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京都 伏見稻荷大社

看板Japan_Travel作者 (我。不存在。)時間8年前 (2015/09/06 10:59),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20120902 網誌圖文版:http://mydearnoel.pixnet.net/blog/post/42472180 數年前初踏京都時參訪了伏見稻荷大社,是為了那綿延不斷的千本鳥居。 當時行程沒有控制好,到達時天正要暗,只得把握最後太陽餘暉快步遊走, 原本還想逗留,卻發現天暗後鳥居內的昏黑氛圍讓人感到過於詭譎而放棄。 大概也因為太過匆忙,短暫的拜訪並沒有讓人有什麼太大的感動, 於是這次稍微多預留了一點時間,就好像來完成一件未了的行程。 因為千本鳥居的存在,讓這裡變成非常有意思的一區, 從地鐵站的月台開始就以鳥居造型堆砌,要來拜訪的旅客絲毫不用擔心過站, 鳥居一路延伸到通往伏見稻荷大社的街道上,在這裡連地圖都顯多餘。 一路上有相當多的伴手禮店和小吃攤,幾乎都要感覺來到淡水老街了, 這麼多賣著跟狐狸相關產品的店家,想必應該是這裡非常受歡迎的緣故。 朱紅色的柱和綠瓦白牆搭在一起,在日本是很多寺院會有的配色, 但不知道為什麼來到這裡,異常感覺得朝氣蓬勃, 穿過了沿街的鳥居進入寺院,先映入眼簾的是樓門和側邊的手水舍, 而正前方高聳的巨大鳥居,被稱為第二鳥居。 進入寺院空間前先洗手漱口淨化自己,是每個寺院都可以看到的設施, 整趟旅程參訪了好幾個寺院,還是沒能將這個儀式記住變成習慣。 有相當多的旅客自動自發就先來這裡,炎熱的夏日潑潑冰涼的水也十分舒坦。 樓門由豐臣秀吉下令建於1589年,為的是祈求病中的母親可延年益壽, 樓牌上掛著「伏見稻荷大社」的金字匾額,供奉的是掌管五穀農產的諸神。 不過深讀歷史可發現,豐臣秀吉曾做過將母親送出當作人質的政治手段, 政治與宗教總被操弄得複雜和神秘,也因此讓歷史總叫人感到玩味。 以祈求五穀豐收、生意蓬勃為主的神祇總是不乏參拜的人潮, 伏見稻荷大社的捐贈更是有不少為公司單位,從千本鳥居的盛況即可看出。 介於樓門和主殿之間有座高起的平台建築為外拜殿,通透的空間一目了然, 在官網上看到有些祭典會在這裡舉行,也相當訝異伏見稻荷大社的祭典之多, 可惜造訪的月份裡什麼節慶都沒有發生,但光看著拜殿也能想像出祭典的風貌。 雖然個人鍾情的是銀閣寺的內斂深沉,但對於這座寺院的配色也不禁讚嘆, 朱紅與純白配上了金色原本就華貴,畫龍點睛的寶藍卻讓此處更顯雍容, 再搭上了竹木等自然建材的本色,恬靜之感也將原本的光芒收斂了些。 御本殿外立了排木牌,仔細一看寫的都是日本皇室的居處或成員, 原來是祝賀祭典供奉立牌,不過幣帛的內容物在古時也並不只有金錢而已。 順著階梯而上是御本殿,殿前掛著金色的稻穗麻繩添了股可愛感, 現在的本殿已是經過重建的,最早的本殿建築在1468年應仁之亂燒毀, 現今擁有華貴風格的本殿,是於內戰後的1499年所重建。 雖然觀光客眾多,但來誠心參拜的本地人也不在少數, 這裡供奉的是以宇迦之御魂大神為首的稻荷神們,至今也是大小事都能保佑, 從農獲豐收延伸到生意興隆,最後小至居家平安等基本需求也可以來參拜。 從一進寺院就能看到不同舉止的狐狸雕像,眼神和姿勢都相當震懾人心, 也因為形象和一般認知的可愛感非常不同,所以還差點誤認成狼, 如同奈良的鹿,狐狸是稻荷神的使者,因此也備受尊敬, 每一隻狐狸嘴巴都啣著不同東西,代表協助神祇掌管的事物也不同。 即便時間已經接近關寺,本殿一旁的受付所照樣生意興隆, 看著上方的海報從繪馬到御守種類繁多令人瞠目,絲毫不輸清水寺的陣仗。 當中這鳥居造型的繪馬確實非常可愛,縮小的版本讓人愛不釋手, 雖然當下非常想要一個,但一想到以往經驗回家後也只是丟在一旁便作罷。 夕陽越漸西下光色也越加暖黃,直直得打在權殿上讓朱紅更加鮮亮, 金色的裝飾也隨著折射光芒,每一處角落都帶著耀眼的奇幻感。 一旁的社務所雖用色內斂些,但懾人氣勢不減, 細看門片還頗講究,木色大門用著朱紅的線條裝飾,依然不離寺院的風格。 再穿越一座鳥居,兩旁依然是兩隻坐鎮的狐狸, 只是這裡的狐狸並非方才看見的光滑深黑帶著高貴之感,而是長滿青苔的石像。 雖然表情依舊犀利,但一想到這些狐狸使者最愛吃的是油豆腐皮就覺得可愛, 用油豆腐皮包著米飯的稻荷壽司,也是因為這裡才有的名稱。 這類小小的參拜處實在不少,玉山稻荷社祭拜的是玉山大明神, 即便規模不及本殿宏大,但細看這些枝末細節卻也絲毫馬虎不得。 有一條小道可以轉進去納禮所,被兩隻狐狸隔開的空間略顯低調。 納禮所主要是拿來處理不要的寺院相關物品,像是符或是御守, 雖然看起來頗為單薄,但也因前方設立的鳥居而不顯過度脫節。 正被著這些神祇的名稱弄得頭昏眼花之時,瞧見了一旁與眾不同的神馬舍, 一匹巨大的白馬毫無畏懼的正對著參訪的人潮,身上的裝飾依舊華貴。 原來已往有向神社供奉活馬的習俗,經濟有限的神社就用等身大小木馬代替, 傳統記載求雨用黑馬,求晴用白馬,不過今日看到的以白馬居多。 伏見稻荷大社從西元711年的奈良時代就開始存在,整個稻荷山都是聖地, 從地圖上看來鳥居綿延不絕朝山頂延伸,真正要走完這一趟得花上數個鐘頭, 或許是旅途疲累,即便是二次來訪,個人也沒有特別想要完整走一趟的興致。 從這裡開始便是通往千本鳥居的路,高大的鳥居新舊錯落,間距也不盡相同, 因捐贈而不斷更新的鳥居長廊,隨著時間久了千本鳥居的樣貌也會稍許改變。 這隻狐狸神像的青苔感更重了些,連帶表情都叫人有些畏懼, 也因此若天暗了下來,待在此處不免讓人覺得詭異不安。 才走了一小段路,前方的鳥居一分為二即是起點,尺寸也小了不少, 當中還穿插了些石造鳥居,這應該是年代更為久遠就建造了, 細讀上方寫著「朝日山四郎右衛門」,不知是否跟出名的相撲部屋有關。 雖然鳥居分道而行但前方的出口都是同樣的,走哪邊都可以, 新舊汰換間有些許大小不同的細縫,或許數年後再來又被其他鳥居佔滿。 轉頭一望每座鳥居都刻有黑色的文字,記載著建造日期和捐贈資料, 這些鳥居都在平成年間建造,近年才落成所以看起來依舊鮮亮。 捐贈的單位雖然都以商家為主,但非常非常偶爾也能看到只有人名的資料, 若是以個人名義捐贈,想必是非常虔誠的信徒。 好奇的將手伸出去縫隙中拍攝,看看在兩條步道間是怎樣的風景, 並無特別規劃的空地只有孤寂的大樹,反而是兩條廊道的高低落差顯得有趣。 從縫隙打進來光線讓這廊道帶著暈黃氛圍,突然想起了造訪的初衷, 或許有人也相同的,是被電影「藝妓回憶錄」中小女孩在鳥居奔跑的場景吸引, 那一幕雖然稍縱即逝,但隨著腳步前進產生的光影變化卻著實吸引個人。 走出了鳥居步道便是奧社奉拜所,這個時間販售商品的服務也已關門。 原本就好奇捐贈一座鳥居的價格到底是多少,豎立的看板一目了然, 根據尺寸的不同也產生了價格的差異,猜想5號應該就是步道的鳥居尺寸。 不只鳥居有迷你尺寸,稻荷大明神的旗幟也頗為可愛, 每一面旗幟上都寫了不同的願望和名字,描述比起繪馬更加簡單些。 另一個特色是白狐繪馬,看到上方的彩繪想必應該都是受到年輕族群的歡迎吧, 雖然原本應是可愛俏皮,但迎面而來滿滿的臉對著自己反而有些詭異。 比起祝禱文字,這些創意十足的塗鴉更讓人忍不住每個細看, 若白狐真的長成這樣,那麼神祇的威嚴感應該是蕩然無存吧。 白狐繪馬就掛在祈禱所的外頭,整個祈禱所看起來也就是半戶外的涼亭, 個人不甚明白祈禱所的用意,畢竟佛教文化都是以對著神像參拜為主。 裡面擺設了簡單的矮凳,不曉得是不是有活動時才啟用。 真捐贈不起一座鳥居,還是有更小的尺寸可以購買祈願, 這些穿著居家樸實就來參拜得當地人,卻帶著虔誠神聖的姿態和表情, 週遭的氛圍頓時因為參拜者的專注而變得不同,讓個人也不好意思靠近打擾。 木亭下看起來不太起眼的石燈籠是「おもかる石」,上方的圓石是可以拿起的, 先誠心許個願再將石頭抬起,比想像輕就能夠實現,反之則不可成, 這種一舉定生死的判斷方法,想必在抬起石頭前一定是緊張萬分。 人潮越來越少也沒有再往上走的打算,於是就順著原來的道路回去, 這時即便天還亮但太陽已經幾乎西落,少了陽光的鳥居裡頭昏暗一片。 往回走的路上經過一座雙狐狸的獻燈石像,勉強從尾巴還可以判斷是狐狸, 或許夜晚燈一點上,狐狸隨著燈的閃爍下會呈現如同活過來般的場景。 沒想過會再訪的伏見稻荷大社,也讓個人多了新的記憶, 但不是這些形式上的建築或構造,而是在鳥居裡隱隱閃爍跳躍的溫暖光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8.75.188.21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441508351.A.667.html

09/06 15:29, , 1F
推 10月要去 好期待
09/06 15:29, 1F

09/07 10:33, , 2F
10要去+1 好期待
09/07 10:33, 2F
文章代碼(AID): #1Lwwl_Pd (Japan_Travel)
文章代碼(AID): #1Lwwl_Pd (Japan_Tra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