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讓悲情走出華教運動

看板Malaysia作者 (原來你也在這裡)時間16年前 (2008/06/18 19:04), 編輯推噓10(10026)
留言36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7 (看更多)
http://www.kwongwah.com.my/news/2008/06/18/12.html 讓悲情走出華教運動 文:梁友瑄 二零零八年六月十八日 我是國中生(國民型中學),60年代華小改制後才有的"產物"(改制中學)。然而 我在享受可以兼顧三語學習並繳交低廉費用福利的那幾年,並不曉得這措施曾經在華社 引起一波又一波的大海嘯。 1960年《拉曼達立報告書》和《1961年教育法令》頒布,自1961年起廢除以華文為 媒介的高初中會考,並取消津貼給拒絕改制的華文中學後,華文中學自此一分為二,有 者接受了改制(以北馬為甚),有的則拒絕。華文中學的改制在華社猶如投下一個原子 彈,董教總甚至形容華文中學的改制在華教運動中是"潰不成軍"。 許多人認為,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發展猶如一場文化苦旅,是早期華人移民社會面 對馬來土著及西方殖民勢力兩面夾攻下自行動員以回應外在挑戰的轟轟烈烈抗爭史。這 種帶有"文化抵抗"性質的運動傳統,讓"華教運動"具備承傳民族文化、凝聚華人族群意 識集體認同的重要功能,也造就了它在華社心中的神聖地位。也因此,改制後的獨中即 便成了馬來西亞教育體制下的孤兒,在沒有政府經費補助的窘況下,依然堅持靠著高昂 學費和民間募款的支持下辦學,募款成為獨中生不可或缺的課餘活動,民間華社對華教 的支持,更像長期繳付第二份所得稅般沉重。 因循這樣的脈絡,讓來台唸書的我面對兩種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除了台 灣,還有大部分為獨中生的"同胞們"。在國家課題的討論上,我訝異我們的觀點是如此 的格格不入,言談之間,他們(大部份但並非全部)的悲憤,自我邊緣化,對公民課題 的冷淡、對友族的不了解甚至歧視和華人至上的思維,都讓我倍感驚訝。   仿佛二等公民是永遠的身份,唸完書的他們帶著這樣的想法回國(也有不少人選擇 不回國),成為最容易適應不良的一群,習慣自成一個小團體維護自己的權益,但始終 過著去政治化的生活。他們的消極與冷漠,或害怕被同化的焦慮,不自覺成了馬來西亞 社會中積極響應當權者離間種族的措施,間接鞏固了族群之間的疆界。 這樣的結果又可追溯至挾帶民族悲情,兼以"二等公民"出發,甚至在90年代完全去 政治化的華教運動所致,然而以邊緣思考出發的運動模式無疑只會讓自己的處境更加邊 緣。 今年3月8日,在不同族群的合作下,我們成功以人民的選票扭轉了馬來西亞的政 治局勢,撼動著一向被認為堅固無比的族群政治,這其實也意味著人民可以用公民力量 (跨族群)去推動他們關心的議題並要求政府履行,那華教運動和華社是否也該走出民 族悲情和文化抵抗意識,不再自視邊緣,亦不再以二等公民為前提,而是以公民權為前 提下爭取該有的權益(如各種族應享有接受母語教育權利)呢? 然而要邁向這一步,獨中教育也許應有所改變,如何在教育中讓學生在學習華文, 中華文化之餘正視自己的公民義務,並學會以跨族群的眼界解決馬來西亞現有的族群政 治僵局,是獨中教育應擴大的格局。 我反對同化,馬來西亞是因為多元文化才顯得精彩,如果不相信,請低頭看看我們 正在享用的各族美食,這些食物是多元文化和跨族群交流碩果豐存的證明,如果我們可 以欣賞友族的美食,那我們更應該摒棄種族主義思維,在生活中不再對身邊觸手可及的 多元文化和友族選擇視而不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234

06/18 19:08, , 1F
06/18 19:08, 1F

06/18 19:10, , 2F
如果真的有人自以為悲情 那還真的不知道他們在悲情什麼
06/18 19:10, 2F

06/18 19:23, , 3F
樓上....還真不少這種人呢
06/18 19:23, 3F

06/18 19:51, , 4F
推 友瑄
06/18 19:51, 4F

06/18 20:08, , 5F
政府在沒有做到各民族一律平等之前(大學錄取率等等),
06/18 20:08, 5F

06/18 20:09, , 6F
有些事情也難有所改變。政府是最多左右人民的想法。
06/18 20:09, 6F

06/18 20:23, , 7F
我很懷疑國中的公民教育有比獨中好到哪裡去
06/18 20:23, 7F

06/18 20:24, , 8F
民主素養的栽培和你是國中生or獨中生沒什關係
06/18 20:24, 8F

06/18 20:25, , 9F
因為兩邊都一樣爛
06/18 20:25, 9F

06/18 20:33, , 10F
樓上做過抽樣調查?難道作者所說的獨中華教畫地自限不是
06/18 20:33, 10F

06/18 20:35, , 11F
事實,若不是何來北馬的所謂改制華校竟然不被多現在的獨中
06/18 20:35, 11F

06/18 20:38, , 12F
生所知曉?難道真的不存在悲情的事實,那讀者的Culture
06/18 20:38, 12F

06/18 20:38, , 13F
shock 何來?
06/18 20:38, 13F

06/18 20:40, , 14F
更正讀者,是筆者才對
06/18 20:40, 14F

06/18 20:43, , 15F
筆者不是向獨中華教鞭屍,主要是擺脫獨中灌輸的過度悲情主
06/18 20:43, 15F

06/18 20:43, , 16F
義走出來,至於民主素養沒人懷疑過,尤其是留台的
06/18 20:43, 16F

06/18 20:45, , 17F
但若空嚷民主素養卻被動的自我保護,而不是融入全民社會運
06/18 20:45, 17F

06/18 20:47, , 18F
動去爭取各族的平等,而只是種族本位性的出發,那不是白學
06/18 20:47, 18F

06/18 20:47, , 19F
了所謂的民主素養
06/18 20:47, 19F

06/18 20:48, , 20F
推樓上 中肯... (林冠英的政治秘書果然不是蓋的)
06/18 20:48, 20F

06/18 20:48, , 21F
下次發達了記得關照小弟啊...以后吃粥吃飯看你了 XD
06/18 20:48, 21F

06/18 20:49, , 22F
大馬的華人式價值觀確實有點過時了...到底誰能把那道
06/18 20:49, 22F

06/18 20:50, , 23F
藩籬打破,帶領華人走向另一個地位,值得仔細觀察....
06/18 20:50, 23F

06/18 20:50, , 24F
澄清,我不是政治秘書,也還不是他的職員啦
06/18 20:50, 24F

06/18 20:52, , 25F
Sorry,是新聞秘書助理 @@"
06/18 20:52, 25F

06/18 20:52, , 26F
kekasih,為什麼妳說的跟我說的完全牛頭不對馬嘴
06/18 20:52, 26F

06/18 20:53, , 27F
carrotoast,想深一點你就明白了
06/18 20:53, 27F

06/18 20:53, , 28F
你要shoot別人,拜託瞄準一點
06/18 20:53, 28F

06/18 20:55, , 29F
我沒shoot你 只是要你明白這篇文重點不是在戰國中獨中的
06/18 20:55, 29F

06/18 20:56, , 30F
民主素養
06/18 20:56, 30F

06/18 20:59, , 31F
"獨中教育也許應有所改變,如何在教育中讓學生在學習華
06/18 20:59, 31F

06/18 21:00, , 32F
文,中華文化之餘正視自己的公民義務"請細讀原文
06/18 21:00, 32F

06/18 21:01, , 33F
我也沒說這是全文重點,只是對上述論點提出回應
06/18 21:01, 33F

06/18 21:05, , 34F
純粹推作者的最後一段話 那是我一直堅持的 ^^
06/18 21:05, 34F

06/18 23:43, , 35F
有機會的話, 5月的星洲廣場有篇關於獨中教育的課題 寫得不錯
06/18 23:43, 35F

06/20 11:05, , 36F
為什麼那麼喜歡戰@@
06/20 11:05, 36F
文章代碼(AID): #18MElHyG (Malays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MElHyG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