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HTPC最終回] PCI-E 電源分離

看板Headphone作者 (我是一隻沙沙羊)時間7年前 (2017/05/18 15:34), 7年前編輯推噓25(25062)
留言87則, 1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前言 為什麼隔一天就發最終回了XDD... 因為聽感文章都存著只是找時間發而已 一直寫論文真的會有病,一直想寫東西 老實說DIY、東試試西試試真的會花很多錢 還是老話一句訊源不是全部,不會因為把電腦弄得很超級就能飛天遁地 只是我們還是得一碼歸一碼的來慢慢深入討論 為什麼要做PCIe電源分離,由於連接CPU那個PCIE插槽,其使用的12V 好像就是使用CPU的(不確定) 或者很容易受CPU汙染 上一篇說過,就是一階一階的修正XDD 所以會這樣做的目的是來自於中階篇從RAM到CPU到PCIE近乎點對點的傳送 產生的副作用 故事開始 首先要額外準備的東西是這個 http://ecx.images-amazon.com/images/I/711r7MYC-qL._SL1500_.jpg
傳說中挖礦用的產品 因為USB3.0只有9pin,所以那個USB3.0端子是完全傳送訊號(非USB3.0訊號) 電源部分則是由4PIN電源提供(12V;5V) 另外一提,其實PCIE定義上並沒有5V電源,是3.3V所以轉接板上面 有個MOSFET穩壓從5V到3.3V,還算是線性穩壓範圍,我覺得還OK 且電源做得非常靠近有其好處 (當然有更強DIY手段的人可以自己做更Hi-fi 的轉接介面) 然後我就準備兩個電源,想說要做就做到底了 我把12V及5V都分開供應 http://imgur.com/348RhTN
使用talema 25VA 的變壓器*2 搭配UCC穩壓 12V;5V。 後來空間太小(OOXX) 我去掏寶網買了X1版本的(又多等一個禮拜) http://imgur.com/7VvX12R
(一樣是類似的東西) 在一開始思考時,會覺得把PCIE拉離開插槽,這樣會不會有疙瘩 先是問了有在做電腦主機板的朋友,他及他的同事一致回答:不會怎樣 但他們的不會怎樣,我猜應該只是能工作。 所以我在做分離電源前有用SATA電源測試過latency(用錄音) 比較插在上面及延長20 cm 答案是 量不出來 但問題是不在能不能量出來,而是會不會對PLAYBACK聲音產生變化 很AMAZING的,聲音的細緻度大增 (幾百塊而已,不信的人可以先買來試試看,不過電腦本身POWER別太爛) 我自己腦擴解釋:由於PCIE離開了主機板,少了熱及主機板上IC運作的高頻震盪 某種程度上是優點。 簡易聽感 以下聽感 比對的方式是使用SATA電源及電源分離 (一樣都有延長) 上次提到的韋瓦第小提琴毛邊,被改善不少,至少我覺得已經和善許多 聽完一整首,其實有點失望,我以為能很猛到完全改善(不過再度把網路關掉) 我覺得就算完美了,但我不想關網路阿...好麻煩 直到我再度放出Hotel california 我第一個注意到的是bass的立體感及吉他的空間感,WTF 一開始是想說,錯覺嗎? 直到後面尾奏的雙吉他SOLO 那個節奏開拔,真的很屌 我第一次感受到 什麼叫做 "定位感" 我第一次感覺到整組鼓是在中間偏右 後來又多放幾首爵士樂類型的曲子來聽聽 聽到一半開始覺得自己喇叭的空間處理還有待改進...= = (不是在ABT嗎...) 不知道就聽到一半突然有這種感覺 而且會覺得RAMOS的速度感好像有點沒那麼強烈了。 如果真的要評個分對於電源改善的提升度: 我會覺得3-4分 偏向4分 只是有時候說是改善,但原本系統後端的某些問題反而會浮現,又要去東弄西弄的 聽感後記(這是剛打的) 我突然想知道我到底走了多遠,從決定整個計畫到組電腦包含準備材料 前前後後花了快3個月。 於是把筆電從實驗室帶回家,用SOtM的DDC+筆電USB輸出(以前的配置) SOtM 的這台DDC 當初我可是比較過小白棒、小黑棒、EVO..等各種DDC留下來的 當時試聽用的是耳機 (HD800) 一比較瞬間會覺得,有點凌亂...但很舒服聽 但我能理解,以前耳機算是超近距離聆聽,聽起來太過分離不見得是好事 接著把我現在這台桌電的各個USB孔插一插聽一聽(我沒有PCIE USB擴充卡) 得到一個結論,我覺得現在走PCIE有個很大的特色 那就是通透感,延伸成空間感跟定位感,而且在音色的描述上,我直覺上是更精確 例如剛提到的韋瓦第-四季冬的小提琴 我會覺得更加的潤飾在USB傳輸下,是一種較耐聽的感覺 但乍聽下會覺得中高頻有點黯淡。 而走PCIE的音效卡輸出,音色明亮很多,隨之帶來的是比較多繁雜的細節 當然我也懶得再拆拆裝裝PCIE的電源 去ABT了 (很累) (我得關機,我是用RAMOS還得再重新載入) 不過好像有點歪題了,先打住吧XD(怎變成在比較PCIE與USB) (DDC 也是獨立電源 不吃 USB供電) 總結: 其實玩成這樣過程還蠻累的,常常設置到一半就在那邊ABT一下 有很多聽感跟感受真的不好說(表達能力太差) 很多東西其實也沒到很困難,只是在try & error之中,是很累的 聽感心得講的在多也不一定有什麼參考性,只是能提供一種玩法而已 三篇所使用到的東西都沒有到很貴,有時間的人都可以玩玩 我玩電腦訊源也是一陣子了(同時也聽CD) 有些綜合心得 我覺得體質上 桌電 > 迷你電腦(NUC、ASUS、技嘉...) >> 筆電 筆電真的天生有一定限制,在內建的驅動及管理程式上,有很多控制 加上主機板先天體質真的沒有迷你電腦或電腦好 (很多閹割cost down就不說了,即便高價筆電) 裡面的電源體質也多半使用交換式(由於體積限制),這在迷你電腦也可看到 在桌電的主機板(尤其可以超頻的)能看到用上很多MOSFET作為穩壓 (雖然說某些地方交換式也是隨處可見) 至於rab pi、Mac Mini等其他玩法就交給其他玩家了。 我目前還在新竹,有在附近的燒友也能互相交流一下 回顧一下三個階段 1.我覺得先無風扇化是HTPC的基本 2.優化OS(不一定要RAMOS),只是我覺得RAMOS搭配PCIE(可用USB卡)的設置 在PC運作上是最乾淨的 3.最終就是PC的電源優化 其實還有改善內部線材等東西啦...只是短時間之內不會想再去更動 先聽一陣子開始手癢再來東改改西改改。 最後曬一下最終的整體照片 http://imgur.com/nVg6v3p
最近也出了不少fanless的機殼,不僅限hdplex 希望大家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HTPC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5.209.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495092877.A.8B4.html

05/18 15:35, , 1F
未看先推推
05/18 15:35, 1F
XD

05/18 16:23, , 2F
第4階段:把音效卡上的交換式電源換成LDO
05/18 16:23, 2F
好眼力,但改那個我怕我手會抖XD 反正他主要送給晶震那邊應該是用3.3V 他做1.2V轉換就是都用LDO

05/18 16:58, , 3F
可惜這咖機殼真的太貴了......
05/18 16:58, 3F

05/18 17:50, , 4F
如果是官網標價還可以,不過加上搞到台灣的運費應該
05/18 17:50, 4F

05/18 17:50, , 5F
就起飛了
05/18 17:50, 5F

05/18 17:53, , 6F
突然發現有HDD,有試過把HDD也移除嗎?
05/18 17:53, 6F
有一個很重要原因是HDD裡面還有我重要資產,還沒空去把它備份出來 這其實有些弔詭,不知道是錯覺還是怎樣 不是都已經把牠放到RAM裡面去播放了嗎,為何硬碟還會影響一點點的聽感 我自己說服自己應該是幻覺。 總之想把這疙瘩完全去除,過一陣子存一點錢,我打算買1TB的M8peg 直接當系統母傳送碟兼音樂碟、遊戲碟 SATA介面的東西就全部拿掉了。(不過也是考慮啦,不便宜ㄟ><)

05/18 17:53, , 7F
如果HDD也移除了,原PO這台應該可以叫固態PC了
05/18 17:53, 7F

05/18 18:15, , 8F
我用pcie外接卡連G大電供 倒是比主板電供的聽感還
05/18 18:15, 8F

05/18 18:15, , 9F
糟就是QQ
05/18 18:15, 9F
QQ

05/18 18:27, , 10F
推推推~~~
05/18 18:27, 10F

05/18 18:56, , 11F
這只能推了…
05/18 18:56, 11F
※ 編輯: max8201 (123.195.209.48), 05/18/2017 19:00:22

05/18 19:00, , 12F
CAT最省的方法是找人帶… 自己摸索真的超傷><
05/18 19:00, 12F

05/18 19:00, , 13F
不過這段是很值得的…PC為訊源的玩家 大概就看這裡
05/18 19:00, 13F

05/18 19:02, , 14F
就略知一二~
05/18 19:02, 14F
電腦訊源真的蠻難搞,主要有四個元素再做抗爭,音質、方便、價格、性能 之間的關係都很微妙,有時候滿足其三,結果方便性超低落,也是用不久 日子還是要過,上班回來累得要死,只想如沐春風,誰還在那邊跟你先啟動後啟動的 最好就是能開機->選歌->播放->攤在椅子上

05/18 19:03, , 15F
一般玩家先求不扯後腿 接著就是更深度的提升~
05/18 19:03, 15F

05/18 19:09, , 16F
去年某b大搬了他的cat上我系統PK…我整個輸到騰空藍
05/18 19:09, 16F

05/18 19:13, , 17F
也讓我意識到這段真的有很多細節可以挖掘
05/18 19:13, 17F
我也是被朋友(非玩家)的桌電嚇到,他是玩電玩的,這又是一個故事了 總之結局就是毅然決然的放棄筆電跟迷你系統,赫然覺得傳統主機板還是有它的價值 ※ 編輯: max8201 (140.114.82.212), 05/18/2017 19:22:33

05/18 19:21, , 18F
是你太弱而已
05/18 19:21, 18F

05/18 19:22, , 19F
不不…我不認為很弱。只是半調子跟專研的...還是差
05/18 19:22, 19F

05/18 19:22, , 20F
了不少一段
05/18 19:22, 20F

05/18 19:24, , 21F
本來想說用接地系統給PC 勉強還混得過去… 是混得
05/18 19:24, 21F

05/18 19:24, , 22F
過去沒錯…但接他的更強 強到爆炸- -
05/18 19:24, 22F

05/18 19:25, , 23F
你就弱還不承認? 還不快去玩大女乃
05/18 19:25, 23F

05/18 19:27, , 24F
想下班QQ
05/18 19:27, 24F

05/18 19:28, , 25F
QQ
05/18 19:28, 25F
※ 編輯: max8201 (140.114.82.212), 05/18/2017 19:56:57

05/18 19:51, , 26F
11你還有換平台、NVME SSD、模組線等等可以搞,每一
05/18 19:51, 26F

05/18 19:51, , 27F
項的改善,聲音都有數萬元的等級差
05/18 19:51, 27F

05/18 19:53, , 28F
惡魔低語....
05/18 19:53, 28F

05/18 19:55, , 29F
感謝分享 可以少走點彎路了!
05/18 19:55, 29F

05/18 19:58, , 30F
突然發現跟我的板子一樣
05/18 19:58, 30F
握手,這板子真的好棒棒 配色我很喜歡(大誤) ※ 編輯: max8201 (140.114.82.212), 05/18/2017 20:00:44
還有 20 則推文
還有 4 段內文
根本排除說的跨張了,只是使用M.2後能去除SATA、USB(留滑鼠鍵盤)及網路 不過南橋還是有基本的主機板電源管理。PCIE(CPU)(M.2 影響3.3V;CPU 影響12V) M.2在RAMOS下當音樂碟及母碟好像很乖,不像SATA... 所以在播放時能近似只有RAM->CPU->PCIE 輸出這段路 當然可以更極端的去玩,但一開始我就有說,我連網路都不太捨得一直開關 所以我打算買個1TB左右的M8peg拿掉所有SATA就結束了。 只是j大提到他完全對方便性不在乎 所以提醒它其實這段路玩下去可以很極端,也會發現把CPU變單核這件事很重要(影響小於網路) (以上我會發現都是使用數位音效卡回放產生的Latency大小來知道) 至於這一切將延遲都變更低是不是會更好聽,就讓大大們自己聽了 我原本的目的是想達成80分左右的HTPC回放,要達成更高分太辛苦了ORZ ※ 編輯: max8201 (123.195.209.48), 05/20/2017 01:22:20

05/20 01:34, , 51F
我覺得HDD並不是影響直接音樂檔案或著撥放器的運行
05/20 01:34, 51F

05/20 01:35, , 52F
而是只要他在系統裡面運作,那怕是在存取完全無關
05/20 01:35, 52F

05/20 01:35, , 53F
的檔案,甚至沒有在存取的時候,硬碟運轉得震動,
05/20 01:35, 53F

05/20 01:38, , 54F
馬達對電力系統的波動都會影響聲音。
05/20 01:38, 54F

05/20 01:39, , 55F
就像一般電源處理旁路也會對聲音造成很大的影響
05/20 01:39, 55F

05/20 01:40, , 56F
至於為什麼數位資料會這麼敏感,我覺得是晶振表現被
05/20 01:40, 56F

05/20 01:40, , 57F
干擾了
05/20 01:40, 57F

05/20 23:04, , 58F
現在硬碟都五千轉起跳,大多都是多碟,震動也比風扇大
05/20 23:04, 58F

05/20 23:07, , 59F
對我的電腦播放音樂明顯有影響,我把音樂放系統碟
05/20 23:07, 59F

05/20 23:11, , 60F
很難聽,建議先把音樂放系統碟聽一下,確認OK再買M8P
05/20 23:11, 60F

05/20 23:13, , 61F
M6E(M.2),520(SATA),外接硬碟(eSATA),放520最好聽
05/20 23:13, 61F

05/20 23:14, , 62F
反正測試很簡單,哪個好聽就放哪邊,不過電腦架構有差
05/20 23:14, 62F

05/20 23:16, , 63F
給你參考看看
05/20 23:16, 63F

05/21 12:00, , 64F
因為系統放Ram,所以想說資料碟就放M.2就可
05/21 12:00, 64F

05/21 12:00, , 65F
沒有系統碟的意思
05/21 12:00, 65F

05/21 12:01, , 66F
我有買M8P了啦,只是是256G 前篇提到RamOS M8P OP
05/21 12:01, 66F

05/21 21:02, , 67F
我指的是M8P 1T,我的經驗有差別,所以建議你比較看看
05/21 21:02, 67F
了解

05/23 11:38, , 68F
switch dc-dc 跟ldo應用的地方不同,試著把switch d
05/23 11:38, 68F

05/23 11:38, , 69F
c-dc換成別的操作頻率或許會有改善,直接把原本是sw
05/23 11:38, 69F

05/23 11:38, , 70F
itch改成ldo我覺得散熱會很慘
05/23 11:38, 70F
我只有換Pcie的電源,主機板跟CPU不動 幾個小改進新增[5/27] 我想應該也不會有人特別回來看,只是希望以後有人在搜尋HTPC,能得到這些資訊 不過也懶得再發一篇文了,有什麼小更新我都會持續發在後面 1. 我將Pcie的那段連接線,改掉成mundorf的0.5 mm金銀合金線(要解焊端子) 聲音多了幾分韻味,原本說的有點噪感也被改善的好一些。 我認為有DIY能力的能嘗試用這段15 cm左右的線來做微調音 從網路上心得來說,最後我選了這條不論尺寸還是聽感都是比較適合的(只能用0.5mm以下) 一直提到噪感,其實從第一階段走到這裡跟原本比早就已經提升非常非常多了 從原本解析略差、音場定位略亂、毛躁感略多,高低頻延伸略窄、動態範圍增加 一種精益求精的概念,每一步往下走都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跟最一開始我使用intel NUC小電腦搭線性電供比起來,根本已經不能比了 2. 將ssd 改成pcie m.2 1TB m8peg 關掉SATA管理晶片 很多人覺得儲存碟會影響聲音(我用ramos之前也覺得會) 但是用了ramos +先預讀到ram playback(如jplay、StealthaudioPlayer、PcmWinPlay..) 理性上本來就不太會影響了,不過很多網友還是指出會影響 所以我自己反覆試了幾次,真的覺得聽不太出來 我將檔案丟到256g的m8peg、一般ssd及HDD,反覆地聽了一個小時(系統碟都是RAM) 很認真聽後,覺得HDD跟其他兩者好像有一點點差異,但我說不出差異的點 可以說是微乎其微,甚至覺得是自己心理作用。 於是我就果斷買了1TB m8peg想把SATA拿掉 M.2就我的理解應該是穿插在南橋跟CPU之間的一個整理晶片, 應該還是歸DIM3.0管理晶片掌握,但能把SATA管理晶片給關掉 所以在南橋管理晶片上我所關掉的項目有 1. SATA 管理晶片 2. USB (含3.1)管理晶片 (鍵鼠走ps/2) 3. internet 晶片 也在BIOS關掉HT(超線程)功能 此時這次真的沒話說,我認真地坐在椅子上聽音樂,以我聽自己系統這麼久 我是第一次的滿足了所有各方面,只聽純吉他的人聲的Jazz時,會覺得這聲音真的是如此 醇厚,而且Jazz跟古典一樣,喜歡突然大小聲的切換,我覺得這動態感真的會嚇到人 日本的三味線如此粒粒分明,在聽大編制的古典那小提琴拋向空中的泛音,簡直令人顫抖 聽搖滾時低頻的渾厚跟下淺及速度我都很滿意。 只是只有在認真聽音樂會玩成這樣,平常我還是把internet 管理晶片從bios打開 頂多從網際網路那邊做停用。 其實常常講了很多,很多人都會說,怎樣怎樣你也可以試試看 但是我只能說,我會發文出來的改變就是我覺得有影響的 沒說出來的不代表沒試過 有幾個我以為方向正確的優化但後來我取消的 1. 我嘗試的使用了fidelizer 2. 取消某些不必要的服務,及改變HEPT、MMCCS等設置 3. 微降頻(RAM及CPU都試過) 4. 硬體上嘗試把CPU+主機板電源線性化(150W線性電供) 尚未 1.更改整機內線(費用比較高昂一點,風險也比較高,可能會改變一些現有的優點或缺點 說不定走了一圈也不見得有升級感) 大概是這樣 接下來會想去買一台比較安靜一點的DC電風扇,我覺得比較實際... ※ 編輯: max8201 (101.15.3.139), 05/27/2017 23:59:22

05/30 05:25, , 71F
我這不是回來看了~
05/30 05:25, 71F

05/30 05:35, , 72F
第2點當然聽不出,除非你hdd,ssd個自為系統碟。若你
05/30 05:35, 72F

05/30 05:35, , 73F
以某個硬碟當作系統碟,之後檔案不管放哪100%聽不出
05/30 05:35, 73F

05/30 05:39, , 74F
也就是系統碟定位後,聲音大概也已定型
05/30 05:39, 74F

05/30 05:43, , 75F
不會有檔案放sd卡聲音較扁,放hdd怎樣、放ssd怎樣...
05/30 05:43, 75F

05/30 05:43, , 76F
的情形
05/30 05:43, 76F

05/30 05:51, , 77F
系統碟很重要的!cat玩法若很粗淺的去作分類,感覺就
05/30 05:51, 77F

05/30 05:51, , 78F
像系統碟在作變化。當然這僅是粗淺的說法..
05/30 05:51, 78F

05/30 22:42, , 79F
哈哈,911竟然回來看ㄟ 神奇
05/30 22:42, 79F

05/30 22:48, , 80F
在數位端動刀真的都是小錢,想在類比端動刀...
05/30 22:48, 80F

05/30 22:48, , 81F
小朋友都用噴的了
05/30 22:48, 81F

06/01 00:28, , 82F
哈~CAT文都會關注一下 畢竟是我之後想玩的
06/01 00:28, 82F

06/02 03:54, , 83F
不過我很訝異我之前SSD那篇 已明確講到系統碟那顆
06/02 03:54, 83F

06/02 03:55, , 84F
才會影響聲音。之後不管放哪都不太影響...但.....
06/02 03:55, 84F

06/02 03:56, , 85F
好像都被誤解或沒看進去- -
06/02 03:56, 85F

08/03 17:20, , 86F
我也回來看了
08/03 17:20, 86F

11/12 22:28, , 87F
回來看再推
11/12 22:28, 87F
文章代碼(AID): #1P7KwDYq (Headphone)
文章代碼(AID): #1P7KwDYq (Headphone)