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北大西洋公約

看板IA作者 (小強)時間19年前 (2004/12/05 13:2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美國的「帝國使命」?(中) 美國雖然已躍昇為全球的獨霸,也表現出「帝國使命」的野心慾望,但是,它畢竟不可能強大到足以「號令天下,莫敢不從」的地步…… 事實上,除了世界各國皆有反對美國帝國主義的人民運動以外,不少國家的政府也對美國霸權懷有敵意,或至少保有戒心,因而,美國不得不採取「多邊參與的單邊主義」原則,以形成為其所用的國際聯盟。 然而,美國統治者強調,是「任務決定聯盟,聯盟絕不能決定任務」。此任務是指美國統治階級(而非美國全民)的利益與意圖,所以,當然是不允許國際聯盟決定任務,也就是,不能允許國際聯盟的民主協商決議取代了美國當獨霸老大的絕對權力。 既有的國際聯盟組織可用則用,但是,必須按照美國統治階級的意圖與利益加以改造,最典型的例子是<北大西洋約組織>。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過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所主導成立以共同對抗以前蘇聯為首社會主義陣營之軍事聯盟組織,在1949年4月4日,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挪威、冰島、葡萄牙、意大利、丹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簽訂<北大西洋公約>,該公約內容包括序言和十四條,其中第四條規定,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的成員國在領土完整、政治獨立或國家安全受到威脅時,經由任一成員國的提議,締約各成員國將進行緊急磋商。 除此之外,公約的主要內容還有締約國應實行「集體防禦」原則,任何締約國同他國發生戰爭時,必須給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1949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約>開始生效,根據這項公約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中文簡稱<北約>。 1952年2月,土耳其、希臘加入<北約>,前西德、西班牙先後於1955年5月和1982年加入。1989年,前蘇聯解體後,東歐前社會主義陣營國家波蘭、匈牙利和捷克,也於1999年3月正式加入<北約>。 對美國來說,通過<北約>的成立,才得以「順理成章」地在歐洲各國設置各種軍事基地,對外開拓其帝國霸業的軍事版圖,對內則擴大軍事預算支出,以「合法」地將人民稅金輸送給軍事產業財團,並且,經「軍事聯盟」之名義,才能讓軍事產業財團銷售次等或已淘汰武器與軍備至<北約>弱小成員國,這除了為軍事產業財團牟利之外,也在於有預謀地削弱其國防自力更生能力,使之長期依賴美國軍事淫威,而不能從對美國霸權奴從困境中擺脫,從而自立門戶。 在1989年前蘇聯解體後,東歐社會主義政權因缺乏前蘇聯的經濟援助而如骨牌效應地垮台後,美國軍事產業財團就積極遊說美國國會讓東歐國家加入<北約>,目的當然是增拓其商機,所以,就此意義而言,<北約>也者,不過是美國「軍事產業複合體制」對內對外「吸血」的工具罷了。 在冷戰時代,一方面,因為美國國力超強,軍事力量傲視全球,二方面,<北約>皆是資本主義國家,企業財圖資本家為統治階級,基於對抗共同對立面前蘇聯社會主義陣營的需要,所以,<北約>以美國立場為馬首是瞻,莫敢挑戰美國霸權的領導地位,但是,當前蘇聯解體後,冷戰時代結束,前蘇聯對<北約>各國的軍事威脅不再,加上歐洲整合化程度日愈提高,歐盟的不斷崛起,致使<北約>不若往昔般地聽命於美國。 這具體表現在此次美國強硬野蠻地侵略伊拉克的爭議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54.212
文章代碼(AID): #11ifj_IB (IA)
文章代碼(AID): #11ifj_IB (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