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再談宜蘭的路名

看板I-Lan作者 (工藤)時間11年前 (2012/08/29 16:01), 編輯推噓6(606)
留言12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4 (看更多)
※ 引述《liebeTaiwan (IchliebemichTaiwan ist)》之銘言: : ※ 引述《sam80354 (~Q.Q~)》之銘言: : : 我比較想要問地名,差異到底在哪裡? : : 內員山跟外員山 : 我的猜測是因為外員山靠近”宜蘭城”,而內員山則是位在山腳下. : 所以是從”宜蘭城”的角度,來分外員山跟內員山的,這有待當地人補充。 高的叫外員山 矮的叫內員山 雖然文獻上沒有更多說明 不過用靠近山裡還山外來區分內外應該也是一說 : : 蘇澳東澳南方澳 : 有待當地人補充,這我不清楚。 : : 誰可以幫我解說? 蘇澳舊名施八坑 蘇澳一詞一直有個大家都熟知 但是不是很正確的傳說 傳說在清嘉慶年間,有一個名為蘇士尾的人,首先率領壯丁來此地開墾,因此就以其姓『 蘇』字,再配以這邊的地形,是屬於一個位於水邊彎曲之地的『澳』字,命名此地為『蘇 澳』。 這個說法雖然廣為人知 也是唯一的說法 但是在文獻上從來沒有記載過關於蘇士尾的任何功績 也找不到任何相關資料證明此人存在 所以這只能認定是一個傳說 而宜蘭縣文化局有一個特別的說法 說是蘇澳舊名施八坑音與意皆不雅 所以改以施的近音字"蘇"加上當地地形"澳"改名蘇澳 至於施八坑又是怎麼來的? 已經不可考 文化局有一個有趣的說法 http://mookyilan.ilccb.gov.tw/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37 說是這裡以前聚集很多羅漢腳 平時不事生產只愛賭博玩骰子(台語讀"十八") 所以變成"施八坑" 但是台語"施"讀音si "十"讀音sip 兩者有差異 且先人開墾時是不是已經有骰子可玩還有待商榷 這個說法不僅無從查證也不太可信 就當成一個傳說吧~ 知道蘇澳的由來(?一點也不知道啊XD)後來看東澳跟南方澳 雖然這兩個地名都帶澳字 但是兩個由來完全不同 先看南方澳 http://www.shenchaoliang.com/CHINESE/gallery/article/C-article07-2.html 南方澳是一個相對於蘇澳的地名 由來是蘇澳灣內沿岸有三個聚落,中間為蘇澳,北邊則是北方澳 所以南邊就是南方澳。 至今 北方澳和南方澳依然隔著蘇澳港相望 只是北方澳幾乎沒有聚落可言 早期軍港也不是隨便能進出 所以少被提起 最有名的應就是進安宮的Q版媽祖了吧 而東澳的由來比較複雜 要先看跟南方澳地名很接近的南澳 南澳是泰雅族的南澳社部落聚集地 因為位於蘇澳南邊 所以早期直接習慣就稱南澳 而根據紀載http://yil.village.tnn.tw/village05.html?id=209 東澳位於"大南澳蕃地東側之灣澳",因之稱為東澳 意即東澳的由來是因為在南"澳"的"東"邊 不是蘇"澳"的"東"邊 (怎麼看東澳都在南邊吧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9.22.14

08/29 16:19, , 1F
可是在地人小學國中所學的都是您所說的錯誤說法
08/29 16:19, 1F

08/29 18:17, , 2F
沒錯 蘇澳的地名由來不管怎麼查 總是只有那個說法
08/29 18:17, 2F

08/29 18:17, , 3F
說施八坑是從骰子"十八"來的也只有那篇作者
08/29 18:17, 3F

08/29 18:17, , 4F
在沒有口述歷史的根據下更不可考
08/29 18:17, 4F

08/29 18:18, , 5F
所以就算怎麼找也找不到蘇士尾這號人物
08/29 18:18, 5F

08/29 18:18, , 6F
還是就當成一則傳說流傳了下來
08/29 18:18, 6F
※ 編輯: kudo070125 來自: 111.249.22.137 (08/29 18:28)

08/29 18:57, , 7F
推推 喜歡這串討論 希望多認識點在地地名由來之類
08/29 18:57, 7F

08/29 19:10, , 8F
南方澳以前舊名叫南風澳..因台語的風跟方同音 才演變成
08/29 19:10, 8F

08/29 19:11, , 9F
現在的南方澳
08/29 19:11, 9F

08/29 21:06, , 10F
推 長知識
08/29 21:06, 10F

08/29 21:57, , 11F
那馬賽呢 也很特別的地名
08/29 21:57, 11F

08/29 22:28, , 12F
推這系列文
08/29 22:28, 12F
文章代碼(AID): #1GFSnjOS (I-L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FSnjOS (I-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