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嘸蝦米的未來問題

看板Liu作者 (邪惡松鼠)時間11年前 (2013/01/24 12:52), 編輯推噓7(7011)
留言18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以下主要是在講為什麼改革一碼和二碼字對嘸蝦米很重要 最近有一個朋友他在講他想要學拆字型輸入法所以重新想了一下: 他說,因為注音打太久所以很多字不會寫,想學拆字輸入法 不過我以實際經驗告訴他這和輸入法沒有什麼關係 我自己用十五年嘸蝦米的經驗大概是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0. 初學規則,慢慢地看字型拆字根 1. 慢慢記得某字型的某區是某個鍵位,腦中剩模糊的概念 此時已經不見得寫得出完整的字 2. 中文常打的也不過就是幾千字,所以打久會完全編碼化 例如說「測試」,會直接記住 WR / IV,而不會記得怎麼拆的 3. 整合進語言中樞,腦中響起某個語音,小腦已經近乎反射完成手上的動作 此時腦中已經完全沒有字型可言,一晃神往往就會打出同音別字 只要常打,基本上大部份的人在 3~5 年內,無論如何一定會進入 2/3 的階段 也就是說以推廣來說,雖然 0、1 的階段,一個輸入法的規則好記好上手很重要 但是在 2、3 的階段來說,平均碼數越少、鍵位越佳、越不需要停下選字 才是好的輸入法,至於拆字規則怎麼設計、輸入法的原理就已經完全不重要了(註一) 所以雖然我用太久已經完全不想要換輸入法 但是如果現在有人問哪個輸入法比較好,我可能會改成告訴他大新倉頡 嘸蝦米一碼字和二碼字的改革已經講很久了 如果不做,在拆字型輸入法已經越來越少人學的現在,嘸蝦米可能會進一步再被邊緣化 (因為速度比不上別人) 註一: 如果完全以台灣的中打比賽為目的,那麼我們如果設計出一種輸入法是 完全按照字頻去定義按鍵,沒有任何拆字規則,反正選手就是硬背 然後逼他去硬打好幾年,說不定會破記錄 這絕對是辦得到的,過去中文電報或內碼,他們硬背去輸入依然比注音來得快 不過當然這沒有任何實用性可言,對一般人來說學起來會很痛苦,變成沒有人要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3.23.102 ※ 編輯: priv 來自: 140.113.23.102 (01/24 12:55)

01/24 13:03, , 1F
我覺得你說的很有道理 同意
01/24 13:03, 1F
※ 編輯: priv 來自: 140.113.23.102 (01/24 13:21)

01/24 21:08, , 2F
打嘸蝦米英打也會變快應該是其他輸入法所不及的
01/24 21:08, 2F

01/24 21:09, , 3F
有這優勢應該不會被邊緣化
01/24 21:09, 3F

01/24 21:29, , 4F
練嘸蝦米同時練到英打真的很棒
01/24 21:29, 4F

01/25 07:31, , 5F
對我個人而言,多多少少還是有關係的,那些已成模糊印象、
01/25 07:31, 5F

01/25 07:32, , 6F
變成手上反射鍵位的字,通常都是很常用且不會忘了的字,但
01/25 07:32, 6F

01/25 07:33, , 7F
一些非常用字,腦中還是會浮現各區完整的結構才會去拆,這
01/25 07:33, 7F

01/25 07:33, , 8F
時就又複習了一下這些非常用字
01/25 07:33, 8F

01/26 15:12, , 9F
01/26 15:12, 9F

01/28 02:03, , 10F
有關未來升級的部分 不知道有沒有辦法弄成線上填序號+刷信
01/28 02:03, 10F

01/28 02:04, , 11F
用卡/轉帳就拿到升級版 畢竟寄光碟回去還是耗時花錢...
01/28 02:04, 11F

01/28 02:05, , 12F
反正7.0之後都會有序號了 不像以前那樣必須靠光碟認
01/28 02:05, 12F

01/28 20:50, , 13F
樓上,應該是可以。現在還會這麼麻煩是因為在 7.0 之前
01/28 20:50, 13F

01/28 20:53, , 14F
只有實體購買的方式,所以要確認是否真的是升級,
01/28 20:53, 14F

01/28 20:53, , 15F
就只能拿出磁碟片或光碟來證明,但是 7.0 開始可以用
01/28 20:53, 15F

01/28 20:53, , 16F
線上刷卡,以後要升級應該就不會這麼麻煩了
01/28 20:53, 16F

01/29 21:50, , 17F
自從練了嘸蝦米之後,英打不知不覺就快起來了
01/29 21:50, 17F

01/30 08:31, , 18F
遇到沒背過的字就卡死的輸入法發展不起來啦...
01/30 08:31, 18F
文章代碼(AID): #1H0BufK6 (Liu)
文章代碼(AID): #1H0BufK6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