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美國11處最具創新概念的公共運輸系統

看板MRT作者 (大提琴夜未眠)時間15年前 (2009/04/25 12:26), 編輯推噓21(21031)
留言52則, 1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作者: chewie (大提琴夜未眠) 看板: MRT 標題: [情報] 美國11處最具創新概念的公共運輸系統 時間: Sat Apr 25 11:12:44 2009 消息來源 infrastructurist.com http://0rz.tw/UlasI 美國環境保衛基金會(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選出 美國境內最具創新概念的公共運輸系統,值得注意的是這 些系統之中,有部分計劃不需要投資太多的昂貴的硬體建 設,而是利用既有的基礎建設與軟硬體,從營運模式及交 通配套措施進行革新,從而達到更有效率的大眾運輸效果 。雖然美國與台灣國情大不相同,不過同樣面對如何提昇 公共運輸使用率的問題,這些具創意的措施值得參考。 http://www.edf.org/page.cfm?tagID=38941 ˙波特蘭街車系統(奧勒岡州) (Streetcars in Portland, Oregon) 該系統每年可以取代約7千萬英里的私人運具通勤量,同 時促成本土街車製造工業的興起,為市中心區的活化創造 數億元計的的效益...而且看起來真的很先進。 http://www.edf.org/page.cfm?tagID=35598 ˙洛杉磯的橘線公車 (The Orange bus line in Los Angeles) 該系統直接沿用廢棄鐵道的路廊,創造了「膠輪火車」 的BRT運輸服務系統,使用者約兩萬兩千人次(原文未提及 是否為每日使用量),已是原始設計運載人次的三倍以上 。系統內良好的車站設施、可同時運載腳踏車、低廉的費 用,而且每6分鐘一班的密集班次,大受通勤者好評。 http://www.edf.org/page.cfm?tagID=35647 ˙加州金斯郡的小巴共乘計劃 (Van Pool in Kings County, CA) 在農業為主的聖瓦昆谷(San Joaquin valley)進行的共乘 計劃,廣受當地從事農業工作者的歡迎,2007年該計劃估 計減少了該地約四十萬通勤車次。 http://www.edf.org/page.cfm?tagID=36643 ˙馬里蘭州威廉王子郡的「彈性公車路線」 (“Flex route” buses in Prince William County, MD) 本系統為該郡分布各地的衛星城鎮提供了良好的服務,巴 士在必要時可以離開固定行駛路線接送旅客。 http://www.edf.org/page.cfm?tagID=35609 ˙雙子城的高速公路路肩公車專用道 (Highway shoulders as dedicated bus lanes in the Twin Cities) 明尼蘇達州雙子城的這個計劃相對於興建全新車道便宜許  多,而且本身有非常強大的宣導效果:尤其是當高速公路 塞車,公車從困在車陣動彈不得的駕駛人身旁呼嘯而過的 時候。 http://www.edf.org/page.cfm?tagID=36700 ˙奧勒岡州尤金市的公車捷運系統 (Bus rapid transit in Eugene, Oregon) 該市的公車捷運系統啟用後公車使用量提昇了兩倍。本系 統大部分路線都有專用路權,並使用了混合動力的環保巴 士,讓使用者享受有如巨星般的乘坐感受。 http://www.edf.org/page.cfm?tagID=36731 ˙紐澤西州的鐵路接駁巴士 (Bus shuttles for train stations in New Jersey) 該服務接送通勤者往返鐵路車站,減少私人運具用量及車 站站區的停車需求。 http://www.edf.org/page.cfm?tagID=36742 ˙密西根州Grand Rapids市的"捷運"公車 (“The Rapid” in Grand Rapids, Michigan) 小型城市的公車計劃典範,極具彈性、創新,創造了極大 的經濟效益。 http://www.edf.org/page.cfm?tagID=36753 ˙奧蘭多的免費市區公車服務 (Free, high-quality downtown bus service in Orlando) 該公車服務完全免費,行駛於專用道上,經費由停車費中 的稅額支應。 http://www.edf.org/page.cfm?tagID=36827 ˙通勤據點的公共腳踏車站 ("Bikestation" bicycle transit hubs) 包括芝加哥在內的九個城市開始提供的服務,腳踏車站提 供24小時的腳踏車停放服務、淋浴設施、行李室,以及 腳踏車維修站。 http://www.edf.org/page.cfm?tagID=36849 ˙紐約的專線公車服務 (Select Bus Service in NYC) 行駛於公車專用道,車外繳費設計,優先燈號,所有門都 可以上下,以提昇服務速度。 http://www.edf.org/page.cfm?tagID=36838 當然有人反映,部分服務沒有像內文所說的那麼好:P 有些台灣也有實施,而且效益說不定更好,不過仍然具參考價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72.149

04/25 12:29, , 1F
這些做法都沒用,除非讓騎車開車變得很不方便或要交很多稅
04/25 12:29, 1F

04/25 12:30, , 2F
應該沒有比美國更私人運具(汽車)導向的國家吧? 他們面臨的
04/25 12:30, 2F

04/25 12:31, , 3F
挑戰說不定比我們更大 美國人更是視限制個人行為是挑戰人權
04/25 12:31, 3F

04/25 12:32, , 4F
參考看看囉
04/25 12:32, 4F

04/25 12:41, , 5F
而且連結裡都有效應說明 比起一句話沒用有根據多了
04/25 12:41, 5F

04/25 12:44, , 6F
推一個 那個高速公路專用道真是夠了= = 有魄力的政策
04/25 12:44, 6F

04/25 12:45, , 7F
美國這個大公路主義者也開始轉型大眾運輸 這當然有參考
04/25 12:45, 7F

04/25 12:45, , 8F
價值 有時候運輸倒向不僅僅限於軌道與公路運輸而已
04/25 12:45, 8F

04/25 12:46, , 9F
如果在公路系統已經很發達的地區去推廣公路大眾運輸
04/25 12:46, 9F

04/25 12:46, , 10F
北桃 之間可以玩玩看 也許就不用蓋羊*5了
04/25 12:46, 10F

04/25 12:47, , 11F
或許比另闢戰場去重新發展軌道運輸來的有效益也說不定
04/25 12:47, 11F

04/25 12:48, , 12F
當然 要注意合成謬誤的發生就是了...
04/25 12:48, 12F

04/25 12:48, , 13F
LA是美國高速公路最多的地方
04/25 12:48, 13F

04/25 12:48, , 14F
但橘線BRT取代原來規劃的MRT跟LRT也就很成功阿
04/25 12:48, 14F

04/25 13:00, , 15F
補充一下洛杉磯橘線兩萬兩千人是平日的平均運量
04/25 13:00, 15F

04/25 13:03, , 16F
國情不同 ex:美國街道有很多機車鑽來鑽去嗎??
04/25 13:03, 16F

04/25 13:05, , 17F
拿錢做公路系統不如補貼全台機車換成環保電動機車比較適合台灣
04/25 13:05, 17F

04/25 13:08, , 18F
美國對於石油的掌握優於台灣 開始重視大眾運輸應該是一個啟示
04/25 13:08, 18F

04/25 13:21, , 19F
"環保"電動機車若計算上電池的耗用 是否環保還有問題 等真
04/25 13:21, 19F

04/25 13:21, , 20F
北桃之間的高速公路已經不夠寬了 不太可能再增加專用道
04/25 13:21, 20F

04/25 13:22, , 21F
機車轉電動機車其實也不可行 因為機車都亂停 沒地方可以充電
04/25 13:22, 21F

04/25 13:22, , 22F
一樓可以發文講講 "國情不同" 的不同點是不同在哪兒..^^
04/25 13:22, 22F

04/25 13:22, , 23F
的推廣電動機車 屆時又說因為居住型態 無法所有家庭都能
04/25 13:22, 23F

04/25 13:22, , 24F
不是已經要準備蓋某人所提議的 五楊高架了
04/25 13:22, 24F

04/25 13:22, , 25F
方便充電...國情不同快變大絕招了:P
04/25 13:22, 25F

04/25 13:23, , 26F
若是混用動力機車 還沒個影咧:P(而且仍舊有電池問題)
04/25 13:23, 26F

04/25 13:23, , 27F
我在十幾年前就試用過電動機車:P 很安靜! 但是就是慢一點.
04/25 13:23, 27F

04/25 13:24, , 28F
五楊高架蓋好是五六年之後的事了 還早還早
04/25 13:24, 28F

04/25 13:29, , 29F
重點--在台灣,除非公車能取代機車的便利性也跟騎機車一樣便宜
04/25 13:29, 29F

04/25 13:29, , 30F
否則公路網也只是在燒錢而已
04/25 13:29, 30F
其實在哪都一樣啦 公車或公共運具的便利性本來就有不及私有 運具的問題 只是是否應該為了私有運具的擴張無限制提高公路 的投資? 美國已經面臨建無可建&龐大公路維護費用的問題 私 運具的抑制外 另外也要提昇公共運具效率 是這些政策的考量

04/25 13:31, , 31F
還有--"國情不同"應該是設計政策時第一個考慮的基本問題吧
04/25 13:31, 31F
的確是,不過國情與其他歐陸日本國家非常不同、 享用地球許多資源的美國都開始考量這方面問題了, 國力沒那麼強,或是不像對岸有實力直接包下各洲資 源產出國的台灣,是否還該繼續以國情不同的理由持 續無視提昇公共運輸政策的必要性...? 而且除非台北另外當成一國,國情不同沒那麼誇張吧? 這裡面波特蘭街車所在的波特蘭市,公共運輸使用率 只有13%,高雄再努力一點就幹掉他們了:P 不必那麼妄自菲薄啦 ※ 編輯: chewie 來自: 220.135.72.149 (04/25 13:39) ※ 編輯: chewie 來自: 220.135.72.149 (04/25 13:46)

04/25 14:23, , 32F
同樣是國情不同,美國人發展大眾運輸的阻力之一是治安
04/25 14:23, 32F

04/25 14:25, , 33F
方便充電的下一代電動機車已經開始做量產準備了
04/25 14:25, 33F

04/25 14:26, , 34F
易通跟三陽都有 很方便拔起來充電 代步很不錯
04/25 14:26, 34F

04/25 14:26, , 35F
待在比較不需要爬山的南部 這種電動機車我也想買一台
04/25 14:26, 35F

04/25 15:16, , 36F
那是因為美國的公路里程實在太過龐大吧所以維護費高
04/25 15:16, 36F

04/25 17:29, , 37F
高速公路公車專用道明擺著沒用吧 影片內容不是明擺著
04/25 17:29, 37F

04/25 17:30, , 38F
就算有這套系統 開放公車走路肩 高速公路上還是要大塞車阿
04/25 17:30, 38F

04/25 17:59, , 39F
他沒說可以解決塞車啊 但可以讓公車比私家車快:P
04/25 17:59, 39F

04/25 18:04, , 40F
當然我翻"系統"不太好 該改成方案比較符合Program的意思
04/25 18:04, 40F

04/26 00:27, , 41F
不是為了解決塞車 那他的目的何在? 讓公車較快的目的何在?
04/26 00:27, 41F

04/26 00:27, , 42F
講到最底 就是為了解決塞車問題嘛
04/26 00:27, 42F

04/26 00:29, , 43F
讓公車較快→提升大眾運輸使用意願/使用率→減少私有車
04/26 00:29, 43F

04/26 00:30, , 44F
專用道不是用來解決塞車的直接手段,高乘載/儀控那些才是
04/26 00:30, 44F

04/26 00:35, , 45F
減少私有車的目的又何在? 運輸政策最終的目標 就是節省
04/26 00:35, 45F

04/26 00:35, , 46F
旅運過程的成本(時間+錢)
04/26 00:35, 46F

04/26 00:37, , 47F
當然是減少私有運具造成的外部成本負荷...
04/26 00:37, 47F

04/26 00:47, , 48F
那是環境政策吧 私有車減少最大的表象 舒緩塞車狀況
04/26 00:47, 48F

04/26 01:27, , 49F
減少私有車,同時可以降低大眾運輸的旅運成本(時間+錢)
04/26 01:27, 49F
單就路肩行駛公車這個政策的話 如果有看網頁介紹內容的話,可以發現這其實是個 特定條件下才實施的方案,是為了避免因為過多私家車造成的交通壅塞 結果拉公車一起下水,但重新開一條公車道又很貴(平均每英里125000美元) 所以採取類似調撥車道這種臨時提高道路負載量的的做法 只差在限定給公共運輸工具使用 特定條件包括: 1.道路平均車速<35英里以下才可行走路肩 2.公車只能超過主車流的時速15英里(安全理由) 3.由駕駛判斷是否使用路肩道,並且只能在特定標示路段行駛 4.特定標示路段有進行加強道路負荷力、加寬路肩、加強水溝蓋等措施 這個方案不是蓋捷運或是公路等大型的交通改善方案 但卻是地方政府在面臨道路交通逐漸過分壅塞之際 為避免公共運輸效率一起被拖垮的創意方案 ※ 編輯: chewie 來自: 220.135.72.149 (04/26 01:40)

04/26 02:49, , 50F
但實則上 公車這份優勢 並沒有辦法扭轉絕大部分人使用私人
04/26 02:49, 50F

04/26 02:50, , 51F
運具的結果 ~第九行~
04/26 02:50, 51F
"絕大部分"這個範圍很大,我想也不是這種臨時性措施可以辦到 就好像調撥車道至多能避免過度壅塞,但沒辦法將道路服務品質由F變A 而且這篇文章並非規模上的十一大交通系統 而是"具創新概念的"交通措施 從網頁上的分析來看,他的確有其效果 ˙十六年來僅發生過一次車禍 ˙乘客通勤時間縮短5~15分鐘,巴士準點率提高 ˙95%的乘客認為的確節省了通勤時間,65%曾向他人推薦 ˙節省新建道路的公帑 ˙行駛路肩路線的公車使用率提高了9.2% (同時該市平均公車使用率下降6.5%...:P) ˙該措施推廣到美國全國其他十州 當我們在斤斤計較公共運輸的使用率百分比 興建昂貴的捷運也不過提昇多少百分比之時 這項變通措施卻可以提高使用率9.2% 我不敢說可以扭轉絕大多數人印象, 但這個數字卻是有相當高的本益比或C/P值的。 ※ 編輯: chewie 來自: 220.135.72.149 (04/26 03:16)

04/26 16:21, , 52F
A-F的衡量 應該是道路服務水準 不是服務品質喔^^"
04/26 16:21, 52F
文章代碼(AID): #19yf4EQW (M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