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時事] 防北捷悲劇再發生 林聰賢說應重視生命教

看板I-Lan作者 (古典妹)時間10年前 (2014/05/24 16:33), 10年前編輯推噓3(3027)
留言30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 引述《forevergood (PTT黨~黨工)》之銘言: : 防北捷悲劇再發生 林聰賢說應重視生命教育 : 大紀元2014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謝月琴台灣宜蘭報導) : 對台北捷運瘋狂殺人案,宜蘭縣議員陳金麟5月23日在施政總質詢說, : 要反省社會教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是否脫節? : 鄭嫌異常,為何學校與家人都不知情? : 種種問題,縣府都要引以為鑑,謹慎防範。 : 林聰賢表示:鄭捷出生於正常富裕的家庭,但他宅在虛擬世界裡。 : 其反社會性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學校應更重視生命教育與宗教信仰, : 社會也應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 教育處長吳清鏞指出:發生這樣的事情大家都很痛心。過去失序的事情, : 常與弱勢家庭較有關,但最近有些案例也發生在社經地位較高的家庭。 : 學校對於「敏感度」很重要,包括老師、同學等。東海大學雖然已啟動輔導系統, : 但很可惜不能防範未然。應多鼓勵同學走出戶外,不要只生活在3C世界裡, : 還有學校要加強「敏感度」及對學生的關心與輔導。 : 社會處長邵治綺表示:由於家庭結構的改變,家人的相處變少了,親職教育很重要。 : 來源: : http://ppt.cc/uBwX : 心得: : 這些議員不要放馬後炮好嗎? : 什麼是反社會人格都不懂, : 就在那邊指證學校家庭要輔導、專業監督機制。 : 見獵心喜??? : 反社會人格很多是自我產生, : 這類人往往沒什麼罪惡感、同理心, : 又極度自我、優越感太強、操控慾很重, : 且對壓力承受雖會忍耐,但是爆發力和反彈力很強。 : 目前研究指出, : 通常在幼年人格發展階段, : 部份會出現缺乏罪惡感、同理心的發展, : 跟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健不健全只有一點點關係。 我覺得不要因為現在政府做的不好,就完全針對官員的出發點 其實現在有許多家庭親子教育不足,後天的教育分數至上的價值觀念 以及社會風氣過度的渲染財富、地位和權勢都是實實在在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價值觀念 這些本來就該檢討、反省 鄭捷會變成如此這般冷血、殘酷,絕非從娘胎出生就如此 好嗎 從心理動力的觀點來看,反社會型人格主要是一歲至三歲的照顧期出現狀況 以及先天有些器質性、後天環境的影響加諸再一起 如果一個孩子的早年經驗都是需求沒有被滿足或是被虐待 這種比率就會大大的提升 並不像你所說什麼只有一點點關係 請回想你自己的從小到大的經驗,家庭教育首當重要 也是孩子最早接觸的地方 父母親帶給一個孩子是具有重要的影響性 現行的環境制度,的確很容易養出行為偏差或心理健康有狀況的孩子 舉例來說 現在的教育就是告訴孩子們只有成績好,才是成功者,否則是垃圾、沒出息 但不是所有孩子喜歡念書,孩子還是有個別性發展 在學校就會招來老師的言語指責、同學的歧視嘲弄、甚至父母的責罵 有些父母還會認為孩子成績差就是讓自己丟臉等等 台灣教育又是升學主義,小考、期中考、大考`模擬考..... 無止無盡的考試,一旦成績不好,每天幾乎都是在被罵聲中度過 這樣的教育制度,真的會讓孩子快樂學習嗎?? 很多成功孩子的例子 都不是父母逼他們要朝著主流社會的期待去走,而是在孩子挫折時給予鼓勵 並且支持孩子朝向興趣的方向發展 當孩子有興趣的事情,它自然就願意花心力投入 也會主動的去學習自己想要的興趣類科 台灣人的文化從來就不輕易把愛說出口, 但常會把責罵孩子作為關心的方式,這樣只會造成親子之間的誤會 孩子做錯時,有沒有耐心先傾聽孩子說什麼,在教導他 還是劈哩啪啦的就先狂罵一堆...... 藉由這次機會,也是反省台灣教育制度及家庭環境教育出了什麼狀況 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沒有人天生下來就是一個殺人魔 我們都該自我反思,從對待自己的孩子開始做起 而不是覺得這樣在推卸責任或是怎樣 他有錯,錯得罪大惡極 那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變成這樣,難道不該思索嗎 學校霸凌別人的同學、環境、家庭教育 以及網路謾罵、嘲弄等,整個系統下絕對不是單一因素, 這些都是環扣在一起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3.230.1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I-Lan/M.1400920423.A.B55.html

05/24 16:46, , 1F
05/24 16:46, 1F

05/24 16:54, , 2F
問題不會只有單一組成 都是多重因素
05/24 16:54, 2F
沒錯!絕對不是單一因素,但我覺得希望政府不論在哪一個環節 有反思總是好的~有反思才能改進

05/24 17:10, , 3F
絕對卸責,每個環節都想自己沒錯都是they的錯
05/24 17:10, 3F
這樣想就太狹隘了,這只是跳到某一個層面去探究可能導致的原因 但不代表鄭捷本身就完全沒有責任,很訝異怎麼會有如此的二分法 只是一個孩子成長過程至21歲,他不也是受到家庭、環境、社會的影響而長大嗎? 呵呵

05/24 19:04, , 4F
目前很多研究反社會人格與家庭健不健全有關!
05/24 19:04, 4F
不曉得你所了解的部分是什麼,但我所知道的並非完全跟家庭無關 基因、家庭、後天環境等都有相關性 但每一個人所影響的成分因子都會有所不同

05/24 19:05, , 5F
無 (打錯更正)
05/24 19:05, 5F

05/24 19:05, , 6F
鄭捷就是典型例子 反社會人格會自我產生 缺乏罪惡感
05/24 19:05, 6F
自我產生?所以是莫名其妙就有的囉? 呵呵~~

05/24 20:59, , 7F
無關是指無因果關係?現在已知反社會人格的成因嗎?
05/24 20:59, 7F

05/24 21:19, , 8F
目前反社會人格的研究還不完全透測 但有歸納重點
05/24 21:19, 8F

05/24 21:39, , 9F
所以是研究未竟,成因不明這樣?您所謂"歸納"是指高度相關?
05/24 21:39, 9F

05/24 21:45, , 10F
麻煩請你自行查閱 我想我不是來爭論
05/24 21:45, 10F

05/24 21:49, , 11F
就是查了也不知道研究未竟,成因不明,甚至連分類也頗粗糙的
05/24 21:49, 11F

05/24 21:50, , 12F
"反社會型人格"能如此被您斷言無關,都不知成因不是?
05/24 21:50, 12F

05/24 21:53, , 13F
粥先濕要被打臉了XDDD
05/24 21:53, 13F

05/24 21:55, , 14F
若您是專業,不該如此輕下斷言;若不是,請相信專業從業人員
05/24 21:55, 14F

05/24 21:56, , 15F
不論精神醫師或心理師的養成都遠超過七年,絕非wiki可取代
05/24 21:56, 15F

05/24 22:53, , 16F
那請樓上來為大家解說,畢竟小弟也只修過一點輔導學分
05/24 22:53, 16F

05/24 22:54, , 17F
尤其樓上又是醫學大學畢業高材生,在專業上懂得一定懂
05/24 22:54, 17F

05/24 22:54, , 18F
很多,或許可以提供給版上教師及社工輔導人員更好知識
05/24 22:54, 18F

05/24 22:56, , 19F
讓議會一些縣政教育專家輔導這些人時,能更得心應手。
05/24 22:56, 19F

05/24 23:11, , 20F
您是不是誤會甚麼?若覺有所不足該找管道進修深造為是,都說
05/24 23:11, 20F

05/24 23:14, , 21F
了專業人才養成遠超七年,如此又何寄望於區區末學後進之言?
05/24 23:14, 21F

05/24 23:15, , 22F
可是緩不濟急 因為現實是輔導迫切需求及議員的監督!
05/24 23:15, 22F
※ 編輯: Tyeng7582963 (111.243.230.16), 05/24/2014 23:20:08

05/24 23:16, , 23F
問題是這些問政者 很多是沒有專業去批判事情真相?
05/24 23:16, 23F
※ 編輯: Tyeng7582963 (111.243.230.16), 05/24/2014 23:22:25

05/24 23:22, , 24F
反社會人格部分在幼童時缺乏對生命權的尊重觀念
05/24 23:22, 24F
那為何一個孩子在幼童時會缺乏對生命權的尊重??? 社會推動要靠這些你口中所謂沒有專業的議員、立委 當然在大家都覺得有必要推動的決策下,才會納入專業這塊來進行評估、決策 如果他們都不覺得需要改善或反思,更不用說會有專業進來這塊 我覺得希望能夠不要讓這些罹難者白白犧牲,要化成有意義的目標 不要讓這種事情在發生第二次了! ※ 編輯: Tyeng7582963 (111.243.230.16), 05/24/2014 23:26:00

05/24 23:24, , 25F
to T大:在巴斯德做實驗以前都是"自然發生"的啊 XDD
05/24 23:24, 25F
我在之前已提到基因也是多元因素之一 即使是反社會人格者成因都會因人而有不同的影響性 我不知道你所說的這個實驗,但目前從心理研究觀點來看待反社會人格的形成 極少比例都是"自然發生"的情況 ※ 編輯: Tyeng7582963 (111.243.230.16), 05/24/2014 23:28:50

05/24 23:31, , 26F
我也希望不要發生第二次,不要有罹難者白白犧牲。
05/24 23:31, 26F

05/24 23:32, , 27F
您誤會了,我是指生源論的巴斯德XD 精神醫學還很年輕所以會有
05/24 23:32, 27F

05/24 23:32, , 28F
但是問題是目前神經醫學這方面的累積專業還不足判斷!
05/24 23:32, 28F

05/24 23:33, , 29F
不對是精神醫學 抱歉! 哈 我打太快!
05/24 23:33, 29F

05/24 23:34, , 30F
像"自然發生(無生源論)"的謬誤
05/24 23:34, 30F
文章代碼(AID): #1JW5bdjL (I-Lan)
文章代碼(AID): #1JW5bdjL (I-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