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夏目漱石《心》

看板JPliterature作者 (如雨一樣蒸發)時間17年前 (2007/05/12 02:33),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接觸這本書是在國中的時候 當時重看此書已不曉幾次 不知多少次陷入此書緩慢的沉默之沙中 這本書我到現在都還覺得如果當初沒看過這本書  我的想法及個性會和現在有極大所不同 ※請注意...以下本文會雷到※ 本書是在闡述主觀者「我」再一次偶然的緣份之下遇到了「老師」 之所以他被稱為「老師」是因「我」將他認為「生命之師」 「老師」是個看似生活安康,擁有美貌之妻的「高等知識遊民」 但其實他的人生隱藏了過去只有他自己才曉得的罪惡 本書第三章「老師的遺書」中闡明了這個罪惡以及他生命的沉默 他之所以不去工作以及不和太多人們接觸是因為這個傷疤 罪惡感以及曉透了人性的易變性阻擋了他活下去的動力 一個人可以因為自己而作任何事情......... 這就是人的易變性 也是本書所探討的重點 而「我」想要從「老師」的厚塵底下蒐取出生命的意義 「老師」發現「我」跟自己的人生背景很相符 「老師」不得不揭開自己心中的瘡疤 用生命之血浸潤「我」的生命 使他重生 使他的生命得到另一個起點  使他在「獨立、自由及自我的時代」活下去 本書最後以「老師的死和遺書」作為本書的結束 「老師」因為人性的易變性所產生的罪惡 早使他沒有活下去的意志 他之所以還繼續活著是因為他的太太 他想繼續在他太太旁邊贖罪 那份以前因為對他夫人的愛 不惜得到這份愛的想法而作出的事 使他這輩子都深陷了罪惡的泥淖之中 但他最後發現這份罪惡是無法獲得解脫 他最後因為一件事情才了解到 他做出這種事時就已注定了 罪惡將跟他一起陪葬 「死」是唯一能將苟活的生命所做的最後交代 本書之所以稱作「心」 個人認為是「老師」對人世的態度以及人類普遍的心 「沉默的心」以及「容易為了自己而去不擇手段的心」 我們要接受哪種「心」呢? 我們真的只是為了自己而活嗎? 並不是為了自己而活的這份心不正確 而是若我們的雙眼被這份心給矇蔽而失去了人性 我們將傷害到別人甚至是自己的心 在生命漫長的道路上 或許也會有這種時候的發生 要如何在這種局面活下去 要如何能不被這份心所牽引 活下去才有答案 夏目的生活年代是處於明治和大正之間 「老師」的自殺個人認為象徵的不是夏目對於人世間的絕望 而是表達了夏目對於新時代的希望 希望「一個人們不再只是為了自己而活的新時代」 那個世界會出現嗎?沒有人知道....... 這本書傳達了夏目的沉默 從此 我也學會了沉默 -- 今日花開花謝 此生如風中之花 殘香何以久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5.167.166

05/14 02:44, , 1F
跟老師的價值觀不同 看了很久才看完
05/14 02:44, 1F

05/14 22:23, , 2F
超喜歡這本書 你寫的真好
05/14 22:23, 2F
文章代碼(AID): #16HBS99v (JPliterature)
文章代碼(AID): #16HBS99v (JP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