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 人生消失

看板Lonely作者時間6年前 (2018/04/13 17: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8 (看更多)
一個人的一生總受到許多事情牽引,無論是好是壞,這些事情都深深的影響著我們,比方 說小時候被毆打的小孩,長大以後就有可能變得暴力傾向或者軟弱無能,其實這並不是他 與生俱來的天賦,而是後天的教養導致他有這樣的人格特質產生,老實說我覺得這種人很 可憐,生來就是爹不疼娘不愛,如果每天都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又怎麼能有健全的發展呢 最近新聞常說到精神病患的問題,就我所接觸到的並人來說,也是大部分都有家庭的因素 讓他們有這樣的問題產生,這不能完全怪他們,因為不是他們願意的,在與他們深入溝通 與了解過後,其實這些人的本質並不壞,人常說壓力是最能促進成長的一股原動力,但對 這些有所缺損的人身上發生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他們沒有足夠的支持系統可以協助他們處 理這些複雜且煩人的問題,久而久之自然就衍生出一堆疾病,這些病不是靠藥物就能夠解 決的,說到底心病還須心藥醫,我們所能夠對他們所做的事情就是耐心的傾聽與陪伴關懷 有時候只是一句話或一個動作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說道這裡就不免想起醫院裡的狀 況,在這裡是最容易看盡生老病死的地方,從產房看到一堆媽媽來做產檢,每個都洋溢著 幸福的笑容,當然也有些是緊張兮兮的,不過對於新生命的到來大家都是樂於接受的,尤 其是生產時的那個畫面,生產部份分為自然產與剖腹產,一般來說自然產的過程會比較辛 苦,因為一個2~3公斤的小孩要從小小的會陰口出來,那產婦得忍受多具大的疼痛才能夠完 成這項艱鉅的任務,於是許多人轉往剖腹產,這也沒有比較輕鬆,而且在產後還會留下一 道傷痕,著實不太滑算,不過產出後的喜悅大家都是一樣的,特別是呱呱墜地的那一刻, 有總如釋重負的感覺,一般而言都會先觀察嬰兒的狀態,有個評分表叫apgar score,主要 觀察新生兒的四肢顏色、肌肉張力、呼吸、脈搏與反應,過程中可以看到小baby都是哭泣 的樣子,這是好事,就怕他什麼反應都沒有,那開刀房就會開始進入警戒狀態了,生完後 媽媽們就被帶到產後病房做身體的調養,而新生兒就被帶往嬰兒房,剛出生的孩子睡眠時 數相當的長,幾乎久久才醒一次,而醒來多半是為了吃東西或者換尿布,特別的是餵食他 們都給用小小的奶嘴,有些甚至是小型滴管,看他們吸吮的樣子就知道他們有多餓了,不 過剛出生的胃容量也不過幾百cc,一下就飽了,於是他們又睡了,真的很可愛,另外胎兒 的大便也和一般成年人不同,他們的糞便通常都稀水的樣子,因為吃的東西只有牛奶,不 過還是咖啡的顏色,就這樣吃喝拉撒睡個3天就會被父母帶離開了;而到產後病房的母親根 據自然與剖腹產的差異,進行的照護措施有點小不同,自然產媽媽要先溫水坐浴,來使他 的因生產所形成的會陰傷口和疼痛感減緩,而剖腹產進度可以快一點,多半兩者在產後都 是觀察是否有產後出血的情況,以及子宮復舊和乳房的變化,從乳房開始會觸摸是否有充 盈的狀態,在這個時候最好將多餘的乳汁擠出來,以免之後乳房的脹痛,而有些人則是乳 汁分泌不全,這時候就靠按摩的方式促進乳汁排出,再來就是確認子宮底的高度,在測試 前要先讓媽媽上廁所排空膀胱,避免子宮受到膀胱擠壓而測試失準,這個高度會隨著生產 的日子漸長而遞減,最後回到一般的大小,除此之外還要看會陰的傷口,主要是看顏色、 、水腫、瘀斑、分泌物、傷口裂痕等,確認完畢後就教導產婦一些飲食禁忌及注意事項, 大致上就是這樣,說完了前期生產及新生,後來就關注小孩的成長,每階段的孩童發展都 有各自的任務,包含信任與不信任、自主與懷疑、主動與罪惡感、勤勉和自卑、自我認同 與混淆等,在這個時期是父母最辛苦的時候了,要因應小孩的各種狀況,而且他們也不一 定就照書上的方式走,但小孩子也有可愛的一面,當妳與他們建立好關係時,他們也會給 你相對應的回饋,曾經我很用心的讓小朋友信任我,所以在他發生狀況的時候我能夠第一 時間就知道問題點哪裡,這很重要,凡是如果能找到問題的根源那就很好解決了,於是又 來到了更成年的時候,我們的對談不再是上對下而是平行的互答,此時我們可以用正常的 思維來找出彼此的問題,畢竟不像小孩一樣幼稚,再年長一點多了幾分成熟與智慧,我們 處事更加圓滑,有些人就在此就經歷了大風大浪,成就老練的性格,再來就是權力的鬥爭 各種陰險狡詐、明爭暗鬥,到頭來都是一陣空,許多人年輕衝事業,各種吃喝嫖賭都來, 最後醫院就是他們的聚集地,多的是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腎臟病等,年輕所賺來的 的錢都花在健康上了,想想真的值得嗎?最後還不是一無所獲,反而被困住了自由,真是 不勝唏噓,有些熬不過就走了,有些死撐活撐落得滿身管路,我說人活到這種地步到底還 能保留什麼呢?最慘的就是死後一堆兒女子孫互相爭奪家產,搞得沸沸揚揚,而你卻無法 干預這一切,畢竟你已經不在了,所以宗教有些話說的好,塵歸塵、土歸土,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這不是要求眾人出家悟道,只是人間萬物的真理就是如此,讓我想到一部動 畫叫做鋼之煉金術師,裡面所尊循的原則便是等價交換,然而我們付出的東西真的能獲得 相對應的報酬嗎?我想不見得吧,充其量只是最低限度的收入,除此之外都是多餘的,所 以我說人生啊,何必如此汲汲營營,倒不如悠閒度日,生活才有美好的回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82.242.18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onely/M.1523610556.A.38F.html
文章代碼(AID): #1Qq7EyEF (Lonel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Qq7EyEF (Lone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