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最近比賽的公平性問題

看板MIT作者 (狗屁昭)時間15年前 (2009/05/05 23:45), 編輯推噓15(15015)
留言30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最近學校運動會 還有其他體育方面的活動很多 但是有發現一個問題 就是延畢生的問題 不少延畢生都是併入該系最高年級來參加比賽 這樣感覺上就有公平性的問題 以當時運動會丟鉛球為例 那位學長在我大1的時候就是學長(當時好像大3) 到現在我大4了 他依然在學校內 他一個人丟 大家就不用丟了 真希望學校能夠考慮這類的問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40.249.211

05/05 23:52, , 1F
讓他再多丟兩年?? XD
05/05 23:52, 1F

05/05 23:52, , 2F
鉛球?! 冠軍不是四管一的嗎?!
05/05 23:52, 2F

05/05 23:56, , 3F
那你認為呢 不排在最高年級 難道要排低年級嗎?
05/05 23:56, 3F

05/05 23:56, , 4F
不對= =推文寫錯了ˊˋ 那是乙組的..拍謝
05/05 23:56, 4F

05/06 00:34, , 5F
那位體保生企運4連霸 學校運動會6連霸 誰受得了
05/06 00:34, 5F

05/06 00:39, , 6F
明年應該就沒有他了!!好逮他有勇氣延
05/06 00:39, 6F

05/06 01:08, , 7F
就給他拋吧,拋累了自然就不拋了 XD
05/06 01:08, 7F

05/06 01:18, , 8F
這不是勇氣不勇氣的問題,如果可以他也不想延畢
05/06 01:18, 8F

05/06 07:10, , 9F
順便問一下 校友隊的參賽資格是˙˙˙?
05/06 07:10, 9F

05/06 07:11, , 10F
只要畢業的都能回學校比賽嗎? 這方面不懂請多指教
05/06 07:11, 10F

05/06 07:58, , 11F
二樓的~~比賽有分甲乙組喔!!
05/06 07:58, 11F

05/06 08:00, , 12F
他是有勇氣延嗎 他的年紀也是社會人士了吧
05/06 08:00, 12F

05/06 08:03, , 13F
如果是考上研究所 大家應該還甘願點
05/06 08:03, 13F

05/06 08:04, , 14F
並非針對他 是指最近的體育活動而言 延畢生的安排
05/06 08:04, 14F

05/06 08:04, , 15F
是有需要考慮的地方
05/06 08:04, 15F

05/06 08:09, , 16F
在校生都可以參加不是嗎?
05/06 08:09, 16F

05/06 08:29, , 17F
真正的公平性 因該要男女分開 不然女生少 隨便報名都有獎
05/06 08:29, 17F

05/06 08:30, , 18F
男生班就算再努力 畢竟對手多 女生報名幾乎就有名次
05/06 08:30, 18F

05/06 08:30, , 19F
去年應該就有這種情況 只是搞不懂體育組在做什麼
05/06 08:30, 19F

05/06 08:31, , 20F
目前為止男女比率不平衡就因該要有所改變
05/06 08:31, 20F

05/06 10:19, , 21F
校友隊的確是畢業都可以參加;還會送一套衣服
05/06 10:19, 21F

05/06 10:19, , 22F
但我認為這樣的辦法只撒了錢而配套不足,因為只有運動員回
05/06 10:19, 22F

05/06 10:20, , 23F
來,應該想法子讓運動員的同學也回來加油
05/06 10:20, 23F

05/06 10:20, , 24F
大概是前年,校友會出現虧損,金額大概就是做衣服的錢
05/06 10:20, 24F

05/06 12:40, , 25F
12不好看大家一起衝20吧
05/06 12:40, 25F

05/06 17:01, , 26F
在校生都可以參加沒錯 但就會有公平性跟好看度的問題吧
05/06 17:01, 26F

05/06 17:03, , 27F
每年都是同一個人第一的話 那還有誰要比該項比賽
05/06 17:03, 27F

05/06 21:59, , 28F
是巴斯光年嗎?
05/06 21:59, 28F

05/06 22:29, , 29F
只是以他為例 最近的比賽很多 很多體保延畢生併入四年級
05/06 22:29, 29F

05/15 22:57, , 30F
其實巴斯也不想延畢…是某科目修不過…
05/15 22:57, 30F
文章代碼(AID): #1A05ykfQ (MIT)
文章代碼(AID): #1A05ykfQ (M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