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MLB自由市場寒冬:從勞資協議開始說起

看板MLB作者 (Roshiel)時間5年前 (2019/02/14 22:33), 5年前編輯推噓7(10331)
留言44則, 16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我也提出一個我的想法,主要是關於豪門球隊豪華稅的影響 豪門球隊向來以財大氣粗著稱,畢竟他們的球迷數多、進場人多 周邊商品收益驚人,賺的錢多自然就會比較有餘力當盤子簽人 JK大的文章中提到豪華稅的懲罰是造成高價FA市場冷淡的主因 這邊我想提出另外一種看法 就是豪門的觀眾人數不太會被戰績所左右 讓我舉小熊當例子吧(畢竟我對小熊比較熟) 通常豪門球隊沒再搞重建這種事,畢竟觀眾數還是要顧 可是前幾年小熊這個豪門球隊找來了Theo徹底打掉重建 把陣中球星幾乎全部賣光光,放有缺陷的選手直接在MLB練等(如Rizzo) (不知道這在MLB史上,開啟錢鬥後,豪門球隊中是不是頭一遭?) 我們看看小熊的進場觀眾人數有沒有受到戰績/球星的影響 (觀眾人數來源自BR) W L W% 總人數 場均人數 2018 95 68 0.58 3181089 38794 2017 92 70 0.57 3199562 39501 2016 103 58 0.64 3232420 39906 2015 97 65 0.60 2919122 36039 增加幅度 平均 96.75 65.25 0.60 3133048 38560 8.7% W L W% 總人數 場均人數 2014 73 89 0.45 2652113 32742 2013 66 96 0.41 2642682 32626 2012 61 101 0.38 2882756 35590 2011 71 91 0.44 3017966 37259 2010 75 87 0.46 3062973 37814 平均 69.2 92.8 0.43 2851698 35206 首先我們都知道球團的收入絕對不是只有票房 但是我查不到球團確實的財報,相信球團也不會讓我們知道 但是觀眾人數是一項很直接的指標 老闆在2011年把Theo從紅襪挖角過來之後經過三年徹底地重建 於2015年搖身一變成為季後賽勁旅 如果抓這幾年來看,可以看到2010~2014年2015~2018年這兩段時期 10~14這幾年是將近百敗的超級爛隊,15~18則是將近百勝的勁旅 這兩個時期球隊的戰力、星度,比賽競爭力都是完全無法比擬的 可是進場人數有天差地別的差距嗎?? 並沒有!! 就只差了8.7% 當然這只是一項指標,球隊獲利當然會因為有無季後賽會有差異 但是很明顯地對於進場人數沒啥影響 為什麼呢?? 因為球迷喜歡的是小熊隊,而不是小熊球員 說極端一點,今天在球場內的是自家養出來的明星KB 還是砸重金從FA市場搶到手的抗癌,或者是 我(Roshiel) 基本上球場還是會被球迷塞爆 這不知道是球隊經營太成功呢??還是球迷太死忠 這個現象可以在其他的豪門球隊中很輕易的找到 (躲人、洋基、紅襪、巨人) 都有類似的現象,只是他們沒有像小熊這種徹底打掉重建的時期 既然不管怎樣球迷都會進場 那麼....撒大錢簽FA球星,真的有其必要性嗎?? 還不如緊守豪華稅線,至少有交代就好 不過這種思維並不是"贏球"的思維,而是"賺錢"的思維 當然贏球跟賺錢之間並不衝突 當然可以既贏球又賺錢,只是今天當球團的管理者把"賺錢"放在"贏球"前面一些些時 就會出現現在這種狀況 現在緊守豪華稅線的球隊管理者是誰呢?? 躲人的Andrew Friedman、小熊的Theo Epstein都是精打細算的管理大師 他們的專長不是打棒球而是搞管理 洋基的小老闆上任後也讓現金人發揮管理專長 自然會傾向於如何去賺更多的錢 豪門球隊如此,小市場球隊(如光芒、運動家等) 也是差不多,不管球隊戰力如何觀眾就是不來 因此我會覺得,豪華稅線的懲罰固然是一項原因 但是當豪門球隊發現有沒有球星其實差別不大的時候 還會繼續砸錢簽球星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3.75.10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LB/M.1550154780.A.547.html

02/14 22:48, 5年前 , 1F
....8.7%很多
02/14 22:48, 1F
8.7%真的不多,拿太色人當對比吧 重樣是打掉重建有名的案例 2012年太色進場總人數1.6M,2018年暴漲到2.98M ※ 編輯: Roshiel (175.183.75.103), 02/14/2019 22:55:30

02/14 22:54, 5年前 , 2F
將近10%是很多的
02/14 22:54, 2F

02/14 22:54, 5年前 , 3F
8.7%很多好嗎
02/14 22:54, 3F

02/14 22:55, 5年前 , 4F
特別是觀眾進場 也不用花多餘的成本
02/14 22:55, 4F
球賽的戰績會連動票房跟利潤是一定的 只是在MLB的豪門球隊中,戰績並沒有印象中的這麼帶動票房 ※ 編輯: Roshiel (175.183.75.103), 02/14/2019 22:58:13

02/14 23:01, 5年前 , 5F
小熊剛好是豪門裡面球迷最不受戰績影響的
02/14 23:01, 5F
真要這麼剛好的話我也無話可說,畢竟這些豪門球隊只有小熊真的搞過重建這檔事 紅襪那幾年墊底基本上是個意外,加上粉威早就被塞爆了,人數也沒啥影響 看看有沒有下一個敢打掉重建的豪門球隊吧 ※ 編輯: Roshiel (175.183.75.103), 02/14/2019 23:07:14

02/14 23:07, 5年前 , 6F
別的不說NYY的進場人數你一看就知道差異了
02/14 23:07, 6F

02/14 23:08, 5年前 , 7F
NYY在2008年的觀眾入場總人數是4,298,655
02/14 23:08, 7F

02/14 23:09, 5年前 , 8F
2016年的入場人數剩下3,063,405
02/14 23:09, 8F

02/14 23:10, 5年前 , 9F
2016年NYY的戰績還是84-78,超過5成勝率 薪資213M
02/14 23:10, 9F

02/14 23:13, 5年前 , 10F
8.7%不是單單一個只而已...
02/14 23:13, 10F

02/14 23:30, 5年前 , 11F
如果哪天所得稅從10%升到18%,希望你也出來說只有8%還好XD
02/14 23:30, 11F

02/14 23:34, 5年前 , 12F
如果8.7%是一個只而已,為什麼球員會挑稅低的隊伍加盟
02/14 23:34, 12F

02/14 23:37, 5年前 , 13F
科技業只不過茅山道士就是台灣之光了,8.7%根本多翻了
02/14 23:37, 13F

02/14 23:38, 5年前 , 14F
而且還沒算熱狗和啤酒的利潤
02/14 23:38, 14F

02/14 23:50, 5年前 , 15F
306當基準(? 後面四年少了一百萬入場 也算成本吧(X
02/14 23:50, 15F

02/14 23:59, 5年前 , 16F
光是能進季後賽就是保證大賺了 戰績跟票房哪有沒關係
02/14 23:59, 16F

02/15 00:01, 5年前 , 17F
單看進場人數,不是很準,要連成本一起考慮進去
02/15 00:01, 17F

02/15 00:02, 5年前 , 18F
多8.7%的進場人數,成本幾乎為0,相關收入都是淨利
02/15 00:02, 18F

02/15 00:07, 5年前 , 19F
2008是NYY舊球場最後一年,2009是新球場,門票很貴
02/15 00:07, 19F

02/15 07:17, 5年前 , 20F
8.7%很小啊,怎麼會有人覺得多?
02/15 07:17, 20F

02/15 07:18, 5年前 , 21F
現在“總進場”人數也不過占球隊2成上下的收入
02/15 07:18, 21F

02/15 07:19, 5年前 , 22F
你簽一個一年要20M的球員,幾乎就吃光所有門票了
02/15 07:19, 22F

02/15 07:20, 5年前 , 23F
也就是說少簽一個,比你努力到流鼻血還好用
02/15 07:20, 23F

02/15 07:26, 5年前 , 24F
就算是太空人,你自己算一下太空人減少的那些進場人數才多
02/15 07:26, 24F

02/15 07:26, 5年前 , 25F
少錢
02/15 07:26, 25F

02/15 07:27, 5年前 , 26F
現在這聯盟賺錢早就不是靠人了
02/15 07:27, 26F

02/15 07:44, 5年前 , 27F
打進季後賽更莫名其妙,又不是中職,季後賽錢大部分歸聯盟
02/15 07:44, 27F

02/15 07:45, 5年前 , 28F
,部分分潤照打的輪數分,對球隊打身體健康的好嗎
02/15 07:45, 28F
門票收入雖然不是全部,但也不至於到像P大說的這麼不堪 如果每個買票的進場,消費50美元 光以內文2018小熊,進場約3M,就是150M的消費(還沒算門票的淨收入) 而且文中也說了,用觀眾人數只是一項指標,球團當然會有其他的利潤來源 只是我找不到,找到的我也覺得太扯根本不可信

02/15 08:34, 5年前 , 29F
總進場人數只占球隊收入兩成?! 那所以主要收入是轉播或週
02/15 08:34, 29F

02/15 08:34, 5年前 , 30F
邊商品的收入嗎? 求解
02/15 08:34, 30F

02/15 09:40, 5年前 , 31F
8.7%沒算到鍵盤俠跟只看電視的,我覺得效益沒這麼低
02/15 09:40, 31F

02/15 09:41, 5年前 , 32F
MLB我也是覺得球星沒屁用但不會像原po說的一文不值
02/15 09:41, 32F
我的文中從來沒有說到只看觀眾人數,入場人數是一項獲利的指標(相對上難以造假) 我也沒有說球星沒屁用 只是對於豪門(尤其是小熊),花大筆鈔票買進來的球星 對於帶動票房的效果真的遠不如我們印象中的那樣巨大 而且我認為這只是減少豪門球隊砸大錢的一部分原因而已 這幾年FA市場的寒冬主因我覺得是球隊(尤其是管理階層)喪失求勝企圖心 改成獲利導向,不過這個找起數據佐證非常困難且多為主觀就不想寫了 ※ 編輯: Roshiel (163.22.73.250), 02/15/2019 10:05:27

02/15 10:17, 5年前 , 33F
就不說你的人均50萬美金合不合理了
02/15 10:17, 33F

02/15 10:18, 5年前 , 34F
5000人*81場*50鎂=2000萬美金
02/15 10:18, 34F

02/15 10:19, 5年前 , 35F
上面的覺得場均增減五千人容易,還是直接少簽一個人容易?
02/15 10:19, 35F

02/15 10:19, 5年前 , 36F
*人均50鎂,另外我印象啦
02/15 10:19, 36F

02/15 10:20, 5年前 , 37F
16年在戰Loria,馬大魚經營成效的時候,有人撈過,馬林魚主
02/15 10:20, 37F

02/15 10:20, 5年前 , 38F
場的人均消費是…15~18鎂
02/15 10:20, 38F

02/15 10:21, 5年前 , 39F
憑我僅存的印象,就只有幾隊大城市能夠得上你的50鎂而已
02/15 10:21, 39F
當然以獲利的角度而言,省錢的確比創造新收入來的更快且直接 不過像太色這種類型的球團,戰績起飛後能夠讓進場人數創造近100%的成長 他們對於如何維持競爭力應該就會特別留意,畢竟能直接帶動利潤 反而是他們這種球隊更應該簽FA來維持戰績不墜 (費城人也是類似的狀況,戰績迷很多) 我文中是想為何豪門球隊最近愈來愈不肯大撒幣競逐FA提供我的看法而已 突破豪華稅、大撒幣簽球星對於豪門滾動利潤效果真的有限 ※ 編輯: Roshiel (163.22.73.250), 02/15/2019 10:49:51

02/15 13:45, 5年前 , 40F
停車費要算進去(X
02/15 13:45, 40F

02/15 14:05, 5年前 , 41F
其實瑞格李球場好像要成長20%也很難 近10年最慘都有八成進
02/15 14:05, 41F

02/15 14:05, 5年前 , 42F
場 但成績真的跟進場數有正相關 光看13 14跟15~18差距就很
02/15 14:05, 42F

02/15 14:05, 5年前 , 43F
明顯 10~12真的屬於吃老本狀態 一路下跌
02/15 14:05, 43F
球類競賽觀眾進場多半是想看主場球隊"贏"啊 戰績當然會連動票房 只是這些豪門球隊,戰績對於進場人數的提升效果不如中/小型市場球隊 太空人 2012年(55W107L 觀眾1.6M) -> 2018年(103W59L 觀眾2.9M) 費城人 2011年(102W60L 觀眾3.7M) -> 2015年(63W99L 觀眾1.8M) 條子 2012年(93W69L 觀眾3.5M) -> 2018年(67W95L 觀眾2.1M) 白襪 2006年(90W72L 觀眾2.9M) -> 2018年(62W100L 觀眾1.6M) 贏球帶動球迷進場 -> 球隊荷包賺滿 -> 更想贏球 -> 花大錢簽好球員 這個正向的循環,在豪門球隊的效果有限(不是無用,只是沒啥用) ※ 編輯: Roshiel (163.22.73.250), 02/15/2019 14:33:25

02/15 17:02, 5年前 , 44F
還有原因是因為棒球實在單明星影響力太弱
02/15 17:02, 44F
這對豪門來說並不是理由 一個球星影響力不夠,你可以買兩個啊 兩個還是不夠,你可以買五個啊 2000~2008的洋基可以不鳥豪華稅蒐集公仔 前幾年的躲人也是一樣不鳥豪華稅瘋狂採購 對於豪門來說,能創造出更大的利益,自然不用考慮球員價格 問題就是,過了幾年,他們發現這些球員真的可以製造巨大的利益嗎?? 答案應該很明顯了 ※ 編輯: Roshiel (175.183.75.103), 02/15/2019 19:12:04
文章代碼(AID): #1SPNmSL7 (MLB)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SPNmSL7 (ML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