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的競爭力與新成長戰略

看板IA作者 (oodh)時間13年前 (2010/09/21 11:34), 編輯推噓6(601)
留言7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Policy 看板 #1Cc2UQSd ] 作者: oodh (oodh) 看板: Policy 標題: [分享] 日本的競爭力與新成長戰略 時間: Tue Sep 21 11:33:43 2010 日本的競爭力與新成長戰略 (國際經濟情勢雙週報 1713期) 蘇顯揚 中華經濟研究院國際經濟所所長 呂慧敏 中華經濟研究院日本中心分析師 日本在1980年代末期泡沫經濟破滅後,歷經1990年代「失落的10年」,在2000 年代中期曾有過日本史上最長的景氣擴張期,但在2007年8月美國次級房貸問題爆 發及2008年9月雷曼事件發生後,日本經濟再次嚴重衰退,「失落的15年」或是「失 落的20年」說法再度被提及。日本經濟是否會「二次落底」也在2010年第二季GDP 低度成長後再度被提及。到底日本經濟的競爭力如何? 為何雷曼事件發生在美 國,而日本的景氣表現竟然比震央的美國還差?這恐怕不只是景氣循環的問題, 而是日本經濟結構問題使然。 另一方面,日本政權在2009年9月歷經有史以來「真 正的」政黨輪替,由民主黨聯合政權取代自民黨戰後50多年來的執政,民主黨政 權的政策主張除競選時的政策宣言外,2010年6月18日總算提出「新成長戰略」作 為未來執政的長期策略,但是,顯然地,相關政策並未獲得廣大民眾的認同,2010 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執政的民主黨大敗,日本又成為由反對黨掌握參議院的「扭曲 國會」。本文試著由日本經濟的本質來探討日本的競爭力,以及介紹新成長戰略內 容,並解析在此新成長戰略下日本經濟可能的問題點與應有的做法。 一、日本經濟失落的20年 1980年代的日本GDP成長率,大致在4%左右浮動,其中1985年成長6.3%、1988 年成長7.1%,實現久違的高度成長。但是泡沫經濟破滅後,自1992年起,日本經 濟均在1%以下的零成長邊緣徘徊,使1992年至2002年的平均GDP成長率僅0.8%, 被稱之為失落的10年。2003年至2007年日本歷經戰後最長的景氣擴張期,在此期 間內的平均GDP成長率為2.1%,大致持平於日本的潛在成長率。不過,由於失業 率仍高,加上國民實質所得並未提高,被稱之為無實際感受的景氣復甦期。 2008年起日本景氣再度嚴重下滑,經濟連續兩年衰退,2008年經濟衰退1.2%,2009年 更下跌至日本經濟從未有過的衰退5.2%。由於2003年至2007年的景氣擴張期除部 分地區外,大部分日本民眾事實上並未感受到真正的景氣復甦,就再度陷入全球 不景氣,因此也有人稱1990年至2010年的日本經濟為「失落的20年」。如果失落的 20年說法成立,則將是全球僅次於英國在1873年至1898年長達25年的長期衰退期。 2003年起日本曾經經歷戰後最長的景氣擴張期,不過,大部分分析家只把它 視為「是停止衰落的時期」而已,而非視為「長期景氣復甦的開始」。主要原因是 自2003年第二季起的經濟成長主要依賴二項因素,其一是出口快速增加,其二是 日圓滙率下滑,而這兩項因素並非常態使然。日本出口擴張來自美國消費擴大, 而這與美國因為房地產價格高漲造成信用擴張,而支撐消費者信心有關。尤其是 在美國房地產泡沫時期,日本對美國的汽車出口大幅增加,因為美國購車以貸款 方式支付為多,而貸款是以房地產來擔保,房地產價格上漲的結果使貸款變得較 為容易,也使得汽車的消費增加。同樣地,在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後,日本出口 美國的汽車也大幅減少。 日圓滙率因素方面,日本的出口受日圓滙率的影響很大。1990年代後期日本 出口比1990年代前期的出口大幅成長,主要是因為日圓大幅貶值所致。而2000年 代中期之後出口再度大幅增加也是得力於日圓的異常低價位。日本長期以來低利 率政策,帶來所謂的「借日圓交易行為」(yen carry trade),也就是在日本低利率 政策下,投機者借日圓轉換成美元,再投資在美國資產的運用手段這種交易行為。 在2007年次級房貸問題發生時,因全球同時不景氣,使借日圓交易行為開始減少, 日圓也跟著快速升值。到雷曼事件之後,歐美國家的利率開始下跌,日本與歐美 國家之利率差距縮小,日圓也因此持續升值。顯然地,日圓低價位並非常態。 美國房地產泡沫不再,加上日圓異常貶值情形不再,日本經濟要回復2007年 前之景氣,恐怕需要相當長的時間。雖然2003年至2007年的GDP表現似乎不差, 但是只能說是在長期不景氣之後的稍微反彈而已。1995年度日本國內名目生產毛 額為498兆日圓,2008年度是494兆日圓,停滯時間長達10多年,這也是一般認為 目前的日本經濟只能說是停止衰退,恐怕很難說是長期復甦的開始的理由。 二、日本的競爭力 日本經濟失落的20年,恐怕與日本的競爭力也有關連。2010年8月19日瑞士洛 桑管理學院(IMD)公布「2010年全球競爭力年鑑」,排名第1位是新加坡、第2位 是香港、第3位美國、第4位瑞士、第5位澳洲。台灣排名第8位,比2009年的排名 第23位大幅進步,而日本卻由2009年的排名17大幅退步到第27位,甚至比中國大 陸的排名第18還低。IMD的排名計算主要是依據四大項,分別是經濟表現、政府 的效率、商業的效率及社會基礎等四大領域,並再細分為300個項目,採取統計數 據或是獨立調查的結果,進行分析並排序。雖然期間此項計算基準有部分變更, 但是日本在此項調查開始初期的1989年至1993年間均排名首位。此次,日本因經 濟成長率低,加上設備投資低迷,而使「經濟表現」大幅惡化。另外,因少子高 齡化的進展,也使日本勞動人口減少,在社會基礎方面的評價也下滑。政府效率 方面則因財政赤字大幅增加表現也不佳。 不只是洛桑管理學院,日本經濟研究中心也以全球50個國家為對象進行潛在 競爭力調查的排名。所謂的潛在成長力是表示不受短期景氣變化所左右,以長期 眼光來預測今後10年每人的國民所得成長情形。因此,它不是經濟成長的結果, 而是重視將來的競爭力。主要的評定項目大致分為8項,分別是:國際化、企業、 教育、金融、政府、科學技術、基礎建設及資訊技術(IT)。根據2010年2月所公 布的2009年排名分析的結果,日本的強項在科學技術和企業,分別排名第2和第5, 弱項則是金融排名第41,政府排名第30,基礎建設或是被稱之為社會資本排名第 27。另外,國際化排名第16、教育排名第14,而IT則排名第20。整體而言,日本 由2008年的排名第12位掉落至2009年的第14位,比起1980年排名第6位和1990年排 名第9位,持續下滑。 由上述,不論是日本總體經濟表現或是競爭力排名,日本經濟表現很明顯地 是有下滑的趨勢。日本經濟的競爭力是否真正的下滑呢? 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 (RIETI)曾經收集1975年至1990年和1990年至2003年針對日本之總要素生產力 (Total Factor Production, TFP)的文章,發現所有的分析均顯示日本的TFP大幅 度萎縮。例如,Jorgenson and Motohashi(2005)的論文顯示,日本的TFP由1975 年至1990年的1.57%下跌至1990年至2003年的0.59%;另外,Jorgenson and Nomura (2005)的分析也顯示日本的TFP由1973年至1990年的0.88%下跌至1990年至2000 年的-0.07%。 RIETI也進行跨國比較,將日本設為1來看台、韓、中、美等國總要素生產力 的變化,發現比起日本來說,其他國家在近20年來的TFP的確有重大的成長。其中, 以台灣的年成長幅度達2.44%最高。即使生產力高於日本的美國,每年的TFP也有 0.61%的成長率,但是日本在此期間的平均TFP成長率才0.42%而已。(參見表1) 例如,以台灣來看,1981年台灣的TFP為日本的64%,但是2000年則為日本的 93%,在此期間內的年平均生產力的成長率為2.44%。包括台灣、南韓、中國大陸 等國家生產力的成長幅度均大於日本,顯然地這些國家的生產力水準已逐漸趕上 日本。另一方面,美國的生產力在1980年時高於日本4%,至2000年則擴大至高8%。 日本的生產力在1990年代之後成長幅度下跌,另一方面,美國則在1990年代後期 快速成長。 至於造成日本TFP成長率下跌並使得國際相對競爭力減弱的原因,根據RIETI 的調查,日本研發活動的質和量均有變化。日本的民間企業的研發支出目前雖有 增加,但是在泡沫經濟破滅後的1990年代前期,確實曾有減少的情形。1980年代 日本研發支出成長率達5至10%左右,但是1990年代之後則僅5%以下。另一方面, 企業對於研發重視的項目也有變化,因應市場需求的研發或是可以縮短生產過程 時間的研發較受重視。由於企業的研發部門被要求要掌握消費者的需求,因此, 來自於研發投資的短期收益也被重視,這也可能因此造成研發活動品質方面低落。 即使日本的競爭力下滑,但是如第一節所述,由於美國的房地產泡沫加上日 圓異常貶值,使日本的產業結構得以維持現況,並帶來戰後最長的景氣擴張期。 不過,雷曼事件帶來的全球金融風暴大致已平息,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全球展 望也預告世界經濟已經復甦,但是日本復甦的腳步似乎比起歐美國家還慢,這又 是什麼因素造成的影響呢? 三、日本經濟復甦的重擔 雷曼事件後全球的金融危機雖然已經逐漸平息,歐美國家的經濟成長逐漸復 甦,但是日本經濟卻未因跌得深而使反彈力量加大。尤其是2010年第二季的GDP 成長率只比上季成長0.1%,更讓分析師為日本經濟捏把冷汗。日本經濟可能陷入 「二次落底」或是不易跳脫「八成經濟現象」的說法經常被提出。「八成經濟」指 的是日本經濟不易回復到全球金融危機前的狀況, 只有危機前的八成生產力之 意。除日本競爭力低落加上美國房地產泡沫不再及日圓難以維持異常低價位等因 素外,日本經濟結構的本質,恐怕才是真正阻礙日本經濟復甦腳步的因素。 日本經濟復甦腳步會被認為緩慢, 除被稱之為失落的20年或是15年的印象 外,在歐美國家的股價均回復金融危機前的九成左右時,日本的股價在2010年9月 初只有2008年7月股價的七成不到。至於企業利益,在歐美國家大致回復金融危機 前的水準的同時,日本企業收益在2009年底僅2007年第一季的六成七而已。會有 如此的差異主要是日本與歐美國家之產業結構差異所致。 比起歐美國家而言,日本製造業的比重較高。尤其是在經濟高度成長時,為 擴張生產大量投資於設備,而一旦遭遇需求減少時,設備投資會過剩,成為浪費 的投資,它會成為整體經濟的實際損失。歐美國家以金融業為主,金融業會有投 機的問題,但是金融交易的損失一般來說比較不被認為是真正的損失,只是所得 的重分配而已。對於金融業而言,景氣佳時無需投入太多的設備投資,景氣萎縮 時也僅需調整雇用即可。但是製造業要調整設備較不容易,長期而言比較會壓縮 到企業收益。製造業的復甦腳步較慢不只發生在日本,也發生在歐美國家,只是 一方面日本製造業所占比重較高,另一方面,日本製造業中有相當大的部分是出 口,當日圓升值時所受到的影響也會較大。這也可以解釋在此次金融危機時,受 到打擊較大的竟然不是危機震央的美國,反而是出口國的日本。 日本復甦腳步緩慢也有來自龐大的企業內失業因素。日本的失業率在2000年 代初期超過5%,但因景氣持續復甦,在2007年改善至4%以下,但在發生金融危機 後馬上飆至5%以上,2009年7月達5.6%的高峰,2010年7月則還維持在5.2%的高水 準。事實上,如果單就製造業的失業率來看,會比整體數字高得多,這也是日本 產業結構的問題。只是日本目前採取對企業補貼措施,使失業惡化情形得以緩和, 但它不會有積極增加就業的效果。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於2009年5月的調查,當時 申請就業調整補助金的企業員工人數達234萬人,約占失業人數的七成,這也是因 為以出口為主的需求減少,企業進行快速的生產調整造成的結果,使日本政府必 須採用降低就業補助金的給付條件來減緩失業的發生。 申請就業調整補助金的員工事實上也可以稱之為「企業內失業者」,如果加上 這些企業內失業人數,據估計,日本當時的失業率可能超過9%。2010年初此項就 業調整補助金申請者減少到172萬餘人,主要也是因為日本政府對環保車和家電產 品採取補貼及環保點數制度使然,是一項來自政府的採購補貼政策。 過去,日本在泡沫經濟破滅時期,曾有「就業過剩」情形,就業過剩簡單的 說就是日本勞動市場的供需調整機制無法發揮。一般來說在經濟結構發生變化 時,勞動力在產業間或是企業間移動是理所當然的。在此調整過程中,失業率會 增加,這也是經濟結構變化時必須忍受的痛。問題是,如果利用政府力量來抑制 失業率的上升,則就業調整將無法順利進行,企業會依存於過去的體制,因而減 緩經濟結構的調整,最後成本是由全民來負擔。只有增加勞動力的流動性,結構 改革才能順利進行。 不只是就業過剩,另一個過剩之一是「設備過剩」問題。就日本製造業而言, 由於需求減少加上生產據點外移,平均擁有二至三成的過剩設備,設備過剩則設 備投資則不可能增加,甚至如何廢棄設備成為待解決的課題。有過剩的設備,它 需繼續負擔折舊,在營業額未回復下,企業的收益會低落。日本的GDP供需缺口 達5%的供給過剩,過去一直採取提高需求的方式來呼應生產能力,但是效果不大, 似乎唯有縮小生產能力解決過剩設備問題,才能使日本經濟重生。尤其是出口產 業更是如此,許多的生產已經移轉到國外。 日本重視製造技術,也擁有尖端的製造技術,並成為出口產業。這些製造業 在經濟成長期,擴張生產設備、增加生產量,但是在需求快速萎縮下,即使能調 整就業,卻留下過剩的設備,加上日本製造業比重較大,設備不易轉換或是廢棄 下,受到金融危機的打擊也會較大。在資本形成無法更新下,日本的生產力也不 可避免的下滑。因此,日本的競爭力在近10多年來持續滑落,不只是因為薪資水 準高無法與亞洲其他國家的成本競爭,企業存在潛在失業者、設備投資部分也更 新緩慢,使日本的生產力以及競爭力不斷下滑。 四、新成長戰略的提出 日本在2009年9月完成首次「真正的」政黨輪替,新執政的民主黨在眾議院席 次比率過半,即使是單獨執政也無問題。新執政的民主黨提出「政治主導」主張, 一反過去自民黨時代的「官僚主義」,並提出重要的所得移轉策略,進行大規模的 所得重分配工作,透過子女津貼給付等策略來拉抬國民所得。不過,像是影響金 融危機之後景氣復甦最重要拉抬力量的環保車補助金或是家電產品環保點數制 度,反而均是繼承前任自民黨政權的政策,因此民主黨常被批評缺乏長期的政策 主張與具體措施。2010年6月18日所提出的「新成長戰略」算是民主黨第一個具體 的政策主張及長期策略,因此也備受注目。 新成長戰略在開宗明義上就表示,新內閣是為實現一個「強勢經濟」、「強勢 財政」和「強勢社會保障」的社會(參見圖1),以解決自1990年代初期起,因泡 沫經濟破滅導致的20年來日本經濟的持續低迷,並使得日本國民喪失自信心,對 未來也充滿不安的弊病。民主黨認為過去的自民黨所執行的兩條路線均策略性失 敗,其一是以公共事業為中心的政策失敗,其二是太過於偏重供給面經濟的政策 失敗。前者僅保護既有產業,未輔導未來的成長產業,並使得基礎建設的投資效 率降低。甚至是以不景氣之名行財政支出之實,擴大不具效率的公共投資,帶來 生產力降低的惡性循環。後者則強調真正的做法應是擴大需求及就業,以降低社 會的不安。因此,民主黨強調要走「第三條路」,亦即解決經濟社會所抱持的課題, 創造新的需求與就業,制定可以帶動產業成長的策略,以實現強勢經濟、強勢財 政及強勢社會保障的社會。因此提出「新成長策略」作為民主黨的長期經濟政策。 為實現強勢經濟,新成長戰略強調在過度依存外需情形下,易受他國經濟的 衝擊,因此,應創造穩定的內需和外需,強化產業競爭力,建構一個擴大富裕層 的循環型經濟社會。而創造需求的關鍵即在利用「解決課題型的國家型策略」。為 此,新成長戰略提出「綠色創新」、「生活創新」、「亞洲經濟」、「觀光立國、活絡 地區」等成長領域,可稱之為需求面的對策;並以「科學、技術、資訊、通訊」、 「就業、人才」、「金融」等基礎作為因應的策略,也可以稱之為供給面的策略。 這七大策略領域在新成長戰略中並分別提出其基本方針、目標和成果等具體內容。 (一)綠色創新 以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削減20%為目標;創造超過50兆日圓的環保相關新 市場;創造140萬人環保領域的新就業;以及活用日本的民間技術,以削減全球13 億噸的廢氣排放(相當於日本整體排放量),並因此促使日本成為一個能源、環保 大國的戰略。 (二)生活創新 是為實現一個健康大國的日本。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依照醫療、照護、健康 等相關產業之需求、培育新產業,並因此創造50兆日圓之新產值和創造284萬人的 新就業。 (三)亞洲經濟戰略 使日本成為塔橋成長型國家。希望在2020年之前建構一個亞洲太平洋自由貿 易區(FTAAP);改革日本國內成為更易接近亞洲成長核心的國家;加倍人、物、 資金的流通;並透過亞洲所得倍增計畫來擴大日本的成長機會。 (四)觀光立國、地區活絡戰略 活用文化遺產或是自然環境振興觀光,並因此活絡區域經濟。至2020年的戰 略目標是達成2,500萬名觀光客訪日,並因此產生10兆日圓的經濟波及效果和增加 56萬人的就業機會。日本新政府認為觀光是少子及高齡化社會之活絡區域經濟的 王牌,如果能夠有效利用日本的傳統技能、文化財等文化遺產,配合日本地區的 多樣化自然資源,簡化簽證,並分散化休閒時間,必能達成觀光立國的戰略目標。 (五)科學、技術、資訊、通訊立國戰略 這是為增強由日本所培育之科學、技術能力。希望2020年之前達成「領先全 球之綠色創新、生活創新大國」、「增加在特定領域可以領先全球的研究所與研究 機構」、「達成理工科博士課程畢業生均可以完全就業」、「促進活用中小企業的智 慧財產」、「透過活用資訊通信技術,提升國民生活的便利性並降低生產成本」、「官 民之研發經費支出占GDP的4%以上」等目標。 (六)就業、人才戰略 此項戰略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使20至64歲的就業率達80%;15歲以上的就業 率達57%;20至34歲的就業率77%;年輕自由業工作者124萬人;25至44歲的女性 就業率73%;生育第一個孩子之後的女性繼續就業率達55%;男性育兒休假取得比 率13%;60至64歲之就業率63%;殘障人士的實際雇用率1.8%;政府對身障者就 業設施之發包額8億日圓;大學100%實施工作實習制度;大學接受社會人士進修的 人數達9萬人;年度留薪休假取得率70%;每週工作時間高於60小時以上者的比率 減少至五成以下;勞災數減少三成等。 (七)金融戰略 金融是經濟與企業成長的支撐力量,而且金融產業本身也是成長的動力。在 金融戰略方面,新成長戰略希望在2020年之前,能夠達成「官民合作供應成長所 需資金」、「提升企業國際化的印象」、「確保是亞洲主要供應商與主要市場的地 位」、「國民可以擴大運用金融資產,可以享受富裕的生活」等目標。 上述的七個戰略領域(並再細分為21個國家型計畫)所組成的「新成長戰略」 內容,日本新政府希望官民合作達成「強勢經濟」,並在2020年之前達成名目GDP 3%以上或是實質GDP 2%以上的成長(參見圖2);結束通貨緊縮情形,達成GDP 平減指數1%左右的穩定目標;失業率在4%以下等。為達成上述目標,政策的優先 實施順序的判斷基準,首先是依需求及雇用的創造基準,重視擴大需求及就業。 其次,以選擇及集中為基準,真的必要的項目重點化實施,並排除重複性。其他 是依照國民參與的基準、制度與政策一體化的基準及採用最適手段的基準來進行 政策優先順序的選擇。例如利用政策金融、公共資金、民間資金之各種組合來達 成政策實施的有效性,並修正或是創設制度。稅制方面也應活用個人的儲蓄,才 能創造新創企業等。 表2 新成長戰略工程表 戰略計畫項目 2020年之前實現的目標 I. 綠色創新國家戰略計畫 1. 引進固定價格購買制度 ■ 再生能源相關市場10兆日圓 2. 未來環保都市 ■ 創設全球最領先的未來環保都市 3. 森林、林業重建計畫 ■ 木材自給率50%以上 II. 生活創新國家戰略計畫 4. 醫療機構選定制度 ■ 新藥、高度醫療之研發和實用化避免藥品延遲 5. 國際醫療交流 ■ 獲亞洲最高水準的醫療及健檢地位 III. 亞洲展開國家戰略計畫 6. 套裝型基礎建設海外展開計畫 ■ 確保基礎建設大國地位,市場規模19.7兆日圓 7. 調降法人稅率、 ■ 提升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外貿企業就業 推動亞洲據點化計畫 倍增200萬人 8. 培育全球人才及接受 ■ 留日外國人才倍增, 國外高級人力計畫 日本留外學生30萬人,外國留學生30萬人 9. 智財權及標準化計畫, ■ 來自亞洲的數位內容收入1兆日圓 Cool Japan海外展開 10. FTAAP構想 ■ 推動FTAAP,促進經濟合作 IV. 觀光立國、活絡地區國家戰略計畫 11. 總合特區制度及Open Sky計畫 ■ 利用據點來提升國際競爭力 12. 達成外國人紡日3,000萬人計畫 ■ 經濟波及效果10兆日圓, 新就業56萬人; 及休假分散計畫 休閒分散化需求創造效果1兆日圓 13. 中古房屋市場規模倍增計畫 ■ 中古房屋市場規模倍增達20兆日圓 14. 公共設施開放民間及活用民間資金計畫 ■ 公共事業規模倍增達10兆日圓以上 V. 利用科學、技術、資訊、通信的國家戰略計畫 15. 卓越研究所構想的人才培育計畫 ■ 特定領域進入全球50,研究教育據點100處以上 16. 活用資訊、通信技術計畫 ■ 所有家庭有寬頻;實現電子行政 17. 充實研發投資 ■ 官民合計研發投資占GDP的4%以上 VI. 利用就業、人才之國家戰略計畫 18. 幼保一體化 ■ 所有兒童均可接受幼兒保育教育 19. 技能評價制度及個人能力支援制度 ■ 創設日本版NVQ,實現安全網制度 20. 新的公供領域開放民間參與 ■ 擴大公共參與由26%至50% VII. 利用金融領域的國家戰略計畫 21. 推動總合交易所的創建 ■ 確保亞洲主要市場,主要生產地之地位 資料來源: 內閣府網站。 五、日本經濟應有的策略 日本經濟競爭力滑落,復甦力道也比其他歐美國家緩慢,日本已經歷失落的 15年,部分經濟學家認為日本經濟還會繼續失落15年,主要的理由是日本的製造 業比率較高,服務業競爭力不足,加上企業擁有過剩的就業及設備,以及日圓升 值,美國房地產景氣不再等因素。2009年9月上台的民主黨政權在眾議院競選時提 出競選宣言,提出多項改革措施,而2010年6月的「新成長戰略」算是民主黨的長 期經濟策略。由新成長戰略內容可以發現日本由供需面著手來拉抬低迷不振的日 本經濟及恢復日本國民的信心。依照新成長戰略的需求面戰略,至2020年之前透 過綠色創新、生活創新、亞洲展開及觀光立國戰略,將有效創造共123兆日圓的需 求,並因此創造599萬人的新就業機會。不過,日本在新政權上台時總會提出經濟 策略,但是依過去的經驗,這些政策的表面意義總是大於實質意義,中途而廢的 政策戲碼不斷上演。過去的自民黨當權時一直是如此,如今五十餘年來首次的政 黨輪替所提出的戰略是否又是如此呢? 新成長戰略以未來10年間平均實質GDP成長率2%,名目GDP成長率3%為目 標,對照過去20年日本經濟大部分零成長,整體而言是以大政府的思維來設計。 日本經濟由於長期低迷不振,來自業界要求政府採取景氣對策的聲音一直不斷。 民主黨在眾議院選舉時所提出的競選宣言,老實說進行的是所得移轉工程,全力 提高國民所得,並未提出產業成長策略。因此,這一次的新成長戰略可以說是回 應業界的需求所設計的。 由細分項的21項國家型計畫工程來看,由它的屬性及領域別或是工程進度大 致可分別總體對策、個體對策及以民間部門為實施主體的項目等。總體對策中有8 項工程分別為降低法人稅、人才培育、智財權標準化、經濟合作、總合特區、資 訊通信技術、研發和總合交易所等8項;個體對策有6項,分別為醫療機構選定、 國際醫療交流、公共設施開放、卓越研究所、幼保一體化及新公共財開放民間參 與等;以民間部門為實施主體者有7項,分別為固定價格購買制度、未來環保都市、 林業重建、基礎建設的海外展開、觀光及休閒、中古住宅和能力提升等。 但是,最重要的總體政策,尤其是在民主黨的政治主導下,應是最容易發揮的項目,卻 缺乏預算編列及實施體制的設計。尤其是如何排除預算的浪費及如何確保其效率 性問題需好好設計。另外,政府在選擇產業時,主要還是要多聽業者的聲音,能 源、環保、基礎建設、觀光、住宅等領域確實重要,但是其他領域是否就不重要 呢?還有委由民間部門來做的7個項目,政府集中資源來支援,但是一般來說,政 府的功能主要在放寬管制措施、減輕業者負擔,以及營造適宜的投資環境等,也 就是去除阻礙市場機能發揮的政策罷了,太過於介入個別產業容易導致政府的失 靈。 2010年7月參院選舉,執政的民主黨大敗,日本政治又成為扭曲的國會,如果 政府集中資源支援特定產業的政策無法獲得業界支持,則「政府的失靈」再度發 生是極有可能的。委由民間主導並非放任民間去執行,還是需透由市場機制來選 擇適當的研發技術,如此一來,市場的失靈可以由當事者吸收,可以避免政府的 失靈卻由全體國民來吸收才對。 不過,在整體新成長戰略中,最受讚賞同時也最受批評的還是它明訂各項產 業的具體目標數字,但是卻缺乏競爭政策,亦即新成長戰略中並未有強化競爭力 的對策。政策目標容易制定,是否達成是另外一回事。現今有許多的日本學者對 日本高度成長期政策的有效性存疑,甚至列舉日本20項重要成功的產業,當時完 全無來自政府的支援措施,甚至表示,產業政策是過去的遺物,產業政策早就喪 失其機能。因為,首先,政府不可能有卓見選擇將來有發展餘地的產業。其次是, 有產業政策,民間業者就會去追尋特殊利益,這樣的活動形成資源的浪費。自由 經濟學者一般認為政府能做的就是競爭政策、法令鬆綁、貿易自由化、教育投資、 技術研發及總體經濟的穩定政策。總體經濟的穩定政策例如制定通貨膨脹目標, 唯有如此才能去除業界對將來不確定性的疑慮,對經濟成長才會有貢獻。無競爭 政策的產業政策就是目前日本菅直人政權新成長戰略的基本架構,列舉許多不必 要的個別產業政策目標,卻缺乏穩定的總體經濟所需要的通貨膨脹目標等,新成 長戰略恐怕又只是歷任首相留下政策紀錄的「遺物」而已。 六、結 語 2010年第二季日本GDP比上季只有成長0.1%,比市場預期的低得多,也比上 幾季的成長幅度大幅下跌。日本經濟「二次落底」的可能性再度被提出,日本的 「新成長戰略」也被部分人士批評只是「暫時性的緊急避難措施」,就像過去自民 黨時代所提出的政策一樣。舉例而言,最近日圓大幅升值,日本銀行採取進一步 寬鬆貨幣政策,但是貨幣政策只有在流動性不足時才會有效果,金融對策並無法 達到需求擴大或是解決通貨緊縮現象的效果。主要是因為流動性陷阱,使流動性 資金的增加對經濟活動無法產生刺激效果,也就是說金融寬鬆措施並不會活絡日 本經濟。新成長戰略許多措施出自於民主黨在選舉時提出的競選宣言,但是此項 宣言有許多是不負責任的提案,子女津貼、農家戶別補貼均是個別目標,卻缺乏 整合性的總體目標,就如同本文第一、第二節所敍述的,日本的競爭力低落原因 很多,但是重要的是日本政府要將產業結構帶到哪個方向,如何擺脫外需依存型 經濟結構轉換為內需主導型經濟結構,這才是重要的。民主黨不斷強調擺脫官僚 政策形成體制的「政治主導」,但是重要的是提升日本經濟能力的競爭對策的內容 才是最重要的,如何提出一個整合性的政策,並以現今之財政現況為基本考量, 才是有責任的政府。 日本經濟在2009年下半年和2010年第一季是靠對新興國家的出口而拉抬景 氣,不過,新興國家畢竟不是美國,新興國家GDP規模比起美國來說仍舊相當小, 加上新興國家的消費以低價產品為主,產品競爭依據的是價格競爭,如此一來, 企業的收益和薪資都會下跌,如果日本經濟維持依賴出口的成長,而這些出口又 是以新興國家市場為主的話,除非這些產品均是在薪資較低的新興國家生產,或 者日本的薪資水準與這些新興國家相同,否則根本不易進行價格競爭。顯然地, 以新興國家為市場的產品必須在低成本的國外生產,生產據點的外移是不可避免 的,但如此一來又造成國內的產業空洞化,生產設備有過剩之虞。要避免這些不 利點,唯有大規模的進行產業結構改革或是進行產業結構轉換,轉向以內需產業 為主,例如在高齡化下的健康照護、醫療服務等均非常重要。這方面在新成長戰 略中也有提及,是值得肯定的。 儘管如此, 日本經濟最大的悲劇還是來自政治的困境及政策執行能力的低 落。產業結構轉換不僅是要確保其財源,擴大預算的支出,最重要的是制度的轉 換。像農業、照護等服務業均是日本最具社會主義色彩的領域,一般由政府來控 制,理論上是可以透過法令鬆綁來改善,但是卻牽涉到包括提升薪資水準、保險 費上揚或是農地法改革問題等,這些在日本政治現況下要進行制度性的改革並不 容易。政治的困境讓政策無法有效的發揮功效,這不單純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 題。另外,在1980年代之前,日本是透過官僚體系來制定政策,如今,發生一連 串的官僚不名譽事件,官僚體系早已無法獲得國民的信任,加上民主黨的「政治 主導」下,現今的日本早已不具有設計經濟政策的體制,使日本的經濟政策如今 是以產業救濟為主的政策,這與前述日本競爭力滑落需要競爭政策的理想做法背 道而馳。 就長期觀點而言,日本經濟的確面臨重大挑戰。製造業的收益因金融危機而 大幅滑落,這是因為製造業在景氣擴張時所增加的設備在需求減少時,成為過剩 設備而壓迫企業收益。尤其是日本的製造業比重較高,加上以出口為主,這些結 構性理由使日本的景氣復甦腳步相對緩慢。因此,除非日本的產業結構有重大改 變,日本經濟要恢復穩定成長並非容易。民主黨雖然提出新成長戰略以因應業界 的需求,但是如前所述,它是缺乏競爭政策的經濟政策,對日本的競爭力不見得 有拉抬效果,再加上政治目前的困境,事實上,只有業界本身才能帶領日本經濟 跳脫長期停滯情形,這就需要業界改變高成長期時日本經濟的生產模式。如果只 有追求需求的增加,或是只有依賴擴大對新興國家的出口,而非創造尖端領域的 領先模式,則恐怕並無法解決日本經濟長期以來的困境。 ----------------- 給大家看看, 文中有戰略目標和計劃指標 可以作為參考 -- 烏雲連夜幕轉紅 夜幕轉紅漫天東 紅漫天東有客來 東有客來人情濃 來人情濃酒千杯 濃酒千杯盡思愁 杯盡思愁醉人易 愁醉人易再相留 ~ 《客來》。不返 2000.11.03 不返詩集 http://www.wretch.cc/blog/ood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5.62.106 -- oodh 進入守備狀態 接著覆蓋一張蠶絲被 結束這回合 http://www.wretch.cc/blog/oodh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5.62.106

09/21 17:12, , 1F
好文
09/21 17:12, 1F

09/21 23:24, , 2F
可是民主黨能執政多久呢?
09/21 23:24, 2F

09/21 23:47, , 3F
我想請問一下,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導致持續不停的景氣低迷是否
09/21 23:47, 3F

09/21 23:47, , 4F
因為他們的國民都還在還泡沫經濟被高估的房債債款?
09/21 23:47, 4F

09/22 00:36, , 5F
感謝分享
09/22 00:36, 5F

09/22 16:55, , 6F
09/22 16:55, 6F

09/23 14:37, , 7F
日本的困境感覺和台灣很像,依靠出口、少子化、政府等等
09/23 14:37, 7F
文章代碼(AID): #1Cc2UnzI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