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H1B抽不中的對策

看板MBA作者 (拐角巷)時間8年前 (2015/11/05 09:33), 編輯推噓4(4017)
留言21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airturtle23 (三隻小豬)》之銘言: : 先聲明本人痛恨筆戰,也要先感謝原po如此詳盡的研究 : 但由於文中有些觀念與資訊不盡完善,實在睡不著覺 : 身為前美國獵頭與前美國最大MBA徵才會的官方職涯顧問,以及近十年來協助多名個案進入美國頂尖企業總部任職的經驗 : 道德上有職責將尚未完善的資訊補上,以造福版眾,並避免公開資訊造成不必要的觀念誤解 : 純粹資訊補正與經驗分享,沒有惡意,還請原po不要介意 謝謝分享, 我的出發點是想分享自己的經驗, 因為自己當初出國前對於移民法規完全沒做功課, 因此希望這些資訊能讓想去美國念MBA者能夠審慎評估機率和報酬, 歡迎分享補充不足之處 : 當然若小弟有誤,還請不吝指正 : 首先是沒人說一定要先有簽證才能綠卡 : 簽證與綠卡各自都是100% negotiable,且沒有順序關係, : 只是簽證有名額限制要抽籤,而綠卡是有各類資格限制,但不用抽籤 : 但只要老闆喜歡你...的財物價值產出,反正都是從你薪水扣,能免抽籤反而省麻煩 : 小弟的一位直屬學妹成功拿下某華人品牌的美國工作,但簽證沒抽到,老闆直接幫她辦綠卡 : 另外有次走在紐約街頭遇到國小同學,工作是護士,只要考完托福直接發綠卡,做護士的都知道;會計雖然沒有發綠卡,但缺工,所以求職容易,但待遇普普 : 又有次小弟的印尼學妹來工作室應徵實習,擁有美國生技博士的她,畢業時全班綠卡,但年薪只有五萬五美,所以來念MBA : 還有個最扯的是近日某個案突然來信說「抽中綠卡」!在美國在台協會網頁上就可以抽,而且不用錢,中獎機率聽說是萬分之一 : 而就小弟自身進入美國獵頭擔任全職職涯經理的經驗,並於之後僥倖成為美國最大MBA徵才會NSHMBA的史上首位華人官方顧問的經驗 : 重點不在簽證或綠卡,而在「老美是否需要你」 : 因此重點在於你的relative career power「相對職涯優勢」, : 一切關鍵在於興趣、個性、能力的長期聚焦 您說得沒錯, 綠卡可能可以是一個替代方案, 但我們是以F1簽證到美國念MBA, F1並非dual intent的Visa category, 一旦直接從F1申請綠卡, 便有一段不短的時間都不能離開美國, 否則一旦離境便可能無法再次入境, 反觀若以H1B申請綠卡, 不能離開美國的時間相對短很多 另外, H1B沒抽到直接辦綠卡是有機會, 但是我們許多人可能六月份OPT就到期, 而H1B抽籤結果也是五六月份才通知, (我用Premium Processing, 六月底才收到正式通知), 因此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時間上會來不及 : 二是因果順序的問題--沒有就業可能性,基本上根本不會錄取,因此並沒有「入學後再求就業」的問題。 : 怎麼說呢?美國商學院重視排名,就當地主流的US NEWS的排名條件,僱主滿意度佔15%,就業起薪與成功率合計35% : 因此光與就業有關的排名條件比重,就整整佔了50%!遠比GMAT的16.25%高出三倍有餘! : 因此在招生之前,就會先看有沒有就業可能性與高薪可能性, : 而由於美國薪資高,可以拉抬排名條件中的薪資平均 : 但有些國家如日本或瑞士,其畢業起薪與美國相仿甚至更高,就會得到優先招委青睞 : 三是補正08年至13年的簽證比例數字 : 根據近十年來協助眾多個案於美國求職,並成功進入美國頂尖品牌總部的經驗 : 自從金融風暴前的景氣下滑開始,H1b就越來越難抽,不過也沒難到哪去 : 基本上跟當兵抽外島的中獎機率是一樣意思,所以並不是以「難度」來討論 : 這跟當時越來越多人選擇投資自己,但簽證名額卻不變有直接關係 : 尤其是金融風暴爆發的08年起,連老美本國人都沒有工作 : 直到近年QE才逐年緩解的美國就業率 : 在08至13年間並不是碩士100%都不用擔心,反而是「擔心也沒用」 : 原因並不在簽證數字,而是要申請H1b簽證前,必須有僱主幫你背書 : 然而在此時間區段,有大量僱主本身都失業,再不然就是大幅業務緊縮 : 又H1b有明文規定不得進用「具有薪資優勢的外籍勞工」 : 因此即便是美國景氣復甦的現在,簽證一樣難抽 : 而碩士名額不足,抽不到會列入學士名額補抽,這樣抽中的,根據十年來的經驗,還真沒聽說過 : 原因是學士名額更爆炸 其實我們不會知道碩博士生抽中的哪些人是第一輪就抽中, 哪些人是第二輪才抽中, 因為USCIS根本沒有公布這些資訊, 但我想重點是碩博士生因為有兩次機會, 所以機率比學士高 : 印象中碩博士大概是五個會抽到三個左右,身邊朋友的比例也差不多是這樣 : 因為全美外籍碩博士畢業生人數,並沒有比總名額高多少 我手邊沒有全美外籍畢業生人數的資料, 但網路上可以找到許多資料顯示外籍的碩博士生註冊比例在攀升, 但更重要的因素是景氣復甦, h1b申請人數攀升, 我的雇主也告訴我們過去這幾年"沒有一個MBA是沒抽到籤的", 我們這一屆是他們第一次遇到這種狀況, 敝公司今年約10個以MBA學位抽籤, 4位沒抽中, 與你觀察相符 : 小弟的印度麻吉組員在畢業典禮前,問小弟說父母會不會飛來參加畢業典禮,小弟點點頭 : 反過來關心麻吉的時候,看他愁眉苦臉說只有一位會來,而且簽證等了半年,不像我們只要幾天 : 原因是因為14億印度人中「有一半的印度人都想來美國」,當然這是玩笑話 : 不過追根究底是因為「有另一半的印度人已經在美國了」整個令人噴飯 : 但也就因為這類原因,聰明的印度人想出了一個方法,叫做staffing company,其實各國人都有,華人也有 : 就是註冊空殼公司,僱用大量印度員工,幫助那些找不到僱主背書的印度人,用他們自己的錢申請簽證 : 抽得到的就留下來,抽不到的自己看著辦 : 而一年只有四月一日到三日「三天」可以送件 : 律師作業時間,根據小弟經驗,只是一張非常簡單的問卷,裡面填「同業平均薪資」跟一些基本資料 : 目的是要看你是不是廉價勞工 : 只要你老闆願意,三分鐘可以填完,email就行了,律師可以當場送件 : 並不需要一個月,所以剩下的時間是跑公文,跟老闆放軟釘子等高手上門兼等你放棄的時間 : 簽證的申請費用是三千美元左右,也就是台幣將近十萬 : 綠卡是六千美元左右,二十萬有找 : 當然有錢人玩得起,但要真的「自掏腰包」多抽幾次,大概也不用花錢念書了 對於那些印度科技顧問公司的員工來說, 其實跟到美國花500萬念個MBA比起來, 自掏腰包多抽幾次反而划算 : 六是畢業與就業時間點問題 : 沒人說找工作與畢業時間點有任何關係 : 就小弟在畢業前八個月拿下第一個美國獵頭工作時,離抽籤還有將近整整一年 : 而在畢業前三個月拿下第二個出版品代言人工作時,離抽籤還有超過半年 : 但實際上小弟在念MBA時並沒有找工作,反而是專心創業,原因是其他什麼都不會 : 而當創出一些連僱主都沒聽過的理論與工具時,工作自然會來找你 : 還記得當年同學週末都去clubing,小弟就像現在一樣在宿舍裡回文~ : 回一些沒人看過的理論工具解決疑難,一天點閱率還可以破兩千,比去摸黑跳舞喝酒嗨多了 我想我本來的文章是想提醒大家畢業時間點與能抽幾次籤有關 : 第七點總結 那麼要如何「讓老美需要你」呢? : 很簡單,要用腦袋與手腕 : 小弟當初申MBA一家就上了,國企發明校兼第一名校,吻合小弟想了解全球管理而不只是美式管理,所以gmat就懶得再考了 : 當年還很囂張,才剛點下submit就po文說一個月內會飛走(還好真的飛了) : 因為我把當年發明的理論寫在essay裡,然後說我念MBA前就已經解過三千篇文章關於生涯管理 : 對岸又有個超大市場正在崛起,果不其然兩周就錄取了,一周內飛走,加起來還不到三周 : 念MBA時,因為興趣的關係,大家在找工作,我自己在宿舍裡開發理論工具創業 : 看大家忙得半死,我卻很閒,其實是因為其他我什麼也不會 : 但就因為專注,就像太陽下的放大鏡一樣,才念第一年就創業燒起來了, : 連就業輔導中心都外包給我,中午吃飯就會開始有同學排隊,履歷改到印度人會立正敬禮 : 關鍵在聚焦興趣 : 還記得當時為了下載履歷教學檔案,跑去某美國獵頭公司網頁上留資料 : 沒想到老闆寄信來問有沒有需要什麼服務,當時頭一歪,直接回他一封cover letter : 等了兩個月,電話打來一談就是三小時,面都沒見過就錄取了,沒想到就這麼拿下實習,又是只找一間就命中 : 原因是這獵頭公司雖然裡頭有幾個博士,但老闆自己只有大學畢業 : 小弟的工具是MBA等級的沒人聽過,當時又大陸崛起,有個超大市場作後盾 : 反正實習不一定要領薪水,那不如用來換個大一點的抬頭,反正不用花錢 : 順水做了個副理職 : 那要怎麼拿下全職經理呢?這個更簡單 : 原po說請老闆幫你訂做一個海外訓練 : 那麼既然都有辦法量身定做了,就一定有辦法幫你訂做一個美國工作 : 這叫作畢馬龍效應,相信就會成真,就像Master烏龜叫Master師父要相信功夫熊貓一樣 : 面都沒見過要做正職好像怪怪的,反正也沒投別家,索性就飛去見見老闆好了 : 瞬間午飯也沒吃又劈頭面試了三個小時,要我三天內幫公司改良一個服務 : 因為興趣的關係,才兩天就生了23頁ppt,把服務改的比電子花車還扯 : 不過這都沒用 : 最後是幫公司推廣服務,把某連結掛在華人論壇網的簽名擋上 : 幾天之內居然把公司癱瘓,又非要有會講中文的,就非我莫屬 : 也讓老闆被市場規模嚇到,正職offer就發來了,順勢要了個經理頭銜 : 而後又再用這個職務,搭上老美金融海嘯的窘迫點與大陸崛起的順風車,進入美國最大MBA徵才會,成為史上第一位華人官方職涯顧問,作為文化橋樑 : 當然一切都是因為小弟發明的一堆理論工具(前文都有分享) : 要辦簽證辦綠卡都簡單,老闆開天窗說亮話,只要「財物價值」有到,都只是搖搖筆桿敲敲鍵盤的芝麻小事 我想你一定非常厲害, 貴公司的律師也很夠力, 但我想很多網友和我一樣是平凡人, 如果目標真的是要留在美國生活, 建議先看看美國綠卡申請的流程, 我想前一陣子網路上才有一篇很多人分享的文章, 作者好像是Wharton畢業 (不是那麼肯定), 後來在MBB工作, 工作數年後仍因拿不到綠卡而黯然離開美國... : 能幫公司發財,還有放生不用的道理? : 然而小弟因為時差關係,接的華人客戶不是半夜就是凌晨 : 又連續七個禮拜逛同一個瞎拼摸,實在覺得無聊,也想不出為什麼要幫老美而不幫自己人 : 左看右看沒理由,就飛回來陪家人了 : 順帶一提 : 旁人的勸阻,有時是體制化,有時是思考的慣性,有時是自己沒得到,見不得人好 : 這叫「螃蟹效應」 : 鄉下賣螃蟹,只要放個甕,都不用蓋蓋子。咦?那螃蟹不會爬出來嗎? : 會啊! : 不過別隻螃蟹會把牠拉下去 : 所以比爾蓋茲說:Think for yourself 靠自己的腦袋想 : 這就是獨立思考與開放性思考的重要性 : 希望這些資訊與經驗能對版友們有幫助~ : Sincerely, : David 李 : 原文出自: : http://mbacareerfitter.blogspot.tw/2015/11/re-h1b.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8.17.152.13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BA/M.1446687226.A.EA2.html

11/05 10:40, , 1F
您說的都沒錯,很開心板上有如此高手!小弟只是路人
11/05 10:40, 1F

11/05 10:44, , 2F
只想提供另一個思考角度。顧問多的是,看誰無法取代
11/05 10:44, 2F

11/05 10:52, , 3F
美國沒您想像那麼好。念書時走了一圈,上課住過紐約
11/05 10:52, 3F

11/05 10:54, , 4F
難吃又不知在貴什麼,唯一能約會是窩馬,全是大陸貨
11/05 10:54, 4F

11/05 10:57, , 5F
交通也不便,好玩都在岸邊,不像台灣半小時有山有海
11/05 10:57, 5F

11/05 11:01, , 6F
老美市場大呆呆向前衝,毫無節約觀念,市場蠻幹,不
11/05 11:01, 6F

11/05 11:04, , 7F
管消費者死活。專業無國界,網路發達哪都能成功,不
11/05 11:04, 7F

11/05 11:07, , 8F
必侷限地點。專業突破才是重點。花時間研究移民法規
11/05 11:07, 8F

11/05 11:08, , 9F
的時候,其實已經分心了~
11/05 11:08, 9F

11/05 11:13, , 10F
綠卡是雞肋,找人嫁就有。存得下的錢才算數。
11/05 11:13, 10F

11/06 12:52, , 11F
美國那麼大,好與壞真的是見仁見智
11/06 12:52, 11F

11/07 22:23, , 12F
謝謝二位提供自身經驗及觀點 ^^
11/07 22:23, 12F

11/09 01:14, , 13F
a大 你可能誤會了一點 我不是也無意做顧問
11/09 01:14, 13F

11/09 01:15, , 14F
單純只想分享我的經驗 希望後人不要重蹈覆轍而以
11/09 01:15, 14F

11/09 01:18, , 15F
另外 每個人價值觀不同 我相信有人不會想因為綠卡
11/09 01:18, 15F

11/09 01:22, , 16F
而結婚 至於美國好不好每個人的感受不同 也不是我原
11/09 01:22, 16F

11/09 01:23, , 17F
文的重點 但謝謝你提供不同的觀點 讓想至美國念MBA
11/09 01:23, 17F

11/09 01:23, , 18F
的人有更多不同思考的角度
11/09 01:23, 18F

11/10 13:11, , 19F
理工轉MBA的滿足NIW條件可以在F1時就申綠卡 移民版有
11/10 13:11, 19F

11/11 08:54, , 20F
覺得c大寫得特別好,非常感謝c大的心得分享&補充!:)
11/11 08:54, 20F

11/11 13:06, , 21F
美國不好是講來安慰人用的,事物都有無限多面,看開點
11/11 13:06, 21F
文章代碼(AID): #1MEh7wwY (MBA)
文章代碼(AID): #1MEh7wwY (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