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我想請問一下各位對國親改革現狀的看法

看板KMT作者 (look)時間20年前 (2004/06/02 21:36),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silentocean (寧靜海)》之銘言: : ※ 引述《asbak (look)》之銘言: : : 希望大家都能抒發一下自己的看法^^ : : 謝謝了 :   關於國民黨改革的文章,我之前已經發表很多了,有機會的話可以參考看看。 :   先從國民黨的體質來談好了,國民黨是一家百年老店,腐敗的毛病是一定有的 : ,所以當然要改。改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大刀闊斧,另一種就是漸進改革,顯然國 : 民黨目前是偏向後者。 :   國民黨有幾個問題是必須立刻面對的。首先,當然是關於選舉的問題,政黨運 : 作是現實的,國民黨在選舉運作上問題很多,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令人詬病的決策模 : 式-由上而下,決策核心只有少數幾個人,而運作則分派給下面去執行 感謝silentocean大大 在探討國民黨的行為表現時 我是希望能夠抽離出一些比較概念性的東西 我是這麼想啦 在討論中把隱含的、實質的東西抓出來 ---------------------------------------------------------------- 我想不管是政黨合併 還是黨中央、本土派之爭 都是很表面、很過去式的爭論 國親合併可以評析為:因為要回應支持者的期待 所以採取政黨合併的方式 又為了凝聚、鞏固、發展政黨合併的共識與效果 採取鞏固領導中心的做法 我覺得這樣的思路,至少在連宋和他們周圍的小群體而言,改革邏輯是這樣的 當然我不知道宋先生是否有意取得並佈置日後泛藍新共主的想法...... -------------------------------------------------------------------- 不過討論改革應該不止於如此 改革應該要從多面向的角度來看: 外環境、動機(目的)、方法(手段)、過程、效果(表現行為)、評估(民意) 我想就環境上、動機上,就跟大家過去所看到的一樣,很複雜又很撲朔迷離 但在改革的方法上,連先生一槌定音,其實也頗有氣魄,畢竟負責任的方法不 僅是辭職一種。改革的過程也一定會有混亂,值得批判的地方當然也會很多, 這從國民黨內的反彈聲浪就可以看得出來。只不過改革的實質效果在哪裡?一 時間說不出來、也辦不到,就跟一個人準備升學考試一樣,總需要點時間。 改革的效果面,我想就是連宋兩人必須要負責之處,因為他倆聯手排除了架構 新領導中心的可能選擇,所以就這點是責無旁貸。 國親合併現下的爭議走向本土代表性的議題方向發展,這好不好?很難講。但 是就跟民進黨長期將民主化議題、族群議題、台灣國議題包裹提出一般,其實 國民黨現階段的本土代表性議題也不可避免地和一些其他的東西包裹在一起。 我以一個民進黨小小支持者的眼光來看,會覺得政黨合併議題似乎又和派系鬥 爭、政治分贓等比較污染的東西瓜葛在一塊,而國民黨高層卻又操作,將提前 實施黨內民主的議題跟阻撓改革畫上等號。這些當然是很強烈的負面形象,再 加上親民黨過去的形象也太具爭議性,讓旁人不大能看到國親合併議題之餘其 他有意義的改革意見,而這些意見現在是否有人有心力提出也不無疑問。 國親合併這條改革之路是否有意義,很大程度取決於未來的成敗。也就是古人 所說的成王敗寇的意思,端視未來能夠賦予給今日的努力何種意義而定。 -------------------------------------------------------------------- 以手段和目的而言,國親合併是一種手段,呼應了泛藍群眾的心聲。但是手段 有其階段性,必須有明確的目標才能發揮其功效。現在國親高層依然有鎖國的 封閉心態,就是我們泛綠所講的對外不反省、黨內不民主。雖說國親合併已經 呼應了泛藍群眾的心聲,但那只是第一步。如果接下來國親兩黨無法突破融合 的內阻力,並依舊找不到第二、第三階段的重塑黨內價值焦點以及社會政策焦 點的話,那麼國親合併就註定是條泡沫化的不歸路。這條路能帶來多少改革效 果,將決定其對錯,而現在的兩位掌旗手在未來必須負起完全責任,因為是他 們倆人以感性理由強勢主導以舊領導中心進行政黨合併來推動改革工程的,日 後這兩位老人若再不認帳,那麼我也無話可說了。 人生本來就是批評容易、做事難,身為一個批判者是幸福的。這是我對那些不 管是唱衰民進黨還是唱衰國親合併者的忠告,畢竟檯面上的政黨爛掉了,我們 這些小市民也好不到哪去,不是嗎? 不過如果日後演變成國民黨內本土派的大出走,造成繼新黨、親民黨、台聯之 後第四波政黨分化的話,那麼政黨合併是否與國民黨改革有必然的價值關聯? 以後的人肯定會有答案,而我則會說其實台灣的政治還滿有趣的,讓身處其中 的人很無奈但也很有刺激感,讓人感到滿豐富的。 -------------------------------------------------------------------- 對於國親合併的現狀,我想可以化約出下列的概念: 一、就外環境而言: (1)呼應了泛藍支持者的心聲(但之前因暴動不乏大量流失者) (2)尚未捕捉到全台灣社會的民氣(因為威權政治的原罪) 二、就動機而言: (1)滿足了連宋兩人及其主要班底的政治需求 (2)呼應了現有泛藍支持者的反分裂心聲 (3)力圖減緩並挽回潛在支持者的流失速度與數量 三、就手段而言: (1)壓力轉移:從選舉訴訟轉向指責黨內本土派(國親高層仍不批判自己) (2)短程性:以年底的立委選舉為階段性目標 (3)抹黑手法:對於內外意見不合者,仍不脫不信任、不團結的打壓標籤 四、就過程而言: (1)目的性失焦: a>對外仍停留在過去式,爭議對手政黨選舉舞弊,缺乏新政策議題 b>對內除了鞏固領導中心之外,看不出改革重點,缺乏有競爭力的新 共主和新政黨典範 (2)表面化危機:很有可能只走完政黨合併的第一步,就停留在表面議題 a>對外由選舉訴訟,轉為片面宣稱偽政府,並進形為反對而反對式的 背葛政府,不知不覺中固守在非擅場的族群、統獨等政治議題上 b>對內因缺乏民主機制所致之政黨分、合路線爭議,很可能轉為派系 內鬨,最後演變成排斥異己的政黨純化、政黨分化 五、就效果而言: 除了將精力擺在政治,國親還能提出什麼?這還留待日後發展,尚難評斷 六、就民意而言: silentocean大大說得好,選舉才是是改革成果最大的考題。國親能否利 用舊包袱、創造新希望,讓人感受到理想與未來?這很重要,確實是國親 合併最終的試金石。試想2008年時,民進黨已經執政8年了,按民主政治 常理判斷,民進黨應該會被輪替掉,國親縱使贏了,也只是贏在一個必然 性。如果日後連這樣子的一個必然性都達不到的話,那麼泡沫掉也好,如 此台灣才會有新理念政黨出現的機會與空間,台灣人才會有新的視野。 -------------------------------------------------------------------- 有人可以說說民進黨歷來的改模模式嗎?身為民進黨的死忠支持者,我反而對 民進黨不熟悉,可能是因為過去被壓抑、扭曲地太嚴重的關係,反正我不是很 了解。但是我猜分析的時候一定會提到李登輝情節,個人認為李先生能遊走藍 綠簡直是個政治魔術,記得2000年泛綠很討厭連蕭配的原因是討厭國民黨,而 當年國民黨黑金推手就是李先生,為何今天泛綠都尊之而不敢伐之呢?這個魔 術效應我想在分析民進黨時一定會佔有很有趣的篇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1.91.28

210.68.83.192 06/02, , 1F
推!
210.68.83.192 06/02, 1F

140.112.25.154 06/02, , 2F
黑金是老早就有的
140.112.25.154 06/02, 2F

140.114.207.8 06/07, , 3F
看的很過癮 出發點感性立場中肯 思考理性
140.114.207.8 06/07, 3F

140.114.207.8 06/07, , 4F
分析清楚 看的人感覺很過癮...
140.114.207.8 06/07, 4F
文章代碼(AID): #10lTV3Ij (KM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0lTV3Ij (K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