度,你會發覺真正佔去錄取名額影響考生權益的,並不是僑生而是那些考 上之後不去唸又到補習班重考的同學;然而這些同學有錯嗎?他們的上進心應該值得讚揚 才是。醫學院有一半以上是重考生,對嗎?醫學院畢業生想辦法不去服兵役的又有多少比 率呢?不要把自己累積的不滿全發洩到僑生同學、僑生制度上面。難道你們所認為的公平 性真的是寧可自己不唸,也不讓有心想求教的人唸嗎?若要探究下去,各大專院校每年招 收的轉學生,對那些從聯考制度脫穎而出的人又哪裏公平?談到佔用教育資源問題,台灣 每年有多少莘莘學子到國外深造,他們不也是去佔用人家的教育資源嗎? 僑生在先天上不如我們國內本地生有袓國的各項關照。儘管我們繳了稅,但是對于那在 外備受委屈歧視的中國同胞,我們忍心苛責嘛?同樣都是炎黃子孫,相煎何太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234 ※ 編輯: xykid 來自: 140.112.4.234 (07/23 07:03)

07/23 22:01, , 1F
難得的文獻~哪里找來的啊?@@
07/23 22:01, 1F

07/23 22:50, , 2F
所以才要把"僑生"這個名義送還給台灣人自己玩自己鬥就好
07/23 22:50, 2F

07/23 22:54, , 3F
以後去鬥有台灣籍才配稱的"僑生", 其他一律正名為華裔~~
07/23 22:54, 3F
文章代碼(AID): #18XcSezo (Malays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XcSezo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