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法文音韻歷史變化概要(1AD-10AD)

看板Language作者 (醫用台語教學上市)時間15年前 (2008/12/25 23:47), 編輯推噓3(305)
留言8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Francais 看板] 作者: MnO4 (醫用台語教學上市) 看板: Francais 標題: [心得] 法文音韻歷史變化概要(1AD-10AD) 時間: Mon Dec 8 17:01:24 2008 【緣起】 去年(2007)十月我一回趁午間空檔到重慶南路中央出版社隨意翻閱,發現一本 "Manuel d'initiation à l'ancien français",覺得很有意思。那一年的前 半年曾經修過台大聲韻學方面的課,先前也讀過一些粗淺的語言學概論,有關 英語語音發展的部分。這一本書恰好提供了法文方面的寶貴知識,原來是一一 舉出例字,再來探究各期變化。我將之重新按編年史排序,再輔以一些我理解 的文字說明。 今天先來分享從公元0年到公元1000年的語音變化。法語有超過85%的字彙是承 當初的拉丁語而來,因此,此段時間,也可稱是「從高盧拉丁語至中古法語」。 【語音】 且讓我們來看看公元一世紀所謂的bas-latin的相貌:(/ /為國際音標,有些  有稍微簡化) A. 母音   所有的母音皆發音!所有的e也都發音,也不會有弱化的/中央e/。就和   拉丁語一樣,母音都有長短音之分。 鼻化母音(voyelle nasalisée)不存在! B. 子音 1.在羅馬帝國以前,h(這裡是指文字上的h)即已不發音了,但是書寫時   仍寫出來。像是hodie(今法語的aujourd'hui),發/odie/。到了五世   紀從日耳曼借來一些字彙,當中有/h/的音素,到15世紀也發不發音了,   如heribergare(héberger,提供住宿)。 2. 所有的j都發/j-/的音,相當於英語的year當中"y"的發音。不發/ʒ/。 3. s不管在任何地方都發/s/,不發濁化(有聲的)/z/ 4. r一律發成如西班牙語或義大利語的打舌音/R/ 5. v一律發為/w/,如vetulus(vieux,老),讀為/wetulus/ 6. u皆發/u/,但是書寫上,到16世紀才把v, u分開 7. c一律發/k/,就算是在e,i前也一樣,如vicinus(voisin,鄰居)/wikinus/   8. g一律發/g/,就算是在e,i前也一樣,如virgo(vierge,處女)/wiRgo/ 9. qu發/kw-/,gu發/gw-/,ch發/k/ C. 重音 1. 單音節本身就是重音 2. 兩音節者,重音在倒數第二音節(pénultième) 3. 三音節或以上者,重音在倒數第三音節(antépénultième) 但是若有長音,重音就會在長母音所在的那個音節上  母音可能會因為是否為重音節或是音節位置在日後有不同演變。 【音韻變異】 1 AC 末 1. 所有高盧拉丁語的字尾-em, -um的/m/音素脫落 許多現今法語的名詞其實源於當初高盧拉丁語的受格(accusatif),         這些名詞多半以-em, -um結尾,一世紀末這個字尾/m/消失。 2. 所有的/w-/變成雙唇擦音/β/,在西班牙語後來變成/b/ 文字上的v出現演進。雙唇擦音算是一個中介音,不久又消失了。         如何發/β/呢?想像用上下嘴唇的位置發/f/,但是不要碰到牙齒。        3. 母音間的/b/也變/-w-/→/β/     2AC 初 1. 在連續元音(hiatus)的第一個元音/短i/及/短e/變成/j/(子音化) 連續元音不是雙母音,它是兩個母音單純連在一起,像是國語的         ㄧㄝ/ie/或是ㄨㄚ/ua/。而雙母音好比國語的ㄠ/au/或ㄡ/ou/。         母音子音化以後,倘若原先有重音,重音就會移動到後面的母音。 因為重音不會在子音上。 2. /-ks+子音/的組合擠掉/k/→/-s+子音/,如當時高盧拉丁語的 extra, dextra改寫為estra-, destra- 子音串太多,為了省力,去掉當中的子音。以上古(秦漢以前)         漢語為例,有不少複聲母,如gl-, kl-甚至更多子音組合,然 後來也簡化,在漢語變成單子音。 2-3 AC 1. 字母間的/-g-/由塞音變為同部位的濁擦音(有點像一個上下顛倒的倒l),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1/15/IPA_chart_2005.png
    (上面連結中,音素/g/下面那一個)隨後演變為成對的半元音/-jj-/ 2. /tj-/使得/t-/真顎化(vraie palatalisation)最後變成/tjs/,同樣,      /k+e/或/k+i/使得/k/軟化→/kj/,然後進行齒槽化/tj/,最後也變成/tjs/ 這表示傳統高盧語的ce, ci讀音發生改變     3. 音節首的/j/齒槽化→/dj/,使得/d/軟化(mouiller),不久擦音化 (assbilation) 成/djʒ/,古拉丁語發/j/的j-在此時的法語變得像 今日英judge的"j"發音      2. 3.的/tj/, /dj/我想可以俄語的ть, дь來摹擬。在歷史上是為 法語的第一次顎化。     4. /-kl-/的假顎化(fausse palatalisation),使得/k/先變/x/,等同      今日西班牙語jota的"j"發音,也等同北方普通話的ㄏ。/-xl-/是個過      渡音,很快變成/-jl-/,/-j/與前面母音結合。  5. 子音串/-nkt-/的假顎化:簡化為/-(軟n)t-/,把/-k-/擠去 6. 音素調換(métathèse):如/-sk-/→/-ks-/,而後又產生了/-xs-/      →/-js-/,這個/-j/與前面母音結合 2-4 AC   1. 字首的/gR-/保留,其餘gR消失     2. /-lj/→/軟顎l/ 這個軟顎l根據書上的IPA是/λ/(?)      書上說和義語figlio的"l"發音一樣 4AC初 倒數第二非重音音節的/e/, /i/, /u/消失。 例:/te'neRa/→/te'nRa/ ('為重音所在字母) /短o'k短ulos/→/短oklos/,當時從oculos(眼)轉成oclus 4AC 1.長短音辨義消失(bouleversement quantitatif),長母音(voyelles longues) 變成緊母音(voyelles fermées), 如/e:/→/e/;/a:/→/a/等, 短母音(voyelles brèves)變成鬆母音(voyelles ouvertes),如/e/→/ɛ/     也就是說兩種音的分辨由四世紀以前的長/短變成緊/鬆(母音張口度之不同)     了。 2.所有雙唇擦音/β/→/v/(從三世紀始,盛行於第四世紀)     所以全部的v終於改發/v/了    3. 字尾的/短u/轉變成/o/;/長u/變/y/,如murum→mur(牆) 但非字尾的/長u/變/u/ 這是第一次在法語出現/y/,近於國語的ㄩ 4. /tjs/去顎化變/ts/, (1)同時又有一個/j/在/ts/前生成→/-jts/,/-j/和前一音節的母音結合 (2)若前無母音,則/j/生成於/ts/後方變成/tsj/,和後面的母音結合 4AC末-5AC初 1. 兩個母音間的/-ll-/簡化變/-l-/,兩個母音間的/-jj-/簡化變/-j-/         回憶一下,/-jj-/是從母音間的/-g-/來的 2. /-jl/使得l軟化成為/-j軟l/,而/-(軟n)t-/→/-jnt-/ 3. /-nj-/, /-bj-/這些音串強化成/-ndʒ/, /-bdʒ/,應該也算是        一種插入子音現象。其他諸如/-mj-/→/-mdʒ-/→/-ndʒ-→/dʒ/ (如mentionia→mensonge謊言);/-pj-/→/ptʃ/→/tʃ/        (如sapiam→sache智慧);/-vj-/→/vdʒ/→/dʒ/        (如cavea→cage洞穴)。還是和現在的發音不太一樣,不過接近了。       4. /-sj-/反轉成/-js-/,另一次的音素對調。 5. 四世紀末起,兩母音間的無聲子音濁化(變成有聲子音),如         /isa/→/iza/ 從語音上,母音原則上都是濁音,必須振動         聲帶,中間夾的子音慢慢地也會跟著兩旁母音的發音方式,         也變得有聲了。   4AC-6AC 「插入子音現象(épanthèse consaonantique」  便於發音 /n-R/→/-ndR-/ 如:cinerem→cendre(灰) /m-R/→/-mbR-/ 如:memorat→membre(肢、成員) /m-l/→/-mbl-/ 如:simulat→semble(似乎) /l-R/→/-ldR-/ 如:volerat→voldra→voudra(want之未來式) /s-R/→/-stR-/ 如:essere→estre(to be的不定式) /z-R/→/-zdR-/ 如:miserunt→misdrent(「寄」的完成式第三人稱複數形) 4AC-7AC 雙母音化:重音/a/→(/aa/)→/ae/,但若重音/a/後面接了一個鼻音,      則不雙母音化。雙母音在法語存在了六百年左右,只是現代法語已經      沒有了,但一些羅曼語系的語言,例如西班牙語尚保留著。雙母音化      在法語,首先是重音母音拉長,接著當中一個母音改變。 5AC 1. 羅馬式雙母音化(原始在首音節的短母音雙母音化):/ɛ/→/ie/,     例:bene→biene,中間可能經過/ɛ/→/ɛɛ/→/eɛ/→/ie/的過程     另外,/ɔ/→/uo/,這個演化會產生以後的oe的發音 2. 次音節若有子音串,會使得前一重音節的e變成雙母音/ie/ 5AC-7AC 顎化 重音/a'/在硬顎音/k/,/g/後雙母音化→/i'e/(Bartsch律) 促進前面的k或g產生「二度顎化」 5AC後半葉-7AC 1. 法語語音史上第二度顎化          /ka/先提前其發音位置→/ca/(硬顎音)           →齒槽化(dentalisation) /tja/→/tjʃ/→(7AD)/tʃ/ 一些拉丁語ca-開頭的字,逐漸變成"ch-"標示          /ga/也一樣,只不過過程中都變成相對應的濁音(有聲子音)          子音)  2. 母音後的/-j/變成母音/-i/,與前母音結合變雙母音 當時法語演變一直朝雙母音發展/aj/→/ai/ 6AC 兩母音間的/-d-/變成/-ð-/ 這是法語第一次出現齒間音,相當於今日英語的that中的"th"。 7AC 1. 法蘭西雙母音化(非尾音節的緊母音雙母音化):      /e/→/ei/(以後變/oi/);/o/→/ou/ 2. 原始字尾-arium, -erium的第一個母音混同成/i'e/ 3. 音節首的/a/弱化成/中央e/ 7AC末-8AC初 除了/dʒe/的/e/弱化成/中央e/外,所有字尾之/-e/消失        ,連帶使得前一個有聲子音無聲音(清化)       例:/-de/→/-d/→/-t/稍後/-t/軟化成/-θ/,又出現了一個齒間音 現在齒間擦音清濁全齊。 6AC-8AC /-s/前面的/au-/單母音化為/ɔ/,接近八世紀時/R/前或後的/au/       也隨之經過同樣的單母音化 6AC-9AC 1. 所有/u/顎化成/y/,於是法語的/y/全部成形 2. /o'u/雙母音的/o'/受/u/影響變成/(中央e)u/(大概是八世紀) 8AC 1. 原先字尾的/-a/弱化成/中央e/的型態 2. 除此以外所有字尾的所有母音全數消失(chute de la voyelle finale) 於是和會有-o, -i收尾的西義語越來越不像。 3. /軟顎l+母音+s/的組合中誕生/-t-/→/(軟顎l)ts/,當時以z表/-ts/ 4. 音節首的/ɔ/變緊(發音較閉)成/o/ 7AC-9AC impolsive /l/硬顎化(vélarisation),好似英語old中/l/的變化 我覺得和德語的-el應該是一樣的。 10AC 1. /a+鼻音/、/e+鼻音/之鼻化(nasalisation)→例/a~n/, /e~n/;       然而雙母音的鼻化較特殊:/a'en/→/a'i~n/,此例可看出第二母音       的開口同時縮小。 IPA的/~/是標在母音之上,我想這個標記是從葡語來的。羅曼語系的       法語和葡語出現了鼻化音。在中國,一些北方漢語和閩南語在稍晚也       開始鼻化,最後會丟掉後面的鼻音。       2. /u'o/異化成/u'e/ 今天先講到這裡,明天有空的話再潑11AD-20AD的變化。 -- MnO4抱病代杏林合唱團參加系卡演唱音樂劇《鍾樓怪人》之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 http://tw.youtube.com/watch?v=1DAJyXZWoRI 台大杏林合唱團與台大星韻、金穗合唱團 聯合期末公演12/27(六)19:00@台大視小;1/5(一)19:00@台大醫院歡迎蒞臨 電子邀請函http://homepage.ntu.edu.tw/~b91401085/Hinglim_haptshiunnthuan.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21.97

12/08 17:28,
原PO是醫學院的高手
12/08 17:28

12/08 17:42,
原PO细心。
12/08 17:42

12/08 18:08,
12/08 18:08

12/08 18:26,
下一篇快點發吧 XDDD
12/08 18:26

12/08 18:30,
哇 好仔細
12/08 18:30

12/08 21:04,
看的我眼都花了...好利害!
12/08 21:04

12/09 01:20,
好棒啊~~
12/09 01:20

12/09 02:04,
4AC-6AC的miserunt是「寄」的完成式第三人稱複數形
12/09 02:04

12/09 07:55,
Thui!
12/09 07:55
※ 編輯: MnO4 來自: 140.112.121.97 (12/09 18:38)

12/09 18:38,
謝謝r大,已補正:)
12/09 18:38

12/10 05:19,
12/10 05:19

12/13 02:02,
推!
12/13 02:0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24.103 ※ 編輯: MnO4 來自: 61.230.24.103 (12/25 23:48)

12/26 09:48, , 1F
大推,我也對音韻史很有興趣,謝謝過錳酸的分享:)
12/26 09:48, 1F

12/26 09:49, , 2F
我想古代v會發w,是因為以前v和u根本就是同一個字母
12/26 09:49, 2F

12/26 09:50, , 3F
而且「正體」應該是v,後來才有u的。
12/26 09:50, 3F

12/26 09:50, , 4F
所以當時v當子音其實就是u當子音,因此就是w的音,
12/26 09:50, 4F

12/26 09:50, , 5F
我猜測是這樣。
12/26 09:50, 5F

12/26 11:20, , 6F
V好像是因為蠟板上不容易刻出U來才出現的字形
12/26 11:20, 6F

12/26 11:20, , 7F
當時的O也寫得像菱形一樣
12/26 11:20, 7F

12/28 15:50, , 8F
總覺得版大ID很熟悉耶 呵呵
12/28 15:50, 8F
文章代碼(AID): #19KwiCyl (Language)
文章代碼(AID): #19KwiCyl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