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想] 無接縫ECFA

看板KMT作者 (oodh)時間14年前 (2009/10/18 09:28),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Policy 看板] 作者: oodh (oodh) 看板: Policy 標題: [構想] 無接縫ECFA 時間: Sun Oct 18 09:27:18 2009     無接縫ECFA (一) 受惠產業提前職訓   ECFA還沒開始談,透過中經院的模型,預估因不同產業各有優劣勢,將 可能導致24萬人失去原有的工作,但同時獲利的產業將有26萬以上的人力需 求。這24萬不全然會「結構性失業」--在台塑上班不一定要是化學系的;將 有一部份的人會直接流動到新職缺中。然而,剩下的屬於「結構性失業」的工作 者,以這一年來勞委會對失業率沒有積極性成效的現況來看,對於「職業訓練」、 「職業介紹」等現有勞委會再就業工具、作為,實在很難讓人有信心。在這裡, 我提一個建議,「化因應為準備」,預先對就業市場結構受ECFA影響的問題 作安排、也讓國人更放心支持ECFA的洽談:   「受惠產業提前職訓計劃」,是由政府對預估會因ECFA而有相當幅度獲 利的產業作協商,未來一但ECFA的洽談公投通過,或是沒辦公投而展開第一 階段洽談後,以石化、電機電子、部份服務產業為首的準獲利產商,就先一步展 開職訓;人要工作、工作要人,率先進行人力與職缺的磨合、試著將失業和缺人 的過渡期降到零。   職訓經費由政府補助,初期可先由公會辦裡該產業基礎實務技能與知識的教 育訓練,受訓對向由政府瞄準預期可能因ECFA而受損、受競爭的產業別員工 參與(可由公會、工會向協辦縣市政府證明,或透過工商普查、憑證管道直接連 絡企業)。目標是讓受訓者原則上對未來所處產業有所了解,與補齊所欠缺的職 能,尤其是該產業人力需求很大的特殊技藝或能力。第二階段,當企業對未來成 長也有更進一步了解後,可以展開各別企業的職訓--也就是對別個工作內容進 行見習;至於該領域的專業知識、管理能力,則在聘用、就任後再進行第三階段 的進修教育,也就是「做中學」的部份   由政府自行舉辦的教育訓練往往沒對症下藥,委由民間職訓企業辦理,又可 能全集中在用不到的某幾種電腦軟體操作;更重要的事,失業者不知道自己求職 的方向,學了不一定用得到、徵得上,學習效果和時間都會損耗。讓預期將因 ECFA而有職缺的產業主辦職訓,不但滿足企業競爭力需求、解決失業問題, 還可以讓社會大眾對ECFA更為支持。身為ECFA的潛在獲利者,冒一點風 險和成本,既可以催生ECFA,更可以善盡社會責任。     無接縫ECFA (二) 留、救、創 保證協議   在討論關稅開放、國際經貿合作,或其他法規鬆綁的時候,我建議採用三種 不同於以往的角度來思考這些議題: 一。化因應為準備、二。協議代替開放、三。限制視為資源   在前面「受惠產業提前職訓」的例子裡,讓企業和社會提前為未來的衝擊作 準備,而不是事後再因應 -- 現在政府的「準備」只是「準備了一些政策方 案,到時候可以因應」,但等到失業發生了、等到企業人力資源不夠了,社會問 題和競爭力的急迫性,會讓「抱怨政府」和「企業為了人力而將部份工作外移」 成為最便捷即時的反應,這時候再啟動準備好的方案,其實早已為時太晚。   大企業、部份產業如果會因為ECFA而獲利,那這些利益並非該企業經營 者的智慧或手腕而掙得,而是整個社會透過政策灑下的雨露、給出的資源;今天 政府、企業本身都不應該「兩段式思考」-- 1.要不要為了ECFA的好處開放、2.要如何因應ECFA帶來的產業衝擊。 其實可以併在一起思考:   「讓預期能因ECFA獲利的產業解決ECFA帶來的衝擊」   就像垂直整合產業一樣,把兩項命題垂直整合的結果,可以帶來綜效。如同 「提前職訓」設計一樣,讓大企業「分配額」利用中經院的模型,讓公會和個別 企業負擔責任,在未來,從洽談開始到ECFA「先期收獲」結束前,對於「留 在國內的業務」、「協助週邊中小企業升級、確保本土企業的訂單競爭力」、 「協助受衝擊產業轉型」、「投入創新研發」的產值規模、工作機會、項數家數 等分別作出承諾、並協議達成、未達成的獎懲。   在ECFA簽署後,不論是受惠、受競爭的產業,都會被先期收獲的到期所 衝擊,不論是大企業或是中小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之路上都一定會需要更多的整 合結盟或轉型、轉投資。由政府輔導介紹,讓大企業輔導小企業,如果產業別上 有相關,便可視為整合;如果是協助受競爭產業轉型,也可以視為轉投資。   在八八風災過後,企業家紛紛捐款脤災,其中鴻海集團郭總裁的作為最是積 極;但其實,政府何必要等企業賺了錢、再對社會上動盪、不均拿錢出來救助呢? 同樣的,並不是先為了某些產業競爭而開放,再處理傳統、內銷產業的衝擊問題, 而是一併思考,要企業、公會承諾出輔導受衝擊產業的家數、產值、工作機會。 我相信這樣會更有效率的解決ECFA帶來的產業衝擊問題、而在ECFA洽談 之前,也會是一項很有效的政策行銷。     無接縫ECFA (三) 後ECFA勞資論壇   用「協議」的方法,取代「開放+不安」的對立模式,在商業實務上常常能 帶來雙贏的新利基。台灣企業因應全球潮流和經貿開放後來自中國、東南亞的成 本競爭,與全球化佈局的高速商務、e化m化的多變工作內容,「彈性工時」將 會不可避免的發展到一定比例。   「限制」是一種「資源」,當政府開放關稅、鬆綁法規、修正勞僱關係的同 時,社會付出了 「磨合成本」,找第二份彈性工時工作的學習和耗時、 「動盪風險」,可能找不到第二份工作、 「道德風險」,可能會發生違規作全工付半薪的情事, 並同時會打擊薪資的僵固性、可能會讓受薪族的薪資被向下RERATE   以往的政府部門,往往將限制視為「必要之惡」,是不得不規範的企業絆腳 石,所以鬆綁與否就變成「承受民怨」的考驗課題;然而,「限制」應該是一種 資源,它就像礦產一樣,開採越多就剩越少、它為企業帶來獲利、它讓社會揹負 成本--是的,揹負成本的是社會,但決策者是政府部門,所以過去各項限制法 規往往在某次「順勢」就推過了、調整了。像特別預算和國債問題一樣,只要有 能壓下異議的「勢」比如說天災,就會被「克服」。   因應ECFA的洽談與簽定,未來預估台灣將有部份產業會得到相當可觀的 獲利,以協議取代開放的好處就是,我們甚至不需要讓這些企業把獲利吐出太多、 可以由總統府召集成立勞資溝通論談、向丹麥取經,藉由溝通和發想,讓企業提 供勞工所需的安定和生活品質。   尤其是彈性工時的部份,社運團體和工會總是擔心彈性工時的「開放」會讓 勞工權益一洩千里,因而抱持反對態度。結果是現在的「名不符實」,因為法規 太硬,導致政府對於「聘臨時工作正職」的情事也不敢嚴加取締。   其實應該由勞資雙方協商新的勞僱制度、將彈性勞僱關係法制化,未來企業 聘僱臨時工就是做打雜跑腿的事;約聘、派遣的員工作正職、就享有對應的保障, 請半天工時的企業就要付一半的勞保、勞退等。   相應的,在彈性工時法制化的情況下,勞工的基本生活如何保障,只領到一 半薪水的人是否可以參與免費職訓?是否可以領部份津貼?當政府將彈性工時的 門打開、得到人力資源規劃競爭力的企業可以為這個環境付出什麼責任,或者說 在法規通過前,企業可以付出多少來「遊說」社會、來支付社會成本、提供保障 以分攤社會風險?這些都可以透過論壇來協商。   同樣的,隨著ECFA的洽簽越來越明朗,賦改會將有新的任務和空間,可 以也應該重新規劃稅制,配合變動後的產業分佈、配合新的勞僱關係,也應該擴 大舉辦論壇、一樣是化被動為主動,不再是等著「因應」而是「準備」好迎接 ECFA的到來。     無接縫ECFA (四) 社會責任稅   前陣子政府在規劃富人稅,傳出規劃奢侈稅--其實這個名字不好,政府不 是要抑奢、不是要為了窮人觀感限制高價消費,而是要找個徵稅的方法,可以只 徵的到富人、徵不到窮人;當然也可以提高富人所得稅,但眾知很多富人能避稅 到甚至不用繳。最好的方法當然就是對「只有富人買得起」的東西加稅,所以不 應該將高價消費污名化、應該說是「愛國捐」或「社會貢獻稅」   同樣的,在ECFA簽署之後、哪怕只是過程中,都有一群人既不是外銷企 業經營者、也不是受薪勞工,卻能「雨露均沾」地得到好處 -- 那就是股東 和地主。同樣地,依「將限制視為開放」的原則,因ECFA的開放,讓台北股 市上漲、讓台灣地價飆漲,而因之得利的人,應該拿一點利得出來解決社會問題, 我建議政府課「社會責任稅」。   「社會責任稅」雖然是個新名詞,但其實就是以資本利得和土地交易增值兩 者作為標的的稅目。因為這兩者的稅基都很龐大,預估只要加徵一點點就會有相 當的收入,這組稅收將「專款專用」於解決因ECFA產生的社會問題。   像「都市地價上揚」的因應政策、「強化職訓成效」的投入、「提高失業者 保障」、甚至是協助小企業、微型企業升級的支出,都可以考慮動用這筆基金。 稅目的設計目的不在「健全財政」不是因為政府缺錢而「與民爭財」,所以不必 為了國債壓力而設計高稅額。而是為了讓政府在ECFA推行後有財力處理社會 變遷和衝擊。   也可以考慮用這筆錢專門支付一部份政府部門的約聘人員--隨著台北股市 加權指數和各地房價上漲和下跌,這筆基金就逆向聘人;第一季漲多少%,下一 季政府部份約聘就要裁減多少%、跌多少%就多聘多少%,職缺選擇專業性不低、 職訓容易的,重大經濟事件隨著國安基金進場一起加大聘用幅度、再一起減碼。 這樣一來,就減輕了經發政策被認為「救股市不救失業」的問題了,「救股市, 同時就會救到失業」。   與其讓股民、地主得利,然後讓政府為了財政徵稅,再向政府爭取將經費投 入處理相關議題,不如「以協議取代開放」直接在洽簽前準備好對應的財源。至 於國債和財務問題,就讓賦改會和政治人物再思考吧。     無接縫ECFA (五) 盛大小企產業轉型   在全球化的佈局裡,台灣的產業結構如果不能在ECFA的先期收獲結束前 完成轉型升級,就會容易出現工作者「所學」、「職缺」、「競爭態勢」三方不 能配合的問題,隨著十二年國教、網路普及、社會福利的逐年提高,未來的工作 者本身就很難適應傳統、勞力密集產業,同時國際競爭環境下,台灣也必需向微 笑曲線兩端走。這時候產業轉型如果不夠快,就會在經濟和就業上兩頭空。   以台灣網路電腦的普及程度和教育水平,高中職、大專生就算所學不領域不 同、程度不一,仍有一定的視野與知識收集能力;產業轉型的困點難往往在於 「該轉到哪」的未知與對於「轉型」二字的專業性敬而遠之。   不論是產官學界,都常會不小心把「產業轉型」看成是中型以上企業、和專 利技術有關、要有「研發部門」或市場研究部門的專業事務;所以會誤以為「產 業轉型」救經濟與一般老百姓、小公司店家無關。事實上只要是公司的核心競爭 力與目標客群發生良性的改變,都可以算是產業轉型。   比如種水果的開放給遊客來觀光兼採回家,客層從大盤市場變成遊客、核心 競爭力從農作品質變成觀光服務,乃至今日盛行的「體驗經濟」--下午來果園 參觀聽一些自然知識、一些鄉土民情、採水果、晚上有聯歡晚會然後看星星(果 園無光害),不再是把「開放參觀」當成行銷水果的手段,而是「賣一種旅遊體 驗」。這中間沒有涉及「專利」也沒有「研發部門」,專業礙障只是「知不知道 可以這樣做」,然後就是勇氣、努力了,後兩者我相信台灣人是不會缺乏的。對 一般人而言,因為沒有積極尋找轉型方向的心態,很可能會完全沒概念可以切進 什麼市場,因而毫無轉型的念頭;這個部份,其實就是政府應該要著手協助的。   我的建議,不是經濟部工業局底下的某處或某個計劃的那種「加速產業轉型」, 而是要全國動起來的「盛大」地產業轉型--因為這項舉措最大的效益甚至不是 後段專業的咨商,而是要讓全國的公司老闆、店家、乃至所有員工都對「產業轉 型」產生興趣與信心,並在第一時間得到一個「方向」、知道尋求後援與咨商的 管道。   要讓全國認識並積極展開自己的企業轉型,需要的不只是媒體宣傳,更重要 的是第一時間投入人力、讓業主「有個人跟他說明、研究」我的建議是「動員學 界」讓大專工商管理學院認養自己縣市的小企業、由外貿協會、國貿局、工業局、 中小企業處、工研院、標檢局等單位授課,讓承辦教授與學生「打開視野」知道 有哪些國際規格、趨勢、技術、行銷定位,各種產品在全球的市場、競爭態勢、 定位分佈;配合他們本身的管理專業和資訊補充能力,在第一現場「打開老闆們 的視野」並給他們即時的建議、連繫政府專業單位進行財務評估、提供技術平台。   統合所有需求,也許是低利貸款、也許是開授法語補習班、也許是協議引進 外勞比例和本勞承諾、也許免稅、也許協助申請專利、也許聯合作國外廣告、也 許輔助進行標章認證;也許最後政府不用多作什麼專業協助,只是幫店家找到新 定位和客層、進行投資評估而已;也有可能政府要做的是帶他們「認識市場」讓 台灣人了解回教徒特殊需求、分析中國高級消費者心態、配合歐美人士旅遊習慣。   加速產業轉型,可以同時兼收經發、就業、學術發展和政府形象建立的四種 功效,在ECFA簽定在即的現在,不但是不得不做的方向,更具有非常強的急 迫性;然而,全台灣這麼多小企業、微型企業卻都還對轉型沒有概念。雖然這次 的案子沒有經費補助,但也是時候讓學者為台灣出一份力了,更合況產學合作不 但有助學生將來就業、也有助未來研究對象的接洽。   再者,日前新聞報導台灣開始有顧問公司登陸拓展市場,這固然是一件好事; 但,台灣自己就需要產業轉型,在ECFA的簽定後,如果中國企業的品質和管 理能力反而急起直追,那台灣產業豈非負面受敵。舉辦盛大的計劃,將有限的經 費投入在拉攏顧問業參與研究、咨商和授課,還可以另收「把人材留在台灣」的 功效。     以上五點建議,不但有助於面對ECFA帶來的挑戰,更可以在洽簽之 前得到國人對ECFA的信賴和保障。觀念的轉變,化因應為準備、以協議取代 開放、視限制為資源,將可以把對立和取拾、風險和不公變成互利雙贏。 -- 國家研究院->政治小組-> policy 政策板 █▆█▆ 遠離對政黨人物偏好 █ ◥ █ ◥ 追尋「什麼對人民最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140.23.109 oodh:轉錄至看板 politics 10/18 09:27 oodh:轉錄至看板 HatePolitics 10/18 09:27 -- 霖 鳳 宮 第三十首 丙癸 中吉 柳毅傳書 奉公謹守莫欺心 自有亨通吉利臨 目下營求且休矣 秋期與子定佳音 二零零九 三月 二十九 求於 三山國王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140.23.109

10/19 00:40, , 1F
老兄你真是用心呀 !!
10/19 00:40, 1F
文章代碼(AID): #1AscydPO (K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