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幕末改革與自強運動

看板JapanHistory作者 (侘び寂び)時間13年前 (2011/04/17 01:04),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評斷維新運動成敗的指標為何?甲午戰爭?日俄戰爭? 為了籌建新軍,全國公部門自天皇以降縮減經費遠不夠,主要得靠美英貸款。 雖海軍戰敗,清朝政府其實有足夠的國力和戰略深度在東北和華北打持久戰。 但是日本的後勤無法把大量陸軍送到更冷的滿洲長期作戰。 甲午戰後得到的賠款和滿洲的礦產讓日本開始發展像樣的重工業 此時的日本對上帝俄結果又如何? 帝俄內部有難解的經濟問題,遠東對尼古拉二世來說太遙遠 日本在旅順僵持近11個月才攻克,也得靠美英貸款支持軍費支出 最後美國調停,日俄簽署樸資茅斯條約,俄國將滿洲大量利益讓予日本 這樣拿國運相賭的過程,不能證實日本在維新後成功建立了一個強大而穩固的經濟體 而是當時有許多的條件成就了這樣的結果 當然我從小念的教科書也好,當時中國的知識份子也好 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無異是最強烈也最直接的證據 狠狠打了自強運動一巴掌。 不如從過程來細部比較自強運動和明治維新 日本民族組成較單純,國內問題較單一,趕上民族國家的流行。 中國人種複雜,新疆就曾在19世紀中葉脫離中國獨立,後來被左宗棠收復。 民國建立的多頭亂象自然難以避免 日本經過江戶三百年的承平,參勤交代造就旅館業和交通網的發展 大量武士家眷的消費造就了江戶的庶民文化 人口不斷增加的武士階層,所分到的利益逐漸不足以維持生活,只好開補習班 原本專屬於武士的知識逐漸下放民間,就算窮人子弟也會到寺子屋學寫字 而且連女子也有習字,學算數的機會,此外也流行將女兒送到武家當侍女學禮儀, 長大比較有機會嫁給商賈之家。 講求實用為前提下,江戶時代的文盲是較戰國時代要大量減少 這一點讓日本較中國容易傳遞新知,除了傳授朱子學的藩校 也有不少傳授西方知識的私塾,奠下維新的基礎 是以在幕末的變革中,許多要角是知識份子但非固有既得利益者 維新運動是一場下士,商人階級往上往下活絡社會展開的改革, 而中國的知識份子多數還是置身於科舉的信賴利益 底層還有龐大的文盲結構 就價值觀來說,西方文化對日本人而言是另一個典範 (有了西德的液晶體隱形眼鏡 當然不用美國眼鏡了) 西方文化對中國士人原本只是奇技淫巧 後來要卻要拋下聖賢書學民主和科學,多了一層文化潛意識的排斥 在政治上各藩對將軍的忠誠和中國各省總督對皇帝的忠誠也大不相同 比如像薩摩離江戶那麼遠,參勤交代一路上的排場吃住,雇船過海相當驚人 篤姬裡就演到薩摩為了維持財政,只好偷偷進行海外貿易 雄藩一有錢,對將軍的態度自然就不同了(反正名義上還有天皇這張神主牌) 而清末的總督手攬行政軍事大權,卻未出現體制外的改革 也許是儒家對破壞祖宗家法的亂臣賊子之批判使然 總結以上,可以說日本幕末的各項條件讓改革較中國的歷程順利 然而戰爭的勝利並不能完全歸因維新後的新政的發展 清朝政府在最後幾年也並非坐以待弊 當時繼受德國法制定民刑法,也打算制憲。希望以成文法爭取各國放棄治外法權 當時的草案後來也成為中華民國法律的基礎。 對於清朝政府和北洋政府雖然平反的空間有限 也不應完全抹煞當時累積的經驗對後來國民政府的影響 與其說是麻木不仁,不如說是背負的包袱太大了。 -- 未來進路調查(ˇ)1.大叔 ( )2.兄貴 ( )3.宅男 ( )4.眾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246.66

04/17 01:49, , 1F
北洋時期的特色是政府弱社會強 文化思想較多元
04/17 01:49, 1F

04/17 01:51, , 2F
若北伐沒成功或晚一代 社會基礎會較強 體制建立也較完整
04/17 01:51, 2F

04/17 11:56, , 3F
自強和維新比當然是結果論,可以從很多方面切入
04/17 11:56, 3F

04/17 11:57, , 4F
O大也提供我一個很好思考點....
04/17 11:57, 4F
文章代碼(AID): #1DgSm5n1 (JapanHistory)
文章代碼(AID): #1DgSm5n1 (Japan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