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320 Kbps mp3 VS ATRAC3plus256 Kbps

看板MD-WALKMAN作者 (結梗之雨)時間19年前 (2005/04/19 17:52), 編輯推噓11(11013)
留言24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CloudJ (踩地雷 踩踩踩)》之銘言: 前文恕刪 : 好啦寫了一大堆屁話,我想大概也沒人有興趣把他看完,當作賺墨水費就好= =|||,整理 : 出來的結論就是,不必在沉淪在所謂音質的迷思裡了,自己聽起來最實際,別人說好聽的 : 你聽起來也不見得會比較好聽,因為兩種都是破壞性壓縮,比起PCM一定會有失真的地方 : ,看哪種狀況是你比較喜歡的,選他就對了,如果你的耳朵跟我一樣,天生重聽+沒音感 : 那就照你自己的方便性or爽度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格式就好了,如果你真的是音質主義者, : 別懷疑了PCM是你唯一的選擇,別再比較MP3跟ATRAC3了,在PCM大神前她們都只是個屁XD : 心得發表完了,MP3/MD都只是隨身聽,真的沒必要為那一點點音質再做計較了,如果你是 : 發燒友,黑膠唱片+高級音響才是你應該去注意的地方隨身聽的重點是在於他的方便性(難 : 怪MD打不贏MP3...MD真的是不方便阿,每次出門我準備音樂都要花數10分鐘才弄好,我哥 : 的mp3,不用1分鐘就搞定了),歡迎版友有意見可以一起來討論,小弟懂得不多,如果有 : 說錯的請把我罵的太慘>"<.... 小弟不是來批評的啦 小弟是想就最後一段的結論來順便講一下自己的想法 而且CloudJ兄真的懂很多 你太謙虛了 我完全認同ATRAC3和mp3的壓縮方式沒什麼好比較的 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兩個原則性的問題 1.MD這種東西本來的使用方法是用光纖對錄的 所以呢...其實在大部分的老手玩家眼中 ATRAC3根本就是墮落 是邪門歪道 是跟市場妥協(廢話 不妥協怎麼生存..) 用光纖對錄才能完全把MD的優勢發揮出來 我們如果真的要比較MD和mp3的優劣 應該讓兩者都發揮最大極限的能力來競爭 我的經驗中,如果用最好的方式錄製及放音 不要說是跟mp3比, 跟現在新一代的CD隨身聽用CD品質 或是跟iPod的無損壓縮Apple lossless來比較 MD都可以勝出 比方說 用中階音效卡(Emu 0404)->ATH 光纖->MD Deck或R4st,R5st ->ES片以上等級的MD片 來錄進CD音質的音樂 再用一些老機器 如經典的mt831,st531來放 試試看 比起CD隨身聽毫不遜色,更不可能跟mp3差不多 不是ATRAC多優秀 數據上的差別也不多 而是一些無損壓縮格式雖然本質上是完美的 但是因為傳輸過程中的損失和干擾(USB干擾超嚴重..作的都很粗糙) 或是機器本身的晶片和電路不好 導致他雖然是無損格式 卻反而輸給有損壓縮的ATRAC 加上MD的體積小 續航力高 質感好 這就是很多專業的玩家仍在使用MD的原因 只要你有錢 肯砸錢 又肯花時間 MD是可以越級挑戰CD及無損壓縮的(針對隨身聽而言) mp3根本不是她的對手 但是如果你真的感覺不出來差異 好吧 那不要理我...orz 但是根據我對同學的測試 其實大家都分的出來 只是平常沒比較不知道而已 2.這點是個原則性問題 是個法律問題 我相信大家硬碟裡都有很多G的mp3 但是這其中有多少是合法有授權的? 一首都沒吧 而MD是經過$ony和各大唱片公司協商過 一片CD可以合法複製3片MD的 因為MD本來的構想就是讓人像我上面寫的那樣用原版CD光纖錄音的 MD是泡沫經濟最盛時期的產品 那時候要買這一大堆設備 對當時的日本人根本是小case 但是泡沫經濟崩潰之後 MD本來的商業模式設定也不管用了 後來的SonicStage仍然有版權的保護 但是最後也取消了 當然也是市場問題 我知道沒有人在意這個法律問題 但是原則就是原則 盜版怎麼說都是不對的行為 我之所以成為MD支持者 最主要就是基於上面的理由 只想表達個人看法 沒有筆戰的意思啦~ -- 這個世界愈陷愈深 陷入因為勢力失衡而引發的戰亂之中 人們不斷地恐懼,驚慌 期望著英雄的出現 帶領他們擊潰列強 向富國強兵之道邁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6.249

163.25.118.37 04/19, , 1F
你的論點有一個奇怪的地方,就是到底
163.25.118.37 04/19, 1F

163.25.118.37 04/19, , 2F
MD的優勢是機子還是壓縮格式?
163.25.118.37 04/19, 2F

163.25.118.37 04/19, , 3F
如果是機子,也要拿一台等級相近的CD隨身聽來比
163.25.118.37 04/19, 3F

218.167.206.237 04/19, , 4F
我不贊同所謂 USB 傳輸的音質比較差的論點
218.167.206.237 04/19, 4F

218.167.206.237 04/19, , 5F
USB 所傳輸的資料仍然為數位形式,只要沒有發生
218.167.206.237 04/19, 5F

218.167.206.237 04/19, , 6F
都應和原始資料(硬碟內的資料)相同
218.167.206.237 04/19, 6F

218.167.206.237 04/19, , 7F
若真的有差異存在,那一定是 Sony 有動過手腳
218.167.206.237 04/19, 7F

218.167.206.237 04/19, , 8F
絕不是因為 USB 傳輸所造成
218.167.206.237 04/19, 8F

163.25.118.37 04/19, , 9F
有一種東西叫Jitter(時基誤差)
163.25.118.37 04/19, 9F

163.25.118.37 04/19, , 10F
是數位傳輸最大的問題
163.25.118.37 04/19, 10F

140.114.210.11 04/19, , 11F
沒錯!sony有動過手腳USB好像只能傳LP2
140.114.210.11 04/19, 11F

140.114.210.11 04/19, , 12F
HiMD就不知道了....
140.114.210.11 04/19, 12F

140.122.228.136 04/19, , 13F
真的LP2!! 那我去試試...
140.122.228.136 04/19, 13F

61.229.16.249 04/19, , 14F
是的 hi sp= lp2 這是先天的設定
61.229.16.249 04/19, 14F

61.229.16.249 04/19, , 15F
MD的優勢在機子 還有錄製過程 而非壓縮格式
61.229.16.249 04/19, 15F

61.229.16.249 04/19, , 16F
不過如果同樣以銘機等級的CD來比MD CD一定大勝
61.229.16.249 04/19, 16F

61.229.16.249 04/19, , 17F
但是如果你要用那種等級的銘機 又笨又重續航力又差
61.229.16.249 04/19, 17F

61.229.16.249 04/19, , 18F
所以我覺得這些所有條件 MD是最好的隨身訊源
61.229.16.249 04/19, 18F

140.112.41.140 04/20, , 19F
但只有 Jitter 大到使取樣錯誤時才會發生問題
140.112.41.140 04/20, 19F

140.112.41.140 04/20, , 20F
再說若加上錯誤更正碼,Jitter 應不至於造成影響
140.112.41.140 04/20, 20F

140.112.41.140 04/20, , 21F
所以 Jitter 頂多造成重傳次數增加罷了
140.112.41.140 04/20, 21F

140.112.48.213 04/20, , 22F
格式不可能沒差 例如:lp4
140.112.48.213 04/20, 22F

220.139.160.9 04/20, , 23F
CD銘機,又他媽的難找。找到好貨又沒幾個。
220.139.160.9 04/20, 23F

140.112.38.168 04/22, , 24F
這篇講的很有問題
140.112.38.168 04/22, 24F
文章代碼(AID): #12PDJeUv (MD-WALKMAN)
文章代碼(AID): #12PDJeUv (MD-WALK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