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自抒] 神雕結局的郭襄

看板JinYong作者 (讀聖賢書 所為何事)時間12年前 (2012/08/02 14:33), 編輯推噓4(402)
留言6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Perseverance (Sad No More)》之銘言: : 標題: [自抒] 神鵰結局的郭襄 : 時間: Thu Aug 2 00:48:00 2012 : : : 其實這篇也算是閒聊,想知道一下大家的看法 : : 我剛剛看完第二次神鵰,看到最後還是不禁落淚了, : 金老真的是很厲害,我覺得楊過和小龍女終成眷屬不該是最令人快樂的一件事嗎? : 但在於最後幾章的描述角度,楊過對我們來說反而成了外人, : 雖然他做了很多英勇俠義的事蹟,我們卻無法透過他的角度來看 : 都是透過他的粉絲團才得知他究竟做了些什麼,而他也是常常不見人影 : 這時和讀者最親近的就是郭襄,金老讓我們有種以郭襄為主角的力場 : 來繼續閱讀故事,而郭襄的心情起伏也是最後章節時著墨很多的 : 以致於最後楊過和小龍女揚長離去以及郭襄的落淚會如此令人哀傷。 : : 《神鵰俠侶》第四十回 華山之巔 : 卻聽得楊過朗聲說道:“今番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 : 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著袍袖一拂,攜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雕并肩下山。 : 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呀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 : : 這只是小弟個人的淺見,所以我看完時不會覺得很替他二人開心 : 反倒是為她傷心,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這樣的結局的? : 當然我想金老最後用很多郭襄的角度來寫,也可能是為了接下來的倚天開場 : : : 唉...不知道郭襄會不會後悔用掉了金針來看大哥哥的臉 : 要是金針還在,或許就見的到大哥哥了 : : -- 神鵰一直到了小郭襄這裡,其時也蠻想和板友們一起討論一下^^ 如果以自己初略的看法的話,或許可由形式上,或實質等各個方面來思考看看~ (一) 從形式上來說,這或許也與作者於劇情到最後時,使用的收尾筆法有關.. 如何能使讀者的情緒得以透過劇情一點一滴的鋪陳與蓄積~並伴隨著劇情逐漸地開展而 更為飽滿, 而一直到最後...當看到"全書完"三字靜靜停於紙上時....在看似一切都已 宣告和平落幕之下,仍不禁留有一絲悄悄的悵惘與嘆息...綿長深遠,迴盪不絕~ (二)結構與角色的映襯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不知是否也和作者對於戲劇摹寫和英國文學的認識有關, 常有評論其作品之結構嚴謹而分明~ 如果說當初神鵰劇情一切的源始,是由[問世間情為何物]的李莫愁引發而來,依循著 這樣的脈絡...藉由這一路的問唱,不斷地去映照出劇情裡各種對於愛情深淺不一的觀點 與類型~或許李莫愁扮演的是一個穿針引線的角色,每次的出場常是劇情裡的一個重要轉折, 也漸次將角色間的心境及情感推向另一個的層次~而在劇情發展到了最後,一直收至小東邪 郭襄而止,由偏激狠辣的一廂情願來到善良體己的純真無我...某一種程度上來說,形成的是種 極為鮮明的對比 (三) 如果以一較實質的層面來看~在這以"情"字貫穿的第二部曲,於劇情之中如果說作者想 告訴我們的是情感不應受到世俗眼光(禮教)的拘囿,在一個情之所衷的世界裡,或許並沒有 絕對的是非對錯的...那劇情最後要告訴我們的,則可能是想說情感的世界裡,沒有所謂絕對的 的圓滿與不圓滿~在情投意合的二人世界裡,一切是如此的美好...但從另一個人的角度,則 說不定並非如此~正如秋月與落葉...陰晴與聚散之間的分野並非是恆久不變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9.176.223 ※ 編輯: bigsha 來自: 114.39.176.223 (08/02 14:43)

08/02 14:38, , 1F
我反而覺得結構不是金庸強項..連載痕跡太明顯
08/02 14:38, 1F

08/02 15:23, , 2F
我也覺得結構不是 畢竟當初是連載 不然就不會現在改成這
08/02 15:23, 2F

08/02 15:23, , 3F
樣 不知道在改什麼= = 不過反過來說 在連載下還能寫結
08/02 15:23, 3F

08/02 18:26, , 4F
除了連載外 中國小說少有結構概念 看看那精美的水滸
08/02 18:26, 4F

08/03 01:04, , 5F
推這當中的意蘊
08/03 01:04, 5F

05/09 20:54, , 6F
其實我滿喜歡李莫愁的
05/09 20:54, 6F
文章代碼(AID): #1G6XynDZ (JinYo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6XynDZ (Jin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