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安裝windows到外接硬碟(USB/Thunderbolt,SSD/HD)

看板MAC作者 (小崇)時間8年前 (2016/06/26 17:50), 8年前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7 (看更多)
雖然是一年前的文章,但也幫助小弟良多,但因為有些細節跟小弟後來實際操作 不太一樣(應該說可以更簡便)因此來分享一下 以下的做法是以windwos8.1為例,其他版本我就不知道可不可行了 另外還參考了網路上一篇文章http://walker-a.com/archives/1752 ※ 引述《DanDanD (dandand)》之銘言: : 這篇文章給: : 1.不想浪費內建硬碟空間灌windows的人 : 2.平常不會用到太多thundebolt跟usb裝置的人 : 我之前是用usb3.0的外接硬碟灌win 8.1,不過速度還是不是很快 : 後來有一次硬碟掛了 就乾脆買一顆thunderbolt介面的120G SSD : 一樣是用這個方法 跑起來飛快~ : 之前有分享過 是來自國外的文章 不過這次把它翻譯出來好了 : 原文參照 (ptt不讓我發 請見上次我發的相關文章) : 注意以下方法會導致: : 讓你外接硬碟(THB/USB)的資料消失 : 在外接硬碟中安裝windows : 安裝bootcamp驅動程式 : 以下方法不會造成 : 原有硬碟的任何修改 : 不需要安裝bootcamp assistant : 不會在系統偏好裡選擇要用哪個磁碟開機 在開機時必須要用手動按Alt來啟動windows : 你需要下列東西 : 1.有USB或Thunderbolt接頭的外接硬碟(會被清除請記得備份)(ssd或傳統硬碟皆可) : 2.windows 7 or 8的安裝光碟或iso檔,以及相關的序號 這部分強調一下,iso檔案可以在官網上下載免費的,但還是需要序號,而下載的iso 我下載過好多次都沒啥問題(一直不小心放在隨身硬碟中然後洗掉..)唯一有點差別是 用mac chrome跟windows ie的下載工具下載時內容有差,差別就是D大下面提的 install.wim or .esd 我用 win ie下載時會是esd,用chrome會是wim,我也不知道為何 而用safari則是會一直斷線。 : 3.下列其中一項:1.mac已安裝有win7 or 8的虛擬機 2.一台已安裝win7 or 8的PC : 4.Windows AIK(免費)安裝在你的虛擬機或PC裡,或是只要imagex.exe檔 : imagex.exe下載網址 http://www.rmprepusb.com/tutorials/getwaiktools : (在下面的GetWaikTools.7z 解壓縮完資料夾裡有imagex.exe檔案) 這部分我就沒採用,詳細請看最下面解釋 : 5.裝著mac硬體驅動程式的隨身碟(可以使用Bootcamp製作) : 一步一步來 : 第一步 取得install.wim檔 : 如果你有windows iso檔:在OSX下雙擊打開,在windows 7下需要用軟體掛載打開 : (如Virtual Clone Drive),在windows 8下雙擊打開 : 打開剛剛掛載的資料夾,來到sources資料夾,找到install.wim,把他複製到 : windows虛擬機或PC裡的 C:\wim\ 下(自己建立) : P.S. 如果資料夾裡看到的不是install.wim而是install.esd你可能要換張光碟 : 或是映像檔 複製部分也沒採用,一樣請看下面 : 第二步 清除 分割 格式化你的硬碟 : 在你的windows虛擬機或是PC中插上外接硬碟(可以是usb 2.0 3.0或thunderbolt) : 打開cmd.exe(記得右鍵用系統管理員身份執行) : 在cmd.exe裡 打上命令(打{}裡的字就好 後面是說明) : {diskpart} : {list disk} 這邊會把你的硬碟全部列出來 記住你要灌的外接硬碟編號 : {select disk #} 把#用上面的編號取代 : {clean} : {convert mbr} : {create partition primary size=350} : {format fs=fat32 quick} : {active} : {assign letter=b} : {create partition primary} : {format fs=ntfs quick} : {assign letter=o} : {exit} : 先不要關掉cmd.exe喔 以上指令就按照D大的執行 : 第三步 置放windows安裝映像檔 : 將之前取得的imagex.exe放在c:\imagex 下(自己建立),位置就是 : c:\imagex\imagex.exe : 在cmd中打上 : {cd\imagex} : {imagex.exe /info C:\wim\install.wim} : 會出現windows光碟映像檔中的windows安裝版本編號 : 請記下你要安裝的版本 : 把上面的編號帶入下面的#號 繼續在cmd中打上 : {imagex.exe /apply C:\wim\install.wim # o:} 會需要一點時間..... : {o:\windows\system32\bcdboot o:\windows /f ALL /s b:} 這裡的指令我就完全是用我貼的那篇部落格文章的指令修改使用。 : P.S. 如果中間遇到錯誤,可能代表 : 1.你目前運行的windows是32位元,而你要置放的windows安裝映像檔是 : 64位元版本。 : 2.如果中間有遇到BCDBOOT指令錯誤,可能是因為你安裝的是windows 7, : 如果是這樣的話試著把/f ALL去掉打上: : {o:\windows\system32\bcdboot o:\windows /s b:} : 第四步 從你的外接硬碟開機並安裝windows : 將你的外接硬碟接到要運行windows的mac上,不管是Thunderbolt或USB 3.0都好 : 將mac重開機,並在發出~登~的時候按下option鍵 : 此時應該會出現新的windows硬碟,請選擇並按下enter : 若出現錯誤畫面,請重開機後選擇另一個windows硬碟開機 : 安裝windows這邊的操作就略過,記得每次重開機後都要按下option來選擇 : windows硬碟來開機 : 第五步 安裝mac的驅動程式(bootcamp) : 使用mac中的bootcamp程式來製作驅動程式安裝碟 : (這裡指的是另外一個隨身碟) : 做好之後 在新灌好的windows中插入並安裝 現行的bootcamp無法在像以前一樣有個頁面可以選擇下載驅動,要回到官網上去下載 或是灌好bootcamp時他會短暫的出現在D槽,重開機就不見了 : 以上 : 祝大家灌得愉快XD : 有問題可以提出來討論討論 當初要灌的時候看了不少篇文章,自我理解像D大這種要複製一些檔案的多半也就是要 讓iso可以順利輸出到隨身硬碟上,但後來看了我上面貼的那篇內容後,實際操作發現 8.1應該不需要再複製這些東東,用掛載的內容就可以,因此就會出現些許差異, 部落格文章的指令如下 dism /apply-image /imagefile:F:\sources\install.wim /index:1 /applydir:E:\ 他的F是代表他所掛載的iso代號,而輸出到E就是他的硬碟代號 bcdboot.exe e:\windows /f ALL /s e:\ 而這部分就是運用本灌到iso裡面的檔案再回到隨身硬碟製作開機程序 不過因為文章是針對windows,而非mac,在操作上還是需搭配D大的文章作些微調整 文章內的硬碟格式設定為ntfs,而D大的文章內有分割兩種,一個是300多MB的Fat32 剩下都是ntfs,應該就是因應mac系統不吃ntfs,我實測是全用ntfs開機時吃不到 隨身硬碟,而用exfat也無法,最後只能乖乖的按照D大寫的分割,缺點是在mac作業 底下無法貼東西到ntfs的硬碟上,在做資料轉換時可能有些麻煩,我自己是把fat32切 大一點來應付。 回到指令上,對照D大的文章會發現在做bcdboot時會需把開機映像寫入到fat32 所以新的指令也必須要修改成這bcdboot.exe e:\windows /f ALL /s #:\ 這個#就是fat32的硬碟代號,以D大文章為例就是B。 其實整理的邏輯還是跟著D大文章的內容跑,差別就只是前置作業不需要再複製些檔案 出來,而指令設定上路徑就是回歸到ios掛載的位置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5.99.13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C/M.1466934635.A.85C.html ※ 編輯: james32177 (219.85.99.139), 06/26/2016 17:52:51

06/27 03:16, , 1F
硬碟是?會不會lag呢?擔心這種方法執行會卡卡的
06/27 03:16, 1F

06/28 06:19, , 2F
不會卡
06/28 06:19, 2F

06/29 01:17, , 3F
感謝分享 用Tb外接ssd跑很快喔!
06/29 01:17, 3F

07/01 12:21, , 4F
請問用PC格式化出來的硬碟還需要作4K對齊嗎
07/01 12:21, 4F
文章代碼(AID): #1NRwLhXS (MA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NRwLhXS (M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