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車貸需求 尋求建議

看板Loan作者 (先生緣主人福)時間10年前 (2013/12/26 01:0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jsbd215 (西佾)》之銘言: : 家中有人有相關需求, : 購買約100W的全新國產車, : 車貸30-50W皆可, : 主要是希望分為24期來做償還, : 女性25歲,職業是醫療相關, : 工作年資一年,高雄某大醫院, : 年薪120W, : 名下有房子,手上現金其實也夠, : 手上兩張信用卡,平常都繳全額,身上沒有任何欠債貸款 : 只是希望不要一次投入這麼大筆的現金,加上不滿意車商的方案, : 利率希望落再3%以下, : 車子已下訂,有點急迫,請求大家的建議,感謝! 已經回站內信了,請參考看看,內文我想大家都差不多。 借文發一下感想。 借款人條件很優,核貸結果可能略有差異,但通常相去不遠, 預備2年內就還款,說實話除非找到了一個"很錯"的業務人員, 借款成本應該都高不到哪。 還沒辦出來,光靠業務員幾句話,真的有確定優惠嗎? 即使你和某些業務都詳實告知了彼此細節, 也無從分辨哪些業務詳實充分告知,哪些說的話故意誤導或避重就輕。 銀行的超額利潤,或說業務人員的存在價值,其實是建立在皮鞋成本與菜單成本之上: 1.皮鞋成本 搜尋與比較各家行庫利率差異所需的成本, 因為多數銀行採用差別定價,不同客戶有不同利率條件,難以比較。 2.菜單成本 確認與整理銀行報價資訊所需的成本, 因為隨著市場景氣與銀行行銷策略調整,難以比較。 我們說貸款利率比較便宜, 比較有很多標準,和身邊朋友辦的貸款利率比,和信用卡利率比... 都很容易分出高下,但和別家銀行比就比較難,因為沒人吃飽閒閒每天辦貸款。 同一個客戶辦完以後常常會問到更低的利率。 因為不同業務和審查評估案件的角度常常不同,還沒送件以前聽聽就好, 同個案件同一家銀行,不同徵審,不同時點,可能結果就會有所不同,但相差有限就是。 銀行這麼多,從業人員這麼多,為了案件能拿到自己手上,大家都很努力。 一個滿口承諾的業務,跟一個沒把握,考慮很多的業務, 誰比較可信?其實真的很難分辨。 招攬時業務都會盡量開出最寬鬆的條件,但審核審理案件不一定會跟業務端相同, 這之間的落差有時很小有時很大,很少人會沒事就想辦個貸款看看, 偶爾送件一次,運氣不好遇到落差大的結果,免不了會讓申請人有受騙上當的感覺。 業務人員經驗再豐富,通常他經手的案件不會比有權簽核的徵審主管多, 就專業能力與職權上來說,業務對案件的准駁所能掌握的,只是很小的部份而已。 業務人員會希望客戶相信他們對徵審過程有相當份量的影響權, (不然找誰辦都沒差,不是嘛?) 客戶也希望業務人員(或者坊間代辦公司的仲介)有這樣的影響力; 但很遺憾,事實並不是如此。 找哪個業務有沒有差?還是有差,業務人員的經驗,誠信多少還是有差; 但經驗誠信之類在申請前不一定看得出來,頂多是以口頭幾句應對去判斷而已。 "先生緣主人福", 這句諺語會隨著不同人講而有不同的引申義(跟典故?),不過其實差不多就那意思。 就像醫療行業一樣,現代生活有很多事,存在著各種複雜的面向, 讓描述、解釋、預測日常生活變得非常困難, 從業人員與業外人士看事情的取向有所不同,但能掌握的都是相對小部份。 現代人行事,很多時候還是只能憑著緣分、福報去勸解自己與別人。 畢竟生活裡不確定的事太多了,不只貸款而已。 扯遠了,送審前先討論, 能知道自己有哪些選項,可能的最好結果與最壞結果,業務處理事情與溝通的習慣。 我覺得多少會對評估有幫助,至少你知道自己的選擇是怎麼做出來的, 這對客戶跟業務來說,都算得上公平。 -- 消金專員 廖先生 本身在銀行上班,有承辦房貸信貸信用卡業務。 手機: 0960-052576 可用line(ID搜尋: sdsd1151 )或what's app 信箱: mymy1151liao@feib.com.tw 貸款、債務整合問題,直接找銀行最快。 銀行員不會收「代辦費」,更不會因為代辦業者運作就給更好條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73.161.245

12/26 23:35, , 1F
感謝 來PO一篇文 真的學到很很多!
12/26 23:35, 1F
文章代碼(AID): #1Ikn1mzl (Loan)
文章代碼(AID): #1Ikn1mzl (Lo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