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為什麼沙俄會征服整個西伯利亞?

看板MGL-history作者 (王契赧)時間6年前 (2017/10/22 01:3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hgt (王契赧)》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historia 看板 #1PsGtklm ] : 作者: sam09 (柊鏡) 看板: historia : 標題: Re: [疑問] 為什麼沙俄會征服整個西伯利亞? : 時間: Sun Oct 8 01:24:51 2017 : ※ 引述《liunwaiqoo (角頭幫已逝)》之銘言: : : 西伯利亞是面積非常非常廣大的一塊土地 : : 但氣候嚴寒是一塊不毛之地所以歷史長期以來沒有被什麼強權給佔領 : : 只有中國北方的游牧民族長期在此地活動 : : 那為什麼帝俄時代的俄羅斯會對這裡有興趣甚至征服了整個西伯利亞呢? : : 為什麼中國不來佔領西伯利亞呢? : : 這麼冷這麼爛的一塊土地為何帝俄會有興趣? : : 以現在來看俄羅斯非常有先見之明西伯利亞的礦產、天然資源實在是太豐富了 : : 俄羅斯佔有整個西伯利亞實在是很賺 : 俄羅斯人在中世紀之前便對烏拉山以東的西伯利亞有所認知了, : 只是當時還沒有這個稱呼;諾夫哥羅德人從從白海經鄂畢河進入現在的西西伯利亞, : 他們稱烏拉山北段和伯朝拉河流域的土地為「尤格拉」(Yugra), : 當地原住民漢特人、曼西人是馬札爾人西遷後留在當地的親戚。 : 至於西伯利亞這個名字在15世紀初才見於典籍,但起源不明。 西伯利亞這一名稱在俄羅斯的歷史文書第一次出現是在1407年 目前西伯利亞一詞由來的中文學界主要說法 還是來自"鮮卑" 這是包爾漢與馮家昇兩位學者的研究成果 他們在1956年共同 發表了一篇叫做"西伯利亞名稱的由來"的論文 西伯利亞也可翻作"西比爾"或"失必兒" 包與馮認為"西比爾" 是一種人民的稱呼 在中國史籍上就是"鮮卑" 它原本的意思 是一種"祥獸" 這種獸 狀如虎而五爪 文如狸而色青 大如狗而迅走 相當於蒙古語中Sobar(五爪虎) 鮮卑人崇拜它 把它當作本部落的名稱 同時又把它的形象用在金屬帶鈎上 另外一種說法 我覺得也滿有可能 那就是"西伯利亞"一詞是來自 金帳汗拔都之弟"昔班" 因為從昔班後人阿布海兒汗 在1428年 登上昔班部落可汗位的地點 就在西伯利亞托博爾斯克以西的圖拉河 托博爾斯克就是後來西伯利亞汗國的首都 喀什里克 這表示 在俄國人第一次聽到"西伯利亞"這詞的時候 這地區早已被昔班家族後人所佔據了 : 15世紀中葉,金帳汗國衰敗,莫斯科也取代諾夫哥羅德, : 成為歐俄地區的強權之一,並與金帳汗國的後繼者爭奪跨越烏拉山的貿易路線, : 利用喀山、阿斯特拉罕、西伯利亞等汗國的分歧將其逐一擊破。 : 在16世紀中葉,阿斯特拉罕與喀山汗國都被併入俄羅斯的版圖, : 烏拉山的毛皮貿易路線再度穩定;加上當時歐陸的毛皮資源枯竭, : 而雖然俄國控制了主要的西伯利亞毛皮貿易,但供給仍跟不上需求, : 因此更急於東進,開拓新的毛皮產地。 : 伊凡四世在1558年時找來史特羅加諾夫(Stroganov)家族, : 他們發跡於白海沿岸,以經營鹽業致富,政商關係相當良好, : 沙皇便賦予他們在烏拉山東麓開發毛皮、礦產的特權。 : 但當時西伯利亞汗國、南方草原的諾蓋人、哈薩克人仍然具有相當實力, : 史特羅加諾夫家族也取得了招募士兵和建築堡壘的特權, : 以對付潛藏在森林和草原深處的對手。 : 哥薩克是傭兵的主要來源,著名探險家葉爾馬克(Yermak)也是由此發跡, : 他本名瓦西里‧季莫菲耶維奇‧阿列寧(Vasiliy Timofeyevich Alenin), : 早年生平不詳,曾在俄軍中任職,和波蘭、瑞典、土耳其及韃靼人都交過手, : 後來因故逃亡,又獲得史特羅加諾夫家族的雇用。 : 當時俄國正與波蘭、瑞典開戰,東側防務空虛, : 西伯利亞汗國聯合了諾蓋人與被壓迫的曼西原住民起兵對抗俄國, : 對史特羅加諾夫的產業造成嚴重破壞,烏拉山西麓重鎮彼爾姆也遭到嚴重威脅, : 為此,史特羅加諾夫大舉雇用哥薩克協防,並以葉爾馬克率軍遠征西伯利亞汗國。 : 他手上大約有500-800名哥薩克士兵,由水路進軍西伯利亞汗國首都卡什里克(Qashliq), : 此城位於額爾濟斯河與托博爾河河口,今稱托博爾斯克(Tobolsk)。 : 1582年11月,哥薩克部隊抵達卡什里克城下, : 西伯利亞汗國的庫楚姆汗(Kuchum)抵擋不住哥薩克的攻擊, : 只好棄守城池,退回額爾濟斯河上游的根據地, : 葉爾馬克因此一戰成名,這場戰役也被視為俄國征服西伯利亞的重要里程碑。 : 雖然葉爾馬克本人在1584年的追擊戰中陣亡,卡什里克城也被西伯利亞汗國奪回, : 但並沒有辦法阻止更多的哥薩克湧入西西伯利亞,尋找毛皮與傳說中的黃金。 : 第一個永久據點秋明(Tyumen)於1586年建立,托博爾斯克也在兩年後建城, : 在庫楚姆汗逝世後,俄國在西西伯利亞再也沒有遇上有組織的對手。 : 由於俄國政府給予哥薩克開拓者收稅權(Yasak), : 可以以沙皇名義向新領土的原住民徵收實物稅,這更促使了俄國人向東推進的腳步, : 一方面是毛皮資源,另一方面則是徵稅權。 : 西伯利亞河流流量穩定,便於航行,地理上也沒有山脈沙漠阻隔, : 哥薩克的小船很快地遍布整個鄂畢河流域,隨即滲透到沼澤密集的葉尼塞河流域, : 並在1619年建立葉尼塞斯克(Yeniseysk),為葉尼塞河沿岸的第一個俄國堡壘。 : 葉尼塞河上游是吉爾吉斯人與布里雅特人的地盤,他們獲得準噶爾汗國的援助, : 俄國人在1628年建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Krasnoyarsk)以控制此區, : 但一直到準噶爾汗國在18世紀初被清朝擊敗後才算穩定。 : 在通往中亞和中國的路線受阻後,哥薩克探險家繼續向東, : 從葉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Angara)進入貝加爾湖,再往北進入勒那河流域, : 於1631年庫塔河口(Kuta)建立烏斯季庫特(Ust-Kut)堡壘, : 作為勒那河流域的第一個據點;雅庫茨克也在次年建城。 : 勒那河往東則遭到山脈阻擋,探險家在此分為三路: : 由勒那河三角洲進入北冰洋,再轉入科雷馬河(Kolyma)與阿納德爾河(Anadyr)流域。 : 從勒那河支流阿爾丹河(Aldan)上溯,越過朱格朱爾山脈(Dzhugdzhur)進入鄂霍茨克海。 : 往南進入阿穆爾河流域,也就是黑龍江。 : 向東前進的俄國人在莫斯科維金(Ivan Y. Moskvitin)率領下, : 於1639年抵達鄂霍茨克海海岸,這是第一批橫越西伯利亞的團隊。 : 南進的俄國人在阿穆爾河沿岸建立了阿爾巴津(Albazin)、涅爾琴斯克(Nerchinsk)兩城, : 這兩座城鎮即是中文典籍的雅克薩與尼布楚。 : 儘管西伯利亞的毛皮資源在18世紀後逐漸被北美取代, : 但不斷開發的礦產資源與對中國、蒙古的貿易仍然吸引了不少移民, : 當然也有不少逃犯與流放者來到這裡, : 而更大規模的開發還得等到19世紀後期的西伯利亞大鐵路。 -- 視民如赤子,養士若弟兄,謀素和,恩素畜,練萬眾以身人之先,臨百陣無念 我之後,七載之中成大業,六合之內為一統,東夏西夷,悉稱臣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52.3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GL-history/M.1508607587.A.5C3.html
文章代碼(AID): #1PwuPZN3 (MGL-history)
文章代碼(AID): #1PwuPZN3 (MGL-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