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北極熊開箱】不受線拘束- Ampio G1

看板Headphone作者 (Yazi)時間6年前 (2018/01/03 11:38), 編輯推噓9(9021)
留言30則, 10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照慣例先送上圖文好讀版: https://goo.gl/SVHGbW 跨年活動滿滿檔,終於有時間好好想一下什麼事忘記做 才發現 ptt 還沒有貼文@@ 這次小弟帶來的是支援 aptX HD 和 LDAC 的產品 對於想嘗試最新無線技術但苦無支援耳機的玩家 可以看看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 :) ============================我是分隔線============================ http://i.imgur.com/QIxIfLZ.jpg
(Credit: Meteor Juan,圖片均自行拍攝 & 後製。) 文章同步發表於小弟的部落格,歡迎大家到小弟的部落格中觀看: Yazi Lightar 在痞客邦的小天地温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 首先要感謝Ampio外借本次評測樣機,讓小弟有機會體驗到最新的藍牙無線耳擴;再來每 次都要感謝女王大人支援,讓小弟不用為了照片而煩惱;最後要感謝每一位讀者,有您的 支持是小弟撰寫文章的動力,也推薦您多參考其他專業評測人員的文章,以期獲得一個更 加客觀的結論。ꀊ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 【北極熊開箱】No more rules. 不受線拘束- Ampio G1ꀊ http://i.imgur.com/ZPHLvn7.jpg
前言 自從多數智慧型手機放棄 3.5mm 耳機孔後,無線傳輸技術的地位越趨重要,其中又以藍 牙傳輸為目前市場上的寵兒,雖然早期藍牙音質一直頗受批評,但隨著各大廠商不斷改進 之下,在音質部分已有非常顯著的改善,好的藍牙傳輸的音質除了建構在優良的傳輸模組 上之外,所使用的藍牙編碼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目前市場常見的藍牙編碼有:SBC、AAC 、aptX、aptX HD 和 LDAC,aptX HD 為高通開發具備傳輸高品質音訊 (24bit 48kHz) 的 技術,相較於傳統 aptX 352kbps 的傳輸率,aptX HD 增大到 576kbps,達到能傳輸超越 CD 音質的水準,而從 Android 8.0 後成為 Android AOSP 代碼庫一部分的 SONY LDAC 無線傳輸技術則更將傳輸率提升到 990kbps,實現大約傳統三倍的數據傳輸率,雖然說即 使是 aptX HD 和 LDAC 仍有 ”音質牆” 存在,但整體來說無線藍牙已經進入實用階段 。 (嗯...最少對 Android 陣營是如此,iOS 目前還死守在 AAC+ 編碼,希望不遠的將來 會有改變。) 自從上次耳機祭接觸到 Vencer 旗下的Ampio 品牌後,就對他們家的產品感到興趣,Ampi o主要以研發無線電子配件為主,所推出的音響產品自然也和無線傳輸相關,當時會場測 試 Ampio 家的 G1 VD-6880 後發現即便在複雜的環境下,G1 VD-6880 也還是有著非常穩 定的連線品質,同時也是目前市面上少見同時支援 aptX HD 和 LDAC 的產品,對於喜歡 嘗試最新技術的小弟來說自然心癢難耐,剛好有幸Ampio 願意借出樣機測試,於是就促成 本次評測,接下來就讓小弟來為各位帶來試用的心得: 產品設計和特色 ▼ 照慣例先從產品的外包裝開始介紹,G1 VD-6880 的外包設計簡潔,以黑白兩色為主要 配色,封面使用大大的產品圖樣,加上底部標明支援 aptX HD 和 LDAC 無線藍牙傳輸。 http://i.imgur.com/9MRYn9k.jpg
▼ 外包裝的配面使用產品簡圖說明如何操作,同時將產品特色標於外包裝上供消費者參 考,Ampio 雖然為台灣公司,但在包裝上則以國際化的思維下去設計。 http://i.imgur.com/NnMlEcc.jpg
▼ 移除外包裝後,內層還有一個黑色底搭配金色 Ampio 品牌標誌的字樣,底下也放上品 牌的 slogan:Pure Sound│Pure Mind。 http://i.imgur.com/l4Qm589.jpg
▼ 移除內層上蓋後就可以直接看到 G1 VD-6880 本體,Ampio 還特別將擺放 G1 VD-6880 的面做傾斜設計,感覺在包裝設計上的功力相當不錯。 http://i.imgur.com/GyoiUux.jpg
▼ 配件則至於內盒下層,隨附有一只絨布攜行袋、USB 充電傳輸線、3.5 mm to 3.5 mm 對錄線和操作說明書一本。 http://i.imgur.com/XtGztLS.jpg
▼ 接下來我們來仔細觀看G1 VD-6880,G1 VD-6880 的設計相當簡潔,使用黑色配色的鋁 合金外殼,機身正面兩處溝槽和兩個凸出的旋鈕,再搭配上大大 Hi-Res 金標貼紙,是不 是有點 D嶴vu?雖然仔細看差異還是非常大,但總感覺 G1 VD-6880 不論從包裝設計到 機身設計,都傳遞出濃濃的 Sony 味,但是能做出這樣高貴的質感小弟個人是蠻讚許。 http://i.imgur.com/aTKbApO.jpg
▼ 接下來看一下機頂的部分,G1 VD-6880 使用兩個旋鈕來操控整體耳擴的功能,左邊的 旋鈕可以用來切換目前連線的模式和開關機,G1 VD-6880 具備 SPDIF (光纖)、USB、Lin e-in、Bluetooth四種聲音輸入介面,右邊的旋鈕是數位式音量旋鈕,上邊還搭配一個充 電指示燈號,充電時會呈現紅色燈號,充飽時為綠色;中間沒有任何標示的就是 3.5 mm 耳機孔。 http://i.imgur.com/UOxuIB7.jpg
▼ 機身的底部則有多組輸入介面,包含 SPDIF-In (光纖)、Line-in、USB,USB 端口同 時充當 G1 VD-6880 的充電口,最左邊的是 SPDIF-Out (光纖) 輸出端口。 http://i.imgur.com/ViWtp91.jpg
▼ G1 VD-6880 搭配隨身耳機下相當愜意,同時相較於其他輕便型無線耳擴,G1 VD-6880 有著較佳的音質表現。 http://i.imgur.com/aw0ImeP.jpg
看完了以上的外觀特性介紹,小弟在這邊幫各位整理一下 Ampio G1 VD-6880 的特色: ● 符合最新藍牙V5.0規範,通過日本音響協會(JAS) Hi-Res高音質認證。 ● 支援SBC、AAC、aptX、aptX HD(24bit 48kHz 576kbps)、LDAC(24bit 96kHz 990kbps) 編解碼。 ● 內建SRC (Sample Rate Converter)升頻運算技術,理論支援高達384kHz/32bit聲音取 樣,頻率響應最高可達100kHz。 ● 支援光纖SPDIF、USB、Line-in、Bluetooth四種聲音輸入介面,SPDIF、Line-out兩種 輸出介面。 ● 內建可充電式鋰電池,待機時間高達110小時,連續播放音樂時間長達10小時。 測試環境和使用情況 Ampio G1 VD-6880 就官方說明文件來看,藍牙部份採用高通CSR支援藍牙V5.0的晶片,同 時支援最新apt-X HD (24bit 48kHz 576kbps)以及Sony LDAC (24bit 96kHz 990kbps) 藍 牙音訊編碼,看起來似乎使用的是 Qualcomm 的 CSR8675,作為目前市場上的領頭羊,Qu alcomm CSR 藍牙傳輸模組一直都是連線穩定度的保證,這點在 G1 VD-6880 上也得到印 證。 同時為了能夠支援更高規格的音樂檔案,G1 VD-6880 內部採用 TI PCM5102A DAC與TI TP A6133A2擴大晶片,TI PCM5102A DAC不需額外的I/V 或LPF 電路,即可直接輸出2Vrms 的 Line-Out,多數樹莓派Raspberry pi 也很愛用 TI PCM5102A DAC,算是一顆不錯的低功 耗入門 DAC,雖然說我們都清楚魚 (耗電量) 與熊掌 (音質) 很難兼得,所以使用耗電量 較低的 DAC 是能夠理解的,而且 DAC 也只是聲音好壞的一環,最後音質還是要看整體電 路設計來決定,而且 PCM5102A 也自帶 PLL升頻產生MCLK時鐘,效果不比用異步時鐘效果 來得差,而且使用上更加簡易。 TI TPA6133A2 支援 TI 的 DirectPath™無需耦合電容線路,在輸出端無須使用隔直器(D C block),減少對低頻區段造成衰減的可能性,同時 TPA6133A2還支援 GPIO來控制開關 ,搭配上本來就為了節電所設計的 PCM5102A,讓 G1 VD-6880 有相當不錯的待機時間。 此外 G1 VD-6880 還內建 SRC升頻機制,會將輸入的訊號自動升頻至 384kHz/32Bit,雖 然說升頻並不一定會帶來好的結果,但對於Delta Sigma 架構的 DAC 來說,越高的取樣 頻率能夠將量化雜訊 (Quantization Noise) 推到更高的頻率,對於後續在 Noise Shapi ng 低通濾波器的設計壓力比較小,當然其中也牽涉到 SRC 的演算法等,但理論上對聲音 會有正向的影響,G1 VD-6880 也是 Ampio 家藍牙耳擴唯一使用此技術的產品。 測試環境和使用情況 送測樣機不清楚是否為全新品,於是我們將之進行大約 50 小時的 Burn-In,Burn-In 前 後聲音無可聞變化;為符合實際使用情況,本次評測主要使用 iPhone 4、Galaxy S7 Edg e 和 SONY Xperia™ XZ Premium 作為主要訊源,主要聲音測試集中在藍牙無線傳輸部分 ,相信這應該是消費者購買 G1 VD-6880 的主因,USB DAC 作為輔助,評測所使用的耳機 為 Noble Audio Kaiser Encore、qdc 8CH、Ultimate Ears In-Ear Reference Monitor 和 Sony MDR-Z7,如想了解測試用耳機的評價,歡迎翻閱小弟的舊文章。 實際使用上,G1 VD-6880 在 LDAC (XZ Premium) 下能提供約略 2.5 公尺有效無線距離 ,而在 aptX (Galaxy S7 Edge)、aptX HD(AK70)、 (iPhone 4) 下約能提供 5 公尺有效 距離,在無遮蔽物下連線效果穩定,同時使用期間機身並未散發出明顯熱量,算是一台相 當「冷靜」的機子;音量旋鈕部分採用數位式設計,手感相對穩定、段落清晰,模式切換 也非常簡單易懂,整體來說操作設計上相當成熟、無重大問題。 這邊要特別提到,G1 VD-6880 只支援 A2DP 藍牙協定,不支援 HSP、HFP 和 AVRCP 等協 定,所以可以看出是專門設計來聽音樂使用,而非用來接聽電話,由 Ampio較低階產品支 援 HSP、HFP 和 AVRCP 等協定來看,G1 VD-6880未加入這些功能應該是產品定位所故, 而非技術方面有障礙,但總是會希望旗艦產品能夠多一些功能。 主觀聲音評論 通過不同發送端,我們測試AAC、aptX、aptX HD 和LDAC 聲音表現上的差異: 首先,LDAC 對於音質的影響主要集中在中頻動態和低頻控制力,同時在細節部分帶來較 顯著的差異,在990kbps 的傳輸速率下,LDAC 除了在高頻還有部分可聞差異之外,已經 和有線傳輸有幾分相似,特別是在流行樂中差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可見高品質編碼的確 能帶來正面的影響;相較於 aptX、aptX HD 和 AAC,LDAC 帶來明顯的中頻和低頻動態優 勢,高頻的細節和層次方面也有部分改善,但如果在普通品質音樂下,LDAC 的優勢就顯 得不那麼明顯,尤其在高頻部分的改善很難展現,使用高品質音樂檔案才能真正感受到 L DAC 的魅力。 而在 aptX 和 aptX HD 的編碼下,高頻會有特意渲染、突出的現象,這點我們在部分支 援 aptX 的藍牙耳機上也有發現,好處是能夠帶來較為寬廣的聲場和明顯的細節,對於一 般使用者來聲音也變得比較討喜,但這種渲染其實相當容易被發現,高頻區段會有點乾澀 、不滑順的感受,似室內電話通話時的聲音轉變,只是程度上較為輕微;而 aptX HD 的 高頻乾澀感相較於 aptX 有所下降,但同樣要在高音質音樂下才能將其優勢展現出來,如 果是看影片或是聽線上音樂,那 aptX 和 aptX HD 兩者間的差異並不會非常明顯。 整個無線測試過程下來,最顯著的發現是即便在藍牙的有損編碼下,原始音訊的好壞不論 是在 AAC、aptX、aptX HD 和LDAC下均能夠輕易感受出來,由於藍牙經過 PCM迳AAC/aptX /aptX HD/LDAC迳 PCM 這過程,原始的 PCM 音訊對最終聲音表現有顯著的影響,Garbage in, garbage out在藍牙傳輸中還是不變的定理。 回過頭來談 G1 VD-6880 的聲音表現,雖然PCM5xxx系列性能一般並不是什麼秘密,但基 本上對藍牙無線傳輸並不會造成任何瓶頸,在不同無線模式下也忠實的反應出差異,比較 意外的是 USB 模式下聲音相較於過去聽過同樣使用 PCM5102A 的樹莓派播放器,G1 VD-6 880 沒有樹莓派播放器高頻黯淡和低頻模糊的問題,也許和 SRC 或是電路設計有關,不 過雖然說 G1 VD-6880 具備 SRC升頻機制會將輸入的訊號自動升頻至 384kHz/32Bit,但 由於沒有任何切換開關,我們也很難評估是否真的是 SRC 帶來的正向影響。 相較於不會造成無線音質瓶頸的 DAC 晶片,G1 VD-6880真正的問題是較為貧弱的輸出能 力,這點在連接上 Sony MDR-Z7 時就能夠明顯的感受低頻腳軟的狀態,不過考量到產品 設計本身是隨身使用,G1 VD-6880 在驅動多數隨身耳機上還是相當稱職,在驅動高靈敏 度耳機時底噪約略可聞,但音樂開啟後則不會造成太多問題。 綜合來說如果做為單純的桌面型 DAC / AMP,G1 VD-6880顯然不能和高檔DAC / AMP 相比 ,但作為一款著眼於藍牙無線傳輸的 DAC / AMP,相較於使用QualcommCSR8675 內建的殘 破 DAC 的產品,獨立 DAC 和 AMP 晶片的 G1 VD-6880 就有明顯優勢,同時空間和電力 上的供給差異也讓 G1 VD-6880的聲音比多數輕巧型藍牙無線傳輸 DAC / AMP 來得出色。 寫在最後 隨著 aptX HD 和 LDAC 的到來,無線藍牙已經具備高音質的基本要素,尤其是在 LDAC 成為 Android 標準配置後,擺脫擾人的耳機線同時保有高水準音質已經不是夢想,而是 一個現在進行式 (但還不完美),對於手邊還擁有有線耳機的消費者來說,類似 Ampio G1 VD-6880這類產品就成為過渡到無線傳輸的橋梁,能夠在不汰換耳機的情況下,無縫地體 驗無線傳輸的樂趣。 G1 VD-6880 作為市面上少見同時支援 aptX HD 和 LDAC 的藍牙無線耳擴,在整體表現上 相當穩定,符合其產品的定位和價格,考量到藍牙無線傳輸和有線傳輸的傳輸方式和抗干 擾能力,指望兩者相抗衡目前有點不太現實,但在 LDAC 模式下聆聽確實非常接近有線了 ,對於想要體驗 LDAC 但苦無對應的藍牙耳機 (播放裝置要支援),卻不想再購入新耳機 的玩家,同時希望在無線下也能保有一定的音質表現,Ampio G1 VD-6880 是一個相當值 得考慮的選項。 技術規格ꀊ ● 型號:Ampio G1 VD-6880 ● 通訊方式:Bluetooth V5.0/Class II ● 藍牙編解碼:SBC、AAC、aptX、aptX HD、LDAC ● 支援藍牙協定:A2DP ● 藍牙操作距離:10公尺 ● 使用頻率範圍:2.402 GHz-2.480 GHz ISM Band ● PCM編碼取樣率:最高可達384kHz/32Bit ● 耳機輸出:90mW+90mW / 16 ohm ● 訊號雜音比:112 dB ● 輸入介面:Bluetooth、SPDIF、USB、3.5mm Audio Line-in ● 輸出介面:SDIF、3.5mm Audio Line-out ● 數位輸入取樣率:Bluetooth (96kHz/24bit)、SPDIF (192kHz/24bit)、USB (96kHz/2 4bit) ● 光纖輸出取樣率:SPDIF (192kHz/24bit) ● 類比輸入:3.5mm Stereo Jack (40kHz) ● 類比輸出:3.5mm Stereo Jack (100kHz) ● 頻率響應:20Hz~100kHz ● 定額輸入:DC 5V,800 mA ● 電源:3.7V 可充電式鋰聚合物電池 ● 待機時間:110 小時 ● 音樂連續播放時間:10 小時 ● 充電時間:2~2.5小時 ● 尺寸:(L)98 x (W)62 x (H)21 mm ● 重量:136公克 ● 配件:3.5mm音源線、Micro-USB/USB資料傳輸與充電線、隨身攜帶小布包、使用者說 明書 相關文章ꀊ 【北極熊遊記】2017台北耳機祭 - Headphone Festival 2017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224180909 【北極熊開箱】近乎完美的安可曲- Noble Audio Kaiser Encore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224357615 【心得】超容易!一次搞懂耳機類別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197981514 【心得】如何 Burn In/Run In 耳機?讓新耳機進入最佳狀態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post/19688001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172.9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514950705.A.D6C.html

01/03 11:47, 6年前 , 1F
頭推
01/03 11:47, 1F

01/03 11:50, 6年前 , 2F
要用這台,要有隻支援ldac播放器,手機或是Android
01/03 11:50, 2F

01/03 11:50, 6年前 , 3F
8.0以上的手機,google pixel XL的用戶路過留
01/03 11:50, 3F

01/03 11:54, 6年前 , 4F
用心給推!!
01/03 11:54, 4F

01/03 12:12, 6年前 , 5F
感謝Annex大的支持 :)
01/03 12:12, 5F

01/03 12:15, 6年前 , 6F
@gg大: 是的,播放器或手機還是必須支援對應的無線
01/03 12:15, 6F

01/03 12:15, 6年前 , 7F
編碼,原來gg大目前用Pixel XL,有考慮2代嗎?雖然
01/03 12:15, 7F

01/03 12:15, 6年前 , 8F
聽說問題不少。
01/03 12:15, 8F

01/03 12:15, 6年前 , 9F
感謝Moonbass大支持 :D
01/03 12:15, 9F

01/03 12:18, 6年前 , 10F
推,第一眼看外觀還以為PHA3 XD
01/03 12:18, 10F

01/03 12:59, 6年前 , 11F
斷續跟聲音回溯情況嚴重,我從它們第一次在computex
01/03 12:59, 11F

01/03 12:59, 6年前 , 12F
上展出後、耳機祭、資訊月,都有去聽,只要人潮稍微
01/03 12:59, 12F

01/03 12:59, 6年前 , 13F
多一點就開始卡頓,建議在沒干擾的情況下使用。
01/03 12:59, 13F

01/03 13:12, 6年前 , 14F
pixel二代好像沒洞可以插
01/03 13:12, 14F

01/03 15:46, 6年前 , 15F
推 可惜耳機展太多人聽一直沒機會聽到
01/03 15:46, 15F

01/03 16:56, 6年前 , 16F
pixel 2代與 xl沒耳機孔,這台不知道天線藏在哪裡,
01/03 16:56, 16F

01/03 16:56, 6年前 , 17F
就外面看的是金屬外殼的,金屬屏蔽太好造成無線收訊
01/03 16:56, 17F

01/03 16:56, 6年前 , 18F
不穩定?
01/03 16:56, 18F

01/04 08:12, 6年前 , 19F
感謝Kowdan大回覆,真的既視感很重XD
01/04 08:12, 19F

01/04 08:15, 6年前 , 20F
@sunlift2013大,小弟展場上用的是aptX,連線效果
01/04 08:15, 20F

01/04 08:15, 6年前 , 21F
還蠻穩定的,LDAC最高速率下的確出現幾次回溯,不過
01/04 08:15, 21F

01/04 08:15, 6年前 , 22F
大體上還算可以接受。
01/04 08:15, 22F

01/04 08:18, 6年前 , 23F
感謝itwobbs大回覆,pixel 2看規格應該是沒耳機孔了
01/04 08:18, 23F

01/04 08:18, 6年前 , 24F
01/04 08:18, 24F

01/04 08:19, 6年前 , 25F
感謝nekolenlen大回覆,說實在小弟也不知道現在那
01/04 08:19, 25F

01/04 08:19, 6年前 , 26F
邊可以試聽XD
01/04 08:19, 26F

01/04 08:22, 6年前 , 27F
@gg大,小弟感覺前後蓋好似不是金屬,推測應該就是
01/04 08:22, 27F

01/04 08:22, 6年前 , 28F
天線所在。
01/04 08:22, 28F

01/05 15:06, 6年前 , 29F
可惜體積有點大,且不支援通話,有藍芽卻又不太方便
01/05 15:06, 29F

01/07 22:43, 6年前 , 30F
推推
01/07 22:43, 30F
文章代碼(AID): #1QJ50nri (Head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