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教] 九陰真經文句的出處

看板JinYong作者 (洞澈光明)時間13年前 (2010/11/18 17:58), 編輯推噓9(901)
留言10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Jabez (撕了你唷~桀桀)》之銘言: : 我想應該不少板友達人知道 : 金庸小說情節中幾處提及練功訣竅的寶典經文 : 幾乎都是取自古人作品的文句 : 張無忌用來抵禦滅絕三掌的九陽真經文句 : 九陰真經起首的 "天之道 損有餘而補不足" : 還有紫霞神功的 "鳴天鼓 飲玉漿 蕩華池 叩金梁" 等字句 : 都屬此例 : 在下不才 於古文並無較多涉獵 : 謹向各位高手討教 : 在射雕荒島上 引發洪七公以重傷之身起而動的幾句經文 : "人徒知枯坐息思為進德之功 : 殊不知上達之士 圓通定慧 體用雙修 即動而靜 雖攖而寧" 01 在下以為 是出於莊子的注 大宗師那章有提到攖寧 這段是南伯子葵請教女偊 要怎麼修道 可保長生 女偊大師的開示 請看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正文開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伯子葵問乎女偊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 何也?” 曰:“吾聞道矣。” 南伯子葵曰:“道可得學邪?” 曰:“惡!惡可!子非其人也。夫卜梁倚有聖人之才 ,而無聖人之道,我有聖人之道,而無聖人之才,吾欲以 教之,庶幾其果為聖人乎!不然,以聖人之道告聖人之才 ,亦易矣。 吾猶守而告之,參日而後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 又守之,七日而後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 後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後能朝徹;朝徹,而後能見獨; 見獨,而後能無古今;無古今,而後能入於不死不生。殺 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 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 。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南伯子葵曰:“子獨惡乎聞之?” 曰:“聞諸副墨之子,副墨之子聞諸洛誦之孫,洛誦 之孫聞之瞻明,瞻明聞之聶許,聶許聞之需役,需役聞之 於謳,於謳聞之玄冥,玄冥聞之參寥,參寥聞之疑始。” ____________________正文結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本上是說用冥想一類的方法 類似老子的坐忘 這段有四個重點 1 你要是塊料 2 好好練冥想 會有以上境界 3 我對道的理解 4 這是我的師承 02 請看重點3 女偊對於到的理解 他說 其為物,無不將也,無不迎也;無不毀也,無不成也 。其名為攖寧。攖寧也者,攖而後成者也。” 在[其名為攖寧]這句的注是這樣說的 ______________這是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攖,擾動也。寧,寂靜也。夫聖人慈惠,道濟蒼生, 妙本無名,隨物立稱,動而常寂,雖攖而寧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3 金老是這樣說的 上達之士 圓通定慧 體用雙修 即動而靜 雖攖而寧 以下是對比 1. [金書] 上達之士 [莊注] 夫聖人慈惠 道濟蒼生 2. [金書] 圓通定慧 [莊注] 妙本無名 隨物立稱 3. [金書] 體用雙修 即動而靜 [莊注] 動而常寂 4. [金書] 雖攖而寧者也 [莊注] 雖攖而寧 04 從這裡可以看出 金老這句是脫胎自莊注無疑 自古注莊子的人很多 這句的注 是出自成玄英的 <<莊子疏>> 成玄英是唐朝初年的道士 佛學道學都很強 曾經卯起來想把老子翻成梵文去教化阿三哥 不過 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功 以上 : 是出自何處? : 吾不信金庸憑一己之涵養文筆能出此語 : 嘗遍尋Google以求其解 然皆以射雕英雄傳答也 誠憾~~~~!!! : 於此先謝過各方好手的解惑了~~ -- 散布星辰 北半的綠意 一如紡輪日夜繚繞 新春的色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217.116.145

11/18 18:41, , 1F
感謝指教 推專業~XD
11/18 18:41, 1F

11/18 18:44, , 2F
^^
11/18 18:44, 2F

11/18 18:45, , 3F
推一下超專業XD
11/18 18:45, 3F

11/18 19:00, , 4F
值得推薦XD
11/18 19:00, 4F

11/18 19:13, , 5F
推專業
11/18 19:13, 5F

11/18 21:47, , 6F
M起來吧 太強了~~
11/18 21:47, 6F

11/19 04:49, , 7F
11/19 04:49, 7F

11/19 15:22, , 8F
推阿三哥
11/19 15:22, 8F

11/20 10:30, , 9F
推專業 阿三哥xd
11/20 10:30, 9F

11/22 02:52, , 10F
推一下專業
11/22 02:52, 10F
文章代碼(AID): #1CvFYvqy (JinYong)
文章代碼(AID): #1CvFYvqy (Jin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