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凹凸」 二字

看板Liu作者 (出賣)時間16年前 (2008/07/14 17:1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 引述《ubermensch (沒有)》之銘言: : 我覺得新手對補碼一定會有很多問題,例如會發生以下的情況: 我想凡規則一定會有例外,然當例外有跡可循的時候, 就會變成規則外的另一個小規則,但卻不是毫無規則 : (1)夫 的補碼不取最後的部件,也就是不取d(大),但是 丈 卻取x(交叉) : 也不重取q(夫),但 口 卻重取 o (一整個口) 夫跟丈最後一筆的不同點在於,有沒有交叉到, 很明顯的夫只連到而沒有突過去, 像「本」的最後一筆「一」,左右都有突過「木」, 所以其最後一筆取的是直交的「J」而不取「E」 其實依原po的想法,夫和丈不要那麼麻煩,管他有沒有交叉到有沒有突過去 直接取最後一筆n就好了,我想嘸蝦米原作者一定也很想這樣 然當夫和丈這樣的字,也就是最後一筆一樣,但在細部上有稍微不同的 字群過大時,重碼的問題就會浮現, 是以究其細部上的不同就一個大字群再一分為二,是為了解決重碼的問題 : 亞 的補碼不取最後的部件(拆不出來) : 也不再重取o(亞) 亞和凹、凸、口/□最大的不同點在於 亞無法在「不重複」的情況下「一筆劃」連成 所以這邊出現了一個規則:有一個字其有無開口外框時, 當其外框可以不重複筆劃一筆連成時, 不論其最後一筆是凵也好、一也好,是口/□也罷, 一律取碼O 我想以上的說法,應該可以解決(2)和(3)的問題 : (2)丈 的補碼不取最後一筆n(捺),但 夫 卻取最後一筆n(捺) : 也不重取q(丈),但 口 卻重取o (一整個口) : (3)口/□ 的補碼不取最後一筆,也就是不取e(一) : 也不取最後的部件,也就是不取u (凵) : 反而重取o(口) : ----------------------------------------------------------------------- : 有了我個人以上對補碼的理解,我對於「凹凸」二字的編碼主要的問題如下: : (以下不討論 凹凸 二字的簡碼 uov 及 tov 的問題) : (1) 凸 的本碼是 ruo 並不符合嘸蝦米輸入法補碼的原則 : 其不符合的理由有二: : (a) 因為r代表的是 几 ;而u代表的是 凵 : 既然如此,凸的補碼,依照上述的原則,應該是補 凵 的補碼 : 例如 函 是wui 之所以補i 即是原則所致 : 顯然 凸 字補 o 不符原則 : (b) 據上文的推論,所補的碼,必然是嘸蝦米輸入法中預設,並且 : 認同的編碼。亦即所補的o一定有其代表的部件 : 但是 標準字根表 從未將 o 用來代表 凸 為何可以補o? : 再者,我們假設 o 的確可以代表 凸 : 那麼在oo(或是oe)的編碼下,應該會有 凸 字; : 但顯然不是這樣子的 : (2) 凹 的本碼是meo 亦不符合補碼原則 : 其不符合的理由亦為二: : (a)因為m代表的是上部(形似m) 而e代表的底下的一橫 : 既然如此,凹 所補的碼 理應為「一」的補碼,亦即是e : 如 丕 是 bee 之所以補e 即是原則所致 : 顯然 凹 字補 o 並不符原則 : (b)據上文推論,所補的碼,必然是嘸蝦米輸入法所預設並認同的編碼 : 亦即,既然補的o 代表的 是凹 ,那麼在 標準字根表上 應會出現 : 才對,但顯然的,標準字根表不將 凹 列為 o。 : 反過來說,我們先假設 o 的確可以代表 凹,那麼在 oo或oe的編 : 碼下,理應有 凹 字;但實際上並沒有。 : --------------------------------------------------------------- :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說 : 將 凹凸 設計成 meo 及 ruo 是為了分別避免跟 睜(mee)及 莖(rui) 重碼 : 但事實上,這並不具有說服力 : 重碼何其多,假設當初嘸蝦米輸入法的設計者為了避免重碼 : 而立了 meo及ruo這兩個碼 那麼在mee及rui的備選字當中,也可以列入這兩個字 : 但在mee及rui的編碼中 並沒有這兩個字 : 這意味著,嘸蝦米輸入法的設計者,在設計當初,本來就是認定將這二字的補碼設為o : 然而這樣的設計,卻是與補碼的原則矛盾 : ---------------------------------------------------------------- : 另外,之前的推文,有一個回答者提出如下的觀點: : 凹凸 二字因為到後來連成一圈,所以最後一碼才會是o : 其實這也不具說服力,我的看法如下: : (1)假如該回答者認為o不是補碼的話: : 按照嘸蝦米輸入法的拆字原則,拆過的部件不可能再重新組合,然後再拆一次 : 所以 凸 的最後一筆既然已經是 凵(u) : 就不會因為 几 跟 凵 連成一圈 而又再多出一碼 o : 如果這樣的話 大 字豈不是因為最後面 因為連成「人」形 而成了dbn : (同理,可說明 凹) : (2)假如該回答者亦認為o是補碼的話: : 補碼都是補 末部件 的補碼,所以 凸 的末部件 是 凵 理應補凵的補碼即i : 凹 的末部件 是 一 理應補一的補碼即e : (這個部分在上文已經長篇論說,不再贅述) : ------------------------------------------------------------------- 我想原po的最後這段說明,一直執著想要有一個「大一統」的原則, 這個大一統原則其下最好不得再有其他例外規定, 也就是「書寫上」最後一筆是什麼,取碼就該取什麼, 當然嘸蝦米能完完全全這樣是很好的(實際上也大部份是這樣), 可以減輕記憶負擔降低學習門檻, 然現實上即使有了補碼這個大規則在, 重碼仍可能過多,因此不得已還是得在 「原則中還有原則」與「大一統原則但重碼多」中做出一個抉擇, 以凹為例,照原po的想法,取碼應取mee,但mee已有0睜1閂2粈 所以我想原作者為了減少重碼,才會又多了一條規定, 而這個規定是適用於具有某些特徵的字群的,而非無厘頭式的憑空多出一條規則 只為了幫凹和凸就地合法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9.166.16 ※ 編輯: noobie 來自: 220.129.166.16 (07/14 17:20)
文章代碼(AID): #18UnYd1i (Liu)
文章代碼(AID): #18UnYd1i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