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佛、菩薩、阿羅漢的區別??

看板Learn_Buddha作者 (青色)時間13年前 (2010/09/29 01:13), 編輯推噓2(203)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goddd (小海)》之銘言: : 請教大家,佛、菩薩與阿羅漢要怎麼區分? : 是以覺性還是以發心的大願、還是以成就的功德、還是以居住的天層來區分? 仁者法安: 佛是圓滿一切的覺者, 由眾生因地發願乃至行菩薩道, 最終滿願而成佛... 菩薩是行菩提道之行者, 依經教言, 或可分為大乘菩薩道五十二位階, 即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妙覺, 由初發心至成佛之間所行菩提道, 或可曰菩薩... 菩薩因次地不同, 所證亦不同, 若依《佛說菩薩十住經》言: 七住何等為阿惟越致菩薩法住者。 佛言。菩薩有十事堅住不動。     一者言有佛無有佛。心不動還。 二者有法無法不動還。 三者有菩薩無菩薩不動還。 四者有求索菩薩道。無求索菩薩道者不動還。 五者持是法得。持是法不得。不動還。 六者有諸過去佛無過去佛不動還。 七者有諸當來佛。無當來佛不動還。 八者有現在佛。無現在佛不動還。 九者佛智慧盡不盡不動還。 十者當來過去現在世事。乎若干種。若一種不動還。 是為阿惟越致菩薩教法。 菩薩至七住而成阿惟越致(又名阿鞞跋致), 此意為不退轉, 然菩薩修至八地(不動地)亦言阿鞞跋致, 故知其次地不同, 心量展現亦即不同... 依末學淺見, 觀其經所說, 是七住菩薩, 等同證得阿羅漢之覺性, 因堅住不動, 故知七住菩薩已覺證, 但依行大乘菩提道, 而不入涅槃, 然大乘與小乘之別, 實無法以此對照... 一般經中所言菩薩皆是十地以上(初地到等覺)大菩薩, 故能顯遊戲神通, 或以智慧方便, 或入於甚深三昧, 而能渡化眾生使眾生發菩提心... 阿羅漢則依教而行, 修四聖諦 觀十二因緣而證無漏智, 解脫個人生死輪迴... 出離三界, 不受後有, 不若菩薩尚須累劫次地修行, 於三界六道中來去渡眾... 依大乘言教, 阿羅漢所證涅槃稱為「有餘涅槃」, 與佛所證無餘涅槃仍有差異.... 但有阿羅漢, 因行大乘菩薩道渡眾, 雖其如實證得阿羅漢, 然教人發心而行菩薩道, 使眾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其心無異菩薩乎? 或有阿羅漢, 依佛陀教法而得證, 自知不受後有, 而在世廣說四諦十二因緣法, 當世能成就無數阿羅漢, 其心無異菩薩乎? 名相分別, 請仁者當思惟, 並問有益修行乎?... : 此外,法華經上有彌勒菩薩,與認知的彌勒佛是否相同? 依經中所言, 彌勒菩薩乃賢劫第五佛, 是當來下生成佛, 至於相不相同, 得問仁者定義... 而諸佛菩薩或有同名, 此是諸佛菩薩往惜所證, 如有人專修彌勒菩薩法門, 此人亦可是彌勒菩薩... 而過去有佛亦名彌勒... 若說民間所稱之彌勒佛, 多半因不明佛家經教又加入傳奇神話等而引用之, (此乃以唐朝時期布袋和尚為其形象) 故民間所稱之彌勒佛, 其源頭指的也是當來下生成佛之彌勒菩薩... : 民間信仰的觀音菩薩與濟公活佛是否有資格成為佛? 一切有情眾生 皆能成佛 以上若有錯誤 還請其他大德指正 並願祝仁者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47.215 ※ 編輯: limingbalm 來自: 118.165.47.215 (09/29 01:22) ※ 編輯: limingbalm 來自: 118.165.47.215 (09/29 01:32)

09/29 06:11, , 1F
阿彌陀佛
09/29 06:11, 1F

09/29 07:50, , 2F
阿羅漢所證是 無餘涅槃 諸佛證無住處涅槃
09/29 07:50, 2F

09/29 14:04, , 3F
證阿羅漢者沒死業報身還在時是[有餘涅盤]的狀態
09/29 14:04, 3F

09/29 14:06, , 4F
業報身也結束(也就是身體也S了)才是[無餘涅盤]
09/29 14:06, 4F

09/29 21:11, , 5F
謝謝精闢講解,誠如所云,名相是也,不須執著稱謂才是阿!
09/29 21:11, 5F
文章代碼(AID): #1CeY9LHD (Learn_Buddha)
文章代碼(AID): #1CeY9LHD (Learn_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