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初階耳機系統組建

看板Headphone作者 (lf25231)時間1年前 (2022/07/23 00:56), 1年前編輯推噓11(11050)
留言61則, 12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1
耳機系統的組成 訊源→DAC(數位轉類比訊號)→擴大機→耳機 訊源→一體機(dac+放大類比訊號)→耳機 便攜播放器→耳機 1.訊號傳輸 訊源如果沒有專業播放器,可以的話請使用筆電或平板,音質通常比接手機都好。 可能科技進步,現在設備同時使用無線傳輸(藍芽、WiFi)對音質的影響,比起早期的嚴 重干擾已有所改善,當然還是推薦走有線。 一般的筆電或電腦USB輸出並非專為音頻輸出設計,通常都有雜訊或jitter的問題 推薦可以外接可額外供電的usb hub處理。 USB線也是需要重視的,很大的影響了資訊量跟音色,聽說好的鍍銀線材適合當導體 各個設備的連結盡量不要使用轉接頭,除非有必要或利大於弊。 例:特定輸出孔有較好的輸出品質,線材卻無法對應,像是好的RCA往往是兩條一對的 形式,若設備沒有rca輸出,可能就要使用到轉接頭。 除了數位傳輸線,建議以高端銅線,OFC、OCC、高N數銅線......為主要使用線材 ,無論是電源線或類比訊號傳輸線,因為鍍銀線與銀線、金銀合金......等等貴金屬線材 ,若價位偏低反而缺點比較多,以銀為例,聽到的不是解析高、高頻華麗、空氣感佳等優 點,反而會聽到聲音單薄浮躁、高頻刺耳、低頻不足等缺點,尤其鍍銀線要特別小心,鍍 銀線材考驗線廠的技術門檻與調音經驗,雖說理想是取銅銀的優點,但往往反而是聲音充 斥著銅銀的不協,建議還是耳朵收貨。 特別推薦單晶銅類的產品,往往優秀的高CP產品都是來自此,若想改善解析度不夠、低 頻氾濫、高頻延伸、能量感.....,不應該第一個念頭就想把銀成分往線材加,例如:SILT ECH 90i、180i這種破萬的高端線材大廠的線材導體也是用單晶銅。 說到銅線從古河電工的PCOCC開始,之後的PC-Triple C(OFC),FURUTECH的Alpha-occ、 DPS-4.1、Oyaide的102ssc、萬隆的UP-OCC......製程各有差異也不限於OCC,畢竟都是為 了取代PCOCC的,所以表現都不差,選購電源線或訊號線時,許多產品往內部導體仔細查 ,往往能看到以上的身影,對各線廠的了解也有助於自製或訂製線材與排插、初判聲音走 向等...... 平衡與非平衡,當前平衡輸出輸入已成顯學,連小尾巴(小型便攜DAC)也都可以看到 了,單端與平衡各有優缺點,並不是平衡就一定好聽,還是要看設備本身與耳機性質,例 :小尾巴產品可以靠平衡4.4端子的輸出提供更高的推力,讓推力需求較高的耳機有更好 的表現,但也有設備並未加入平衡輸出,像是專業錄音室品牌RME的adi-2 一體機未加入 平衡功能,但仍是熱門好評機種。 從chord mojo一代上市後,到後來的chord hugo 跟TT、chord qutest 、上面提到的RME adi-2、TOPPING的個西裝套件與一體機、THX AAA 789、Singxer 船擴......都是桌上就 擺得下,不一定很大台很厚重才是好設備。 另外小尾巴是入門或預算有限的燒友都很值得嘗試,其實小尾巴就微型的dac一體機,除 了 外出接手機,也可以接電腦當usb dac,而且可以參考下一段文中的電訊分離,相信發現 新的世界,有小尾巴天花板之稱的樂彼w2,就因為連接apple lightning的傳輸線有電力 限制,所以表現都遜於連接於有type c插孔的設備,而且很多小尾巴有line out模式,若 是對於輸出要求更高的耳機或耳罩,還可以再接純擴,相信這樣的組合玩法、成效、花費 比起昂貴的DAP是更平易近人的,而且純擴於家用系統的擴充與使用一定是更加方便的, 外出小尾巴回家接回系統負責解碼。 訊源→DAC→擴大機→耳機 訊源→一體機(dac+放大晶片)→耳機 所以不管是用一體機還是拆成幾台,訊源進到DAC這前段 與類比訊號出去給耳機這後 段,前後段的設備與相關知識都是雷同,幾乎都是能沿用與積累的。 2.電力供應 其實以重要性而言,電力應該擺於第一項,但先了解訊號的傳輸比較能了解整個系統的建 置,(訊源→DAC→擴大機→耳機),現在開始分析電力如何讓這些系統裡的設備運作, 訊源會推薦本身有電池的,像是筆電、小型播放器......,桌上型電腦想必也是很多人訊 源,畢竟功能強大串流、上網、作業都可以直接於桌機操作,用過老虎魚交流電噪音測試 儀測過一般桌機電腦是很多雜訊,桌機有沒運作整整差了1000mV,我也曾經為了CAT優 化研究過(有興趣可參考在版上相關CAT文章),而使用電池供電的筆電與播 放器通常底噪比桌電還低,甚至幾乎沒有,我是購入了二手的macbook air。 輸出訊號的usb孔外接usb hub 且是能額外供電的那種,讓hub使用的電初步跟電腦的分隔 ,可以使用線性電源處理過的電,如果可以於進入DAC或一體機的usb線再電訊分離一次, 供電可以來自同一台線電,經過我的測試這樣二重過濾有機會再次改善,即使過濾到了三 層也沒遇到惡化的情形,依照發燒界前輩的研究愈靠近DAC的線材使用上要越謹慎或品質 要比較好的,這邊就可以拿一些普通的充電線測試比較,相信就能實際體會其中的差異, usb hub的方法獲知也是看到大前輩的文章分享。 https://i.imgur.com/UFuIdFp.jpg
可以先參考上面的電力傳送圖,大致上如上安排,再依設備與使用習慣調整。 (例:DAC跟擴大機有可能插壁插,可能插排插,也有可能吃DC) 有人會拉專線專供設備的使用,我個人是從壁插開始,壁插更換費用與難度上比較簡單。 壁插、電源線初次更換的效益很大,五千元拿去買耳機升級線,同樣預算不如拿去換壁插 +電源線,且更換壁插時,自然就會知道插座是否有接地,接地也會影響聲音。 DAC一體機、擴大機、線性電源設備的供電,會需要比較大的供電了,需要接電的設備 有數個,壁插只有兩孔會不夠,這時就需要排插,除非有特別中意的,我會建議不要買成 品排插,於更換壁插會發現很多優良產品,只要去淘寶購買能裝入壁插的殼跟裸線和IEC 母座就可以自己製作優良的排插了,真的不會自己做也可以,找有販賣或訂製類似產品的 商家,這種訂製的很多細節都可以跟店家討論,相信會有一個比較適合自己系統的排插且 價格有調整彈性。 桌上系統的設備,許多一體機或擴使用的也是線性電源,不過通常電壓會比usb hub 那邊 高,usb以5v居多,而一體機或擴往往是12v、15v,在選購與使用上要留意,免得造成設 備損壞或無法全力發揮作用,除了線性電源也可選購交換式電源供應器,有些交換式電源 供應器還內建主動式降噪功能,也是能考慮使用的產品。 至於隔離變壓器,請試聽為主,我是選擇從其他方面來淨化電力,目前系統上沒有使用隔 離變壓器。 https://i.imgur.com/dybMeDJ.jpg
也感謝版上「數位流小資男平民燒心得分享」這篇好文,受益良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34.242.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658508969.A.1AF.html

07/23 01:36, 1年前 , 1F
英文為什麼全形跟半形交錯著用....
07/23 01:36, 1F

07/23 01:42, 1年前 , 2F
保持變化 免得看到睡著 (誤 已大約修正
07/23 01:42, 2F

07/23 01:48, 1年前 , 3F
蠻適合給新手看的 讚讚
07/23 01:48, 3F
※ 編輯: lf25231 (140.134.242.16 臺灣), 07/23/2022 02:03:30

07/23 06:45, 1年前 , 4F
受益良多,感謝
07/23 06:45, 4F
※ 編輯: lf25231 (140.134.242.16 臺灣), 07/23/2022 07:37:35

07/23 07:38, 1年前 , 5F
學習了
07/23 07:38, 5F

07/23 08:08, 1年前 , 6F

07/23 08:08, 1年前 , 7F
有個比較粗糙的是ig8300,另一個是台灣製的壁插,做工優
07/23 08:08, 7F

07/23 08:08, 1年前 , 8F
劣一目了然,音質也是直接大差異。
07/23 08:08, 8F

07/23 08:13, 1年前 , 9F

07/23 08:13, 1年前 , 10F
兩個台灣製壁插 供參考
07/23 08:13, 10F
※ 編輯: lf25231 (223.138.219.60 臺灣), 07/23/2022 08:28:56

07/23 08:44, 1年前 , 11F
受益良多,感謝
07/23 08:44, 11F

07/23 09:55, 1年前 , 12F
好奇小尾巴上L30或jds這種值不值得 二手也不貴
07/23 09:55, 12F

07/23 12:30, 1年前 , 13F
耳擴的部分3K是有不少不錯的選擇(Atom,Magni,L
07/23 12:30, 13F

07/23 12:30, 1年前 , 14F
30,Cavalli Liquid Spark),但是不管怎麼說反覆
07/23 12:30, 14F

07/23 12:30, 1年前 , 15F
入手脫手都會對錢包很傷。
07/23 12:30, 15F

07/23 13:36, 1年前 , 16F
過渡品建議收二手就好
07/23 13:36, 16F

07/23 14:10, 1年前 , 17F
二手topping a50s也是不錯
07/23 14:10, 17F

07/23 20:49, 1年前 , 18F
初階就開始弄線材和電源淨化,太快了吧
07/23 20:49, 18F

07/23 20:52, 1年前 , 19F
這篇的初階大概是幾千塊到一兩萬吧,789這個等級換
07/23 20:52, 19F

07/23 20:52, 1年前 , 20F
個線電、用個3004或上個電訊分離還算常見吧。
07/23 20:52, 20F

07/23 20:57, 1年前 , 21F
我覺得我對初階的認知和這篇有差距
07/23 20:57, 21F

07/23 22:01, 1年前 , 22F
看到你以前的文了,以我的認知就一堆猜想,後來有去跟
07/23 22:01, 22F

07/23 22:01, 1年前 , 23F
那位網友驗證了嗎?資料傳輸應該都會有buffer,那點時間
07/23 22:01, 23F

07/23 22:01, 1年前 , 24F
延遲會有影響,我也是打個問號?
07/23 22:01, 24F

07/23 22:49, 1年前 , 25F
請自行搜尋eye pattern,而且電噪也真的用儀器都測得到,
07/23 22:49, 25F

07/23 22:50, 1年前 , 26F
所以至少是有需要改善的
07/23 22:50, 26F

07/23 23:07, 1年前 , 27F
我的疑問是我理解的初階含耳機最多兩三萬,應該是耳機和一
07/23 23:07, 27F

07/23 23:08, 1年前 , 28F
體機都買好剩一兩千再來處理電源和線材
07/23 23:08, 28F

07/23 23:08, 1年前 , 29F
usb線幾百lindy最多到supra就差不多了吧
07/23 23:08, 29F

07/23 23:10, 1年前 , 30F
電訊分離和線性電供會弄得話一千能解決還不錯
07/23 23:10, 30F

07/23 23:16, 1年前 , 31F
看了下最便宜的線電也要近兩千了
07/23 23:16, 31F

07/23 23:35, 1年前 , 32F
對差不多就是你抓的數字,一萬耳機、一萬dac加擴
07/23 23:35, 32F
※ 編輯: lf25231 (140.134.242.16 臺灣), 07/23/2022 23:40:59

07/23 23:50, 1年前 , 33F
例如你以前都聽百元耳機,換一個二千的就升級有感
07/23 23:50, 33F

07/23 23:52, 1年前 , 34F
同理其他部分初期初次的更換,便宜效益大,邊際效應小
07/23 23:52, 34F

07/23 23:54, 1年前 , 35F
玩到一定程度,耳機機子都萬來萬去的,升級難度大幅提升
07/23 23:54, 35F

07/24 00:49, 1年前 , 36F
小尾巴簡易版
07/24 00:49, 36F

07/24 00:49, 1年前 , 37F

07/24 00:50, 1年前 , 38F

07/24 00:52, 1年前 , 39F
非首創都是有參考他人的玩法,再調整成我要的聲音
07/24 00:52, 39F

07/24 01:04, 1年前 , 40F
我不是質疑你玩法,我只是覺得這玩法不算初階
07/24 01:04, 40F

07/24 01:06, 1年前 , 41F
我自己的系統大概在二十萬級距,來發個文講我自己對耳機
07/24 01:06, 41F
dap或一體機就很像套裝電腦,而當系統拆開分析,電腦中顯卡跟cpu預算比較多,但主機板, 電供...也會搭配到一定程度,而壁插跟電源線類似電腦中的電供,設備機子搞定就開始買 貴貴的升級線怪怪的

07/24 01:07, 1年前 , 42F
系統的級距分類好了
07/24 01:07, 42F
※ 編輯: lf25231 (140.134.242.16 臺灣), 07/24/2022 01:22:38 ※ 編輯: lf25231 (140.134.242.16 臺灣), 07/24/2022 01:27:53

07/24 01:36, 1年前 , 43F
其實我意思就是總共才兩三萬預算,應該先優先分配耳機一體
07/24 01:36, 43F

07/24 01:37, 1年前 , 44F
機,壁插usb線都選便宜的就可以了
07/24 01:37, 44F

07/24 01:40, 1年前 , 45F
兩三萬還是在三大件提升較有感,壁插usb線都用千元以下
07/24 01:40, 45F
是的 您說的沒錯 ※ 編輯: lf25231 (223.138.219.60 臺灣), 07/24/2022 01:53:50

07/24 07:39, 1年前 , 46F
另外初階系統還要看是「想用有限預算退燒」還是「
07/24 07:39, 46F

07/24 07:39, 1年前 , 47F
先過渡期以後還會燒更大」。後者的話還要考慮手上
07/24 07:39, 47F

07/24 07:39, 1年前 , 48F
的器材、線材這些之後能不能沿用或是賣掉。
07/24 07:39, 48F
沒錯的,所以我盡量不會寫一定需要某品牌某商品,而是每個人可依各自目的,然後文章各 個元素能幫助達成目標,一個物件最後放跟不放在系統裡,都是有原因的,而不是誰誰說一 定要放,自己也不確定有沒有用 ※ 編輯: lf25231 (223.138.219.60 臺灣), 07/24/2022 08:15:14

07/24 08:15, 1年前 , 49F
sleep大說到重點,想安穩退燒跟繼續在這圈打滾玩法
07/24 08:15, 49F

07/24 08:15, 1年前 , 50F
是不一樣的,如果有想繼續燒下去其實有些東西先買沒
07/24 08:15, 50F

07/24 08:15, 1年前 , 51F
差,反正最後都會入手XD
07/24 08:15, 51F
※ 編輯: lf25231 (223.138.219.60 臺灣), 07/24/2022 10:40:38

07/24 10:46, 1年前 , 52F
只是覺得有些人在嘴百元耳機,木耳省錢....結果系統裡類
07/24 10:46, 52F

07/24 10:46, 1年前 , 53F
似的東西一堆,很有趣
07/24 10:46, 53F

07/24 10:46, 1年前 , 54F
ig8300如果是入門耳機,那一般的壁插不就是百元耳機嗎?
07/24 10:46, 54F

07/24 11:04, 1年前 , 55F
都會跟新燒說先投資耳機跟機子因為效益大,應該用一樣的
07/24 11:04, 55F

07/24 11:04, 1年前 , 56F
原則排優先序吧,又說反正遲早會入手xd
07/24 11:04, 56F

07/24 11:04, 1年前 , 57F
以後先萬元耳機升級線,反正格局大點以後你遲早會入手。
07/24 11:04, 57F
※ 編輯: lf25231 (223.138.219.60 臺灣), 07/24/2022 11:35:38

07/25 19:51, 1年前 , 58F
有時覺得攝影跟耳機感覺有點像,都會追逐於器材,但是卻不
07/25 19:51, 58F

07/25 19:51, 1年前 , 59F
是很清楚真正合適自己的是啥,更別說欣賞音樂或是影像這種
07/25 19:51, 59F

07/25 19:51, 1年前 , 60F
事情了XD,個人覺得一切都預算先決試聽個合自己胃口的,剩
07/25 19:51, 60F

07/25 19:51, 1年前 , 61F
下的,就好好享受音樂吧~
07/25 19:51, 61F
文章代碼(AID): #1YsjQf6l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