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遊記] 巴拿馬運河&運河鐵路

看板LatinAmerica作者 (cruising Panama Canal)時間12年前 (2011/12/09 08:30),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hpyuann (文迷)》之銘言: : 網誌圖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hpyuann/10507423 感謝分享; 由於我去年剛坐過遊輪穿越巴拿馬運河 所以有在運河裡和Miraflores遊客中心的觀光客們揮手的經驗 也對巴拿馬做過一些研究,小小的更正幾個地方 : Miraflores Canal,巴拿馬運河 正確名稱是Miraflores Lock,而非canal; 它只是6個locks之中的兩個 運河全部有6個locks,兩側各三個: 太平洋(東南側)叫Miraflores(2個)及Pedro Miguel,大西洋(西北側)叫Gatun (3個) : 以前地理課在讀巴拿馬運河時就覺得這真是人類一項偉大的建設,若是沒有巴拿 : 馬運河,船隻就必須繞過好望角,足足多了八千多公里的航程…。巴拿馬運河建設的案子 好望角位於非洲最南端; 蘇伊士運河的目的才是避開好望角 南美洲最南端的叫做合恩角(Cape Horn) : 主要是由美國提出,在此之前建設運河的地點有三個選擇方案,分別是墨西哥、尼加拉瓜 巴拿馬運河最早是由法國提出,但不幸失敗 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它是一個「海平面的運河」,難度很高,不使用閘門 瘟疫是第二個原因,後來美國派軍隊狂噴DDT,就成功的滅了蚊 : 和巴拿馬,但因為巴拿馬在1855年建了橫跨巴拿馬地峽的鐵路(就是下面我會介紹的那個 : 運河鐵路囉!),使得巴拿馬成為了首選方案。一開始是由建造蘇伊士運河的負責人,法 : 國的Ferdinand de Lesseps組成的巴拿馬運河公司負責建造,但Ferdinand沒想到巴拿馬 : 的天氣濕熱,除了氣候不利工程進行外,瘧疾、黃熱病等也奪走無數條工人的性命(這也 : 是為啥在Casco Viejo的Plaza de Francia可以看到紀念法國工程師與工人們的紀念碑) : 因此最後運河公司宣布倒閉,而由美國接手,最後於1914年完工! 後來美國從法國手中買過來; 而且改用閘門式的設計 : 巴拿馬運河的閘口真得很窄,只有一艘船隻的寬度,雖然運河看起來並不起眼,站在這 其實當年運河算是非常寬的! 閘門的寬度達33公尺 但是近年來船實在越做越大,許多遊輪、貨輪都蓋得剛好和運河一樣寬(叫做panamax) 我搭的船在過運河的時候,手都可以摸到兩側的岸上的水泥 : 可以親眼見到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水位差(平均潮位差有26公尺之多)還是讓人覺得 其實巴拿馬兩側太平洋、大西洋的平均水位差是0.2公尺 (你沒看錯) 這個水位差小到幾乎可以忽略; 事實上太平洋這一側每天的潮汐落差就達到6公尺 0.2公尺的水位差,並不會造成明顯的水流,法國人當時設計的運河就是在海平面的 : 不可思議! : Miraflores 是靠太平洋這側的運河站,共有兩層水閘。船隻過一道水閘平均需花15 : 分鐘。 巴拿馬運河要用三個水閘來爬升26公尺的目的是: 爬過美洲的山脈(continental divide) 這個山脈是從洛磯山脈一直連下來到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一脈相連 法國人要蓋海平面的運河,就必須把這座山挖穿,這實在太難了,所以失敗 美國人從失敗中學到經驗,決定用營運成本很高的水閘來克服穿山的問題 : Panama Canal Railway,運河鐵路 : 無意間從朋友口中得知有條連接太平洋與大西洋的鐵路,從Panama City到Colon,一小 : 時帶你走過兩大洋,酷吧! : 到了陌生的Colon,接下來又該何去何從呢? Colon治安很差,你還蠻勇猛的 : INFO: : * terminal坐bus至Miraflores站,票價$0.35。 : * Miraflores Canal成人票$8,持學生證$5。(純粹只買景觀票的話是:成人票$5/學生票 : $3) : * 運河鐵路一天只有兩班,Panama City > Colon,7:15am;Colon > Panama City, -- 我的旅遊部落格: http://chengyun-travel.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58.140.1.28

12/09 09:00, , 1F
已改正^^
12/09 09:00, 1F

12/20 22:29, , 2F
不是說有計劃要把運河挖深一些嗎?
12/20 22:29, 2F

12/21 00:05, , 3F
運河再拓寬2倍, 2014年會好. 屆時巴拿馬也有捷運了
12/21 00:05, 3F
文章代碼(AID): #1EuLQPuF (LatinAmerica)
文章代碼(AID): #1EuLQPuF (Latin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