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給關心台灣政治的人 b

看板KMT作者 (look)時間20年前 (2004/09/04 01:02),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vondlener (阿程程)》之銘言: : 韋伯認為,政治的意義,是人群討論、決定和造成自我生活樣貌。政治的目的, : 是造成「事」。政治,是學費標準設成多少,是健保保費多少,是哪條路該建,甚 : 至哪條路該先建,是國家該不該補助環保設施,是政府是否該禁止某種藥…。 : 在韋伯的界定之下,我們厭惡政治,主要不是因為它的本身,而是因為太多「非 : 政治」的因素、成分和做法滲在政治之中,使它也「失靈」了,它失去了讓公眾瞭 : 解、形塑自我生活的可能性。政治一定是以公眾為核心的,少數人的權力鬥爭,並 : 不是政治。政治一定關乎公眾的生活,政治圈中的個人被恨、被愛、被當成明星歡 : 迎,都不是政治。政治必定要和價值、方法、目的,步驟的選擇決定有關,不討論 : 這些,而只用口號造成情緒、甚至氣勢,這些都不是政治。 我覺得政治不只是口號、情緒與氣勢 但是口號、情緒與氣勢確必然是政治的一部份 歧視、賄選、抹黑等非法或非道德競選技術也並非「在政治上都是錯誤的」或「非政 治的」──這些也都是政治的一部份 就如同經濟學也會討論「地下經濟」與「尋租活動」的課題一樣 政治學也必然會討論民主、憲政之外的黑色或灰色地帶,如此才是完整的政治 我想過往甚至今日大社會普遍都有「不要理會政治」、「不要參與政治」、「政治很 黑暗」的想法,長輩也通常作如是告誡 不過這是很錯誤的理解,造成了社會不敢參與政治、一旦參與又亂七八糟、因亂象所 以大家又對政治敬而遠之的惡性循環 我認為政治就是生活的全部,是人群的集體情感、也是一種文化 這麼說也許落入了泛政治化的框架,不過實情如此 我們並不需要排斥政治滲入社會與個人生活之全部歷程的想法 因為政治一詞的污名性與不悅其實是傳統觀念所強加的 只要把政治一詞的貶意予以消除,則政治不過是一中性客觀的形容詞罷了 而透過對政治的研究可以清楚描述我們的體驗 我想政治永遠不離利益、計算與駕馭 但是同樣的道德、人格風範、繁榮、公益等概念亦屬於政治的範疇 無論光明或黑暗都是政治的組成成分,並沒有因為我們不喜歡就除外,也不會因為特 別的喜好就擁有等同於政治之全部的價值 對於政治我的理解是這樣子的 不必要把道德成分、公益成分涉入太多 正如經濟學強調看不見的手可以讓追求自我利益極大化的個別個人在巨觀視野下達成 共同之最大滿足的概念 也許拋棄道德、國家、忠義、正義等觀念的政治 在合法的協商與非法的地下關說與爭議運作之下 亦能達到人人均可接受的理想狀態 至少現實的生活是如此架構的,我們對其雖充滿了抱怨旦依然攸游如故 只是希望能夠再更好一點就是了^^ : 真正關於政治的競爭,是數個立場的人,陳述他們所重視的價值(例如社會安全), : 陳述他們的目標(例如下降犯罪率),陳述他們的方法(例如改造學校、中輟生政策、 : 改造監獄),和証明其方法的可行性、其目標的合理性,其價值的重要性。並不是製 : 造人氣,製造受歡迎的幻覺,並不是表現辱罵他人的狠勁。真正的政治還擇,是評 : 估各立場所強調的各種價值之重要性排序,審核其目標合理性,和其方法的正當性 : 和可行性。政治選擇,應該更多包括對事的選擇,並不只是對人的選擇。 : 所以,在正常的政治角度下,幾乎現在所有的競選活動都是錯誤的。那些活動包 : 括: 辱罵對手,讓對手在被選民上情感上被排斥;刺激選民按政治外的面相進行政治 : 選擇,例如性別、身高、長相、膚色、族裔;用華而不實的口號加上視聽效果眩惑 : 群眾,而不實際闡明其政策。也就是說,舉凡要讓還民的視線遠離實際政策,意欲 : 讓選民「憑感覺」選擇,或是造成選民情緒亢奮蓋過理性判斷的手段,都是非政治 : 的,或者是說,在政治上都是錯誤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1.91.64

140.112.25.140 09/04, , 1F
謝謝~~我們還是有很多想法是很像的呵~~
140.112.25.140 09/04, 1F
文章代碼(AID): #11EAEUPN (KMT)
文章代碼(AID): #11EAEUPN (K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