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本澳外勞至首季近兩萬

看板MACAU作者 (澳門遊行1220)時間16年前 (2007/12/30 22:3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政府就業政策若失當惹疑慮 【轉自澳門日報】從嚴重失業到勞動基數擴大之下的超低失業率;從普偏低薪、凍薪到“在職貧窮”;從外勞准輸不准輸、適量不適量,到今天巨企大企、中小企微企以至不同勞動階層在人力資源問題上各懷心事、各有訴求;從過去輸勞矛盾主要體現於“搶飯碗”的問題,到今天擴及本地勞動力的提升與競爭……。 外僱搶飯碗怨氣難消 這幾年來,本澳的就業環境翻天覆地,但矛盾更複雜。有社會人士提醒,單靠“輸入外地僱員以補充本地勞動力之不足”的思維去制訂人力資源政策,實難以調控。政府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本地人對政府就業政策的不信任感正不斷增強。假如處理不好,怨氣無法消除,只會產生更多問題。 對於人力資源的供求矛盾,施政報告強調的是“堅持以保障本地居民權益為首要的原則,即在首先善用和開發本地人力資源後,再輸入外來人力資源”;也認識到“全面確保本地僱員的就業、晉升機會和合理權益,緩解勞工階層的擔心情緒,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只是,細化的政策措施付諸闕如。 對“在職貧窮”問題直認暫沒善方,續後的科學探討卻未見鋪陳。又是這種綱領先行但沒有可見系統性支撑的施政背景下,民衆但見外勞人數節節上升,更多外籍面孔泛濫職場;基層建築工友覺得地盤完工後首先離場的是本地人,外地建築工人還在不斷增加;人力資源辦公室在人力資源政策上似乎只有一招:審批外勞申請,再沒有其他“內涵”。 “外勞莊荷”的疑雲從未間斷,賭場酒店判出很多服務卻實實在在以聘用外地僱員為主;清潔、大廈管理員等低收入工種的待遇條件難獲改善……實質問題解決不了,累積下來的就只有更多的不信任。 就業政策應多花心思 政府必須在就業政策多花心思,多作推動,行業本身也須配合。例如,政府如果在外判保安及清潔服務推行最低工資收到成效,確實須要擴展到私營的保安及清潔服務,推動行業保障有關從業員的工資。但要注意,保安、清潔、樓宇管理等低收入工種設定最低工資不可能是政府一廂情願,除了業界的配合,也需面對一些實際的問題。例如,物業管理員行最低工資後,大廈管理費有否調升的壓力?行內沿用“價低者得”的承攬原則要否改變? 據官方數據,本澳首三季外地僱員人數迫近八萬,學者預計年底將升至八萬五千人,估計明年外地僱員總數勢將達到十萬人。而且,外地僱員的組成,不論是來源地或所擔任的工種,將更趨多元,包括有更多香港人過海搵食。學者就預期,除了會展、建築等專業職務之外,香港從事商業策劃的人員也可能是下一波人才引進的主力軍。 在將來,輸入外地僱員更多要注意於“質”的問題,事實上,不少人感覺到,雖然小城的服務業開始發展,但服務素質不升反跌,即使是新開的高級酒店,很多服務員的操作也欠規範,服務態度參差。此外,本地人力資源的培訓與開發也成問題,學者擔心的是各領域熟練的、專業規範的本地人力資源不斷流失,出現斷層。 勿忽視弱群生活壓力 在解決就業問題之餘,不可忽視的是物價高漲對低收入社群的壓力。不同於前兩年消費商品的物價上升,現今的通脹壓力凸顯於衆多“核心物價”,包括糧油食品等必要開支,居民生活開支指數不斷調升。儘管這是全球問題,以及有着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但一關之隔,珠澳兩地在不少民生用品的價格差距依然顯著。 當局應當想方設法改革供應機制,捅破變相壟斷的市場行為,起碼盡可能把來貨機制透明化;市場上的供應商、代理商,也是尋找出路的時候了。 -- 本 日 頭 條 http://0rz.tw/c63wM = = = = = = = 柯為湘以9.14億澳門元溢價金獲批明珠一幅土地, 後以106億港元轉售香港保利達集團 106億 X 1.02 - 9.14億 澳門市民蝕 98.98億 (澳門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00.170.3 ※ 編輯: macau1220 來自: 122.100.190.14 (01/04 10:17)
文章代碼(AID): #17TwkCwu (MACAU)
文章代碼(AID): #17TwkCwu (MAC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