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近江八幡

看板Japan_Travel作者 (阿達)時間5年前 (2019/04/03 23:13), 5年前編輯推噓7(705)
留言12則, 8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圖文好讀無音樂網誌版 (2018.12月造訪) https://lion1227.pixnet.net/blog/post/44345131 下飛機後的隔天,搭了豪~久~的電車, 來到這個不算是觀光勝地的-位於滋賀縣的近江八幡 就在離京都一段距離,琵琶湖的東岸。 搭一小段公車,下車的地方好像是甚麼資料館的, 近江八幡這一帶,好像時光凍結一樣, 街景停留在還有日本武士那時候... 結果畫風突變!!!我們走到著名的「近江兄弟社資料館」 沒聽過? 面速力達母知道吧?! 1920年在日本,近江八幡建築家柳米來留氏(William Merrell Vories),取得代理授權 , 在日本製作銷售面速力達母。不久成立近江兄弟社,藉製銷藥品的利潤支援滋賀縣的公益 事業及宣教工作。 source:維基百科 類似觀光工廠,在一樓有一個小小的展示間 述說藥品和公司的歷史,不過僅有英日文 而且並無導覽人員,有空調和座位,可以當歇腳的地方。 (跳一下)然後我們就去吃近江和牛了XD まるたけ近江西川 這間餐廳可是台灣知名美食部落客-柔藍有撰文介紹過 [食記] 近江八幡 まるたけ 近江 西川 日本的火鍋和台灣的火鍋好不一樣喔~ 湯頭的鹹度和食材的豐富度差hen多 (當然物價也差hen多XD) 還好台灣的火鍋沒有附醬菜, 不然本來都已經在重口味了還....XD 噹噹~和牛本人!!! 尼侃侃那個油花!!! 這種高級肉片,當然還是用清淡一點的湯頭涮比較好吧 要下去了喔!!!!!(緊詹 這麼高級的肉,涮個幾秒就好了!!! 沾上店家附的清淡醬汁,我只能說, 口感和台灣人習慣的油脂豐富、 牛味重的美國牛滿不一樣的, 口感上來說比較細緻一點。 (還是只有我習慣美國牛?) 壽喜燒鍋會煮成這樣。 餐廳官方網站:http://www.oumi-marutake.jp/ 還有人拍介紹影片XD 吃飽了之後,走在懷舊的街道, 走到了「日牟禮八幡宮」 似乎是以前這邊的商人信仰中心~ 今天人不多,也是簡單參拜一下就離開。 倒是外面的這條類似護城河吸引了我的目光.... 想必櫻花季時一定非常美~ 這邊有其他人在櫻花季時來拍的美照: 滋賀近江八幡.漫步日本威尼斯櫻花河畔詩意 以上就是近江八幡老城區小小的散步... 這邊有日本觀光局近江八幡的簡介,這邊不算甚麼觀光勝地, 所以想要悠閒漫步在日式老街,近江八幡真的很不錯!!! https://www.welcome2japan.tw/location/regional/shiga/omihachiman.html 下一篇帶大家去參見日本吉祥物的長青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9.77.174.2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554304424.A.758.html

04/03 23:24, 5年前 , 1F
櫻花還沒開嗎?
04/03 23:24, 1F

04/03 23:36, 5年前 , 2F
P大 不好意思 這是去年12月造訪的
04/03 23:36, 2F
※ 編輯: lion1227 (119.77.174.228), 04/03/2019 23:37:08

04/04 00:20, 5年前 , 3F
本來要去兵庫,無意間看到近江八幡遊記,立刻改行程
04/04 00:20, 3F

04/04 00:21, 5年前 , 4F
下周準備出發,打算一天都在近江八幡慢遊
04/04 00:21, 4F

04/04 02:32, 5年前 , 5F
近江八幡走起來很舒服啊,還能租腳踏車!
04/04 02:32, 5F

04/04 03:44, 5年前 , 6F
車站外面可租腳踏車,有不少地方可到
04/04 03:44, 6F

04/04 10:55, 5年前 , 7F
印象中琵琶湖週邊會比京都晚一周,大概和御室櫻和半木之道
04/04 10:55, 7F

04/04 10:55, 5年前 , 8F
同時
04/04 10:55, 8F

04/04 14:46, 5年前 , 9F
謝謝b大 a大 兩位C大
04/04 14:46, 9F

04/04 14:46, 5年前 , 10F
近江八幡我覺得不錯
04/04 14:46, 10F

04/04 15:43, 5年前 , 11F
近江八幡沒櫻花超無聊
04/04 15:43, 11F

04/04 17:08, 5年前 , 12F
彥根貓~想看
04/04 17:08, 12F
文章代碼(AID): #1SfCseTO (Japan_Trave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SfCseTO (Japan_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