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重慶輕軌3號線通車!

看板MRT作者 (寧寧牌測謊機使用者)時間12年前 (2011/10/03 12:13), 編輯推噓2(205)
留言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那個...沒人關注一下重慶輕軌三號線用的單軌電車? 他可是長客吸收日立技術自行設計的 貼個新聞 http://www.cq.chinanews.com/n/20110924/301933.shtml 記者深入組裝車間揭秘輕軌三號線列車 輕軌三號線月底即將通車兩路口至鴛鴦段。昨日,記者了解到,通車初期,有10列市 民投票選出的琉璃藍列車值守三號線,奔跑在渝中、江北和渝北之間。 重慶長客總經理姜曉光說,三號線所有列車都將在重慶長客組裝完成。截至目前,已 交車15列。兩路口至鴛鴦段試運營期間,共有10列車服務,其中9列車日常運營,一列車 備用。一期工程完成後,將有19列列車運作。 「一期工程所需的最後4列車,也將於11月中旬前交車。」姜曉光說,三號線全線通 車後,將配備40列車。 據了解,兩路口至鴛鴦段開通後,重慶長客將每月組裝交車3列,為三號線全線通車 做準備。 組裝現場,記者看到還未組裝完畢的列車車廂內,一捆捆線路讓人眼花繚亂。姜曉光 說,每列車有8000多根導線,負責制動、信號、通訊等系統的正常運作。如果把這些導線 連起來,總長度將達到10萬米。完成一列車的組裝,須37個工序,耗時一個多月。現在, 每天約有300多名工人負責輕軌三號線列車的組裝。 據了解,與輕軌二號線採用日本技術不同,三號線列車的車體、轉向架、齒輪箱、空 調等重要部件都是國產,整車70%部件都是中國造。 ========== 8大特點 提前揭秘 輕軌三號線列車有何特點?與輕軌二號線相比,有哪些人性化進步?昨日,記者走進 重慶長客軌道車輛有限公司組裝車間,為大家打探“琉璃藍”的秘密。    外觀 琉璃藍為多陰雨的山城添亮色 三號線列車主體為乳白色,車廂四週是一圈琉璃藍。與二號線的淡青色列車相比,三 號線列車要明亮得多。據了解,這是借鑒了藍天白雲的靈感,考慮到我市陰雨天多,藍白 配顯得更清爽。 二號線車頭是棱角分明的方腦殼。而在三號線,車頭變成了流線型的圓腦殼,黑色為 主色調,配以白色邊框,顯得酷勁十足。 內飾 吊環內移,設計更人性 三號線車廂內手拉吊環的位置,向車廂中間移動了8釐米。據了解,二號線列車吊環 垂直于座位外沿,手扶吊環的乘客容易碰到座位上的乘客。吊環朝中間移動後,乘客和座 位之間距離更加合理,可避免碰觸的尷尬。 此外,三號線車門上方安裝了顯示運作方向、停靠站點等資訊的顯示屏,而二號線上 是示意圖。 座位 不銹鋼座椅,符合人體工學 三號線列車的座椅材料也由二號線使用的玻璃鋼,改為不銹鋼,不僅耐久性更好,表 面還有突起的防滑點,車輛運作時,乘客不易滑動。座位之間採用凹陷設計,更符合身體 曲線,也把每個座位分開,避免擠著坐的尷尬。 操控 駕駛員不用扳操作桿,也能起步換擋 輕軌二號線每列車頭尾各有一個駕駛員,遇上折返或者彎比較急時,駕駛員就要頻繁 手動操作, 三號線則具備自動駕駛模式,工作人員在位於兩路口的終控室,通過電腦就能實現起 步、換擋、加速、剎車、開關門等操控。 三號線一期運作初期,將採用有人駕駛模式。但這是一種有人監控下的無人駕駛,駕 駛員只需監控儀器就可以了,不用動手扳動操作桿。 安全 每個車廂兩個攝像頭,有意外隨時知曉 輕軌3號線的車門,由二號線的氣動門改為電動防夾門。這種延遲關閉技術是一種障 礙物探測功能。如果包包等被夾住,車門會自動回退10釐米,兩秒鐘後再自動關閉,防止 夾傷。 二號線車廂內情況,主要要靠駕駛員觀察和乘客反映。三號線列車則在每節車廂內都 裝了兩個監控攝像頭,車廂狀況如何,駕駛室和後方指揮中心同步觀察。一旦出現意外, 即可最快知曉。 運力 單次載客量相當於10~15輛滿載公交車 二號線列車僅有4節車廂,三號線列車擁有6節車廂,一列車標準載客962人,比二號 線多出330人。三號線列車單次最大載客量可達1340人,相當於10~15輛公交車的滿載運力 。 三號線列車最高時速為75公里/小時。按照設計能力,遠期還可以採取8輛車編組,每 小時最多可以對開24對,運送3.1萬人。 溫控 變頻空調,可以任意調節溫度 輕軌二號線採用的是單冷空調。三號線則使用了冷暖空調。冬天,車內溫度會控制在 溫暖的18℃。 目前地鐵、輕軌普遍採用的是定溫空調,只能選擇強、弱等2~3個檔位的溫度,輕軌 三號線則採用變頻空調,可以任意調節溫度。 救生 每節車廂,暗藏兩套救生器 發生緊急情況,列車上也有救生裝置。每節車廂靠近車門的座椅下,都暗藏有兩套救 生器,裏面有繩索和升降器,能助乘客從高空安全降落到地面。一列車有12套。 ----------- 幾點結論 1.除了車輛機電設備外,其他部分長客已經可以自製 而且也可以自己設計除了機電之外的東西 2.自動控制,這應該是中國自己加裝的,日立的車好像都還要一人才能駕駛 不過我不太懂為什麼重慶二號線日立設計的列車要頭尾兩端都要駕駛 3.不鏽鋼座椅.... 4.6節塞1340人,感覺塞很大。 雖然沒公布車廂尺寸,但大阪單軌電車每節也才塞100人左右 不過這高架單軌在山城感覺比較好用,建設速度也快 重慶傳統的捷運系統一號線還在試運轉,兩條單軌電車路線已經蓋好通車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7.153.227

10/03 12:25, , 1F
酷勁十足 +1
10/03 12:25, 1F

10/03 13:18, , 2F
山城用纜車應該更好吧 就算需求量不大也能達到經濟規模
10/03 13:18, 2F

10/03 14:02, , 3F
文湖線一列車4節約450人左右。
10/03 14:02, 3F

10/03 14:05, , 4F
北捷重運量路線一列車6節約2220人左右。
10/03 14:05, 4F

10/03 14:08, , 5F
高捷一列車3節約1000多人左右。
10/03 14:08, 5F

10/04 04:16, , 7F
裡面一堆輕軌照片
10/04 04:16, 7F
文章代碼(AID): #1EYJPGQy (MRT)
文章代碼(AID): #1EYJPGQy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