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學生文學獎生態調查 / 陳義芝

看板Literprize作者 (山塔飛岩)時間12年前 (2012/02/29 17:54), 編輯推噓7(702)
留言9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1994-03-24/聯合報/35版/讀書人】 文學獎鼓舞寂寞寫作,使投資報酬率極低的行為,也有機會分紅奪彩。特別是校園文學獎 ,當年輕學子猶不知自己能不能寫作、能寫什麼文類時,經由總習、競爭、評判,往往能 幫助他們作出去留抉擇。以台大文學獎為例目前幾乎所有的大學──有的高中也有,如建 中、北一女、板橋高中──都設有校園文學獎,有名的如具二十二年歷史的成大鳳凰樹文 學獎、出過明星作家的台大文學獎、師大文學獎,以及中大金筆獎、清大月涵堂文學獎、 輔大草原文學獎等。 以台大而言,七八十年代交接之際,創作風氣鼎盛,台大文學獎開辦,吸引了各院系喜愛 文學的學生參與。拿散文獎的有中文系簡媜、政治系蔡詩萍、外文系鄭美玲;拿詩獎的有 醫學系蔡順隆;拿小說獎的有農經系傳豐琪。十幾年過去,除簡媜、蔡詩萍仍活躍寫作圈 ,其他寫手(包括連續三年奪得校際性「全國學生文學獎」並有時報、聯合報小說獎佳績 的傳豐琪)都已輟筆。校園文學獎是寫作的搖籃嗎?一個早慧的作者究竟能不能保證他的 文學事業?答案當然是不能。然而為什麼持續握筆的新生代作家如詹美涓、羅位育、羅任 玲、陳樂融、沙笛、蔡珠兒、安克強、許佑生、方群、林群盛、柯翠芬、林黛嫚、彭譽之 、林齡齡、王曙芳、黃龍杰……這一大串人馬在求學時幾乎都與校園文學獎脫不了于係? 有人因而樂觀地認為校園文學獎是培育新生代作家的搖籃,搖醒了他們的寫作意識,為他 們開啟了一條和文壇相通的路,例如曾一舉囊括成大鳳鳳樹文學獎小說、新詩、散文、評 論四獎的陳國城,以「舞鶴」的筆名專事小說寫作;但也有人持保留看法,說這些校園寫 手能不能蛻變為新銳作家,還要看個人的性向、追求和畢業後的行業--大約在出版、傳播 媒體工作者較不會放下筆,否則儘管學生時光燦一時,其意義仍難突破時空限制,例如師 大文學獎小說首獎得主的梁錦潮、黃金玉,以及念東海工業工程的李近(小野的弟弟)、念 嘉義農專的陳辶亦,離校不久都中止了創作。三位大學教授不同的看法那麼,校園文學獎 的意義究竟為何? 台大教授柯慶明說:學校設獎的意義在使學生覺得從事現代文學寫作也是一項正業,不是 早年所謂的「不務正業」;在價值觀念上起了作用,因此台大的研究生繼續創作的不少, 仍在博士班就讀的極短篇作者衣若芬就是一個例子。中大教授李瑞騰說:任何一段培育過 程、任何一個才藝養成環境都必須有刺激,獎就是刺激,刺激學生對思考表達、對文字的 敏感,倒不見得是培養作家,而是培養他們可以從事更寬廣的文字工作;他在淡江中文系 教過的一個學生林宏洋,崛起於校內徵文,現在已經是優秀的新聞記者了。新銳詩人陳萬 福指名感恩的成大教授楊文雄則仍認定鳳凰樹文學獎設獎動機在鼓舞同學邁向創作之路, 為文壇栽培年輕作家,對南台灣這項一年一度的文學盛會(邀請了很多作家評審)他有使命 性期許,可惜,他說,現在校外的文學大環境不好,走文學大路的副刊也少,因此學生的 寫作往往一出校門就斷了。出了校門為何就縮手?校園才子、才女為何一出校門就黯淡無 光?除了外緣因素,有無其他原因?現任「文心藝坊」執行主編的羅任玲認為:學生時期 比較能專心做一件事,出了校門,保護網一撤、四方壓力一來,發覺創作不是那麼容易出 頭,有些人就失去了繼續寫的動力。「食妻時代」作者羅位育表示發表管道是最大因素, 劃作回總率不高,使很多新人總手。「火金姑來照路」小說集作者姜天陸則說校內競爭不 大,得獎者並不表示有後續發展的潛力。文壇老頑童張大春更戲稱校園文學獎是一項求偶 活動,有些同學參賽,只是玩票,藉此吸引異性、發珮新樂園,實不足以發達個人或群體 的創作資本(他不否認有些人寫著寫著也能累積出寫作的能力)。介於校際與社會之間的「 全國學生文學獎」就不一樣了,他說,主要是參加者的態度積極,不是偶然的遊戲衝動。 誰敢忽視這一股新浪潮?全國學生文學獎創始於民國六十九年,由明道文藝、中央日報合 辦,中間停了兩年,至今已公布十一屆,許多得獎當時不滿二十歲的作者,至今都成了文 壇主力,試看焦桐、渡也、吳鳴、陳克華、簡媜、林耀德、張春榮、張國治、侯文詠、張 曼娟、張啟疆、羅葉、蔡素芬、魏貽君、許悔之、駱以軍……這一股新浪潮,蓄力真正可 觀。難怪人稱它是造就文壇新生代作家最重要的搖籃。「希代出版公司」之所以能立足出 版界打響字號,和它網羅一批「學生情人」作家、拉攏了學生讀者有密切關係,詹玫君、 彭樹君、吳淡如、郭強生、林雯殿、林黛嫚、張曼娟得獎後,作品都曾透過希代行銷體系 ,走紅書市。激烈的戰場,嚴酷的競爭據「明道文藝」社長陳憲仁提供之全國學生文學獎 資料:讀博士班時參賽得獎者有渡也、張春榮。渡也是在拿了聯合報、中國時報的文學獎 後回頭再與年輕學生競技,印證他「永遠抱著比賽心情寫作」的說法。學生文學獎得獎人 結為夫婦的有魏貽君和楊翠、吳鳴和吳翎君等;文學在姻緣和事業或隱或顯地起過催化作 用。 有的人雖不再專注於純文學劃作,卻仍握緊手中的筆,例如:詩人江中明現在是一流的國 會記者;散文家吳鳴進入大學講壇戮力於學術研究;魏貽君在文化論述占有一席之地,林 齡齡則成為「啞妻」、「回首天已藍」、「望夫崖」等戲的熱門編劇。但一大部分的得獎 人(總數超過四百),包括曾經奪得五項獎的陳一郎(從高中到研究所)、劉正忠,仍尚未為 文壇熟知,則可見在校園外的文學界,有更為激烈的戰場,存在著更嚴酷的浮沈法則和競 爭生態。以此認知,看六七十年代的「中等以上學校文藝創作比賽」(沈萌華讀東海、陳 亞南讀中師、黃瑞田讀竹師都得過此獎)、八九十年代的全國學生文學獎,或與學生文學 獎型近之耕莘文學獎、各文藝營創作獎、各校園文學獎,對新人之閃爍或不旋踵而消失, 就不會興迷惘滄桑之感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09.112.247

02/29 18:30, , 1F
02/29 18:30, 1F

02/29 21:42, , 2F
我也要哭哭了
02/29 21:42, 2F

02/29 21:48, , 3F
哇,1994年
02/29 21:48, 3F

02/29 23:28, , 4F
此文出台時我才九歲 XDDDDD
02/29 23:28, 4F

03/01 10:02, , 5F
看到羅任玲是新生代作家的時候愣了大概五秒
03/01 10:02, 5F

03/03 00:23, , 6F
這文章後的幾年台大文學獎根本就是亂辦一通連屆數都算不出
03/03 00:23, 6F

03/03 01:35, , 7F
劉正忠現在已經被文壇所熟知了,幸好。
03/03 01:35, 7F

03/03 10:33, , 8F
想我當年也拿過台大文學獎跟全國學生文學獎 :)
03/03 10:33, 8F

03/03 10:33, , 9F
文章裡面的人名也好多是那個時代的朋友
03/03 10:33, 9F
文章代碼(AID): #1FJVNWnz (Literprize)
文章代碼(AID): #1FJVNWnz (Liter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