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讀經] 《地藏十輪經》〈無依行品〉夢參老和尚講

看板Learn_Buddha作者 (lilneige)時間13年前 (2011/06/24 18:32), 編輯推噓2(205)
留言7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26 (看更多)
http://hi.baidu.com/fojin/blog/item/fb63034a14ab682109f7ef37.html “爾時尊者優波離聞佛所說,從座而起,整理衣服,頂禮佛足, 偏袒一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 極善護持四根本戒諸善男子及善女人,於其法器及非法器, 其心平等,不譏不弄,不自貢高,不率呵舉。若如是者, 於未來世有諸苾芻破戒惡行,實非沙門自稱沙門,實非梵行 自稱梵行,諸苾芻僧,於是人等,云何方便呵舉驅擯?” 優婆離尊者是佛弟子當中持律第一的。 律藏結集就是以優波離 尊者為主結集的,他是護持戒律的。 他聽佛說,對一切都要這樣平等, 那惡行破戒的比丘還對他不呵責,要是這樣的話,僧團怎麼辦呢? 他就問佛,前面是指請問的時候所作的儀式。 他問,照佛這樣說, 護持四根本戒的善男子善女人,這是法器,要是對非法器破戒的, 破了四根本戒的,怎能對他平等?還不准譏諷他,不準戲弄他, 那個持戒的比丘,不能貢高我慢的,不能輕易的就呵舉這個破戒的比丘。 要是像這樣子,未來那些破戒的惡行,根本不是沙門,自稱沙門, 他所作的都是污染的。 他自己說是梵行,是清淨行,於大眾之中, 要怎麼樣制裁他呢? “佛告尊者優波離言:我終不許外道俗人舉苾芻罪,我尚不許諸苾芻僧 不依於法率爾呵舉破戒苾芻,何況驅擯?若不依法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或複驅擯,便獲大罪。” 在佛的法中,外道就不是佛教內的,還有在家人、俗人,乃至國王、 大臣,不許他們說出家人的罪,不許他們治出家人的邪。 即使要呵舉 他們的時候,得依法。 依什麼法呢?佛對於犯戒的比丘有七種制裁的方法, 哪七種制裁法呢?也就是作法事,第一是現前法,第二是憶念法, 第三是布施法,第四是自然制法,第五是逆罪向法,第六是多人與法, 第七是草敷地法,要依這個作羯磨法。 說比丘過,要依法,也就是要呵舉這個破戒比丘,得眾僧,一個人不行, 起碼要有三個僧僧以上,才能舉比丘過。 你跟他不如意,你看他破戒, 內心生起煩惱,你隨便就呵舉、呵責這個破戒的比丘,或者就把他攆出去了, 驅擯了,“便獲大罪”。 這個是你自己的罪,要受這個罪責的。 這個大罪 當然不是僧伽布薩,也不是波羅夷那樣的罪,也就是犯於呵僧之罪, 輕視三寶罪,破壞三寶罪,你的罪很大。 所以,佛說完了之後,就跟優婆離說: “優波離!汝今當知有十非法率爾呵舉破戒苾芻便獲大罪,諸有智者 皆不應受。何等為十?一者不和僧眾,於國王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二者不和僧眾,梵志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三者不和僧眾,宰官眾前 率爾呵舉破戒苾芻。四者不和僧眾,於諸長者居士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五者女人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六者男子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七者淨人眾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八者眾多苾芻苾芻尼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九者宿怨嫌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十者內懷忿恨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如是十種,名為非法率爾呵舉破戒苾芻,便獲大罪,設依實事而呵舉者, 尚不應受,況於非實。諸有受者,亦得大罪。” 你現在知道“有十種非法率爾呵舉破戒苾芻,便獲大罪”。 符合這十種 呵責比丘的罪,就成立了,有智能的人不應當這樣作。 何等為十呢? 我說的十種非法,哪十種呢?“不和合僧眾”。 這一條要非常注意的。 凡是僧人意見不和合,利不和合、意見不和合,我們大家都知道, 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看法,爭執很多。 利不和,就是分配常住物, 分配的不合理,這個當然會不和合。 大陸也如是,當家師、知客師,廟裡的老和尚,他拿二十塊錢, 你拿一塊錢。 佛在世,這是不行的。 佛在世,佛也是一塊錢。 我只是舉 例,其實,佛在世是沒有人供養錢的,佛也不收錢的, 持金銀戒。 供養衣服僧衣,要供養這個衣,就是一人一件。 迦留陀夷尊者死後,他所有的財產值六十萬,那個時候的六十萬, 不知道值多少錢。 迦留陀夷尊者在佛在世的時候,他表現的是貪, 故意作樣子。 他是證了阿羅漢果的,得了無我。 他為什麼還要 這樣作呢? 示現的,這樣才好制戒。 我是舉這個例子。 所以有這麼十種,不許呵責破戒比丘。 第一個條件就是不和合僧, 你不能作佛事,本來是不和合。 或者在國王面前,“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國王到寺廟來,那破戒比丘當然他不受,他也看不起國王,破戒比丘 是很驕傲的,他連戒都不受,他還乾什麼呢?二者是不和合僧, 在那個梵志修清淨行的,就像中國儒教的長者、學者那一類的, 在他跟前,不能呵責比丘過。 三者不和合眾的僧眾,在長官、地方官、或是高級官員面前, 你不能呵責比丘過,責備他什麼錯,這是不可以的。 四者不和合僧眾, 於諸長老長者居士眾前,就在家俗人長者居士眾前,不能輕易的呵責 破戒比丘過。 五者在女人面前,不能呵責破戒的比丘過。 六者在一般的俗人男子眾前,不能率爾的呵責比丘過。 七者在淨人眾前, 率爾的呵責比丘過,這個淨人是在廟裡住的,不是出家人。 像我們 有打散工的,作義工的,那叫淨人。 但是長期住在廟裡頭, 不能在他們面前呵責比丘過。 第八是眾多苾芻、苾芻尼前, 大家正在眾會,很多比丘比丘尼前,你不能夠去呵責比丘過, 哪怕這個比丘是破戒比丘。 九者是宿嫌怨前,這個比丘跟別的人有嫌怨,你當著跟他有嫌怨的人, 去呵責他的過,這是不可以的。 第十是內懷忿恨,你心裡已經起憎恨心, 你就呵責比丘過,不可以的。 雖然他破戒了,你不能輕率的、 未經過合法的去指他的過之前,你不能這樣的呵責比丘過。 “如是十種,名為非法率爾呵舉破戒苾芻”。 這裡有一個問題, 大家想一想,破了戒比丘,佛還這麼保護他作什麼呢?為什麼還 不許人呵責他?還不許人說他的過?過去的一切諸佛都如是。 他雖然是破了戒,他的清淨種子還在,當他一念受戒,那一念間, 乃至他出家的那一段過程,將來一定能成佛。 由於這個,我們 就聯想到所有聞到佛法的一切眾生,能夠親近佛法的補特伽羅, 一定能成佛。 什麼時間成佛呢?那就不一定,時間就很長, 他這個種子種下去,他一定要生根,茁壯,成長,一定能成佛。 “設依實事而呵舉者,尚不應受,況於非實。”就是他所犯的錯誤, 犯戒是事實,也就是事實的情況。 應當在僧眾依照僧伽的法, 舉他的罪。 有二十個僧人、十個僧人或者三個僧人,那麼依著羯磨法 來舉他的罪,下面有例子。 要是不這樣作,那是非法的。 況且那個事情,你是聽來的,是不是事實,還待考察,這樣就來 呵舉他是不可以的。 凡是這樣來呵舉比丘,亦得大罪。 諸有受者而依事實呵舉他尚不應受,何況不依事實呢?這個“受”字 是指什麼說的呢?有人檢舉,讓大眾僧來作法的時候,不應當接受, 應當先調查,調查清楚了,再接受。 既然是事實了,也要愼重, 這樣很容易破壞僧團。 像大天比丘,在印度就受到呵舉,他就單分那一眾,成了五百眾, 單立他的法,就有大天法,大天有五法。 這就是在戒律的名相, 因為意見不合而分裂的。 佛涅槃後,戒律集結,就分成二十眾, 當時就分為二十個部派,這是因為意見不同的緣故。 你贊成這個 比丘破戒了,要作羯磨法,我不贊成。 你這一班人讚成,你一班人作, 我這一班人也不贊成的,我就分開一班,當時就分二十個部派, 這要學了戒律才能知道。 這是專指比丘和合眾的,佛對這個 問題非常愼重,說的非常多。 “復有十種非法呵舉破戒苾芻便獲大罪,諸有智者亦不應受。 何等為十?一者諸餘外道呵舉苾芻。二者不持禁戒在家白衣呵舉苾芻。 三者造無間罪呵舉苾芻。四者誹謗正法呵舉苾芻。五者毀呰賢聖 呵舉苾芻。六者癡狂心亂呵舉苾芻。七者痛惱所纏呵舉苾芻。 八者四方僧淨人呵舉苾芻。九者守園林人呵舉苾芻。 十者被罰苾芻呵舉苾芻。如是十種非法呵舉破戒苾芻, 便獲大罪,設依實事而呵舉者,亦不應受,況於非實, 諸有受者,亦得大罪。” 不能接受,不能領納這種問題。 何等為十呢?諸餘外道呵舉苾芻, 外道呵舉比丘是不可以的。 不持禁戒的在家白衣呵舉比丘, 那個禁戒,是在家的。 你受五戒或者八關齋戒,是佛所禁止的, 依律說的。 在家白衣,你不能呵舉比丘。 三者造無間罪的呵舉苾芻, 你造過無間罪,更不能呵舉比丘,你雖然懺悔了也不能呵舉比丘。 四者誹謗正法的,不能呵舉比丘。 五者毀呰賢聖呵舉苾芻,這也不可以呵舉比丘。 所以在家白衣 呵舉清淨比丘,你犯罪,造無間罪。 破戒比丘,你也不能呵舉他, 你先得檢查自己清淨不清淨。 前面是和合僧眾,若是僧眾不和合, 不能舉比丘過。 “六者癡狂心亂呵舉苾芻”,你的內心都不正常,說了不算話, 連這個呵舉都不算話,這也犯大罪。 他有精神分裂,那是不可以的。 “七者痛惱所纏呵舉苾芻”,他自己的煩惱纏縛他,去找比丘的過失, 呵舉比丘。 “八者四方僧淨人呵舉苾芻”,四方的僧淨人, 在僧伽裡頭的淨人,這個淨人專指著在家人,並不是指出家人, 在廟裡作事的,也就是僧伽淨人。 九者守園林的人,守園林的人 是指僧伽園林,守護園林的,也就是守護僧人財產的,不能呵舉比丘。 “十者被罰苾芻呵舉苾芻”,你自己都被處罰了,沒有權力再去呵舉比丘。 如上者十種,“如是十種非法呵舉破戒苾芻便獲大罪”。 “設依實事 而呵舉者,亦不應受。”僧團不應當接受,就是他們上面這些人 說的是事實,也不應當接受,就叫非法。 何況他們所說的不是事實呢? 誰要是接受了,誰要是呵責比丘誰就犯大罪。 這樣子說來,破戒的 比丘還可不可以跟僧共住呢? “復次優波離,若有苾芻,毀犯禁戒,與僧共住,於僧眾中, 有餘苾芻,軌則所行皆悉具足,一切五德無不圓滿。應從座起, 整理衣服,恭敬頂禮苾芻僧足,便至破戒惡苾芻前,求聽舉罪, 作如是言:長老憶念,我今欲舉長老所犯,以實非虛妄,應時不非時, 軟語非粗獷,慈心不瞋恚,利益非損減,為令如來法眼法燈久熾盛故。 長老聽者,我當如法舉長老罪。彼若聽者便應如法如實舉之,彼若不聽, 复應頂禮上座僧足恭敬白言:如是苾芻犯如是事,我依五法如實舉之。 時僧眾中上座苾芻,應審觀察能舉所舉,及所犯事虛實輕重,依毘奈耶, 及素怛纜,方便檢問,慰喻呵責,以七種法如應滅除,若犯重罪, 應重治罰,若犯中罪,應中治罰,若犯輕罪,應輕治罰,令其慚愧懺悔所犯。” 他毀犯禁戒。 佛禁止的戒,他犯了,但是他還在僧團裡跟大眾僧共住, 那麼守規矩的、不犯戒的清淨比丘,他所行的持戒清淨皆悉具足, 一切五德,無不圓滿。 這五德恐怕跟平常所說的五德不同。 五德是結夏安居的日子, 可以自諮舉罪。 怎麼叫自諮舉罪呢?自諮就是隨意的意思, 自諮就隨他人的意,也隨你自己的意,叫自諮。 諮意,諮是就意字講, 隨你自己的意,也隨他人的意見,那麼就互相舉發過錯。 也就是安居的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結夏安居,安居圓滿,就懺過去的罪。 這是指現生的,短期間的,一年結夏安居才一次。 這一年之中,你有沒有 作過什麼錯事?對大眾,你自己可以說你自己的,別人也可以揭發你的。 這裡包括了見、聞、疑。 連懷疑都可以說的,但是不成事實,不能懺罪。 一位比丘他有瞋恨心,說另一個比丘犯不淨行,但是,事實上, 他舉什麼?他是看著公羊跟母羊在行不淨行,他說這個比丘也行不淨行。 這種事情也算是事實嗎?這叫“所見非實,所舉也非實”,這叫懷疑, 像這種的不算。 雖然面對其它比丘公開懺悔,但是得看罪惡的大小。 罪大的三個比丘,再大的十個比丘,懺悔清淨了,完了再好好的修行, 這叫自諮。 自諮,有自諮五德的,有自己說,對自己不礙、不愧、 不怖、不疑。 “自諮不自諮知之”,自己認為我這個罪,是不是真正犯罪? 我自己還不能知道,說出來讓大家給我證實一下。 大家說,你這個不犯罪, 那你就不犯。 要是說你犯罪,你就懺悔,這叫“自五德”。 第二個,舉罪五德,也就是“他五德”。 “知時”,你要知道什麼時候 才可以舉比丘罪。 知道什麼時候,也就是自諮於大眾僧懺悔的時候, 這是時。 平常,大眾僧聚會,你出來先請示,如果他當人承認了, 你舉那個,他承認了,你可以舉。 若是真實的,若對他有利益, 對自己有利益,對僧團有利益,要柔和善順的,還要有慈悲心, 這叫五德,叫“自他五德”。 那麼具足五德,自他五德都圓滿了。 這樣的一位比丘,從他的座位起來,把衣服整理好,“恭敬頂禮苾芻僧 足禮大眾”。 這個時候,他又到破戒的苾芻前說:“我要舉你的罪, 你許可不許可?”“作是言”,怎麼樣跟他說呢?說長者憶念, 你得想一想,思惟想一想,憶念一下,我現在想要說你所犯的罪。 “我今欲舉長老所犯”,我說的可是事實,不是虛妄的,我現在這個 時候是應時的,不是非時的,我現在跟你柔和、善順、輕語的說, 不是粗獷的粗惡語,我沒有瞋恨心,我要使僧團清淨,使你清淨好修行, 我是慈心的,不是瞋恚的,我是利益你,不是損減你的道德。 為令如來的正法眼藏,如來法燈永久熾盛於人間,是這樣子的, 我來請你長老允許我說你的過。 “聽者”,如果前面比丘聽他說的是對的,許可他檢舉,那他就可以 如法的來舉這個罪。 要是那個人,被檢舉者,他不聽,不理他, 說你所說的不對,我沒有犯錯。 那他該怎麼辦呢?他就應當頂禮上座。 “上座”,或者優婆離,或者出家久的,也就是上座大德出家的、 僧臘高的,主持這個法會的,就向上座頂禮,也要如是恭敬白陳。 說如是比丘犯瞭如是罪,“我依五法如實舉之”,這個五法就指他 前五重戒,波羅夷、僧殘、九十波夷提、乃至於三十三尼沙波夷提, 也就是四法,再加上一個二不定。 但是這二不定就不算了,可以取消。 還有,百眾學法。 這就依著戒條的戒文,必須如實舉之。 另一個五法是羯磨法,這是出家人的事。 這個羯磨法,只能跟 出家人說,不能跟在家人說。 另外五法就是大眾僧集合了,要唱。 “舉籌”就像選票似的, 你們贊成不?要舉他的過。 如果有一個人不贊成,不能舉。 還有很多法,這只是對出家人說的。 那麼這個僧眾,上座比丘應當觀察, “能舉所舉”,能舉的人跟所舉的人,能舉的事跟所舉的事,跟所犯的事, 是假的,是真的,是虛的,是實的,是輕的,是重的。 那麼再依照 “毘奈耶”,也就是依照律藏,“素怛纜”就是經藏,依照佛所說的經, 依佛說的戒律,方便就是善巧方便,就檢驗一下子。 這個時候, 又安慰他,又呵責他。 “以七種法,如應滅除”,也就是我們剛才說的七種法,憶念法、 自諮法、自說法,乃至於最後他犯的大小過錯太多,如草伏地, 就這樣對大眾懺。 但是不是四根本,四根本就不行了,應重的 就重治法,應輕的就輕治法。 “令其慚愧懺悔所犯”,達到什麼目的呢? 令破戒的比丘,一定要表示懺悔,以後再不作。 大眾僧給他制裁, 叫他拜懺,叫他面壁。 禁足,不許他出去,這都是製裁的方法。 看看當時的情況而定,現在這種法已經沒有辦法行了。 而僧團的 本身就不是那麼和合,現在就是你說他,他說你,僧團更混亂, 只有依著經,自己去懺悔。 像這樣作可以嗎?所以,優波離尊者又向佛請說。 -- 爾時,地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 「世尊!我觀是閻浮眾生,舉心動念,無非是罪。 脫獲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惡緣,念念增益。 【地藏菩薩本願經 利益存亡品第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34.36.219

06/24 20:09, , 1F
隨喜讀經^^
06/24 20:09, 1F

06/24 21:29, , 2F
此篇提到了白衣不可舉僧過,不可不看
06/24 21:29, 2F

06/24 21:40, , 3F
"二者不持禁戒在家白衣呵舉苾芻。"
06/24 21:40, 3F

06/24 21:42, , 4F
但如果是比丘自己"跑到外面"作出種種不如法的事,引起白衣
06/24 21:42, 4F

06/24 21:43, , 5F
譏嫌,那個討論空間就很大了,如果是在"僧內"自然僧事僧決
06/24 21:43, 5F

06/24 21:44, , 6F
。以上是我的看法
06/24 21:44, 6F

06/25 08:12, , 7F
像前陣子打死人那個事情就很糟糕,法律還是有界限...
06/25 08:12, 7F
文章代碼(AID): #1E16Us_G (Learn_Buddh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2 之 26 篇):
文章代碼(AID): #1E16Us_G (Learn_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