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宣傳ECFA、兩岸政績 高達1.3 億

看板KMT作者 (奶茶與薄餅)時間15年前 (2009/09/02 10:12),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pupumow (奶茶與薄餅)》之銘言: : 看來馬政府很重視文宣.. : 尤其重視從兩岸文宣.. : "企劃、經濟到法政、港澳、聯絡、文教業務, : 每一項業務費都新增「兩岸溝通、宣導」 : 相關經費,金額從三百多萬到四千多萬元不等, : 這些合計就超過一億元。" : 至於ECFA的文宣..我拜託.. : 不要只會說有多好..把具體內容跟方向寫給全國民眾知道會很難嗎? 恩..昨天聯合報沒有報相關新聞.. 今天聯合報的社論倒是很幫忙..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5112544.shtml 從傳播角度看馬政府「話語權」的喪失 這樣一看馬政府在文宣上面多花錢也說的過去呢..唉.. -- 從傳播角度看馬政府「話語權」的喪失 【聯合報╱社論】 2009.09.02 02:47 am 「媒體寵兒」馬英九及其團隊,其實根本不懂傳播溝通,更糟蹋了政府原本擁有的「話語 權」的絕對優勢。倘在莫拉克災變發生過程中,政府能有效運用其「話語權」的優勢,何 至於此? 馬政府在這場莫拉克戰役的總體表現是「失能」;若從傳播大戰的角度看,更是自初期的 「失語」,到後來屢屢「失言」,最後嚴重流失了民心。 在這場「傳播溝通大戰」中,無論就戰略面及戰術面,馬政府皆可謂一敗塗地。就戰略面 言,馬英九在第一時間決定「不發布緊急命令」,已經注定在這場「溝通大戰」上敗北。 因為,此一決定使馬政府失去了將全國凝聚為「生命共同體」的政治高度,亦喪失了對這 場災難的「定義權」。 就戰術面言,馬政府與社會溝通的傳播網絡也幾乎全面失能失守。例如,災害爆發之際, 「災民向媒體求救」竟然成為普遍的社會認知;其中不少事例是一手向一一九報案,另一 手向媒體投訴。但救災單位接獲報案後,不知透過媒體回應災民,告知社會;致使災民覺 得救災單位不如媒體。現今即使牙醫看診,也會一步一步告知患者,與患者溝通,例如: 現在醫師已知病況(已知待援),現在要用鉗子(直升機將到),現在要用探針(空投) ,現在要打麻藥(搶通道路)……。然而,在此 web2.0的互動溝通時代,救災單位卻在 一片靜默中依照其內部程序辦事,難怪災民及社會大眾覺得媒體比較有反應及有同理心。 救災單位不如牙醫,這種溝通傳播品質使政府不被理解,不被信任,不被原諒,終致在傳 播大戰中一敗塗地。 馬政府平日的「傳播溝通」品質本就拙劣,面對莫拉克這種極端颱風,其「失語」的後果 更為嚴重。一是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彷彿無政府狀態,資訊的收和發,遠不及媒體、公民記 者、私人部落格;對於災情掌握、救災調度、物資配發,全無整體性的彙整和發言,一片 混亂,導致第一線救災人員雖已拚搏到心力交瘁,但政府仍被罵不力、無能。二是中央和 地方的對話,似比地球到月球還遙遠,雞同鴨講,彼此怨怪,嚴重遲誤救災時效。三是馬 、劉兩個府院首長災後第一時間出現時,除了臉色難看外,冒出的話不是安定人心、撫慰 災民、鼓舞士氣,反而是添增疏離及誤解。四是馬劉對「以訛傳訛」的輕視和不屑,任令 流言四散,不澄清不說明,這何止是高傲,根本是置民心憂懼於不顧。 政治是治理眾人之事,豈能不懂或不在乎傳播與溝通?集權國家牢牢掌控媒體,大陸國務 院總理溫家寶在四川地震五小時後已自北京飛抵災區,且在上機前已組成八個救災工作小 組,其中第八個小組就是「宣傳組」。民主國家需要民意支持,所以更須注重傳播效果, 美國總統幕僚不乏傳播專家,總統說什麼、怎麼說,絲毫不敢隨便。除了修辭外,肢體、 服裝也是一種傳播語言,蔣經國每次下鄉都穿夾克即是一例;周美青則是單腳跪地擁抱災 民,任他們哭濕她的背;這些反差極大的傳播效應,無形卻有力,載舟覆舟常在這種小事 。至於馬英九那句「我不是來了嗎」,薛香川的「父親節耶,拜託喔」,這些「失言」經 過媒體反覆大量傳播,對政府形象的重傷害,已讓馬政府的「重建」變成巨大工程。 國人不是今天才知道馬英九笨嘴笨舌,唯一般國人仍相信他的人格和真心。但是,經過這 場莫拉克戰役的「溝通」慘敗,有些國人甚至將馬英九視為「冷血」、「無情」。政治溝 通之失能失守,政治「話語權」淪喪之後果嚴重,可見一斑。 馬政府的問題不僅在溝通傳播,但溝通傳播的品質拙劣亦是馬政府的致命傷。如何重建其 「話語權」,是馬政府想從谷底翻身的重大功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9.7.244

09/02 14:17, , 1F
哈哈,所以聯合報現在最多也只能搔搔這些
09/02 14:17, 1F

09/02 14:18, , 2F
癢了
09/02 14:18, 2F
文章代碼(AID): #1AdTIhcF (KMT)
文章代碼(AID): #1AdTIhcF (K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