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到處存在的場所到處不存在的我

看板JPliterature作者 (野山野林檎)時間20年前 (2004/08/01 05:3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cccircle ()》之銘言: : 分為八個場景下,不同的角色所處的不同狀態在小事件(對半是對話)中摩擦出的思考。 : 他的小說在視覺意像上的留白,就是這麼的恰到好處,他不吝嗇描寫風景, : 但他總是跳過人的外表贅述,直接寫入靈魂的交流與活動狀態,都是人,在他的文字裡,然而這些人是這麼的沉默,在 : 一種很刻意製造的寧靜中,我們聽見了他們內心的獨白。 : 之中我多半能尋找到幾個自己,更多時候是享受當一個觀眾的優勢-我可以選擇片面參與並 : 投射自我經驗,而更多的時候是純粹觀賞。 這本小說對於業餘讀者我而言(不要問我理論手法是什麼讓它只是教室裡的事)  在書名已經揭開它的意圖:個人的獨特性會被<場所>的專制性壓迫成淡薄的個體,  如何將自我的特質再生,如何使個人<存在>,這名小說家選擇了<希望>成為方向,     例如序裡張惠菁說到的: 「原來那些規範我們的人,他們自身也是場所專制力量的受害者.他們並不比我們  更了解世界的構成,並不比我們有更多的希望,更少的絕望.他們試圖教導我們  的真理,其實只是他們在自己被制約的、狹隘窄迫的場所裡嚐到的那麼一點點,  世界的滋味.但那並不表示我們贏了,只是大家(包括我們自己)都在場所面前  一敗塗地地輸了.認識到場所的專制,想要超越場所(哪怕只是一小步),  是這些平凡的角色,幾乎要變得不平凡的一刻.」  種種文明社會常見的場景,某種共通的疲憊和無力,就像坐在升旗會場感到  心不在焉的日常漂浮性,我們既是群體的共振分子卻也是自己唯一能感應的  頻率(就像一張重覆播放的CD那樣的寂寞),小說家利用大眾場所映照出  日常生活中種種場所的令人不耐,這使得我幾乎半途就放棄了要去多了解  那些人有什麼樣的痛苦,我已經太疲倦於諸多生活瑣事零碎的搬弄.  而此刻書裡的人物正擁抱著自己的夢想痛苦著也希望著.  那也是我們這些困頓於睡眠與恍惚的讀者,能夠把書行進到最後一段的緣故.  如果場所賦予我們的不過是有限的希望,與其做個容易熄滅的燭火,還不如  當個巨大燦爛的煙火來得更有存在感,那也就是我們這些凡人之所以願意  努力去改變,哪怕是一小步,就幾乎是人類之所以超越的不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73.231.195
文章代碼(AID): #11311-1p (JPliterature)
文章代碼(AID): #11311-1p (JPliter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